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讓上學不再「怕怕」



作者﹕台灣/ 田玉靜





學校開學了,對於小學一年級的新鮮人來說,

有的充滿了期待,有的卻是憂心重重,

一想到七點半前到校,然後乖乖的坐在位子上,

聽老師上課,

然後要等下課鐘響,才能到操場玩的生活,

實在是給他有點怕怕。

對於低年級怕進教室的孩子,該如何處理呢?





南投竹山國小的黃淑珍老師,對於害怕進教室的孩子,

利用校園的植物觀察,消除了孩子對上學的恐懼,

而且還喚起孩子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哩!



淑珍說,班上有位同學君偉,

每次進教室ㄧ定要媽媽陪伴著,

只要媽媽ㄧ離開他的視線範圍,

馬上就嚎啕大哭,

死拉著媽媽的衣襟不放,

幾番下來,弄得大家筋疲力盡。





桃花心木下的遊戲



有一天,媽媽離開後不久,君偉照例又嚎哭了起來,

怎麼哄都哄不住,這時淑珍突發奇想,

此時校園的大花桃花心木不正結著果實嗎?

不如帶著全班的孩子去撿果實吧!

一群孩子來到樹下,正好果實迸了一地,

裡面的翅果露了出來,剛好可以用來玩遊戲,

淑珍先示範,

將翅果往空中拋,然後翅果就像竹蜻蜓般,緩緩的旋轉而下,

淑珍請讓孩子接住,再往上拋,接住的人繼續玩下去,

沒有接住的孩子算是被判出局,只能在旁邊喊加油!

由於不想讓果實掉下去,孩子玩得很專注,

君偉也玩得很起勁,不知不覺中好像忘記了哭泣這回事。



回到教室後,淑珍拿了一片翅果,摸摸君偉的頭,問他好玩嗎?

君偉小聲的說:「嗯!很好玩。」「那你想不想擁有這片翅呢!」

君偉用力的點點頭說:「我也想玩給媽媽看!」

淑珍於是和君偉約定:「明天如果你只讓媽媽送你到教室門口,

我就將這片翅果送給你!」

君偉點點頭答應了。





種子禮物的魅力



隔天君偉真的只讓媽媽送到門口,

很高興的從老師手中接下這片翅果,

下課後,馬上迫不及待的跑到操場玩起來,

很不巧的可能選錯了位置,翅果竟然掉入水溝中,

君偉心急的跑回來哭訴,

淑珍安慰他並說:

「明天如果你只讓媽媽送你到中庭花園,

我就再送你一片翅果。」

第二天君偉果然遵守約定,

高高興興的從老師手中接下第二片翅果,

並珍惜的用手帕包好放入鉛筆盒中,準備帶回家和家人一起玩。



第二天君偉依約只讓媽媽送他到中庭花園,

一進教室,迫不及待的和老師分享,

全家如何快樂的玩他帶回去的翅果,

尤其是妹妹玩得愛不釋手。

君偉悄悄的問老師可以讓他再帶一片回家送給妹妹嗎?

淑珍心想太好了,難得君偉這麼喜歡這片果實,

於是跟做他最後的約定,

只要他讓媽媽送到要門口,

自己走進學校且不再哭泣,

就再送一片給他帶回家給妹妹。

翅果對君偉的太有吸引力,

君偉一切都依照約定,

一星期下來竟然可以自己上學了,不再賴著媽媽,

君偉這麼快的轉變,連媽媽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片的翅果似乎打開了君偉的探索世界,

君偉開始對自然產生好奇,一下課便往中庭花園跑,

回教室後,

會興奮得和老師分享他在哪裡撿到漂亮的樹葉和果實,

或是在哪棵樹上看到什麼樣的小蟲兒。

有一天媽媽跟老師說,君偉會注意到路樹上的鳥兒,

並仔細的聽鳥兒的叫聲、觀察鳥兒在做什麼,

還會跟媽媽討論哩!



淑珍老師很欣慰的說:

「君偉對於上學,

已經從先前的恐懼轉變成充滿新奇的期待了,

可別輕忽一片果實所產生的力量喔!

