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亞斯伯格症沒有顯著的一般性語言遲緩




心路基金會語言治療師王道偉指出,

語言溝通是一種複雜的能力,
許多的研究發現,

孩子學習走路大約在2歲完成,

但是要發展出成熟的語言溝通能力,至少要到 6、7歲;

而生理因素與環境因素都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再加上語言發展往往要到2、3歲才能比較看得出差異化,

若孩子沒有其他較外顯的發展問題,

通常家長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明顯落後一般孩子時,

幾乎都要到孩子3歲左右了。



因此,難發現、晚發現,以及容易與其他障礙混淆,

是發現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三大困難。



亞斯伯格症之診斷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

第十版 (ICD-10, 1993)】


1.在說話、語言理解或認知發展方面,

臨床上沒有顯著的一般性遲緩現象。

診斷上需要在兩歲或更早就發展出單字,

在三歲或更早就使用溝通的語句。

在三歲前,生活自理技能、適應行為和對環境的好奇心,

應和正常智能兒童的發展程度相當。



而動作的發展可能有某些遲緩現象,

並且常伴隨動作笨拙(不是必要的診斷特徵)。

通常和零碎技能有關而表現出異常專心的行為,

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此行為不是診斷的必要條件。




【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

第四版 (DSM-Ⅳ, 1994)】


4.沒有臨床上顯著的一般性語言遲緩

(如兩歲時會使用單字,三歲時會使用溝通的語句)。



吳佑佑醫師表示


但是在語言缺失的這個部分,


自閉症的孩子在三歲時其語言缺失就相當明顯,


可是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兩、三歲時語言發展是蠻好 的,


甚至有一些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其語言發展是超過一般的孩子,


我們稱作「小教授」或「學者」型的講話方式。


所以在語言發展上是跟自閉症的孩子不一樣的。




宋維村醫師表示

雖然在一九八0年代開始,

我最早開始診斷亞斯伯格症時,

我會把小時後先會說話才會走路,

及動作不協調的孩子,

這些特徵在診斷上,看得相當重要,



後來有些論文在比較亞斯伯格症及自閉症時,

發現動作協調不好

自閉症的比例是百分之七十,

而亞斯伯格症只佔百分之三十,

所以是否需要區分這兩個病症恐怕還有許多議的部分。




張正芬教授講座要點一:

什麼是亞斯柏格(AS)症?

1.同時具備

(1)在社會性互動方面有質的缺陷

(2)在行為.興趣.活動方面有拘限的.刻板的.重覆的型式

2.此障礙造成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臨床上重大傷害

3.並無臨床上明顯的一般性語言遲緩

視覺感知治療自閉症兒童


專家作者: 喬納森沙利文
每一個兒童孤獨症的效果不同,
因此很難找到確切的治療方法,
以應付你的孩子需要他或她的症狀。
有一件事情的一些影響自閉症兒童(雖然不是全部)
是問題的視覺感知。
通過使用一些標準化的方法來幫助改善視覺感受,
你可以給你的孩子能夠看到的世界更清晰,
更容易使學習和理解,並可能抑制某些行為等問題。



閉症兒童主要是感覺有問題,過載和失真。
這些都是一些同樣的問題很多人沒有患這種疾病的發展,
和這麼多的治療方法已成為可用。
個人經常發現有自閉症,但是,
感官超負荷的世界,由於光線,色彩,對比度,形狀和圖案,
是太多的處理,使他們的行為進行或關閉一般。
這是一種遺傳條件,有時僅僅是提高了自閉症,
因此,如果孩子的父母與閱讀有困難,
或已以其他方式處理的視覺感知的問題,
有一個很好的機會的孩子需要幫助。


該方法是一種有效的艾琳這樣對待視覺感知障礙。
此方法使用顏色來創造一個更加統一的世界。
您可能聽說過這些方法,
如果任何人有過建議使用彩色過濾器在網頁閱讀時能夠更好,
更快地閱讀。
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工作,
如果你的自閉症兒童在成熟程度的閱讀,
你可以嘗試這些顏色過濾器,看看是否有區別在速度和理解。
但是,它更可能是你的自閉症兒童將受益於彩色濾光片在整個一天,
不只是在閱讀時。
特殊的眼鏡已使用彩色鏡頭征服這個問題。
不是每個孩子以同樣的方式作出反應,以各種顏色,
所以它是
一個過程的試驗和錯誤,
以找出哪些顏色是一個阻擋有害光線。
您也可以選擇使用彩色燈泡在家裡,
以幫助自閉症個人用自己的視覺感知的問題。


