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從教育現場看特殊教育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教師節快樂
我兒求學過程中,遇到幾位不僅僅接納他,更願意傾聽、同理與關愛他的好老師,他用此句話形容,他所喜歡的老師們「在我生命裡似乎都以一種超凡的形式呈現,讓我真實地經歷到愛與被愛」。
    張正芬(2003)表示「接納」是創造有力環境的第一步,當老師真摯的接納自閉症學生為班上的一份子,以身作則帶領班上同學一起認識及接納自閉症同學,才有機會協助雙方發展出合適的互動的模式、共同學習與成長,營造出正向且創意的班級。自閉症名人天寶‧葛蘭汀亦以自身經歷寫到:「我再怎麼強調也無法表達一位好老師的重要性,好老師真的是無價之寶。」(黃惠姿、林銘泉譯,2006)。      以上擷取 盧麗茹(2016論文)
    因孩子的特殊使我必須常與特教老師、普通班老師接觸,然而在教師節這個特別的日子,本人於此呼籲政府教育相關單位,應慎思並重視現今社會變遷趨勢下,特殊教育環境中教師們的需求:

* 從教育現場看特殊教育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特殊教育法」對於身障者無論在就業、就學、就醫等都有很明確的保障,目的在使身障者及其家庭能在國家穩定的力量中,得到應有的權益。從全民教育角度來看,特殊教育當然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範疇。身心障礙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都需有良好的支持與資源,才能使其順利學習及成長。
時代資訊發達,藉由各管道的宣導,大眾或不十分了解特殊教育,但這幾年來確實較能接受身心障礙的兒童。對於家中可能有問題的孩子,家長也較易有所覺知並尋求相關支援。加上在醫學及特教領域中,各項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障礙類型。於是,特教學生數逐年增加,然而資源卻是有限的。
特殊教育其實是個龐大的結構,需要醫療、社會及教育等各個體系分工合作,才能解決其間糾結複雜的問題。
身障學生的特殊性與異質性大,身為特教師老師需不斷的充實自己各項專業,並建立可用的教學系統,以因應及面對年年入班的各個不同的特殊學生。而事實上,不定的因素太多,挑戰也很大,特殊學生的問題除自身的障礙外,還有可能伴隨的家庭問題或疾病。那麼,特教師的肩膀有多強大?所以,有請思考以下的問題:

一、 實施融合教育需有足夠的支持系統
為使身心障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普通生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不被隔離,本市各級學校很早就開始進行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完善的融合教育包括軟硬體設施、學校班級、特教人員、普通班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及學生的父母之間必須通力合作。融合教育要能成功,指導特教生的師長、學校行政、父母親等相關人在觀念、作法與心理上,都得先達成共識。融合教育並不是單純的將特殊學生放在普通班級中而已!從學生入學開始,上述學生相關人需要一連串縝密的溝通、互相支援,方能使學生得到最大受益。在此過程,教師絕不可孤軍奮戰,應更懂得尋求支援與協助,以使所有學生都能適性的學習,所以針對融合教育的實施,要針對教學方法,課程的調整以及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的落實才能克竟全功。

問題1:普教師的特教知識及工作量如何?
問題2:鐘點的陪伴人員具特教知識嗎?成效如何?
問題3:特教班學生的部分時間到普通班的參與度如何?
問題4:學校是無障礙設計嗎?

特殊生回歸普通班上課的另外的挑戰是來自於班級的導師、科任教師及學生。雖然普通班導師及科任教師大多有特殊教育相關科成的研修,但要兼顧為數眾多的一般學生及少數的特殊生,在一對多的情況下仍是難以兼顧。
現今,雖然班級學生數大幅降低,但不代表教師授課時所面臨的問題減少。從實際的狀況可以發現,以往特殊教育概念尚不普及的年代,許多被認為是行為問題的學生,在今天的醫學及心理學都被證實並非單純的行為問題;其次,社會價值觀改變,家長對教育的需求不同,親師之間的互動和以往所謂的尊師重道已有明顯的不同。在教育改革及社會價值極速改變的過程,教育部對於教師權責沒有提出一套合理的規範,而教育法規的又蝸步緩移,這些因素使得當前的教師承受莫大的壓力。班級特殊生個案逐漸增加,親師互動要比過往更謹慎經營……,普通班教師並沒有在學生數降低的過程得到喘息。因此,當特殊學生回歸到普通班的時候,能否得到良好的照顧就得取決教師是否能兼顧班級不同需求的學生了。從各種官方資料顯示,特殊學生回歸普通班時,學校行政支援也會同時進入,但實際的狀況為何?
當特殊生進入普通班時,會依狀況進行教室編制調整、該班級學生人數降低之外。但該班也會產生相對的限制,如授課時間安排需要配合特教班受到限制、導師及相關教師需要參與個案會議(每個個案一學期至少一次會議,依此類推)。特教生在教室的活動安排大部分是由導師所承擔,如果特殊生需要到特教班上課,導師還得抽時間陪伴學生行走過去。所謂的後端支持系統在這個時候是隱形看不見的。從教學效能來看,一個導師有辦法兼顧近三十個學生,其中可能需要課業輔導、行為引導,再騰出心力編寫合適的課程指導特殊學生學習嗎?
若普通班教師沒有足夠的特殊教育教學能力,或是沒有辦法騰出心力照顧這些特殊生。事實顯示,特殊學生有的無法正常運作同儕之間的人際互動,有的因情緒障礙、語言障礙而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及感覺,因而受到同學的誤解或排擠。導師因業務過於忙碌,無法及時發現特教生的問題是反應不良,或是對所面臨的學習、人際或是其他各種突發問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而處於窘境。各級政府及學校單位在資源拮据的情況下,要如何將現有的各項資源運用達到極大化,使特教生獲得更好的照顧是需要花點時間思考的!

二、IEP系統應再進化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內容項目,依據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七條包含:
1、學生基本資料及家庭狀況。
2、學生現況描述與分析(學生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行動能力、情緒、人際關係、感官功能、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現況)。
3、學生身心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
4、適合學生之評量方式。
5、學生因行為問題而影響學習者,其行政支援及處理方式。
6、擬定教育目標(學年、學期教育目標)。
7、提供學生所需要之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如:復健、交通、輔具、無障礙環境、行政支援等)。
8、學生能參與普通學校(班)之時間及科目(融合及回歸)。
9、學期教育目標是否達成之評量日期及標準。
10、擬定轉銜計畫(學前教育幼稚園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之轉銜服務內容)包括升學轉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等項目。

特教師認為IEP的撰寫既是法令的規定也是必要的工作;但是從撰寫者的角度,是一項巨大工作。以特教班的新課程為例,每個學生就有7~13個學習領域。IEP有其固定及基本的項目,自科技面改善之,特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好的備課工作,同時追求與增進其他的相關知識。

需求1:簡化IEP
需求2:建置撰寫IEP之網路系統供特教師及普教師使用

三、特教教學資源整合
問題1:目前教學的相關研習有實質效用嗎?
問題2:增進特教知識的研習難道不能錄影後放在網路上,供老師參考和取用嗎?

需求1:各項特教教材或作業單,需特教師(專職)整合分類後放置於網路平台上
需求2:提供特教環境充足的軟硬體設備

       素如 于 2016\09\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