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天寶.葛蘭汀已經走了漫漫長路 ——




在我的家人及他人的協助和關愛下,

 我已經走了漫漫長路 ——非常、非常漫長的路」

 Temple Grandin 



 天寶.葛蘭汀,出生時是一名健康、乖巧安靜的嬰兒,

 但在成長過程裡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行為,

 並且在語言發展中有顯著的遲緩現象。



 三歲那一年,

 神經科醫生經由測驗和觀察後判斷為自閉症患者。

 「自閉症」這個名詞,是在一九四三年才發展出來的,

 有別於傳統的智能障礙、唐氏症或是精神分裂。



 對於自閉症孩子, 一般人的印象不外乎是:

 個性孤僻、不愛說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或是像電影「雨人」裡

達斯汀.霍夫曼所飾演的、數字方面的天才。



 雖然,我們對這個名詞都很熟悉,

 郤很少人能真正了解其徵狀和定義。

 除了一般人所認知的

「不愛講話、把自已封閉起來」之類性格上的徵狀以外,

 自閉症是一種發展性失調、

 一個處理人體感官資訊的系統發生了缺陷。



 而這種缺陷會造成患者對某些外界刺激的反應不足,

 郤對其他的刺激過剩。

 例如,

 孩子對於母親的大聲呼喚聽耳不聞,

 卻無法忍受遠處傳來的、微弱的電話鈴聲。

 因此,

自閉症兒經常從環境及所處的人群中退縮,

 以阻絕外界襲來的刺激。



 不向外界接觸、也不探測周圍的世界,

 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 將自我封閉在小小的世界中。



 而自閉症是如何產生的, 說法有很多種,

但近來研究顯示, 是中樞神經系統發展失調,

 數百萬正在發展的腦內神經元發生了一些錯誤的連結,

 使得生長的方向錯誤, 導致腦內某些部位過度活躍,

 而有的部分則顯得不足。



 在出生幾個月後,

 自閉症嬰兒的反應會開始和一般嬰兒有所不同:

 避免被人觸摸、突然發脾氣、

 對不尋常的聲音或噪音敏感、

一再重覆某些行為、

 缺乏有意義的語言溝通及拒絕眼神的接觸或情感交流。



 本書作者天寶正是這樣的一個孩子,

 從文獻中,

 大約僅有5%之自閉症孩童智力正常、 或是高於常人,

 而天寶幸運地為其中之一。



 然而,

 對於外來刺激的反應失調、

古怪的執迷行為、

 特殊的說話語調

及輕微的暴力傾向 和缺乏抽象思考能力等症狀,

 使她的求學之路走得倍加艱難;



 在學校中,

 同學覺得她行為古怪、學業成績差,

 覺得她的一切行徑都很難以解釋。



 但透過這本書, 天寶展現了她的世界,

敘述了她身旁的人,

 包括她的母親、家人、神經科醫生和學校老師,

 如何以無限的愛與耐心,發掘她所潛藏的才能,

 順應其本性將她執迷的行為 引導到有建設性的計劃上,

 而不是逆向的矯正、治療。



 「要幫助她,

 最好的辦法不是把她硬拉進我們的世界,

 而是設法進入她的世界。」

 

在眾人的關懷和協助下,

 天寶慢慢地打開了通往外界的大門,

努力地去克服先天腦部神經的失調, 成功的完成了學業。

 並寫下了這本書,

 記錄她自己的成長歷程和 不被人所了解的內心感受,

 讓我們可以進入自閉症孩子的世界, 感受他們的真,

 進而付出我們由衷的愛與關懷。

 資料來源: 心心圖書館

31 則留言:

  1. 《母親的堅持》

    「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以賽亞書66

    章13節

    年幼的愛迪生哭著回家,拿老師轉交的字條給媽媽看。

    紙條寫著:「由於你的孩子太笨了,根本不能學習,甚至拖累全班的進度,為了大家

    好,希望他能自動退學。」

    當他的母親看完,心中油如刀割,她流著淚,堅定的對自己說:「我得兒子湯姆絕不

    笨,不會不能學習,老師不教,我自己來教。」

    經過這位偉大的母親親自的教育,這位老師認為朽木不可雕的湯姆,當他去世時,美國

    人再晚上九點五十分,全國熄燈一分鐘,以紀念這位電燈的發明人。

    湯姆‧愛迪生不但發明了電燈,他也陸續發明了電影機、留聲機及其他ㄧ千多種產品。

    默想:也許你正陷入低潮中,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一無事處,別人的一些評

    價或觀感,也令你難過。把這樣的感覺告訴主,同時相信神創造了你,一定有他的美

    意。

    回覆刪除
  2. <<好書介紹>>



    注意力欠缺症兒童的迷思~改善行為和注意力的50招



    介紹者:李珮菁



    以往人們常將那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冠上「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或「衝動」等名詞,

    成為目前無所不在「注意力欠缺症」的受害者。不幸的是,這樣的標籤將如影隨形地跟著這些孩子,

    更糟的是,針對「注意力欠缺症」所開的藥方,不只是沒有必要,更可能因此使孩子受到傷害。



    「注意力欠缺症兒童的迷思」是第一本直接挑戰「注意力欠缺症」診斷名詞的書籍,

    同時質疑過度使用藥物治療過動的現象。本書作者阿姆斯壯博士,

    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心理學家,他認為「注意力欠缺症」兒童的行為,

    只是其面對社會、情緒及教育等複雜現象的一種積極反應而已!

    他堅持應該找出注意力及行為問題的根源,

    而不是只使用藥物或行為治療模式,暫時遮蔽症狀就了事。



    本書主要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目標在協助讀者澄清作者所謂「注意力欠缺症迷思」的觀念,

    共五章,

    第一章為描述注意力欠缺症的內涵與歷史;

    第二章討論注意力欠缺症診斷系統的缺失;

    第三章是描述「注意力欠缺症」一詞所涵蓋的多重複雜現象;

    第四章分析藥物治療的優缺點;

    第五章則是討論目前美國主流的處置模式,指出其不盡人意之處,並指出替代的方向。



    第二部分則是介紹五十種富有創意、有效率且安全的絕招,幫助孩子建立內在控制力。

    此外也設計一份易於填寫的量表,可協助讀者找出適合自己使用的招數。整體來說,

    這是一本極令人振奮的親職教養書籍,可以提供給父母及專業人員實際操作的參考。

    回覆刪除
  3. 特殊兒父母最期待的教養指南



    《特殊兒教養寶典》提供促進智力和情緒成長

    的全新療法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吳佑佑醫師推薦序文



    臨床上在面對特殊兒童時,最常被父母親問到的問題

    就是:「我們可以如何來幫助我們的孩子?」「我在家可以做什麼?」

    「我應該怎麼教他講話、走路、控制情緒,跟小朋友玩在一起,多專心一點」等等。

    在面對特殊兒童時,父母親希望得到的幫助不只是專業人員對孩子的直接矯治服務,]