只要用對方法,

孩子很快的就能扭轉原先的情緒障礙呢!」。

換個方式試試

換個方式試試
作者﹕游乾桂

職業婦女真悲哀啊!
每天既要急忽忽的出門上班,
下班又得火速的趕回家料理家務和照顧小孩。

有一天,因交通阻塞的關係,
我大概費了三十五分鐘到家,一進了門,
我家的大寶(七歲)又哭又叫又鬧的埋怨起來,
他說:「媽媽,你為什麼老是這麼晚回來,我快餓死了。」


當時疲憊不堪的我,聽了這話之後,簡直火冒三丈,
不假思索的賞給他兩個耳光,隨後的情形當然更難收拾了。
其實我也知道那樣做不對,但實在忍無可忍!
心想他為何不替我想想呢!
如果下次再發生這種情形時,我該怎麼辦?

*觀念交流道

親子衝突時,何妨記住:換個方式試試!

譬如說佯裝沒聽到大寶的埋怨語,
仍然一如往昔的,先到廚房泡杯熱滾滾的紅茶,
拿起新出爐的晚報,或扭開電視機,悠閒地休息著。

這時候餓得受不了的大寶一定會氣急敗壞的問:
「為什麼沒做飯呢?人家好餓哦!」

此刻就該答腔了,譬如說:
「我的工作也很辛苦、很累,想休息一下子,
再說我也不願意替一個又吵又鬧的小孩做飯啊。」

倘若孩子回答說:「人家很餓嘛!」
那麼便可回答:
「既然很餓,就應該先幫媽媽洗米啊!這樣媽媽也能輕鬆一點。」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化解一場可能發生的親子衝突,
也可讓家庭更見溫馨。

教育是一門「藝術」,
唯有父母願意平心靜氣的修習這門學分,
才有機會成為「育兒藝術家」。
一味地與子女「生氣」,只會升高衝突而已。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不由自主地,
將孩子誤以為是「善解人意」、「體貼別人」、「懂事」的成人,
而對他衍生出各式各樣非分的綺想。
但終究得回到現實,畢竟他仍是個孩子啊!
一個不折不扣的稚齡小孩。

試想,發展還處於
「飽即是樂」、「笑即是好」、「誇他就是疼他」的前操作期的孩子,
哪有能力了解職業父母「為家辛苦,為家忙」的心跡烙痕?
哪有可能明白父母那種旋天轉地的個中滋味?

既然一切都是那麼「無知」,
那麼要他對你「體貼一下」,
不是有點痴人作夢嗎?

換個方式吧!當前一個方式效果不佳時,
也許改個方式,會比無端的「怒氣攻身」來得好些。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拋開語言暴力 孩子聰明情緒穩

拋開語言暴力 孩子聰明情緒穩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想要孩子聰明伶俐,

爸媽不要經常罵孩子、說刻薄的話,

否則孩子不僅大腦整合變差,

小腦也會異常,他的情緒、注意力和記憶能力都會受影響。


在火車上,一個媽媽不停的在罵她的小孩,

好像是參加什麼比賽落選了,

因為我一直聽到「連這個也不會,笨死了」、

「你永遠成不了大器」、「你為什麼不能多像弟弟一點」。

當賣便當的走過來時,

孩子怯怯的問:「可不可以買便當?」

母親大聲的說:「考那麼爛還敢吃便當?」

孩子立刻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說,

我看了很不忍心,

其實語言暴力跟身體暴力一樣傷害孩子,

甚至還更厲害,因為肉體的傷會癒合,心靈的傷會一直淌血。


語言暴力讓大腦整合變差

在實驗上,

我們看到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神經的連接,

影響大腦的發展。

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Martin Teicher

比較了51名受虐兒和97名正常兒童的大腦,

發現受虐兒連接兩個腦半球的?

