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換個方式試試

換個方式試試
作者﹕游乾桂

職業婦女真悲哀啊!
每天既要急忽忽的出門上班,
下班又得火速的趕回家料理家務和照顧小孩。

有一天,因交通阻塞的關係,
我大概費了三十五分鐘到家,一進了門,
我家的大寶(七歲)又哭又叫又鬧的埋怨起來,
他說:「媽媽,你為什麼老是這麼晚回來,我快餓死了。」


當時疲憊不堪的我,聽了這話之後,簡直火冒三丈,
不假思索的賞給他兩個耳光,隨後的情形當然更難收拾了。
其實我也知道那樣做不對,但實在忍無可忍!
心想他為何不替我想想呢!
如果下次再發生這種情形時,我該怎麼辦?

*觀念交流道

親子衝突時,何妨記住:換個方式試試!

譬如說佯裝沒聽到大寶的埋怨語,
仍然一如往昔的,先到廚房泡杯熱滾滾的紅茶,
拿起新出爐的晚報,或扭開電視機,悠閒地休息著。

這時候餓得受不了的大寶一定會氣急敗壞的問:
「為什麼沒做飯呢?人家好餓哦!」

此刻就該答腔了,譬如說:
「我的工作也很辛苦、很累,想休息一下子,
再說我也不願意替一個又吵又鬧的小孩做飯啊。」

倘若孩子回答說:「人家很餓嘛!」
那麼便可回答:
「既然很餓,就應該先幫媽媽洗米啊!這樣媽媽也能輕鬆一點。」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化解一場可能發生的親子衝突,
也可讓家庭更見溫馨。

教育是一門「藝術」,
唯有父母願意平心靜氣的修習這門學分,
才有機會成為「育兒藝術家」。
一味地與子女「生氣」,只會升高衝突而已。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不由自主地,
將孩子誤以為是「善解人意」、「體貼別人」、「懂事」的成人,
而對他衍生出各式各樣非分的綺想。
但終究得回到現實,畢竟他仍是個孩子啊!
一個不折不扣的稚齡小孩。

試想,發展還處於
「飽即是樂」、「笑即是好」、「誇他就是疼他」的前操作期的孩子,
哪有能力了解職業父母「為家辛苦,為家忙」的心跡烙痕?
哪有可能明白父母那種旋天轉地的個中滋味?

既然一切都是那麼「無知」,
那麼要他對你「體貼一下」,
不是有點痴人作夢嗎?

換個方式吧!當前一個方式效果不佳時,
也許改個方式,會比無端的「怒氣攻身」來得好些。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