    他們更需要的是協助孩子成長的技巧。

    葛林斯班醫師和薇德博士的這本

    《特殊兒教養寶典》就是父母親最期待的指導書籍。



    葛林斯班醫師的這本書共分成三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教讀者如何去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能力。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除了要評估孩子發展上仍未達到的發展里程,

    與同年齡孩子之間的落差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先學會評估孩子已有的能力。

    孩子會什麼、在學習上的優勢是什麼,只有在借力使力之下,

    利用孩子的優勢能力在孩子已有的能力上提昇,才能得到好的學習效果。



    葛林斯班醫師提出評估孩子

    六個基本的能力,如:孩子對感官刺激的反應、如何安撫自己、與人互動及溝通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如何發展出新的想法以及恰當的表現出合邏輯的行為。

    治療者及父母親

    學著從生理、心理、環境三方面,來了解孩子

    發展上的優勢與劣勢



    特殊孩子對其身邊的人也是一大挑戰。

    孩子慢慢的從家庭的小社會進入學校、社區等大環境中所需要的協助會更多,

    如何整合治療團隊是第三部分的重點。



    這本書所強調的,不是一特定專業治療像是語言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

    它所強調的是整合性的治療,對專業人員或家長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回覆刪除
  4. 承上

    ■ 精采內容摘要



    傳統上,我們常使用「症候群」的方式來檢視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譬如一些全世界通用的標籤如「自閉的」、「自閉相關障礙 」、

    「廣泛性發展障礙」、「智能障礙」、「唐氏症」等。

    同時我們也按照這些標籤來推斷預後狀況;譬如自閉的孩子,

    就被預期未來能發展的空間極為有限。

    這些孩子不被看好能進入大學就讀、或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智能障礙的孩子則被分類成不同的障礙程度,不同程度的孩子各有其既定的發展極限。

      大部份的標籤反映出孩子的問題具有慢性化及終生障礙的特性;

    而伴隨這些標籤的障礙類型及預後狀況,也成為專業人員建議父母及父母設定未來目標的主要依據。

      這些假說的背後有一個支持的信念,認為被歸類為同一種症候群的孩子,彼此之間非常相似,

    且相同處應該多於相異點!不過最近幾年,

    當我們把研究重心由已經被診斷多年的大孩子轉移到才剛剛出現問題的嬰兒或年幼孩子時,

    卻發現很不一樣的現象──習慣被歸為同一種障礙類別的兒童,

    其實彼此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某些個案之間的相異處甚至多過於其相同點!

    我們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神經系統,以及獨特的發展頭腦;

    每一個孩子絕對都是一種個別的類別!

    因此我們根據這樣的發現,發展出一套新方法來觀察及治療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這個方法必須仰賴父母親及專業人員有能力處理每個兒童神經系統的特性,

    能夠根據孩子的獨特性建立適切的治療方法,而非遵循以所有相同診斷兒童為對象的標準方案。

    父母親及專業人員若要執行這套方法,必須充分認識孩子的獨特型態;

    這些型態不只包括孩子的生理層面,還要涉及孩子如何與其周遭環境及他人互動。

    有了這些了解,才有可能針對個別兒童的需要,量身訂做一套合適的治療方法。

    回覆刪除
  5. 新書介紹

    家有火爆小浪子

    作者: 羅斯‧格林/

    譯者: Ross W. Greene

    出版日期: 2006/3/3

    本書簡介:

      被稱為「火爆小浪子」的小孩,會頻繁出現激烈的不順從行為、爆發脾氣、

    語言或肢體攻擊行為。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類似這種行為,

    那麼你大概會覺得挫折連連、充滿罪惡感、背負著消受不了的壓力。

    《家有火爆小浪子》作者羅斯‧格林博士為你和孩子提供了最迫切需要的協助,

    包括能在家裡和學校裡幫助孩子的感性及實用方法,有助於父母和老師:



    *降低孩子和成人之間的敵意和敵對行為。



    *預料孩童最後可能爆發脾氣的狀況。



    *創造出孩童比較不會爆發脾氣的環境。



    *把訓練重心放在溝通和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獎賞和懲罰。



    *幫助孩子發展更加靈活和更加妥善處理挫折的技巧。



      透過本書,你會發現:重新回復理智和樂觀,

    以及如何帶著熱情、充分處理孩童挫折的教養方法。

    靠著格林博士實際及專業的建議,你和孩子會找到你們雙方都能感到舒服的親子關係模式。





    本書特色:

    如果你是一個執拗火爆小孩的父母,《家有火爆小浪子》

    這本書可能會讓你的家庭回復一些理性和樂觀的態度,

    並協助你有自信且有能力地處理小孩的難題。

    如果你是這種小孩的親人、朋友、老師、或治療師,

    相信這本書應該至少能幫助你了解他們。雖然沒有萬靈丹,不過有希望。


    回覆刪除
  6. 教養小孩參考書籍

    1書名 作者 出版社

    1上帝的寶石

    2怎樣教養零到九歲的孩子 林德娜譯 大孚書局

    3學做父母 千代文教基金 婦幼家出版社

    4天才自閉兒 謝璦竹合著 天下文化出版社

    5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能力 天下文化出版社

    6培養有責任感的孩子 鍾思嘉等著 桂冠圖書公司

    7教子108招 姚梅編著 新潮文化事業出版

    8培養小孩的責任感 洪儀妍譯 天下文化出版社

    9自閉兒童指導入門 楊鴻儒譯 大展出版社

    10自閉症家長手冊 王大延博士譯 中華民國自閉症會

    11自閉症教戰手冊(學校如何協助自閉症學生 .北市特教資源中心

    北市教育局

    12社會故事—自閉兒的教學法 教育部特教組

    13自閉症者家長實戰手冊—危機處理指南 楊宗仁.張雯婷合譯

    心理出版社

    14亞斯伯格症者實用教學策略 楊宗仁譯 心理出版社

    15自閉症者與亞斯伯格症 王大延博士譯 中華民國

    自閉症會

    16亞斯柏格症 久周文化

    17星星的孩子 天寶葛蘭汀 天下文化出版社

    18天才自閉兒 宋芳綺….. 天下文化出版社

    19大手牽小手 袁…. 天下文化出版社

    20火星上的人類學家 趙永芳譯 天下文化出版社

    21我兒惠尼 張美惠譯 張老師文化

    22瞭解自閉症 林玉華主編 五南出版社

    23星星小王子 肯尼霍爾著 久周文化出版社

    24走出孤獨 陳秀鳳著 一家親文化出版社


    回覆刪除
  7.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作者:東尼‧艾伍德/著

    譯者:何善欣/譯

    出版社:久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5 年 07 月 01 日

    內容簡介

      全球患者急遽激增,引起美國《時代雜誌》《新聞周刊》NBC熱烈報導,科學家競相研究。

    究竟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如何診斷?如何面對?

