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孩子讓我用愛陪你走過



用心看待孩子的張清英老師

作者﹕ 滿明慧、黎沁芳採訪撰稿

台北市繁華的永康街,拐個彎是僻靜的小巷,
張清英老師的幼稚園就座落在這裡。
小小的院子前,一排鐵欄杆上綻放著美麗的花朵,
推開鐵門放眼望去,
除了一座色彩鮮豔的溜滑梯,和一個小小的沙坑,
再也沒有其他新穎的設備了。

少了玩具多了創意
然而,走進屋內,冷涼的空氣中流洩一股溫暖的顏色,
老師和孩子們合力浸染的粉紅色棉帳,
從天花板垂掛下來,變成了孩子們的想像天空。
下面可以是印地安人的部落,用撿來的樟木段圍成籬笆,
利用木頭搭起煮飯的爐子,
再把種子、樹葉做成各種菜餚,扮起家家酒來;
明天搖身一變,成了蒙古包,
四周放牧著自然素材組成的牛羊。
有時候,張清英會和孩子玩在一起,
這一刻才把樟樹皮當作飛機翻轉,
下一刻卻又化作一隻活蹦亂跳的老鼠,
最後還成為阿勃勒種子高空彈跳的跳板。
像這種天馬行空的戲碼,
在幼稚園可是天天上演的呢!

在這裡孩子可以編織屬於自己的故事,
沒有喧騰、爭吵,有的是傾聽和協調。
整齊的置物櫃裡,
用木頭、石頭和種子取代了新式的教具,
這些都是張清英帶著孩子到戶外四處探險收集來的。
原來這是園長張清英的理想,
希望來到這裡的孩子
「少了玩具,而有更多的創意」,
從遊戲中去發現學習,
用愛和溫暖編織快樂的童年。

讓我們用椰子葉當車拉
用塑膠管做成望遠鏡
用撿來的果實辦家家酒
巧妙的運用自然觀察 

院子裡的落葉堆下爬著一隻隻的小蝸牛,
那是小朋友最感興趣的對象,
他們透過觀察、體驗和討論,
來解開心中的疑惑:
「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總是黏黏的?
天線似的觸角是用來做什麼的?還有牠們怎樣吃東西呢?」

此外,看到樹葉隨著季節變換顏色,
心裡則思索著:「樹木和人一樣也喜歡換新衣裳嗎?」
在公園發現樹上爬來爬去的的昆蟲,
立刻聯想到:「他們是在大樹上玩遊戲和野餐嗎?」。
張清英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藉由一連串的觀察和探索,
啟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及各種能力。
因此,她會領著孩子將過程拍下來,
一起探討並做成紀錄,最後變成孩子們珍藏的小書。 
一隻小動物對孩子的吸引力,可以抵的過十樣玩具哩!

張清英回憶道︰
「有一個小男孩齊齊,剛來的時候哭得很厲害,
用盡方法哄他,都不能使他安靜下來,
可是當他嘗試去撫摸小兔子時,
竟然不再哭了,而且逗著兔子玩了起來」。
此後,張清英讓齊齊負責照顧兔子;
沒多久,齊齊對兔子的一舉一動如數家珍,
不但主動和同學分享兔子經,情緒也變得穩定多了。

夏季裡,閃電交加的大雷雨,常常嚇得孩子驚慌失措。
張清英巧妙的運用方法,
引導孩子聽雨、賞雨和談論雨,
將孩子對雷電的恐懼轉換成對大自然的好奇。
每當天空下起雨滴時,
張清英會將孩子喚到窗邊來,
倚著窗台,一邊觀看雨點從天空飄落的姿態、
傾聽雨滴打在不同地方的聲音,
一邊利用雨的各種變化,和孩子激盪出各種雨的聯想。

到後來,小朋友開始為大雷雨編故事:
「下大雨時為什麼會打雷和閃電呢?
那是因為天空太暗了,小雨滴不知道要下在哪裡才好,
於是閃電拿起大鑿子用力一捶,發出明亮的火光來照路,
可是太用力了,就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啊!」。

在快樂中落單的孩子
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想像中的快樂,
在教學路上,會出現身心有障礙的孩子,
這時老師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引導他們跨出第一步,進而在生活中學習。

記得小男孩威威剛來時,不斷的繞著圈子走路,
看著屋外的落葉出神好久,每次上廁所猛按抽水馬桶,
對於喜愛的東西總是用手東敲敲西打打的。
為了轉移威威的注意力,張清英和小朋友們拿起木魚,
繞上一層層的毛巾當做小娃娃,
然後放在臂彎裡一邊哼著歌兒一邊搖,
同時鼓勵不動如山的威威加入他們。
剛開始威威一點也不理會,經過多次耐心鼓勵,
威威的心竟然被打動了,
猛然的抱起「娃娃」用力親了一下,
大家連忙用力鼓掌,
好讓溫暖的感覺深深印在他的心底。
為了訓練威威的體能,
張清英讓威威和同學一起溜滑梯,
剛開始時威威驚叫連連,為克服他的恐懼,
張清英讓小朋友彼此環抱同學的腰,
將威威一前一後的護衛起來,彷彿甜蜜的夾心餅乾。
在老師的堅持和同學溫暖的幫忙下,
威威一天比一天的進步,
終於願意和人有所互動。

