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如何塑造孩子的行為規範/ 莊億惠

輕鬆當父母,談行為改變技術-如何塑造孩子的行為規範?

 莊億惠 

壹、 從「心」開始 

【1】他們要的是支持勝過憐憫 

【2】一顆慈悲良善的心—折翼的天使非其所願 

【3】視每一位特殊孩子,都是人生的導師 



貳、 情緒智商的加強:

 【1】 與導師的配合

 【2】 與特殊孩子的家長的良善溝通:要批評孩子之前,

先說一些好的事,清楚的了解家長的期待,請家長分享確實的訊息,

(請你每次的作業只兩頁,代之以你不要給××這麼多的作業,)

老師都需要彼此的欣賞與了解 ----

我們的努力都需要被肯定 ----

我們都需要被尊重 ----

我們都需要一起努力互相扶持肯定彼此的優點 ----

不要糾正家長的憤怒,讓他了解你的情緒

【3】 適當的隔離情境



參、 持續不斷的專業知能進修



肆、 善於發掘孩子的優勢,並了解孩子的起點行為:

當你面向陽光時,陰影永遠在你的背後 



伍、 善加利用同儕的力量



陸、 相關學習紀錄的必要性:

有助於行為變化的依據 



柒、 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解與加強 情緒的發展:

階段一:情緒的穩定基礎取決於個體感官與環境的平衡狀態

階段二:情緒的是切發展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並能適當的引發其他學習的興趣

  階段三:基礎溝通的完整性是未來複雜溝通的基礎 

(一)行為問題的分類:

 1. 身體上的攻擊行為:

 拳打腳踢,抓人頭髮,咬人或是使用武器打傷別人等等,

 常常無故攻擊他人或是遭人反擊而受傷。

 2. 自我傷害行為:

 以頭撞牆壁,捶打自己的頭臉,

抓破皮肉,咬破皮肉,吞下不能吃甚至危險的東西,

故意製造成嘔吐等等。

 3. 破壞性的行為或是對物品的攻擊:

有的人是大發脾氣時打人、先翻桌椅、

搗毀家具或是攻擊物件不攻擊人,

同時也因為不當的攻擊行為導致嚴重的自我傷害,

例如以手猛敲門窗玻璃,導致手部的受傷。

 4. 擾亂的行為: 哭鬧、大聲喊叫、拍桌子、脫掉衣服鞋襪,

拋擲東西,捶打東西製造噪音,干擾別人看電視------。

 5. 消極性的攻擊或干擾:

 有些人不會有直接的搗蛋,但是會有消極的抵制,

這種行為給父母或是老師、同儕,皆會帶來極大的困擾。

 6. 無意的走失或是故意的逃學和離家出走:

 有些智能障礙的個案會有無意走失的狀況,

其他有些個案則在學業上無法得到認同或是其他同儕的誘惑,

也往往有逃學和離家出走的情形。

 7. 反覆而固定但是未具意義的身體動作:

 反覆不斷的搖頭晃腦,身體前後擺動,清彈手指,

揮動手臂,用嘴和舌頭來舔東西等等。

 8. 情緒或是社會行為不當的表現:

 例如隨地大小便,在正式的場合破口大罵,

在不適當的時機大聲哭笑,對異性有不適當的言行舉止。



 (二)功能性分析:

「功能性分析」是一種行為的程序用以斷定行為的發生

與某種事件之間的關係,進而找出一個人從事某種行為的目的。

是要實際找出問題行為的功能,並從事行為處理的預備工作。



 很多情緒困擾的特殊兒童花了大部份的時間在哭泣上,

而很多特教老師也花了大部份的時間試圖弄清楚為什麼?

但是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偶爾也會有心意相通的時候,

例如:當他大聲的哭泣之後,老師提供給他一次可口的增強物,

他終於心滿意足的笑了,當彼此的日益了解,

就像是從生產中的創痛恢復過來,調適成為新的溝通結構。



 建立關係: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獨立個體,

因此除了外在的差異之外,各方面也有其內在差異,

彼此的不同,連溝通方式也不例外,

這也是老師開始「傾聽」孩子的重要時刻,你會逐漸敏銳的注意到,

哪類的接觸或是互動似乎最賃他舒適,發展這類的敏銳性,

是任何真實關係的基本要素,進管各按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但是注意他的各種表現能給予我們他的習性的線索,