    享譽國際專攻亞斯伯格症的臨床心理學家東尼‧艾伍德博士,

    將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所獲得的知識彙整成書,

    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為患童與一般大眾解說亞斯伯格症,並提供實用的策略。

    本書先介紹亞斯伯格症的診斷與評估測驗,

    接著討論語言發展遲緩、社交行為不合宜、動作笨拙等問題,

    最後則是常見疑問解答篇。

    這本亞斯伯格症的經典之作,涵蓋作者擔任臨床心理分析師經歷的診療案例,

    並加入大量亞斯伯格患者的自白,對於患者師長和醫護專業人員鑑定治療,

    均有很大的裨益。

    回覆刪除
  8. 家有生氣小恐龍

    作  者:提利.羅

    編/譯者:簡伊婕

    出版社:大穎文化

    出版日:2004.10.28 定  價:230 元



    內容介紹

    本書從一個孩子的觀點來詮釋他的生氣怒火、他的生氣情緒,

    以及他一連串的微妙心情變化與轉折。

    故事一開始,是孩子又被媽媽教訓了,

    孩子因而感到身體裡有一股生氣的能量,

    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火好像要噴出來一樣。

    孩子於是變成了一隻噴火的恐龍,他開始到處搞破壞,

    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把所有玩具都弄壞……



    恐龍開始噴出許多惡毒的話來發洩生氣的怒火,

    完全沒辦法冷靜思考,反正,恐龍本來就不會思考!

    恐龍開始六親不認,連以前最喜歡的泰迪熊、玩具通通都不喜歡了,

    反正,恐龍本來就沒有朋友!

    恐龍也不接受安撫,爸媽想抱他也沒辦法,

    因為,恐龍是很大隻、很強壯的動物,要抱,可沒那麼容易!

    恐龍也不吃硬的,爸媽這下也生氣地大聲罵他,

    不過他根本聽不進去,反正,恐龍本來就聽不懂人話!



    小恐龍覺得很傷心、很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於是他開始用力哭,他的生氣怒火終於被平息、澆熄了!

    他又變回那個討人喜歡的小男孩了。

    大人問他,到底為什麼要那麼那麼生氣呢?

    男孩這會兒也忘了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生氣,

    他只知道,自己一定是有很好很好的理由,

    他才會變成那樣,才會變成一隻恐龍的!



    孩子也是人,也有權利表達情緒,表達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本書作者藉著孩子的「他我」投射,

    也就是一隻生氣、到處搗亂的小恐龍,

    來表達孩子期待自己生氣時的所作所為都能夠被理解。

    而父母呢?或許除了給予孩子適當管教之外,也應該充分理解自己的孩子,

    尊重他也有表達生氣情緒的權利與方式。

    畢竟,快樂時手舞足蹈,生氣時宣洩情緒也是很自然的,不是嗎?



    不過,這不代表父母就應任由孩子耍賴任性喔!

    請記得,父母管教孩子時,孩子因而生氣發怒,

    不是因為他痛恨父母或不再愛父母,

    而其實只是在表達他不高興被限制、被禁止的情緒罷了!

    孩子氣生完,情緒就煙消雲散了,

    往後,孩子心裡就會慢慢知道父母的要求、規矩是什麼了!

    這之後,不管孩子成長過程中,要變身幾次恐龍或怪獸,

    父母或許就比較能用同理心去了解,甚至見怪不怪了!


    回覆刪除
  9.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oldpost.htm?

    s_code=0127

    這個是圓滿家庭親子教育報,內容多為久周出版的一系列親子教育書籍中的

    精彩書摘。

    其中4/18-5/30出刊的是火爆小浪子的重點摘錄。



    這些內容很適合想買書又不知內容是否為自己需要的朋友去看看。

    當然,也很適合忙碌的現代人取經...。

    回覆刪除
  10. 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叢書



    編號 書名 作者 系列

    1 父親的智慧 EDWARD HOFFMAN著 人文101

    2 父親的掌上明珠 MAUREEN MURDOCK 著 人文102

    3 怎樣愛孩子 陳亞南著 文經教育圖庫6

    4 聰明孩子的童話 程聖民、程選民著 文經兒童圖庫500041

    5 家長手冊 戴國星著 伴我成長親職教育2

    6 家長手冊 戴國星著 伴我成長親職教育3

    7 為了孩子 Stephen著 親子系列2

    8 如何培養名列前茅的小孩 緯本晏正著 親子系列7

    9 快樂親子遊 Joan著 親子系列14

    10 家有過胖兒 Elaine著 兒童診所7

    11 幫助孩子面對壓力 巴爾明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11

    12 幫助孩子克服煩惱 巴爾明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13

    回覆刪除
  11. 13 害羞的孩子 羅絲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14

    14 如何教養你的孩子 伯魯錫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20

    15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尼斯爾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21

