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自閉兒教養的第一步




自閉兒教養的第一步(9月預告上市)

自閉兒教養的第一步

出版社:智園

出版日期: 2010年09月07日

原文書名 First Step in Intervention With Your Child With Autism

作者 菲爾‧克利斯堤伊莉莎白‧紐森、溫蒂‧普雷夫史、蘇西‧錢德勒

譯者 洪菁珮

書籍重點
透過父母積極協助早療,
了解自閉兒理解事物與行事風格,
並掌握實用步驟,就能帶領孩子跨越關卡。
當父母為自閉兒踏出第一步,
就是他們展開新頁、擁抱幸福的開始。

內容簡介

自閉孩童的主要障礙之一,

是無法像一般同儕一樣發展社交同理心,

這種問題愈早發現,就愈能有效改善。


《自閉兒教養的第一步》一書,

即是為學齡前孩童的初步治療而寫,

如果學齡孩童尚處在早期溝通階段,

很多實際想法及方式也能有效應用在他們身上;

本書同時也是為家長而設計,

讓他們更了解孩子,

進而幫助改善孩子的發展及溝通;

對於協助自閉孩童家庭的專家來說,

更是一本實用的參考書目。


智園http://www.igpublish.com.tw/web/a019/?postTabs=0




淺談特教組工作項目




林口國小特特教組長:白尊仁

一、轉介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安置與學習輔導

很多新生家長會問,「我的孩子能不能讀特教(啟智)班?」。

先跟各位家長說明:這不是學校能夠決定的。

這是由台北縣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集合教授、教師等專業團隊,

召集該生家長、導師及特教組長一同研究討論--

學生最適合接受教育的環境。


因此特教組長的任務是幫新生和轉學生申請鑑定安置,

在安置後持續與特教班導師輔導學生後續學習狀況。



二、辦理身心障礙學生相關服務及福利事項

這裡指的身心障礙學生是指領有身心障礙殘障手冊的學生。

因為必須具有正式的身心障礙手冊,才能申請政府的相關福利,

例如:

交通車、獎學金的申請及相關治療(語言、職能、物理)、教育代金等。



三、辦理教師助理員甄選(一年一次)

教師助理,協助特教老師課務教學、與學生家長聯絡、

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接送交通車等事務,

因此教師助理員的良莠相當重要。

助理老師,要經過嚴格的甄選,

做事負責跟特教班老師工作的默契相當良好

才是一位稱職的教師助理。



四、推動特教學生個別化計畫(IEP)

每一位特教學生,只要有接受特教班或是資源班服務,

在每一學年度,

特教老師都會依照每個學生的長處與需要加強的地方,


編制個別化教育計畫,

以擬定長短期目標,編制學習單、進行補救教學,


所以這份個別化計畫是相當重要的。



特教老師會依照專業能力,並與家長溝通。

經由IEP計畫會議的召開,

讓行政人員與教師能更瞭解學生的需求,

提供學生最好的教育環境。



五、辦理特殊教育學生轉銜服務

每位學生都會有轉學、升國中的情況,

因此在學生要進入一個新的教育環境時,

需要將原教育環境的資料一併轉銜移轉,

讓新學校的老師能以最短的時間內瞭解該生目前學習狀況,

才能使學生的教育不至於中斷。



因此會重新鑑定安置,

並由新學校的老師與本校老師召開轉銜會議,

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態度等方面。



六、協助特殊教育班級行政業務

因為特教班老師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提供學生最好的學習,

因此相關行政業務就由特教組協助處理,

讓老師不必為繁瑣的行政業務所困擾,

能專心致力於學生的教導上。



七、辦理特殊教育教師知能研習

提供特教老師最新的知能研習,以充實專業技能,

在教學上能更方便、更得心應手,

也讓學生接受最新的教育方式。



八、提供普通班老師特教諮詢

在普通班老師對於特教學生的教學或輔導上,

有任何的問題,都隨時可以到特教組或是特教班詢問



http://freebsd.lkes.tpc.edu.tw/~parents/11.htm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特教老師眼中的孩子

下一張(熱鍵:c)


chun-chu 2010/04/16

踏入資優領域,本是意外,

然後就這麼換了跑道教了多年的資優班。


"要幫助孩子就是牽起孩子的手,

告訴他如何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正是擔任教職的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的。