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某些特性會深深的影響到他溝通的模式,



行為發展專家們稱之為「感官的門檻」,

亦指小寶寶特別對於某種的感官刺激,如聽覺或觸覺,十分敏銳。

我們曾經看過某些孩子特別不喜歡某些老師,

原來老師的聲音太大聲,讓孩子過度焦慮,

所以當老師好意要與個案玩時,卻只弄得個案尖叫和不安;



有些有觸覺敏感的個案,

他們會因為被抱或是被碰觸而不安或哭鬧或抗拒,

所以試著找出令他覺得愉快的方式與其互動

而不是以個人的感覺來衡量孩子的喜好,

學習接受孩子有他自己的特質和怪癖,是個獨立的個體,

將是建立良好溝通的第一步。

 建立正向的互動模式:根據研究,面對六個月大的孩子對他喋喋不休,

效果是有限的,根據曼約克的研究發現,在句子之間稍做停頓,

有等待回答的情形下,幼兒的語言發展技巧比較好。



 (三)相關行為改變之語詞解釋:

 【1】增強物:是指任何一種能夠增加行為強度的東西 或事情。

增強則是因增強物而增強某一行為強度的過程。

 分類:

 i.實物的增強:包括有形的增強物品,例如玩具、食物、糖果、小汽車…。

 ii.權利或活動性增強物:玩球、幫助老師、選擇自己喜歡的清掃工作、

到公園玩、坐秋韆…。

 iii.社會性增強:是指給予注意、讚賞或認可,

例如:注視、微笑、點頭、讚賞、拍手,說謝謝或輕拍肩膀、摸頭。

 iiii.遵守的原則: j使用增強物前必須嘗試

或觀察對該個案該物件或行為是喜悅的。

 k增強物在目標行為出現時應立即給予

 l該個案必須先表現目標行為後,再立即給予,

如果某人未表現行為目標前就先得到增強物,則此方法不易奏效。

 m訓練某項新行為初期,應在每次目標行為出現時都給予,

之後要間歇增強,更有效有助於行為的維持。

 如何選擇增強物:

a. 詢問家長

b. 考慮個案的年齡 

c. 考慮增強物所增強的行為

d. 確定特定行為後,列出可能的增強物 

e. 若無法找出增強物,

可以利用柏麥克原理 柏麥克原理:

高頻率出現的行為能夠用於增強低頻率出現的行為,

觀察個案的行為,什麼是他喜歡做的,

對於較重度的多障者,則可以提供多樣的不同的食物或活動,

製造情境來找尋。



e-1負增強:藉以停止負增強物為手段來誘發受歡迎的行為稱之。

e-2逐步養成法:其中包括兩個要點:

 (ㄅ)一系列適當的順序及細小的步驟與不同的行為。

 (ㄆ)組合在一起:以連續增強與目標行為有關

的一連串細小步驟來發展新行為,

而非靜待新行為以最終面貌自行呈現,

換言之,在過程中每一個類似新行為的細小行為都受到增強。

e-3褪除法:欲達到行為目標,指導者先由完全的協助,

逐步減少其協助。

e-4代幣制:是一種在期待行為與報酬之間的遷延時間裡,

使用代幣以引起動機的系統。代幣是在適當的反應之後,

立即獲稍後獲得可以交換某種活動、特許或物品等作為報酬的代替品。

在學校:可用點數、星星、記號或特殊的戳記--。

 步驟一:確定目標行為

 步驟二:找出物品、特權和其他動機,以獎賞適當行為

 步驟三:擬定交換系統 

e-5懲罰:當個體再某一情境中從事某項事情後,

若能及時體驗到不愉快的後果,則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時,

較不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情。



 ◎注意事項:

1.確實把握處罰時機 

2.處罰強度因人而異

3.執行處罰態度要一致 

4.強化足以引發受歡迎行為的情境 

5.減少足以引發不受歡迎的行為的原因 



e-6隔離法:從社會性增強隔離開來,及當某人做出某一非期待行為時,

藉由取消他獲得注意與其他獎賞的機會以減少不適當行為的一種方法。

 其一是:立即停止增強的活動,

 其二是:立即撤除過度的注意。

隔離的方式有很多種,

但最有效的方法是將某人移至一個少有機會做別的事、

看別的東西獲得到任何趣味或酬賞的地方。



 ◎注意事項:

1. 隔離的場所必須是安全的 

2. 必須遠離玩具遊戲或其他能引起興趣或樂趣的東西。

3. 光線足夠且易於看得見 

4. 場所必須經過安排,以便孩子容易進入並且呆上一小段時間,

他必須是孩子能在短短幾秒鐘內就能進入並且不需口頭命令。

5. 時間的長短2-5分鐘 

6. 讓個案了解結束時的訊號 



e-7過度矯正法:

塑造一個比錯誤或困擾產生前更好 的情境的一個方法,

個案必須藉著額外的心力彌補某人的損失。

例如:當小朋友故意尿濕褲子時,他必須要把褲子換下來,

並且洗乾淨,再把地板拖乾淨。

 e-8系統減敏感法:要一個人處於身心完全放鬆的情況中,

然後逐步呈現引起強烈心理反應的刺激或提示。

引發輕微焦慮,憤怒或刺激最先呈現,

一再的暴露在這種刺激中慢慢的習以為常。

 e-9飽足原理:有些不當行為單靠禁止是不易見效的,

有一種方法是由治療者主動提共個案所追求的目的物,

讓個案享受到極限之後,產生生理上的不舒適,

因而解除不當行為或消弱不當行為稱之。

因而保足策略有懲罰的概念存在。

 e-10洪水法:大量的給予個案所害怕的物件,

而沒有不良的行為後果,導致個案對該所害怕之事件不再懼怕。

 e-11認知行為改變技術----社會故事教學法:



 (五)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

1.同理心 

2.接納情緒並提供選擇 

3.指導其說出情緒 

4.讓孩子服氣的技巧

5.說出問題默興師問罪 

6.威脅和命令導致反感和無助

7.一句話或是一個手勢的魅力 

8.從認知架構來改變孩子的思考

9.有增強也要有懲罰

10.激發自律代替懲罰 

11.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6 則留言:

  1. 想請問老師 孩子若因自閉症的發展遲緩 未來在進入小學後 家長在教室外等待 這樣的陪讀方式 您認為有幫助嗎 另外 特殊教育的課

    程 是該停止 或繼續 感謝您

    回覆刪除
  2. 趙太太 您好

    家長在教室外等待 --

    1.要尊重老師的立場和考慮其他家長的想法

    2."陪讀"您的立場和想法是什麼?

    3.孩子到學校只是學知識嗎?

    多想想,打個電話和家長會志工媽媽談談

    國小組

    小碩媽 0933-088-536

    林碧慧 0915-365-363

    黃淑菁 0936-506-860

    孫綺君 0939-681-275

    戎以芬 0922-778-800

    董雅薇 0952-049-557

    孟蒔 0922-046-321



    特殊教育的課程

    孩子喜歡就不要停,要花太多錢就不用了

    回覆刪除
  3. 在開始任何一種治療時,父母不妨先思考下列數個問題:

    1.選擇的這種治療是要針對孩子的什麼問題,要改善什麼問題?

    沒有一種治療是全方位的。

    不妨與治療師或醫師討論即將進行的治療

    (不論是行為治療、感統治療、職能治療或語言治療)

    對孩子的助益及治療極限。

    如果治療師告訴你這種治療可以改善孩子一切問題時,

    一定要請他詳細說明改善症狀的原因。

    如果他在解釋時使用太多專有名詞,

    就要進一步請他「翻譯」成你聽得懂的語句!

    請參考:此部落格中"認識亞斯柏格症候群/這是一場長期抗戰"

    回覆刪除
  4. 非常感謝老師 您的回答

    回覆刪除
  5. 老師您好

    很感謝您上次的回答 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 竟讓醫師判定為自閉症 而且不是亞斯伯格症

    真的令人很喪氣 我的同學結婚七八年都不敢生孩子 還說我們很殘忍 該做的檢查我們也都做了

    最近我去上製作教具課程 發現像我這樣的媽媽還真不少 大概也有 5-7 個媽媽 請教諮詢師有關

    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 她們認為夫妻之間感情不睦 會讓家中特殊兒童的教養難上加難 我的朋友

    因為老公外面有女人 她的婆婆又叫她忍耐 我發現她的情緒不是很好 她生了二個兒子 雙胞胎

    出生的時候有兔唇 現在有嚴重的遲緩 一方面因為老公的關係 一方面因為孩子的關係 想讓她跟我

    一樣帶孩子去上特殊教育 不知道類似舒緩特殊兒童父母壓力的課程是否有效 我的孩子雖然進步很

    多 但還不足以給她意見 心急的朋友 藍詩婷 敬上

    回覆刪除
  6. 亞斯伯格症拿的身心障礙手冊就是自閉症輕度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任何人都很難介入

    詩婷,有妳這樣的好朋有真好

    陪伴和支持就是最好的

    如果妳的朋友有需要其他的幫忙

    請她本人mail:zoe9k@yahoo.com.tw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