    16 教孩子使用零用錢 溫士頓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23

    17 單親家庭 歐格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24

    18 如何成為快樂的養父母 葉姍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26

    19 讓孩子免於環境傷害 迪披那著 桂冠現代人文小百科27

    20 牽孩子的手同奔成長路 董媛卿著 教養文庫2

    21 爸爸的貼心話 藤本義一著 教養文庫17

    22 伴你成長 ELIN SCHONE 著 教養文庫22

    23 6到12歲孩子的教養良策 約翰‧德瑞斯契著 教養文庫25

    24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隱性障礙 高登‧史芳坦著 教養文庫27

    25 總不能陪他一輩子 游福生著 教養文庫29

    26 贏在起跑點 尼爾‧哈維著著 教養文庫34

    27 養出快樂活潑的孩童子 米雪兒‧伊莉歐特著 教養文庫38

    28 解讀民敏感; 漫不經心的孩子 涂尚智譯 教養文庫39

    29 孩子寵不壞? 新苗編譯小組 教養文庫41

    30 有其父必有其子 相部和南著 新教養系列9

    31 輕鬆快樂學算數 小宮山博仁著 幼兒才智開發系列10

    回覆刪除
  12. 32 大人如何以身作則?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

    33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2

    34 如何陪養孩子良好的行為?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3

    35 如何獎勵孩子?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4

    36 大人說破了嘴仍然無效,怎麼辦?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5

    37 如何使孩子朝向我們期望發展?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6

    38 如何加強孩子的語言能力?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7

    39 孩子的行為只有三分鐘熱度怎麼辦?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8

    40 怎樣罵孩子?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9

    41 如何不理會孩子?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0

    42 除了懲罰,難道別無他法?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1

    43 孩子大過不犯,小錯不斷,怎麼辦?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2

    44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3

    45 如何與孩子約法三章?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4

    46 如何教導孩子舉一反三?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5

    47 如何幫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吳武典博士著 管教孩子的16高招16

    48 家庭訪談計畫手冊 吳嫦娥著 輔導計畫叢書11

    49 家庭暴力防治與輔導手冊 陳若璋著 輔導計畫叢書12

    50 告訴他性是什麼 晏涵文著 愛‧性‧婚姻系列9

    51 讓你和孩子更貼心 THOMAS GORDON著 親子叢書

    52 愛‧管教與紀律 戈登著 親子業書1

    53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 德瑞奇、文尼克著 親子叢書11

    54 會思考的孩子是贏家 勞論斯‧葛林著 親子叢書13

    55 自我親職 波拉德著 心靈成長叢書48

    56 嘿!你忘了怎麼做父母嗎? John ’K. 親子教養2

    57 老大、老二為什麼不一樣? KVIEN LEMAN 親子教養3

    58 跌倒的孩子走的更穩! Dr. KVEIN LEMAN 親子教養5

    回覆刪除
  13. 書名: 自閉症行為問題的解決方案-促進溝通的視覺策略

    作/譯者: Linda A. Hodgdon著;陳質采、龔萬菁譯

    出版日期: 2006/07/27 ISBN: 9577029299

    頁數: 288 開數: 18 重量: 490 售價: NT :300



    內容介紹:

    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究竟如何表現合宜的社交舉止呢?

    這些學生難以有效表達自己;而試著了解他人的溝通,想出發生或沒發生的事,

    處理改變與轉換及詮釋線索和環境中的訊號,也是這群學生困難的所在。



    不論是使用口語或非口語的策略,他們無法滿足所需的要求,有效地與他人互動。

    這使得不當的行為反而比其他的溝通形式更有效。

    因此,了解為何發生溝通問題及溝通在哪裡出問題,

    是發展成功解決行為問題的重要關鍵。

    唯有讓問題看得見,溝通互動才有效;

    而當教育者找到了合適的策略,才能帶來孩子明日的希望。



    作/譯者簡介 : 陳質采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現為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組碩士班學生、

    中華民國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兒童青少年節目諮詢委員,

    台北市政府兒童青少年促進福利委員會委員,

    任職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曾任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醫學人文雜誌《醫望》總編輯。

    著有《與孩子談安全》(信誼)、《在歡笑和淚水中成長》

    (師大書苑)、《姊姊畢業了》(董氏基金會)、

    策劃《我會愛》精選繪本(遠流)、《玩遊戲,解情緒》(信誼)等。



    龔萬菁  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領有家庭治療課程結業證明與美國麻州社工師執照。

    目前任職於台北市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回覆刪除
  14. 承上



    本書目錄 :

    第一篇行為、溝通與視覺策略的關聯

    第一章什麼是我們所知道的行為?

    什麼是我們所知道的兒童發?

    在正常的發展中,哪些是發展里程碑與具挑戰的行為?

    特殊需求的學生有哪些不同?

    什麼是行為問題?

    什麼是辨認行為困擾的變數?

    為什麼行為問題會存在?

    什麼是行為問題常見的原因?

    行為處理101?

    自閉症學生的行為介入少了什麼?



    第二章了解溝通

    早年的溝通技巧如何發展?

    什麼是溝通問題?

    溝通問題如何影響行為?



    第三章什麼是視覺策略?



    第二篇評估考量

    第四章評估行為情境

       評估的工具

       評估行為情境

       行為情境評估指引



    第三篇改善溝通



    第五章成為更好溝通夥伴的十大秘訣



    第六章教導七大關鍵的溝通技巧



    第四篇運用視覺策略輔助溝通與解決行為問題

    第七章改善理解的視覺工具

    時間表與日曆

    如何使用時間表與日曆?

    範例

    用來提供生活訊息的工具



    第八章協助學生掌控環境的策略

    選擇和要求

    範例

    教導學生瞭解選擇或要求的意思

    教導做選擇的技巧

    教導抗議和拒絕的技巧

    教導拒絕和抗議的視覺技巧

    範例

    教導協商的語言



    第九章運用視覺工具調整行為>

    表達不

    如何表達「不」

    表達「不」的技巧

    教導學生表達「不」

    建立規則與行為指引

    建立一般性規則

    如何使用規則

    個別規則

    範例

    制定規則與行為指南

    更多的範例



    第十章運用視覺工具提升語言技巧

    發展新興的語言技巧

    選擇語彙教導學生

    更多選擇語彙的想法>

    教導溝通…,不「只是說話」

    範例

    溝通感覺

    表達一般情緒

    挑選語彙

    溝通情緒

    範例



    第十一章輔助自我管理的工具

    教導自律的技巧

    範例



    第五篇實施視覺工具和輔助

    第十二章發展視覺工具

    如何使用視覺輔助促進溝通



    第十三章說明特別需求

    非常年幼的孩子

    認知能力受限的學生

    年長學生和成人的計畫

    視障的學生

    多重障礙或未知診斷的學生

    極端行為的學生



    第六篇問題與考量

    第十四章當事與願違時,怎麼辦?

    冷靜技巧



    第十五章行為處理失敗的常見原因



    第十六章常見答問集



    第七篇結論

    第十七章教養與教導成功的學生

    回覆刪除
  15. 承上



    譯者序溝通,讓問題看得見

    本書是語言病理學家Linda A. Hodgdon,繼《促進溝通的視覺策略》一書後,

    體認到自閉症及其他障礙學生溝通的需求,而鎖定這類型孩子的問題行為來討論。

    自閉症,就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的臨床症狀而言,

    存在顯著口語、非口語溝通困難、社會互動困難,

    並表現固定、有限的行為模式與興趣,即比較無法進行象徵性或想像性遊戲等;

    國內亦有宋維村教授等學者提出自閉症在溝通互動上,

    有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的缺陷。



    這些孩子究竟有多少呢?

