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給了釣竿與釣魚的能力不夠,還得到有魚的地方。



孩子需要夢想還是目標?作者:李偉文
(摘要)
紐約時報新上任的總編輯
艾布蘭森在密西根大學畢業典禮演講時,
很坦白的提醒那群年輕人:
「眼前你們面臨了艱困的就業環境,
實在不適合再講些「追隨你的熱情吧」

在全世界都面臨高學歷的高失業率,
甚至發現能找到的工作,並不需要這些學位,
當我們面對這些現實的處境時,
追求熱情似乎愈來愈困難。

有朋友曾經很感慨地表示,
以前專家都不斷提醒我們不要給孩子魚,要給他們釣竿,
但是在這個時代,給了釣竿與釣魚的能力好像也還不夠,
恐怕還得帶孩子到有魚的地方。

可是在這個高度競爭的時代,
每個有魚的地方早就擠滿了人,
更麻煩的是,因為時代變遷與典範轉移得太快,
魚池隨時會乾涸也隨時會有新的沼澤跑出來,
換句話說,五年後十年後,
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行業,還有什麼產業存在,
沒有人知道,
孩子長大後找工作所需要的技術,知識或工具,
現在跟本還沒有出現,即便家長再能幹再用心,
顯然我們沒辦法教導孩子現在跟本不存在的東西,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面對未來的世界,
家長到底可以如何協助孩子?

我比較樂觀,
也就是因為未來是不確定且充滿變化的,
所以不必太在意孩子現在讀什麼科系,
現在的學業成績好或不好,
反而我會希望孩子能擁探索世界的熱情

這種熱情不會是來自於
想獲得什麼好工作或賺大錢這種太過具體的目標,
而是能回應自己的興趣與天賦,
同時也覺得這個社會這個世界
是自己能夠有所貢獻的利他行為。

常有人把夢想與目標搞混了,
我認為目標是具體可達成的,
有預定完成與時間的起始與終點;
而夢想是永遠達不到的追尋,
有點像是天職與使命,
可是一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前,
時時刻刻都可以朝它前進,
天天都會有新的進展,
而且往往當我們想到目標就會有沈重的壓力與挫折,
可是我們一提到夢想,眼睛就會發光,充滿了熱情。

我希望孩子從小懷抱的夢想會是較抽象且利他的,
因為抽象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
因為是利他的,所以一時遭遇到現實的困境與挫折,
也比較容易找到不同出路與排解挫折的心情。

我們現在的確已生活在非常容易憂鬱的高度競爭的時代,
所以回歸到生命本質,找到每個人熱情之所在,
或許是唯一的化解之道。

全文請點以下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12/06/01/2197114.html

4 則留言:

  1. 摘自

    學習動機來自情緒/李偉文 

    我認為學習的動機來自於情緒

    (喜怒哀樂、痛苦、自尊等),而絕非理智;

    孩子絕不會被你說服,

    如果他被說服,只是當下要討你歡心。



    孩子激發出學習熱情的動機,

    有時是來自同儕間羨慕的眼光(這也是情緒),

    而不是對於知識本身的追求。

    家長要務實,不是要你不重成績,

    而是幫孩子找窗口、找工具和方式,

    家長應該花一點心思來引導出孩子的動機。



    偏偏教學現場,都是講課本,

    都是知識的灌輸、孩子聽不進去的大道理。

    你以為講

    「好好讀書對你人生有幫助」很白話、很淺顯,

    但他沒有真正聽進去,沒有真正感受到。

    講再多道理沒用,孩子不想做就不想做,你要他做,

    他做到也是「你叫我做的」。

    這些情緒,往往不足為外人道也,自己也講不出來。

    回覆刪除
  2. 承上

    讓電影跟他講大道理

    我覺得一起看電影是和青少年談話很好的觸媒。

    因為看電影會有感動,不用講大道理,

    找到合適談論的影片,挑起對的情緒,

    家長只要丟點東西可以討論就好。



    另外,社團很重要,可以培養綜合性的能力,

    包括同儕互動必須溝通、協調合作;

    有機會從發想、規劃找資源、找同伴,

    靠著自己去完成一件事;

    而且可以提早練習失敗,要讓孩子不斷有失敗的經驗,

    學生時代失敗愈多成本愈低。

    考試考一百分對未來沒有幫助,

    這種能面對失敗、溝通協調、

    有信心去執行規劃的能力,才更重要。

    如果沒有適當的社團,就鼓勵孩子找幾個好友,

    自己去計畫,去完成一件事,這個訓練很重要,

    偏偏在我們教育中很少有這種練習的機會。

    回覆刪除
  3. 承上

    自己選擇,就能說服自己忍受

    另外,讓他們在青少年階段,

    有機會為自己做決定、並為選擇負責任,

    也是很重要的練習。



    AB寶小五時我就問她們:「你想讀怎樣的高中大學?」

    當時他們就讀社區附近的小學校,

    選擇國中時,我們可以選擇留在社區附近的小型中學,

    或是要到市中心念滿額學校,但勢必會非常辛苦。

    於是我問他們自己的想法。

    她們都回答,想讀好的高中大學。我問為什麼?

    她們說可以認識好的朋友。

    但我認為這個理由太單薄,繼續追問她們,

    她們才說可以學到比較多能力,去幫助別人。



    這樣的動機我覺得就比較好,

    學習新東西雖然可能很快樂,

    但準備考試、考高分的過程卻很枯燥乏味,要自己去忍耐。

    她們自己選擇讀競爭激烈的滿額學校,

    就要能忍耐其中必然的痛苦,是自己願意,才有讀的動力。



    剛上國中第一個禮拜A寶每天哭,因為以前學校很小,

    她是風雲人物,很快樂。

    國中每個年級二十幾班,

    每天考試,她每天覺得很寂寞、很難過。

    不過因為是自己選的,就可以慢慢接受。

    即便不適應,知道有一個更大的目標,

    知道自己要做這件事的動機,就能說服自己去忍受。

    回覆刪除
  4. 承上

    我常常鼓勵孩子,

    當他們設立學習和成就的目標時,

    不是要看自己能得到第幾名,

    而是要想辦法把動機放在能夠幫助別人。

    譬如他們得到獎學金、稿費,

    都會拿去認養小孩、或捐到孤兒院。



    我不覺得這是太唱高調的教養,

    而是希望他們養成一種能夠安身立命的價值觀。

    因為未來的時代,

    如果一直追求在任何專業「贏過別人」,

    你會非常挫折,因為失敗的機會比成功的機會多太多。



    全球化時代,好工作是極少的,

    只需要最頂尖的一、兩個人才,

    若你不是這頂尖的一兩個,你學的東西就沒有用。



    我看到太多孩子認真、資質好,父母條件也好,

    但全球化下,那麼多好孩子,還是只有幾個能有優勝的機會。

    而即便你是那最頂尖的人,你也會經歷失敗;

    也許目前有優勢,但很快會被人比下去,

    因為競爭太激烈,典範轉移太快,優勢一下就沒有了。



    即使你很認真、很努力不犯錯,

    還是會失敗,但那不是你的緣故。

    所以,你的價值若放在我賺到多少錢、達到怎樣地位,

    我才有價值,那註定會失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