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拒學症的定義與臨床表徵





1960年代西方有些醫師將孩子對上學有極度的恐懼,

而有強烈的逃避與抗拒上學的企圖或行為稱為拒學症。

拒學症孩子在面臨上學壓力時所表現的症狀:



(一)  

心身症狀:

拒學症孩子會呈現明顯的身體症狀,

如: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頭痛、胃痛等,

然而這些症狀並無身體上的病因。

專家指出這種心身症狀在每日要上學前最為常見,

少數在上課中發生,所以會請假不上學,或是上課中途堅持要回家。



(二)  

抗拒行為:

拒學症的孩子常會有在口語上反抗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發脾氣等現象。

這類孩子拒學上學,但通常乖乖待在家裡,極少伴隨有反社會行為。



(三)  

心理症狀:

拒學症孩子會有不良適應性的恐懼及過度焦慮。

有的孩子害怕與父母分離;

有的孩子對於學校中某些特定事物有嚴重的恐懼,

如:被同學欺侮、老師的責備、考試等。


拒學症在精神醫學中並不是一個正式診斷,

然而拒學症的兒童通常有情緒困擾,尤其是焦慮和憂鬱症狀。

拒學症兒童通常有焦慮症狀,而青少年則常伴隨焦慮和情感性疾患。

拒學症應該考慮其異質性和多重原因性,

因為逃避學校對每個兒童的意義不一樣。





拒學行為對孩子本人的成長有極大的障礙,

因為此行為使得孩子孤離於同儕和學校的學習環境,

其心理功能及人際關係無法藉由正常的經驗來發展。

短期的後遺症有
學業成就低、家庭互動困難,與同儕關係不佳;

長期的後遺症包含低成就、工作困難,以及患精神科相關疾病的危險性增高等等。






若孩童因拒學而被允許留在家裡,其心身症狀產生的頻率會增加。

換言之,被留在學校外的時間越長,要回到學校內會越困難。

因此,拒學症最初始的治療目標是要
使兒童早日回到學校。

由於問題行為成因很複雜,治療方法必須依據評估結果,才能對症下藥。


治療多採多重模式介入,

需共同合作的團隊成員包含治療者、孩子、
家長、學校老師等。

治療方式包含衛生教育、行為治療策略、家庭諮商,以及必要時使用藥物。


學校當局及教師應該對拒學症的孩子多一些包容與彈性,

以減輕孩子在學校方面的壓力源,

如師生關係、同儕關係、課業份量、成績要求、出席問題等。


心理師可以跟學校老師討
論有關孩子回學校的相關事宜、

如何給孩子回到學校的正向增強,

以及協助孩子在學業、社交和情緒等方面的適應。



有的父母會以為孩子不去學校是學校或教師的不對,而要求換班級或轉學,

然而,新班級或新學校對一般學生都還需有段調適期,

對拒學症的孩子更是不小的壓力,可能會徒增孩子在適應上的困擾。






拒學症的現象經常反反覆覆出現,

需要父母、老師、治療師持之以恆地對孩子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及協助,

孩子的問題才能與時精進。

支持與包容孩子的情緒,是孩子在面對焦慮和緊張時的力量泉源喔。

新增臉書聊天區

https://www.facebook.com/Asperger.HFA

2 則留言:

  1. 學生壓力多來自於學業成績,

    甚至有人課業壓力大到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

    松德院區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政雄指出,

    就有一名國二女生,這名國二女生國一時一切正常,

    成績保持在中上程度,

    在學校跟同學也相處得很好,

    上了國二時,因為換了一個要求嚴格的導師,

    幾乎每天早自習都要小考,每周要複習考,

    如果成績沒有達到老師要求的標準,就會受到處罰,

    小女生因為受不了老師嚴格的要求,

    從此抗拒上學,不願意到學校去。



    小女生不上學的日子依舊作息正常,一 樣早起、讀書,

    甚至還到補習班上課,但就是不願意到學校,

    最後小女生一整年就這樣在家中與補習班中度過。



    這就是典型的壓力調適問題,

    此時如果強迫她去面對壓力,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

    較好的做法是,先解除壓力來源,給她時間與空間,

    培養抗壓的能 力,就可以慢慢調整過來,

    另外多運動,以及飲食均衡,也可以增加抗壓性。

    回覆刪除
  2. 吳佑佑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拒學」是一個現象,拒學背後的原因很多,

    我碰過資優生的拒學,也碰過智能障礙的拒學,

    很多孩子的問題,在現階段未必有答案。



    我自己幫忙孩子的原則很簡單──只要他快樂就好。

    我知道拒學的孩子會讓父母著急,

    因為他違背了體制和大部分人走的路。



    我對父母的建議是,

    只要儘可能跟學校維持關係就好;

    如果他願意上學,那麼就鼓勵他去;

    如果他不上學,那麼就拿功課回家做,

    然後請老師或者同學打電話給他;

    總之,讓他維持「學生」的身分和學校的關係。

    哪怕是天天寫請假條,寫好拿到學校請老師批示,

    或跟老師解釋為什麼請假等等,都是方法。



    我就遇過兩三年都不去上學,

    突然有一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

    於是開始到學校去上學的例子。



    如果國中以下的孩子,我建議不要讓他休學,

    至少拿到國中畢業證書再說;

    等到拿到國中畢業證書,再鼓勵他拿高中畢業證書;

    這些證書對他將來的發展,會有實際上的幫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