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3日 星期三

為自己出征﹐學習如何愛自己﹐學習認識自己

《為自己出征》



為自己出征﹐學習如何愛自己﹐學習認識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外在的壓力與面具﹐隱藏真正的自己﹐甚至忽略內心世界中純真的吶喊﹐

這就好比生命的魔咒﹐如同面具般的永遠形影不離。



生命的魔咒來自他人也來自自己。在生命的旅途中﹐當我們還未錘鍊樸拙的自我時﹐

還在為「我是……」猜疑時﹐總是有人喜歡提早斷言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

當「你是……」的魔咒從他人口中說出時﹐便很有可能成為我們生命的魔咒。

此外﹐生命的魔咒也來自自己。就如書中的武士﹐盔甲既是有形的面具﹐也是無形的魔咒。

我們常常會把自己陷入一種無可自拔的狀態下﹐堅持著自以為的原則﹐

認為自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實際上﹐很有可能是畫地自限的愚昧與鑽牛角尖的窘態。



在本書中﹐所探究的是屬於後者的生命魔咒﹐

教導人們如何去深入自己的內心﹑去感受真實的自己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感動。



本書的主旨在第129頁可以看出﹕

「人不必為了自己能像個人一樣而感到自傲﹐這就像瑞蓓卡為了會飛而驕傲一樣無稽。

瑞蓓卡能飛﹐因為她生來就有翅膀﹐你有感覺﹐

因為你生來就有心----現在你開始用心﹐這是你本來就該做的。」

正如孟子所謂﹕「仁﹑義﹑理﹑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也正如「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也﹔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所以﹐找回自己散逸之心﹐是習得一切的開始。



在上述的前提(求其放心)之下﹐書中也有幫助讀者去體會生活的幾個點如﹕



P.89瑞蓓卡說﹕「你看見了你兒子空白信之後哭的眼淚﹐讓盔甲生鏽了。」

解析﹕

武士之所以會哭是因為「失望」。

本以為自己為兒子做的一切會得到兒子的體諒﹐但得到的卻是白紙一張。

正如當一個人自以為是的付出時﹐他人可能以之為苦﹐但他不但沒有發覺還自以為偉大。

而得知真相後﹐發現自己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偉大﹐所以會有傷心的眼淚﹐

而流淚是因為真正的體會﹑覺悟﹐

也正因為如此才能脫去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盔甲﹐去體會別人的感受。



P.102人要在了解以後﹐才能真正看到一點東西。

解析﹕

禪宗有一句話﹕「大死一番﹐再活現成」﹐就是要告訴我們必須「絕後再蘇」﹐

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必須死後復活才能創造生命的價值。

就像喬埃斯在《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肖像》裡所說的﹕「喔﹗歡迎你﹐生活﹗

我將與經驗的實體作第一百萬次的交會﹐在靈魂的鎔爐裡錘鍊那拙樸未鑿的自我。」

沒錯﹐認真生活﹐智慧才會累積。



P.93當你學會了接受而不期待﹐失望就會少的多。

解析﹕

我當班長時﹐總希望別人給我掌聲﹐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有所回報﹐但後來卻因為落差太大而跌的鼻青臉腫。

那時我才學會﹐不求代價的付出才是為付出而付出﹐為奉獻而奉獻﹐

而不是為了掌聲為了讚美而付出﹐也才體會到付出是最美的收穫。



全書中﹐類似的格語俯拾即是﹐

相信貪看山明水秀的你一定會留意到一朵朵開在字裡行間的小花。

智慧俯拾即是﹐共勉之。



轉載自心心圖書館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