小男孩2010/05/31

有個三年級資優班的小男孩,我沒有上過他的課,

但他常帶著他的直笛來找我聊天。

一開始都是從東拉西扯開始,

然後我問道:「今天吹一首曲子給老師聽聽好嗎?」

他很快樂的從直笛袋拿出笛子,說:「老師你想聽什麼。」

點了一首後,

他自動的從大笨鐘、王老先生.......,

一直吹到他的自創曲。



「好聽嗎?我覺得吹的不太熟」小男孩不太有自信的說。

「吹的還不錯,比上次流暢,如果高音部份手指能按好,

吹出來的音色會更好聽」我建議的說

小男孩情愉悅的表示他回去再練,

禮貌的跟我道再見後,蹦蹦跳跳的走了。



這個男孩,

他的資優班老師說他常常說出超齡的話,

我們稱他哲學男孩。

有些時候在課堂的討論上,

似乎只有老師能夠意會他想傳達的意涵。

其他孩子跟他相形之下顯的幼稚,

他也找不到適合的談話對象。



資優也是特教的一圜,資優班裡有許多特別的孩子,

這些孩子其實很需要特殊教育。

但在大部分人的思維裡,資優教育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



女孩2010/05/24

今天早上,有個四年級資優班的女孩,

她說在三國演義中讀到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覺得很特別,但不太懂,

想知道在劉備第三次至茅廬但身還在屋外時,

諸葛亮在屋中為什麼說出了這些詩句。



這個女孩在課堂上的--

發言及學習單的表現上和其他資優生相較下顯得早熟,

並略帶一點哲思,

所以常常是孤單的 一個人,不容易交到同年齡的朋友。

在資優班都如此了,在普通班就更不容易找到談話的對象。



這類的孩子不太明瞭

同年紀小孩的互動為什麼存在著許多幼稚不合理的方式,

想和大家玩在一起又覺得很難融入。

容易被貼上孤傲、不友善的標籤,

他們談話的對象往往是老師,

下了課喜歡留在教室和老師聊天。

其實這些孩子的內心是孤單的,

他們也希望能交到朋友,

但心理年齡的差異,卻讓他們很難和大夥兒玩在一起。



去年有一個六年級資有優班的女孩曾告訴我:

「老師,我覺得我年輕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年老的靈魂。」

那個女孩喜歡寫小說,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傳達內心的想法。

她來自父母離異的家庭,父母都不在身邊,

由年老的爺爺奶奶照顧。

她說:

「我不希望別人把我貼上標籤,來自問題家庭的孩子,

行為一定也會產生問題,所以我一直很努力。」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和孩子約好明天早自修和她討論這首詩,

我得好好想想該和她談些什麼。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轉介是手段不是目的









下一張(熱鍵:c)




轉介是手段不是目的,

也不是把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變成別人的負擔。



當我是專任教師的時候,

我告訴導師關於學生於課堂上的行為問題,

並不是轉移責任,

而是基於導師必須全方位的掌握學生的一切,

因為有些時候

我必須從導師這邊得知學生在其他課堂上的行為表現;


同樣的,

其他老師也可以

透過導師得知學生在我的課堂上所發生的行為問題。




身為一個特教老師,

不管我的身份是專任教師、導師或行政人員,

在課程教學與學生的行為輔導上,

必須要有「團隊」的概念,

從學生的整體來擬訂教學策略與適性的課程,

而不是把學生切割成一塊塊分屬於不同任課教師的組合體。



也因此轉介是一種尋求協助的過程,

是一種基於輔導策略的手段,而不是終結問題的目的。



我始終認為,

在教育現場上發生的問題必須回到教育現場上處理,

也就是說屬於任課老師課堂上的問題必須由任課老師處理,

特別是同一個學生的行為問題只出現在你的課堂上,

而其他老師上課始終沒有出現這個問題時,解鈴還需繫鈴人。



但是導師之所以為「導」師,

就在於導師必須身負教導學生整體人格與學習上需求的責任,

而且任課老師在面對學生問題時往往會有當局者迷的情形,

這個時候就需要旁觀者清的導師來善盡溝通的職責,或協助,

或適時的接案處理(任課老師轉介)。



「Never ever give up!」(死都不放棄),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林千惠教授

在演講上詢問老師們一個問題:


一隻大鳥嘴裡吞著一隻青蛙,

但是青蛙的雙手緊緊的掐住大鳥的脖子,

於是大鳥吞也不是,吐也不行。

我心裡想著,

此情景應該是意味著--

不放棄有偏差行為問題的學生的老師適必受苦。




是的,教學不是手到擒來般易如反掌,

當你抓到學生的問題行為時,麻煩才正要開始呢!

