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式作息時間表(96年3月25日)
文/曾意清
「視覺式的作息時間表」
是一種用來協助兒童理解日常生活作息,
和預測作息活動變化的視覺式工具。
許多傾向於視覺式思考的特殊孩子,
常常會以眼前所見的畫面來預測事件,
因此,如果身處於他們無法理解的情境之中,
或是事件變動得太快,就可能會焦慮不安,
也可能因誤判情境而拒絕變遷,
頑固的堅持己見,或者引發不當的情緒反應。
生活中的作息變遷是無法讓我們隨意控制的,
當這樣的孩子發生了理解上的困難,
單用口頭說明或勉強說服,
仍舊無法減輕他們的壓力,
或是培養出適應改變的耐性。
運用視覺式的作息時間表,
可以在適當的範圍之內提供輔助,
用孩子擅長的訊息溝通方式來澄清事件流動的序列,
讓孩子預先做好心理準備,
並協助孩子預測事情的前因後果,
知道自己目前該做些什麼事,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事件之間有何關聯,
自己該如何應對,以及要等待多久。
舉例來說,
筆者從前班上有一個孩子很喜歡玩水,
下課時間只要他獨自去上廁所,
往往在洗手臺玩得不亦樂乎,久久還不肯進教室。
於是我將他下課時間的作息製作成四張圖片式的提示卡,
依序排列為:
上廁所、洗手、吃點心、玩玩具,並教導他依序進行活動。
剛開始他只是被動的配合,直到有一次因為玩水太久,
回教室時發現他最期待的吃點心和玩玩具時間已經不夠,
老師也把點心收起來了,從此他上完廁所就迅速回教室。
因為他終於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了。
根據特殊兒童能力發展上的個別差異,
可以考慮用實物、照片、圖片或文字的方式來製作作息時間表,
此外,針對孩子使用的熟練度和便利性,
也可採用不同的呈現形式。
一、卡片式:單張護貝過的提示卡,背面貼上魔鬼氈,
依序排列在插袋板或魔鬼氈組成的時間表上。
孩子可以依序拿取卡片,貼到規定的工作地點,
待工作結束後收到時間表下方的完成盒中(如附圖一)。
此類時間表適合剛開始練習的兒童使用,
可以清楚的表現出開始(拿或撕下卡片)
和完成(收卡片)的感覺。
二、資料夾式:用透明資料夾,
或照片沖洗店附贈的小相簿來收納提示卡,
方便孩子逐頁翻看,依序進行活動。
此類時間表具有攜帶方便的特性,
在不同的空間轉銜活動時可以隨身攜帶。
為了讓孩子翻動方便和標示事件的序列,
還可以在透明袋的側邊貼上數字或時間的標籤。
三、表格式:將時間表繪製成單張的表格,
用勾選、貼貼紙、蓋章、畫記等方式,
來標示一個活動的完成。
此類表格適用於對時間表較為熟悉的兒童,
或者能力較佳的特殊孩子,
可以讓他們練習自行檢核進度,學習自我管理。
四、行事曆式:用條列的方式來呈現一天或一週的重要事件,
可以結合日曆或記事本,讓較為年長的孩子練習規畫自己的行程。
將時間表結合日曆的形式,
可以讓孩子預測事情的例行性和非預期的改變。
在教導兒童時間和日期的概念時,
還可以用彩色便利貼來標示時間的概念,
清楚呈現時間的流動性(如附圖二)。
像是:今天、明天、昨天在日曆上的位置是每天不同的,
便利貼提供了我們在操作示範上的彈性。
此外,遇到例行性事件的變動,
像是:彈性放假、補課、調課或更換活動日期時,
也可以直接在日曆上畫箭頭表示日期調動的關聯性,
或是畫×來表示事件已被取消。
視覺式的作息時間表,
提供具有特殊需求的兒童生活上的重要訊息,
讓他們對情境的變遷能預做準備,
減少無法預測所帶來的焦慮和轉銜的困難,
並能協助其養成完成工作的習慣,
並進一步建立更動行程的彈性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