    根據二○○五年台北縣針對公私立幼稚園調查推估,

    國內自閉症發生率約五百分之一,

    但考量亞斯柏格等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可能沒被診斷,

    重度自閉症又可能被當作智障,實際發生率可能更高。



    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畢新慧

    於二○○六年發表的研究也顯示,從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間,

    全民健保資料所透露的累積盛行率,每萬人為0.7至2.2人,

    年發生率則從每年每萬人的0.2人增加至0.3人。

    另外,教育部所發佈的資料發現,每年高中以下學校,

    身心障礙類學生安置的數據就高達七萬多人。



    這些學生難以有效表達自己;而試著了解他人的溝通,

    想出發生或沒發生的事,處理改變與轉換及詮釋線索和環境中的訊號,

    也是這群學生困難的所在。

    不論是口語或非口語,他們所使用的策略,無法滿足所需的要求,有效地與他人互動。

    這使得不當的行為反而比其他的溝通形式更有效。

    因此,了解為何發生溝通問題及溝通在哪裡出問題,

    是發展成功解決行為問題的重要關鍵。

    回覆刪除
  16. 承上



    曾經,一位五歲自閉症男童的媽媽告訴我,

    有一次,孩子自廁所出來時忘了沖水,經班導師指正後,有些困窘;

    後又被另一位老師誤會對班導師不禮貌,備感委屈,而放聲大哭,

    情緒幾近失控,甚至第二天還不願去上學……。

    如果這孩子有比較好的溝通技巧,情況可能不至於發展到如此地步。



    溝通牽涉一系列複雜技巧交織,以產生有效的行為和互動,

    而不只是說話而已。事實上,這孩子可以清楚地告訴我,

    紅豆是一種可以煮成湯的東西,卻完全無法應付生活中的事件。

    如果他可以學習到更多元的方式溝通與協商問題,

    譬如以手勢、動作、口語示意班導師:

    「對不起,我現在就去沖水。」

    或者示意老師:「我不是這意思。」

    就可能不會陷入這樣的情緒。



    對自閉症及許多其他障礙的學生而言,溝通困難是他們許多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

    他們需要特殊指示來調整行為,或在情境中演練,以更有效達到需求。

    協助孩子學習如何溝通,是解決問題很重要的過程。

    孩子愈能解決問題,他所積壓的情緒就愈少,就愈能自由的學習。



    這本書不是唯一有效的策略或辦法,但實事求是的精神,

    不僅是針對自閉症學生,也適用所有存在著溝通困境的孩子。

    我非常喜歡作者Hodgdon的教育理念與精神。

    我喜歡她能謙虛的站在孩子的立場,觀察到個別學習的差異,

    而了解孩子的學習與自己不同;

    我也喜歡她以孩子為主體,而不是以自己所創立的策略或方案為主體。

    看見了問題,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困境,而擬定解決方案;

    了解孩子如何學,就可以讓溝通互動更有效。

    如何更多元開發及利用這些孩子所擁有的優勢,增加他們的適應,靠的是大家了解。



    希望這本書只是開始,期盼這些概念可以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

    引發更多的共鳴,進而創造符合孩子能力的解決方法。

    希望透過這本書,拓寬從事兒童工作專業夥伴的新視野,

    唯有當教育者找到通往學習之鑰,才能透過合適的策略,帶給孩子明日的希望。

    回覆刪除
  17. 親子溝通之道~從衝突到和諧

    (摘自盧美貴,民80,天才父母,業強出版社)



    <六種親子衝突類型>

    1.命令者的角色

    父母:把電視關掉,立刻回房間做功課!

    孩子:關掉就關掉,有什麼稀奇!



    2.法官的角色

    父母:哭什麼哭,你準是又和人吵架了!

    孩子:我被同學撞了,你們不分青紅皂白卻說我和別人撞了!



    3.威脅者的角色

    父母:下次再考這種壞成績,休想再進家門一步!

    孩子:不回來更好,反正你們都看我不順眼!



    4.說教的角色

    父母:告訴你多少次要帶雨傘,你看你全身都溼透了!

    孩子:沒帶雨傘才清涼有勁,你們真囉唆!



    5.萬事通的角色

    父母:怎麼搞的!不僅字潦草,連畫都畫歪的,心該畫在中間才 對!

    孩子:老師明明說心臟在人體偏左的地方!



    6.斥責的角色

    父母:這麼簡單的數學也不會做,簡直笨的像豬!

    孩子:我是笨豬,那你是笨豬的老爸,哈哈!



    以上是日常生活中的六種親子衝突類型,

    下面告訴你一些和諧的 <親子溝通之道>:

    一、不要以諷刺、嘲笑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二、要中斷孩子所做的事情之前,先讓他了解原因。

    三、鼓勵孩子從經驗中學習,有必要時才協助他,

    讓他從中獲得成就感。

    四、以幽默的方式接納子女,這樣才容易發現問題所在。

    五、耐心傾聽孩子的理由,

    斥責往往會封住孩子的心,堵住孩子的嘴。

    六、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這樣親子間的雙向溝通才容易建立。

    七、多稱讚你喜歡再看到的行為,

    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會慢慢消失。

    八、讓孩子替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任。

    九、給自己一段與孩子獨處的時間,

    讓他感受你對他的重視與關愛 。

    十、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子女,孩子遇到疑難時,

    引導他思考而不是 告訴他結果。

    回覆刪除
  18. 我來推薦久周的一本新書--教一次就懂。

    這本書非常適合家有學齡前(應該至小學低年級都還適用)的家人。

    作者用很淺白方式講幼兒學習的過程,教父母怎樣觀察出自己孩子特有的學習風格,如

    何避免因學習問題而產生情緒困擾,如何做好進幼稚園的學習準備...。



    書,我還沒看完,但已經推薦給很多朋友了。



    這是一本很適合慢慢看、細細想、生活中運用的書,個人真的是超推薦的。

    啊!好想找大家來做討論及心得分享....。


    回覆刪除
  19. <從家族討論區整理出來的回應>



    有關『先用同理心、再幫助小孩把情緒說出來』這部份,我很想分享我最近很受用的幾

    本繪本。(其實不能叫繪本,應該是比較像是大人拿來跟小朋友做情緒故事互動或問題

    解決用的)我個人跟女兒只看了都覺得很受益:她最近比較常用說的來把她的情緒表現

    出來、我也比較知道在她情緒的當頭要用什麼方式來處理...。



    心理出版社

    1. 兒童問題解決系列(有六本):幫助孩子學如何解決社會問題,每一本都是以孩子曰

    常可能遇到的情境來做討論,如:和別人分享、等、慾望、迷路、被取綽號。

    2.兒童情緒管理(也有六本):(之前有媽咪在繪本的好處中有提過)用互動的方式討

    論:生氣、沮喪、得意、害怕、興奮、氣憤。

    3. 兒童自己做決定(三本):藉由自己思考問題來學習處理人際問題。



    這些書的特點是:不是很教條地告訴妳該如何做,而是提供很多方案讓小孩自己去做決

    定,而再把每個決定所可能致的結果慢慢舖陳...。

    以上的書適用年齡約在三歲至十歲。



    雖然這些書的畫風很不吸引小小孩,但一段時間下來小小孩都很愛。

    我推荐給幾位朋友,她們都感謝有加,其中一位還再買了一份送給小孩幼稚園。



    另外,有關幼稚園適應的書,心理出版社也有一本『在幼稚園的感受--進森的一天』可

    以做小朋友的情緒引導書。



    真的是很棒的書,誠心推荐給大家。

    不過,市面書店大概很少有,可以上心理的網站買,或是去心理的門市買。



    備註....