胝體顯著的小,他認為這影響了左、右腦的整合,

使受虐兒的情緒會突然改變。


他也發現語

言暴力的受虐兒的小腦蚓部(Cerebellar Vermis)不正常。

小腦蚓部是維持情緒平衡的地方,

它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基因來的大,

它的不正常會影響情緒的正常發展。


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發現,

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兒的小腦蚓部都比正常人小,

又發現受虐兒的自殺意念比正常人高4~5倍,

他們現在還在做實驗,

如果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學校的體育課就不可以減少,

因為運動可以壓抑杏仁核的活化,

阻止負向情緒的出現。

在自殺率這麼高的台灣,

體育課更不可再挪去上數學、英文或理化,

如果一個孩子死了,學再多的英數理都無用了。


受虐兒長大易得焦慮憂鬱症

波士頓的Mclean醫院在2000年時曾經作了一個研究,

小時候受虐長大後易得焦慮症和憂鬱症。

嬰兒雖然生下來就幾乎有他一生所需的神經元,

但是大腦仍然不斷地透過跟外界環境的互動,

一直持續發展到青春期和成人期。

這個互動會影響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

我們的神經連接在青春期會又再修剪一次,

這是為什麼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現象在青春期之後常會改善一些。


不論這孩子的經驗是好的還是壞的,

都會影響他大腦神經的連接。

所以大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小心,

不可隨便打罵孩子來出氣,

或在管教上喜怒無常,使孩子無所適從。


虐待對大腦發展有4大不利

Mclean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虐待

(還包括忽略、不理睬、排斥、不照顧)

對大腦的發展會有4個重大的影響:

▓第一,邊緣系統的易激怒:

邊緣系統是我們「情緒的大腦」,

控制著我們最基本的情緒,

他們發現受虐兒有著不正常的腦波,

很像是顳葉癲癇病人的腦波。

 

▓第二,左腦會發育不良,甚至停止發展:

有6個用核磁共振(fMRI)及腦波的研究都發現,

受虐兒左腦發展不正常,

他們的右腦有比正常人更活化,

研究者認為左腦的異常跟受虐兒

易有憂鬱症及記憶衰退有關。


▓第三,左、右腦的整合不良:

因為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在男的受虐兒中,

小了24%~42%,在女的受虐兒中,

小了18%~30%,研究者認為這個原因,

使得受虐兒的情緒和人格會突然改變。

 

▓第四,小腦蚓部不正常:

小腦蚓部跟情緒,注意力和邊緣系統的調節有關,

研究者在15名童年受到語言暴力但無身體暴力的成人腦中,

看到小腦蚓部血流量有增加現象,

他們認為受虐者用增加蚓部血流量來平息邊緣系統的易激怒性。


Mclean研究團隊用動物實驗來探討這些傷害發生的原因,

他們發現忽略及創傷都會增加可體松的分泌,

但減少甲狀腺荷爾蒙分泌。

這會影響大腦中海馬迴、杏仁核和藍斑上神經傳導物質受體數量,

這些地方是調節大腦恐懼和焦慮的地方,

因此他們認為受虐所引起的緊張與壓力,

會激發一些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

同時也會抑制另一些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

所以受虐的經驗會改變或塑造大腦,

使個體對惡劣環境快速做出異常的反應。

這是飆車族為什麼會看不順眼就拔刀殺人,

因為他的大腦對外界的善意/惡意解釋跟我們不同。

這份報告與Teicher醫生的發現不謀而合。


正向語言態度才能激勵孩子

看到小時候長期受到大人的責罵、挨打、冷漠、不關心,

大腦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時,

父母對孩子講話一定要小心,

不要侮辱他、嘲笑他,孩子小的時候,不適合用激將法。


在你否定他、罵他「連石頭都比你聰明」前,

請先停下來想一下,他真的有這麼糟嗎?

如果他會幫你的忙,很乖巧,能替你分憂解悶,

就請你不要罵他是豬,因為豬是不會做這些的!