達達是一個心智和身體發展遲緩的小孩。
八歲了,只會直直的走路而不會蹲下和翻身,
由於屁股缺乏肌肉,所以走起路來很不平穩。
雖然曾在一家頗負盛名的基金會和醫院做過矯正治療,
效果似乎很有限。
於是身材嬌小的張清英明白,
她將有數不清的硬仗要打。
張清英從身後抱起達達,再將達達摁回地上,
每天不間斷的做著重覆的動作,
達達的雙腿和屁股總算變得結實有力,
自己可以蹲下再站起來。


親愛的老師幫助我做復健
接著,張清英訓練達達身體的協調能力,
先抬高達達的雙腳用手走路,
再讓達達模仿她跪在地上爬行再抬高屁股爬行,
沒想到憑著本能土法煉鋼,
竟然刺激了達達的大腦前庭,
手腳協調得到很大的改善,
五個月後,
達達居然能夠由走得平穩然後進步到會跑、會跳和轉圈子。
此外,張清英讓達達反覆練習拼雪花片,
慢慢的手指也能握筆寫字了。
達達能產生驚人的進步效果,
張清英認為掌握住黃金時期,
耐心及堅持的做持續的肢體訓練和配合醫院復健是很重要的關鍵。

雖然我不方便飛來飛去但我也可以當一朵美麗的小花

十八歲超齡國中生
很難想像對教學充滿無限創思的張清英,十八歲才唸國中補校。
小時候,張清英住在龍潭鄉下,
那時家境清寒,父母無力供她唸書,
小學畢業後,只好留在家裡幫忙照顧弟妹,
並在阿嬤的雜貨店裡打雜。
十五歲那年透過舅舅介紹,
進入YAMAHA鋼琴製造工廠當女工,
負責修整不平整的木製琴鍵。
白天刨木片的雙手,常常因用力過度而又痛又腫;
到了夜裡,便忍不住躲在棉被裡哭泣。

工廠的對面就是學校,每天看著同學背書包上學,
心裡總是感到落寞不已,為了排解鬱悶,
張清英常常利用紙片當做口琴來吹。
雖然單調的作業員生活像機器一樣,永遠重覆相同的工作,
但是喜歡變化的張清英常利用休息時間,彈奏修整完成的鋼琴,
沒想到音感極好的她,信手彈奏都很好聽。
在主任有心的鼓勵下,她決定轉換工作去當調音師。
張清英的心中始終渴望升學。

同事建議她,每個月不妨為自己存一千元當學費。
直到存夠錢後,張清英如願進入育達商職補校就讀。
白天工作晚上趕讀夜校的日子非常辛苦,
尤其在寒冷的冬天。
因為每天下課後,搭乘客運到達龍潭已深夜十一點,
接著還要強忍恐懼和刺骨寒風,繼續在崎嶇不平的道路,
騎上二十分鐘的腳踏車,中間還得經過十六個漆黑的大池塘。
回家以後,等到溫習完功課上床睡覺時,往往已是深夜兩點了。
這段求學歷程,造就了張清英過人的毅力,
對往後經營幼稚園和教導孩子都能耐心以待。

走出教育的希望
完成高中學業後,張清英北上擔任調音師,
上山下海四處為人調音,和學生時代一樣頂著烈日和寒風,
不同的是和大自然的接觸更多了。

爾後,張清英轉入YAMAHA才藝教室負責行政管理。
長達十三年的工作期間,看著老師和孩子的微妙互動,
張清英對教學漸漸產生興趣。

離開YAMAH之後,
她以調音師的資歷應徵幼兒園的唱遊老師。
錄取後,張清英展開了她的教學創意,
為畢業典禮設計唱遊活動,
讓台上台下產生熱烈的的互動,
張清英因此成為受孩子歡迎的老師。
然而,過度投入工作,卻讓張清英累倒了,
她開始思考未來是否繼續過這種日子。
 
辭去了工作,
三十八歲那年進入國北師修習幼教學分,
並且接觸奧福音樂、德國華德福全人教育。
畢業後,用多年的積蓄頂下一家幼兒園,
展開充滿理想的教學生涯。

受了華德福教學理念的影響,
張清英認為把身體建構好才能發展智能。
她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特質,
每天睡覺前都會思考:
怎樣才能給孩子幫助,
尤其是身心特殊的孩子。 

九年了,點點滴滴都只是其中的片段。
沒有高學歷背景的張清英,
用愛陪孩子一起創造童年,
為有缺陷的孩子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
從事教育雖然辛苦,張清英仍然充滿熱情和希望,
深信用心是可以克服一切的!

摘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