然而教師的使命就是麻煩終結者,

這也正是古者韓愈所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No Child Left Behind!」(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

林千惠教授如是說,

這同時也是特殊教育「零拒絕」的精神,

所以特教老師們將責無旁貸。



轉介是手段不是目的,

當下一次你面對行為偏差的學生時,

你準備好「同理」一下了嗎?



感謝

三隻毛毛蟲與大野狼的草原故事

生命的潛質與磨難-2




生命的潛質與磨難-2

2010/07/21


參加研習,阿倫的個管老師分享阿倫的案例。

他操作智商136語文智商85,

差異顯著,具有明顯的學障特質。



阿倫的數學老師,任教資優班,從未接觸過學障生,

一開始他對這個孩子相當排拒,

數學老師是這樣形容他的「一個文盲資優生」。

這個描述雖不夠專業,卻相當貼切。



阿倫在數理能力、邏輯推理上具有絕對的資優特質,

對化學極有興趣,但語文能力卻差到不行,

讀到國一卻連英文26個字母的辨識都有極大的困難,

國二時因對化學的興趣,

在理化老師的鼓勵下,

運用優勢能力帶出弱勢能力的學習動機,

阿倫就這麼反覆練習的把元素週期表給背了下來。



阿倫對於符號的解碼有很大的學習困境,

他無法流暢的寫出句子,無法正確的斷句,

無法好好的寫出一個字,

他的字總是左右分飛,上下分家,

有時甚至無法正確唸出自己寫的字。



他說:老師,其實我的心理有許多想法,

但是沒有辦法說清楚,寫出來。



一個被困住的靈魂,他差點放棄自己,

被當作懶惰不認真的孩子,被當作程度差的學生,

被安置在資源班學習。



他心靈的豐富之美,

沒有人了解,沒有認同和可以分享的對象,


直至國中遇見了他的個管老師。

個管老師發現,

這個孩子不同於他以往帶的任何一個孩子,

他無法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來帶這個孩子,

於是尋求資優班老師的協助,

也因資優班老師的幫忙與安置,

讓阿倫在資優課程裡認識了對他而言有點陌生的自己,

他找會學習的興趣,他發現世界的可愛,

也了解個管老師的誠意,

終於他放下內心的防衛高牆,生命至此不同。



今年阿倫考上台北市大安高工,是台北市最好的職業類學校,

這對一個從小學期國語只能考十幾分,

國一還無法完整寫出26個英文字母的孩子

(他從小一開始在何佳仁學英文),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台灣師大特教系的郭教授,提醒我們,

特教不要一直在做補救教學,進行弱勢學習,

要發現學生的優勢能力,發展優勢能力,

並帶出弱勢能力補強學習的意願。




這些特殊的孩子,其實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導師。

http://tw.myblog.yahoo.com/gardenia1215/article?mid=981&prev=995&next=979&l=f&fid=26