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思考訓練課程簡介

思考訓練課程簡介

鳳華教授彰師大復健諮商所



思考教學

1.思考產生感覺

2.感覺產生行為

3.2-3歲的兒童已經學會因果關係並將想法和情緒做一連結

4.青春期階段 思考型態已經成為人格的一部份

5.思考偏差的產生約在3歲左右逐漸產生

6.既定的思考模式會產生自動化的行為反應

7.未經思考而產生的行為通常是受制於我們的習慣 態度及信念

目標:覺知該認知行為並學習控制該認知行為,進而掌控個人的行為

過程:是透過個人的選擇以及緩慢的過程

切記:必須要有耐心等待逐步的改變.每一個小的改變就是進步



課程元素:

1.自我覺察

2.學習人是可以控制其內在想法的

3.學習何謂thinking errors

4.了解何謂負責任的想法

5.學習控制及改變錯誤想法的技巧

6.辨識他人的錯誤想法

7.辨識自己的錯誤想法

8.引發改變的動機

9.建立在自我了解的基礎

10.改變是個人的自我決策



對抗拒改變個體的策略

同理:感同身受該個體的感覺

溝通:聽他的想法 並回應所有問題

參與:只問何時以及如何給予協助



Good thinking課程階段

Define定義

Depersonalize/ acknowledge

覺察他人的思考錯誤

策略:peer sharing/ cartoon

Admit

發現自己類似的思考錯誤

策略:self-inventory/

self-reflection/ cartoon

Change

覺知錯誤思考如何影響個人的生活

學習對照於思考錯誤的負責任的思考

策略:peer sharing/

discussion/ role-play

Empower

實際經驗 能控制自己的想法

策略:role-play/ discussion/

self-evaluation/

generalization to their lives



思考範例

負向想法/ 負責任的想法

都是你的錯/ 我不責怪他人 這是我的責任

我是一個完美的人/ 我能看到我的優點及缺點

我想要控制全局/ 我在意別人的感受

我會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我做之前會先計畫並設定目標



Introduction階段一 界定想法與錯誤想法

Watch your thoughts,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透過故事了解想法產生感覺與行為

認識重要字詞的界定 範例

自我看重

耐心

完成

限制

讚美

力量

完美



階段二 覺察

情緒經驗的發生

知覺 (see, hear, touch, smell, taste)

對知覺與情境的想法

想法產生感覺

感覺就是一種情緒狀態 受你的想法所影響

感覺有正向的也有負向的

是想法影響感覺 而非情境

正向的想法會有好的感覺

負面的想法會產生負向的感覺

感覺產生行為



**The process***What’s happening

A.Perception (touch).學生交作業

B.Perception (see).老師改作業

C.Perception (touch).老師還學生作業

D.Perception (hear).老師要求學生訂正

E.Think/ feel.學生產生負面想法.負面想法產生負面情緒

F.Response.學生的負面情緒.導致停止做作業的行為



階段三 admit

自我檢核表

當我事情沒做好 我會責怪他人

當我想要一些東西 我會堅持得到

當我沒有得到我要的 我會生氣

我說我不能 其實是我不要

我沒有興趣去了解他人的想法

當我想要一些東西我馬上就要

我覺得我和別人不同



階段四 change

轉變想法

If you do thing wrong, admit it.

If you meet someone, respect him or her.

If you need something, ask for it.

If you have a task to do, do it promptly.

If you make a mistake, learn from it.

If you fear something, conquer it.



討論各種情緒 以及其社會意涵

將各種情緒歸納為

不好的感覺

好的感覺

舉例說明每一種感覺

負責任的想法會產生好的感覺/反之



不好的感覺/ 好的感覺‘

不好的感覺

害怕/ 孤單/ 焦慮

煩躁/ 挫折/ 灰心/ 受傷/

無助/ 冷淡的/ 緊張的



好的感覺

接受的/ 欣賞的/ 鼓勵的

放鬆的/ 愉悅的/ 有希望的/

有動機的/ 尊重的



階段五 empower

請學生列出使用負責想法的優點

討論好的想法如何產生力量

正向的語言也會產生個人的力量

我可以控制我的想法

我可以控制我的行為

我會讚美別人

我有好的想法

練習說出這些好的內在語言



It is not easy

To apologize

To start over

To admit errors

To keep trying

To take advice

To be unselfish

To avoid mistakes

To be considerate

To forgive and forget

To think and then act

But it always pays



注意事項

確認學生了解想法 感覺 以及行為的關係

提供足夠的例子

確定每一個階段都學會概念後再進行下一個階段

每次都有回家作業

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



以上是鳳老師辛苦的整理

各位家長加油

我們會找到教導孩子正確的方式

~他不重.他是我們的寶貝~

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