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瓊珠(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隨著融合教育潮流的興起,
愈來愈多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會在普通班就讀,
或是部分時間參與普通班的學習,
因此,
普通教育老師要如何迎接這波潮流的衝擊,
就變得非常重要。
但是只要求導師一個人擔負這樣艱鉅的任務並不合理,
因為協助特殊需求學生靠的不是愛心、耐心而已,
還需要專業。
雖然目前許多教師研習都不斷加強普通教師的特教知能,
但是如果缺乏全班學生和學校的接納、
特殊教師和學生家長的緊密合作,
一「師」是無法當關的。
營造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
對任何一個特殊需求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
都是不可或缺的。
上面兩篇文章中的老師,都努力維護特殊需求孩子的受教權,
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除了老師個人的努力之外,
我認為更需要在班上建立接納的氣氛,
用孩子能懂得的話向他們解釋他
(指特殊需求學生)為什麼會這樣,
他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
或是如果他有什麼不好的舉動時,
其他人可以如何應對,
發動全班孩子的力量幫助他。
換言之,把可能發生的狀況讓全班了解,
可免去將來有收拾不完的紛爭。
此外,如果能夠找出特殊學生的長處,
像魏老師讓這個學障生當體育股長、收本子、照顧盆栽,
讓他在班上也有貢獻,同學對他也會有不同的觀感。
總之,
老師怎樣看待這個特殊學生,
就影響其他同學如何看待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