生命的潛質與磨難


Photobucket

2010/08/26

中午,一個小四的學生,長相可愛又聰明的小女生,

在走廊歇斯底里的足足哭了一個小時又二十分鐘。

女孩的媽媽是學校的同事,

一個熱心又認真的老師,爸爸是國立大學教授,

家庭社經地位高,父母感情好,本身又是高智商的孩子。

種種外在附加條件,美好的令人羨慕。



但,生命並沒有想像中美好,

造物主對生命的設計,難以捉摸。



女孩,有嚴重情緒障礙,

對於生活事件裡的某種準則,刻版、龜毛的超乎想像。

在一般人認為的小事情裡,可有可無的,彈性處理的,

對他而言,通通不行。

一定要嚴謹的遵照他的思考模式,沒有模糊地帶。



但這個世界的準則,總是為大眾所定,特殊注定要活的辛苦。



無法如願時,情緒像洩洪般,一發不可收拾,

可以哭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

聲音維 持一定的宏量度,眼神射出某總特異的光芒,

考驗著孩子與大人間的耐性,

最後讓步的通常是媽媽,因為不捨,也怕干擾他人。



而聰明的孩子,除了本身的情緒問題,

慢慢的也掌握到了角力間的要素,學習到了如何達到目的。

孩子辛苦,父母也辛苦,

一場生命的磨難與學習,日復一日的上演。




五年前,我曾教過一個亞斯柏格症嚴重情緒障礙的孩子,

老師的辛苦就那麼兩年,但對於孩子和家人可是一輩子的事。



我的學生,已經讀高中了,也是一個聰明又漂亮的女孩,

功課好、文筆佳,喜愛閱讀。



他說這種症狀服藥其實沒有什麼效用,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

慢慢學習用理智去克服情緒的衝突,這樣的克服很難。

必須很辛苦的強力要求自己走另一條路,



不能自在的順著情緒,順著思緒,

要用理智告訴自己應該要如何做。



於是,雖然誇張的情緒激動不再發生,

但這根本不是他自己,不是他的想法,

不是心中的合理理哲,所以也失去了正常社交的能力。



這些孩子的特殊才華亮眼如星,

聰明、學習力強,內心有著強烈的情感,

但漂泊的靈魂,只能孤獨的和自己相處,

找不到相同思路,認同一樣理哲的談話對象。



有人稱他們為「新星兒」,投錯星球的靈魂,

只能用過度激動來提取內在潛質,好感覺自己的存在。

http://tw.myblog.yahoo.com/jw!vY8ZakCVEQVqHx6e9E5WRGNEL78-/article?mid=1025

可敬的特教老師


特教生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從一開始的接納,成長後的安置,都是家長的重要課題。
學校教師提供適當的建議,期望對孩子能有最適性的發展。

特殊班至少有兩種,
一為自足式的特教班,一為分散式的資源班。
一般能生活自理且能團體學習的特教學生,
鑑輔會大致會建議讀資源班。
若是無法達到上述能力,就會安置在特教班。

但是,總是會有家長不願接受安置在特教班,而就讀資源班,
那就會大部分課程均在普通班,每週僅數節在資源班,
如此對普通班的教師與學生均會造成莫大的影響。

我們能理解家長的苦心,
但也要考量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真是有些兩難!
以下是主任和特教老師的信件往來,
可以看出老師的用心與投入......
主任好:
謝謝主任關心"小朋友"
他最近很穩定
尤其是星期一成功的做完心電圖檢查
導師很開心 我也很開心唷 ^O^
    
雖然可能特教班比較適合他
但是由於家長的意願還是會在普通班
( 因家長的心防比較高
這樣的關係下
如果我們再提"特教班" 無法製造雙贏局面
而且孩子更不會得到適當的安置
我是覺得 大人之間的關係更勝於孩子的安置 )

所以
目前規劃下學期的目標會再修正更適合"小朋友"的教育目標
導師很關心"小朋友"
也提出在班上畫圖的空閒時間太多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
我也請教了特教班資深的老師及特教輔導團老師的建議
會以-溝通圖卡.視覺提示.作息圖做為主要介入
    
目標有三
1.提升"小朋友"的溝通表達能力更完整
2.增進"小朋友"能夠獨立作業的能力
3.養成良好生活自理的常規規範
    
上述三項都是"小朋友"很需要養成的能力
尤其是第二項 培養起來的話
老師就可以在這個時候讓"小朋友"完成個別的工作
(如:描寫日期 描寫生字詞 圖和字的配對連結......等等)
就能解決"小朋友"在普通班無法跟隨上課時的空閒時間
    
這些能力會先在資源班訓練,讓老師在班級方便使用
但也牽涉到目前資源班的服務型態
(分散式  基本配課  規定上限抽課節數 ...等等 )
會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訓練
    
老實講
不管孩子安置在哪! 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態度!
如果願意讓孩子安置在更適合的地方
孩子潛能或許更能發揮
但如果"小朋友"留在我們學校
那麼
我們就盡力協助孩子
並培養他應該習得的能力
我想-這是我目前最大的感想吧!
   
想想-他還是很可愛的
現在對他講-立正,他就會腳踩地說12 並且站好
對他講-敬禮, 他就會謝謝妳, 然後跟妳說再見
這可是訓練一學期的成果喔!
挺可愛的! 主任下次可以對他說說看很有趣
引用http://blog.sina.com.tw/minyhome/article.php?pbgid=74750&entryid=59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