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讓自閉兒感受到外界的陽光與溫暖




養兒育女勞心勞力,
但只要看到寶貝天使般的笑靨,一切辛苦甘之如飴。
然而,萬一面對的是全無情感回報的自閉兒?……

三歲的小光光和媽媽進診察室已過了半個多小時,
連頭都不曾抬起來過,一直在角落裡玩弄著他自己的鞋子。

「唉!」媽媽歎了口氣,充滿了無奈與疲倦感:
「醫師,就是這樣,這孩子對外界一切的事物不聞不問,
兩歲了才開口講話,到現在也只會說幾個簡單的單字。

最教人傷心的是,
即使我們把他抱在懷裡,他始終就是那一號表情,
怎麼逗他,都不會有什麼反應!
他好像從來都不需要玩伴,
如果你強迫他和別人一起活動,或者打斷
他正在做的事,
拿走他手裡的東西,他可就要大發脾氣了……」



關懷自閉兒及父母
我很快就想到了「自閉症」的診斷。
自閉症是一種發病於嬰兒期或者兒童早期的精神疾病,
特徵是
(一)人際關係或社交行為障礙:
小孩對身旁他人的存在或他們的感覺毫無反應,
很少作勢要大人抱他,不會模仿別人的行為,
人家做什麼他全無興趣,不參加其他孩子的活動,
幾乎都是一個人自己玩,可說完全無法和其他人發展友誼。
(二)表達能力(語言及肢體),以及想像力的障礙:
病童很少開口說話,聲音、語調常異於一般小孩,言語的內容也很貧乏,
經常會有一些奇怪的語句用法,
譬如
該說「我」時卻用「你、他」來代替,甚至會答非所問。
講話時不看人,或者臉上毫無表情,難得有笑容,更別說配合的肢體語言了。
即使他能說得很清楚,這些孩子通常都不會主動和人家說話,
講話也都很簡短,而且很少從事有關想像力的活動,
例如:說或聽故事,扮家家酒,學習大人的言行或者模仿動物遊戲等。
(三)病童的興趣和活動的範圍極為狹窄:
他常對某些特別的事物有極強烈的興趣,一旦專注於其中,
對外界任何的變化刺激都毫無反應,對和他有關的事情的常規
會非常堅持,
例如穿衣服的順序、到哪裡去要走哪條路等,倘若大人忽略了平時的常規,
偶爾改變了某些做事的方法順序,便會令他非常生氣,
但他卻又無法用言語
清楚的表達,所以照顧者就得很辛苦的猜他的意思了。
(四)情緒不穩定:
病童常會尖叫、手腳亂揮亂踢、撕咬東西或因一點點小刺激就攻擊旁人。
有時對可能潛在的危險毫無警覺性,
如玩火、爬屋頂等,而大人制止他時,又會引起他大發脾氣。
一般人恐怕很難想像,這是什麼樣的孩子啊?
然而最難過,承受最大心理壓力的莫過於自閉兒的父母了,
怎麼想得到原本滿懷喜悅期待降臨的新生命竟是如此的冷漠,
無法感受父母對他的親情,更吝於對別人付出感情,
父母的傷心失望,非親身經歷者恐怕很難體會吧。

病因與迷思
關於自閉症有一個迷思,
大多數人會誤以為自閉兒常是數學、繪畫或音樂方面的天才,
尤其是十幾年前的電影「雨人」中的情景,
更容易讓觀者產生如此的錯誤印
象。
事實是自閉兒這些領域的活動表現相對於感情活動活絡許多而已。
自閉兒的家長假使懷抱這樣不切實際的期待,恐怕要失望了。

期待各方援手
自閉症的治療以特殊教育為主。
矯治的目標定在三大方向,
即促進正常發展、消除不適當行為及避免與消除刻板的行為。

然而自閉症的矯治十分昂貴,而且極度耗費治療者與父母親的心力。
經過行為矯正與特殊教育訓練後,多數的病童情況都能獲得改善,
然而經常看到的是,
他們在醫療機構學到的適當行為模式與情感表達,
回到家裡卻不見得能同樣表現
出來,
顯示出他們把學習成果推廣應用在不同情境的能力仍舊很差,
而且辛苦教育訓練得到的成績,過一陣子之後也有可能會退步。
這些情形會令父
母親有極深沈的挫折感,心力交瘁。

因此單獨由病童的父母或家庭來承擔艱辛漫長的矯治過程是極不公平的,
希望政府、醫療機構與社會福利團體都能伸出援手,
結合群體的力量來幫助這些少數先天不幸的病童與家庭,
早日為自閉兒封閉的自我世界開一扇窗,讓他們感受到外界的陽光與溫暖。
作者﹕李政勳  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轉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