    兒童問題解決系列的六本名稱為:

    我想要:(講小朋友爭吵玩具)

    我名字不是笨蛋:(被人取綽,讓如何解決)

    我想加入:(如何加入別人一起玩)

    媽媽,請不要走:如何克服大人出門的難過害怕

    我等不及了:(有關分享、輪流)

    我迷路了:(和大人走失了,可以怎麼做)



    這些書也不太貴,我買了上面說的書共十本,才一千多(在書展時買的)

    所以,向學校建議應該是很適合的。



    Brenda 於 March 27, 2006 10:08 AM

    回覆刪除
  20. 《 不要,就是不要! 》



    文圖:克勞蒂‧安坦奇 /巴如克斯



    譯者:劉清彥



    出版社:三之三



    善良的小狼「受夠了」,他要開始學著向別人說不,

    於是用各種他能想到的方式練習說:「不要,不要就是不要!」,

    然而當笑容甜美的狼小妹、鄰居的狼兄弟,

    以及三隻無禮的小狼向他開口請求時,

    善良的小狼能做到自己給自己的承諾──學會說不嗎?



      拒絕是門高深的藝術,

    對於正要逐漸發展自我意識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小孩來說,

    這本寓教於樂的圖畫書提供了不少入門的思考觀點,幫助他們判斷和學習,

    在需要伸出援手的時候必須義不容辭,但是該拒絕的時候,

    也要勇敢又有智慧的說「不」,因為這樣才能像如釋重負的小狼一樣,

    活得輕鬆、自在又快樂。

    ──劉清彥



    作者簡介:克勞蒂.史坦奇(Claudie Stanke)



      史坦奇是個專業女演員,喜歡為電影配音和說書,

    她也是小說家和編劇,她的書迷其實就是她的影迷。

    回覆刪除
  21. 玩遊戲˙解情緒

    兒童EQ學習手冊

    作者:陳質采、呂俐安 合著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年 03 月初版

    推薦序:鄒國蘇醫師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專為3~10歲設計的親子活動手冊。

    本書分為十章,循序討論各種主要情緒的辨識及瞭解、情緒發展的過程;

    感覺、認知和行為表現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連結、人我感受的異同、進而表達自我感受、

    同理他人以及各種情緒的因應策略,

    搭配活潑的延伸活動與思考方向,

    讓親子間能夠一同學得更多接納與包容的互動與對話。

    作者一再地提醒父母親及老師們,情緒不是問題,而是人在各種可能的情境裡,

    所自然透露的訊息;還可以有非常不同的表達和轉換。

    雖然這本書的標題是針對3~10歲,可是我買給我兒子看的時候,

    他已快14歲了,那時也還不知他是AS,

    只是覺得這本書簡單易看,很適合他閱讀。

    前些日子我把他的童書送人時,但他獨留這本書;

    我記得書裡有許多不同的臉部表情,他很喜歡一看再看。

    下星期六陳質采醫師的演講,相信一定很精彩,特別挑出來與大家分享。

    回覆刪除
  22. 加速學習能力的五個關鍵

    美國加速學習的拓荒者察爾斯CHARLESSCHMID)說:『讓學習過

    程加快至五十倍是絕對可能的!』那就讓我們努力學習更好的方

    法,幫助自己,幫助孩子提高十倍的學習能力吧。為此,我們特地

    參考歐美國家多位加速學習方法專家的主張,整理出一套『加速學

    習系統』簡介如下:第一步建立良好的學習心理

    包括肯定自我的學習能力,激發自我的學習意願、賦予學習對自的

    意義、設定學習的目標,以及『在最佳學習狀態』中學習的觀念和

    方法。在這方面潛意識教育有不可忽視的功能。第二步 提高吸收

    資訊的能力

    包括提高閱讀能力和聆聽能力,這是我們吸收資訊的兩個主要管

    道。在閱讀方面,要講求提高閱讀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在聆聽方

    面,則是學習如何聽取資訊、如何抓住重點,並學習如何做筆記,

    以利於快速紀錄和記憶。不論是閱讀或聆聽,都需要強化我們右腦

    的圖像能力,以及『聯結』能力以加倍提供吸收資訊的能力。

    第三步 敲開記憶的大門

    包括提高記憶的速度、記憶容量以及記憶時效。主要的方法是運用

    對記憶能力有影響的生理時鐘,強化感官系統的聯覺能力,以及在

    符合開啟記憶寶庫三隻金鑰匙(圖像化、趣味化、找關係)的原則

    下,所發展出來的各種超強的記憶技巧。切記,想像力是記憶能力

    的基礎,『多媒體感官教學』則是想像力訓練的法寶。

    第四步 鞏固學習的成果

    基本上最好的方法是『現買現賣』也就是立即展示所學,向他人講

    述自己剛剛學到的東西,或者傳授給學生。根據美籍神經組織學教

    授戴蒙的說法:『在學習到事實與真理的同時,將自己所學到與周

    遭的人分享討論,可以啟動人體內『聯繫皮質(Association

    Cortices)』,協助新創意的產生。』所以,在教育的傳統體系

    裡,老早就有『教學相長』的觀念與說法,也因此,好為人師實在

    是一種非常值得鼓勵的學習態度。

    第五步 複習及反省學習過程

    有句話說:『複習是學習之母。』說明唯有經過反覆的練習,才會

    熟能生巧、巧而生效,也才能確保學習成果達到既定目標。在反省

    方面,要找出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正面、負面的感受、並設法排除

    負面的感受,強化正面的感受,以利後續的學習,這就有賴於『潛

    意識教育』方法的運用。

    回覆刪除
  23. 承上續

    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知識生產力』掛帥的時代,知識成為最有力

    的生產資源,企業個體和國家整體的競爭力也就決定於『知識生產

    力』不在是『勞動生產力』或『資本生產力』為此,企業界必須積

    極引進有助於加速團隊學習能力學習和塑造共同願景的潛意識教

    育、想像力訓練和右腦圖像力等教育訓練,以確保員工心理長青,

    邁向『人力自動化』,才有可能持續提高知識生產力。同時,學校

    教育是為未來的企業培植人才的地方,當然必須要優先教導學生如

    何加速學習,才能提高滿足未來企業需求的人力資源。教導學『如

    何加速學習』基本上應該是可以依循上述『加速學習的內涵』來教

    導學生,使他們優先學得這些方法,或者在持續學習的過程中,隨

    時施以機會教育,提醒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吸收老師所教的東

    西。為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都要學習加速學習系統,

    並將其傳授給學生。

    回覆刪除
  24. 以下書適用於家裡寶貝有焦慮頃向的家長:

    1. 焦慮兒爸媽不焦慮--怎樣照料焦慮兒  台灣麥克

    2. 強症的孩子怎麼教? 新苖文化






    回覆刪除
  25. 書 名:P.E.T.父母效能訓練

    作 者:湯瑪斯.高登

    譯 者:張珍麗、張海琳

    出版社:新雨



    傾聽、溝通、討論、尊重與成長。



    這本書,是聖母醫院的怡靜醫師推薦給我的,

    在同類型的書裡,我覺得此書流暢不艱澀,

    可當作一本成長書藉來看,甚至孩子讀也很好,

    因為裡面可以學到良好溝通的態度,改善人際關係。



    養育子女並非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父母需要協助,

    不必因為受到『為人父母』這個角色的限制,

    而壓抑自我,盡力表現出超於自己所願的完美。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若能自我成長,

    對孩子和親子關係一定大有幫助。

    不要忘了自己也是人,也可能犯錯,也需要成長,

    有時候,誠實面對自己的局限時,

    孩子還會協助父母成長。



    目 錄:

    一 父母只有挨罵的份兒?

    二 父母是人,不是神

    三 如何使孩子吐露心聲

    四 發揮主動傾聽的效用

    五 怎樣傾聽幼兒的「牙牙學語」

    六 父母該怎樣講話,孩子才願意聽?

    七 發揮「我──」訊息之效用

    八 藉著改變環境以改變孩子的行為

    九 不可避免的親子衝突:誰該獲勝?

    十 父母的權威:必要而合理嗎?

    十一 用「沒有輸家的方法解決衝突」

    十二 父母對「第三方法」的憂慮

    十三 發揮「第三方法」的功用

    十四 父母如何避免被孩子開除

    十五 父母改變態度以避免親子衡突

    十六 孩子的其他父母

    回覆刪除
  26. 書 名:人際發展活動手冊-少年、青少年與成人版

    作 者:史提芬.葛斯丁、瑞雪兒.雪利

    譯 者:黃嫈珺

    出版社:久周出版



    《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推出後迴響熱烈,本書為其延伸閱讀書籍,未上市先轟動,

    廣受國內醫界、學界、星兒家長的矚目、期待。



    本書為「人際發展介入治療」(RDI)系列的第二冊叢書,是《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的

    延伸,特別針對少年、青少年、以及成人,提供各種人際關係練習活動。RDI融入多種的

    治療技巧,有系統地引導患童發展人際關係技巧,目前RDI已成為治療自閉症與亞斯伯格

    症等的最佳選擇之一。RDI創始人葛斯丁博士,在本書中主要針對患有亞斯柏格症、自閉

    症、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及有非語言學習障礙等適用對象,提供六級24階段156個活動,

    涵蓋所有社交、情緒發展的練習項目。這些活動不但可以獨自進行,也可透過教師或治

    療師的輔導進行。書中還附上完整詳明的進度以及目標評量表。



    要能成功交友、維繫友誼,需要懂得各種人際關係的技巧;對於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患

    者,這更是艱難的挑戰。本書是幫助這類患者發展人際關係技巧的最完善介入課程。



    人際發展介入(RDI)治療法創始人史提芬.葛斯丁博士,特別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一

    套完整的人際發展介入課程,第一冊《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以二到八歲孩童為主,

    本書為第二冊,適用於少年、青少年以及成人。書中提供六級二十四階段156個有趣且

    充滿刺激效果的活動,涵蓋所有社交、情緒發展等項目,能有效協助亞斯伯格症、自閉

    症、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及有非語言學習障礙等患者,有系統、循序漸進地發展人際關係

    技巧,提升社交能力,與人建立成熟親密的友誼。

    回覆刪除
  27. 這期的張老師還蠻好看的!





    陳質采醫師析論擁抱(上)

    「愛的形式要多元一點,才能把每個人最豐富的感覺傳達出來。」



    陳質采告訴我們一個擁抱的故事:



    在治療室,她與小孩一起玩耍,這個小孩比一般的孩子多了些許成長的難題,他是個特

    殊兒童(輕度的自閉症),故事是這麼開始的,一開始彼此玩得很快樂,但每次遊戲結

    束時,小孩總是又哭又鬧,更是氣憤地把玩具全部打翻,無論大人們怎麼鼓勵、安慰都

    沒用。



    「孩子很難過吧。」陳質采可以感覺。



    時光匆匆,遊戲依然結束,小孩依然難過,這一天,小孩卻自發地收拾起情緒,他只是

    傷心地掉眼淚,那一刻,彷彿心靈奧祕的突然揭示,小孩走過來抱住陳質采……。



    「當時我好高興,小孩進步好多!」陳質采的回憶充滿感動與喜悅。只要給孩子一個愛

    與信任的環境,生命的長成充滿絕妙的奇蹟。



    ◎當我們擁抱時 血清素及腦內嗎啡也跟著跳躍



    談到擁抱的正向力量,我們自然聯想到一生不斷探究「愛」的怪傑哈洛(Harry

    Harlow),素有心理學界的波科夫(Nabokov)封號的他,在一九六○年代進行的經典

    實驗——失親的小猴寧可選擇柔軟觸感的猴子布媽媽,也不願接觸能餵奶的鐵絲猴媽

    媽——掀起一場心理學革命,他的實驗驗證了「接觸安慰」(contact comfort)是愛

    與情感的重要成分,異於先前心理學家的主張,親子之間的過度情感會養成過度要求的

    孩子。



    「擁抱具備子宮效應。」專長親子關係的心理諮商師游乾桂在一篇探討擁抱的力量文章

    中如此敘述,「然而,當人離開了子宮,安全環境已經消失了,有沒有再去形塑呢?」

    渴望擁抱也許是期待重回母體的最初連接吧,擁抱近似子宮效應的再形塑,是身體記憶

    的重回,當胎兒漂流子宮洋水,溫暖、安全、無憂;偶然地,還能感受到親人的手透過

    肚皮輕柔地觸碰,於是當我們長大了,脫離了子宮,還是渴望擁抱。

    回覆刪除
  28. 擁抱除了具備傳遞支持與安慰的功能之外,也能增強免疫力,科學報導曾指出,當我們

    擁抱時,腦內的血清素(serotonin)及腦內嗎啡(endorphin)的神經傳導物質隨之增

    加,它們主宰情緒的調節,能給人安定、愉悅的感受,更有助於白血球的連結以增強免

    疫力。



    無怪乎,近年來從西方世界的美國、澳洲,甚至到東方國度的台灣、南韓一度興起了

    「擁抱」(free hugs)行動,活動發起人——美國人賈森.亨特也有個動人的故事,

    網路上這麼流傳著:



    2001年亨特在母親的喪禮上聆聽許多人訴說母親的善行軼事,一是他被母親溫柔的心所

    感召,希望延續母親愛與分享的精神;再者也希望透過他人的溫暖,克服失去母親的傷

    痛。於是,亨特拿起「free hugs」的大招牌在家鄉街頭遊走,而第一個給他「free

    hugs」的是一位女孩,她先是張望招牌,接著就毫不遲疑地向亨特伸開雙臂……。



    「free hugs」是亨特思念母親的轉化吧,日後他的「free hugs」更深入不同的社區及

    國家,他也即將開設擁抱的相關課程,然而,擁抱療癒他多少喪母之痛呢?真正的答案

    我們無從得知。



    ◎當我們無法擁抱時



    擁抱是愛與情感的彼此傳遞,只有一方不一定能完成擁抱的過程,它更非僵硬的表達形

    式,如果發生在不自然的情況下,所謂的正向力量就會消失。「如果只強調擁抱的正面

    力量,我覺得有點空虛。」陳質采提醒我們。(待續)



    ── 文/楊雅亭 本文摘自【張老師月刊 2007/03】  

    回覆刪除
  29. 陳質采醫師析論擁抱(下)



    >孩子會相信那是「屬於我們」的另一種擁抱。<



    因為愛,常常被各種形式所包裝,有時令人難以看穿,陳質采舉個例子,有一對很關心

    孩子的父母,他們很擔心孩子的學業表現,但是一看見孩子,母親總是忍不住嘮叨,你

    能說母親不愛孩子嗎?當然不是。



    但陳質采相信在強烈的指責之後,即便母親給予再多的擁抱,孩子也很難感受母親的愛

    意,她建議大人應該試圖去接納、支持孩子的真實狀況,並理解孩子的學習困難,給予

    孩子較清楚的引領。



    與其問與孩子擁抱重要嗎?陳質采認為更重要的是家長能不能跟孩子一起進行正向的活

    動。她發現現代的家長不是不習慣擁抱,而是太嚴肅了,以致於不知道要怎麼跟小孩一

    起玩,也就是說在「管教」的權力互動下,孩子很難與父母自然地分享情感。



    陳質采自己的經驗是,她會主動陪孩子看孩子喜歡而她又能接受的卡通,也讓孩子陪伴

    看她感興趣,但又不是艱澀到無法讓孩子理解的紀錄片。有時也和孩子一起去種種植

    物,更常傾聽孩子的學校趣事,這些生活興趣的彼此分享都是與孩子自在相處的方式。



    另外,陳質采也提醒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並非每個孩子都喜歡擁抱,原因可能

    如下:



    1.個別氣質:不一定是孩子有什麼心理問題,只是單純地不喜歡被抱。



    2.觸覺防禦:有些孩子對無害的觸覺刺激有嫌惡或逃避的行為,或是有異常的情緒反

    應。對有觸覺防禦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是不喜歡別人去動他,即使手臂被碰觸一下,也

    可能對他產生很大的威脅。



    3.有過不舒服的擁抱經驗:有一個小女孩告訴陳質采,她不喜歡被擁抱是因為曾經被一

    個小朋友抱得太用力,易言之,您在何時、何地、被如何擁抱的記憶,也會影響到擁抱

    的觀感。

    回覆刪除
  30. >妳記得的是擁抱 還是記憶<



    至於不習慣用擁抱來傳遞情感的大人,怎麼辦?陳質采認為,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最自

    在的方式來表達情感,為何非得以某種特定的形式來傳遞情感。



    就像不同的植物,自有其生成的美態,紅檜的蒼勁之美、柳樹的陰柔之美,皆是其最美

    妙的生命展現。人也是一樣,每個人各有其獨特的生命底蘊,所展現的生命情調也各自

    不同,這些「獨特」都是彌足珍貴的。



    在臨床上陳質采自認並不是一個很頻繁擁抱孩子的醫師,但孩子依然喜歡她,因為她能

    發揮自己的獨特性,與孩子們玩有趣的事、與孩子一起聊天,更擅長說故事給孩子聽。

    「愛的形式要多元一點,才能把每個人最豐富的感覺傳達出來。」陳質采強調。



    她再舉例說明,有些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男人,也許不是很喜歡或是很習慣擁抱,但他

    們也有自身的身體語言,情感表達也很細膩,她曾看過一個鄉下農夫牽著孩子的手,一

    起去看種植的農作物,「這樣的經驗分享,感覺也很好。」



    我們可以想像一大一小的身影,牽著手漫步田埂,看著浪般的金黃稻穗……,上一輩的

    生活智慧、大自然的生命奧妙,都靜靜融入孩子的情意世界,偶然地,空氣中飄來父親

    身上的氣味混雜著泥土香,孩子會相信那是「屬於我們」的另一種擁抱。



    「妳對童年的記憶,只有擁抱嗎?還是更多時候,妳想起的是跟媽媽一起去做過什麼事

    呢?」訪談的最後,陳質采向我們提出這個問號。



    我想想,記憶中,我很少跟媽媽一起擁抱,但只要鑽進暖被窩,偶然地,我就可以聞到

    媽媽的氣息,像太陽一樣的味道,我想起與母親之間的一段過去,那是一段甜甜的記

    憶……。



    而您呢?擁抱又讓您聯想到什麼呢?



    【本文摘自 張老師月刊 2007/03】

    回覆刪除
  31. 我推薦四本繪本:



    1.你很特別 (請準備一大包衛生紙擦眼淚)



    2.猜猜我有多愛你 (感動溫馨第一名)



    3.小真的長頭髮 (想像力第一名)



    4.愛心樹 (還是得要哭.衛生紙再準備一包)





    PS:我之前從事零歲教育多年.所以對繪本選擇還算自信啦!!



    好的繪本是0~99歲都能感動喔!



    顥庭媽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