這種方法主要是幫助兒童在4個方面:
深度知覺,社會交往,學習和身心健康。
這些顏色幫助孩子確定多遠他或她是從一個對象,
和世界變得更立體,幫助深度知覺。

提高社會交往也因為孩子覺得好像他或她是在一個平靜的世界,
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和理解的表情。
這些顏色使人們有可能去學習,尤其是當閱讀,
整體而言,孩子會感覺更好,因為它有助於減少頭痛和頭暈。
通過測試這種技術和其他方面幫助視覺感知問題,
您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世界和他或她的自閉症。
http://www.zh-tw.articlesphere.com/Article/Visual-Perception-Treatment-for-Autistic-Children/151281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自閉兒IEP的需求



IEP的理念與其問題

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教中心主任

李翠玲
 

 

參、法源基礎



當今殊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對IEP有關之規定如下:



(一) 特殊教育法第27條


「各級學校應對每位身心障礙學生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

並邀請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其擬定及教育安置」



(二)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8條

「本法第二十七條所稱個別化教育計劃,

指運用專業團隊合作方式,

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特性所擬定之特殊教育

及相關服務計畫,


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學生認能力、溝通能力、

行動能力、情緒、人際關係、感官功能、

健康狀、生活自理能力、

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


學生家庭狀況

學生身心障礙狀況

對其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

適合學生之評量方式。

學生因問影響學習者,其行政支援及處理方式。

學生教育目標及學期教育目標。

學生所需要之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

學生能參與普通學校(班)之時間及項目。

學期教育目標是否達成之評量日期及標準。 


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

及高中(職)三年級學生之轉術服務內容。」



前項第十款所稱轉銜服務,


應依據各教育階段之需要,

包括輔導、生活、就業、心理輔導、

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等項目。



參與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之人員,

應包括

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相關專業人員等,

並得邀請學生參與;

必要時,學生家長得邀請相關人員陪同



(三)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9條

「前例個別化教育計畫」

學校應於身心障礙學生開學後一個月內訂定

每學期至少檢討一次。」



由特教法及其相關施行細則中

可看出IEP所含蓋之內容及其實施方式,

此法之頒佈實施主要是從八十七年度開始實施,

因此至今每一位特殊學生應有經由團隊

所加開之IEP會議之意見所擬出來之IEP,

並在學期末實施IEP檢討會議,

如果這些沒有做到,

以特教法的規定來說,就是違法了。



肆、IEP之優缺點



IEP到底有何優點?有何重要性?

而必須藉由特教法的力量來加以規範?

從學生、教師及行政單位的立場出發,

其優點有:

確保身心障礙者得到適性、個別化的服務。

促進教師有效率、有組織的教學。


因為:

可依目標進行教學,

不至雜亂無章提供每週(日)課園計畫

提供證明學生進步的證據特教績效系統的評鑑

教師及相關專業人責任之釐清教學的管理工具
整合家長、


教師及專業人員的意見與期望,不至於失之主觀。


IEP的內容至少要有三大部分

即學生基本資料

(家庭史、成長史……)、

評量診斷資料

(以了解學生學業、生活適應、情緒等等的起點行為)、

補救學習方案

(包括長短期目標、學習評量、各教學負責人、

教學資源、教學策略),

因此如果IEP中只有部份零星的資料,


則無法一窺全貌。

 

無長、短期目標、起迄日期,

或長、短期目標起迄日期不合情理:

有些IEP把短期目的期限定在兩個月或三個月,

甚至於一個學期,樣子是相當困難做形成性之評量,

無法隨時調整教學。 IEP設計應與執行配合,否則失去意義。



現今階段,

除非能找出比IEP更好的管理工具,

否則IEP仍是每位特教老師的義務,


每位特殊學生的權利。

由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提供

IEP相關表格

IEP 相關表格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範例
       * 高中職普通班IEP參考格式
       * 新竹縣教育區IEP範例 
       * 苗栗縣普通班個別化教育計畫參考格式 
       * 苗栗縣在家教育個別化教育計畫參考格式 
       * 彰化縣IEP參考格式 
       * 台灣省特殊教育網路中心彙整  
       * 嘉義縣IEP參考格式 
       * 國立台南啟聰學校IEP擬定說明手冊 
       * 國立台南啟聰學校IEP參考格式 
       * 有愛無礙電

http://www.aide.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pageID=446

你可以「教他如何釣魚」

       


正確幫助孩子面對挫折

如真【明慧學校】

前幾天去孩子的學校參加班親會,

聽在場的家長談到班上一位很熱心的媽媽將小孩轉學了。

我原以為是家長工作的關係,

沒想到是愛子心切的家長,

讓孩子就讀一所離家很遠的私立小學。

據說,每天有專車接送,早上上學到下午五點放學,

沒有回家作業,採小班制(一班有九位學生),

一學期的費用高達10萬元台幣。




而讓我更驚訝的是讓孩子就讀的理由是:

之前唸小學一年級時,孩子不知如何和同學相處,

在班上不快樂,回家又有很多作業要寫。

所以,心疼的母親決定花昂貴的學費幫孩子找回快樂。



我聽了覺得有一些可惜,

其實,孩子從小就能學習吃苦、肯吃苦、不怕吃苦,

將來一定會帶著滿足與感謝的心去看事情。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有時候扮演的是一位狠心的母親。

雖然我的小孩是家中的獨生女,

但是我不會剝奪她成長跌倒記取失敗經驗的機會。




記得有一次,

我去學校接小一的女兒放學,卻不見她跟著隊伍出來,

老師瞧見我便說:「媽咪你等一下,她被我罰站在教室。」

我繞去她的教室走廊,看見空蕩蕩的教室內,

只剩下她一個人背著書包,頭低低的站在電視機前。

當她看到我時,本能的伸開雙手,哭著叫「媽媽」。

我鼻頭一酸眼眶泛紅,但仍強忍著不捨,堅持等老師來再說。




老師回到教室後,

淡淡的說了一句:「她放學排隊時講話,被我處罰。」

我謝過老師,牽著她的小手不發一語,

心中正想著不能動怒,先聽聽她怎麼說。



回到車上,女兒記起我平時跟她說的話:

「不管學校發生什麼好事壞事,媽媽希望你能親自告訴我。」

她擦了擦哭花了的小臉後,告訴我事情的經過:

排路隊時,她好奇的看著前面同學書包掛的可愛吊飾,

就在讚美的當下,被老師瞧見,就被處罰了,

雖然當時其他小朋友也在講話,但是老師只罰她一個人。




我聽了之後,同樣身為老師的我心中第一念是:

這老師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

後來想想,我要給孩子如何地回應才是正確的教育?

我清理一下自己的情緒,拍拍她的肩膀說:

「你覺得很委屈,好像老師誤會你了是不是?」她用力的點點頭。

我接著說:

「你要感謝老師才對,因為老師用高標準要求你,

那是因為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得到,而且你是班長,

老師希望你是一個好榜樣啊。

如果每個小朋友都不聽話,那老師一定很辛苦!

媽媽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也相信老師的用心良苦,

更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表現更好。」女兒懂事的點點頭,

這時我抱抱她,摸摸她的頭,給她傳遞鼓勵與肯定的訊息。




如果一開始,

我帶著維護孩子的心去評論老師管教不當,那可能造成兩敗俱傷。

更重要的是,孩子失去自律自己以及善意理解別人的機會,那多可惜!

甚至還會造成錯誤的觀念:

你看,連媽媽都說是老師不對。

儘管我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但是,我絕不會在孩子面前評論老師的是非!



總之,過分溺愛下成長的孩子,

面對錯誤與挫折往往有恃無恐、或不知所措、或不懂得自省,

反正「天塌下來有爸媽頂著」,這樣的偏差想法,

對孩子的品格陶冶並非是福啊!



你願意你的孩子將來成為「草莓族」嗎?

那麼,為人父母所要做的是,陪他一起面對挫折,

建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學會勇敢、感恩、寬容等等,

而不是將一切阻礙排開,讓他成為一朵溫室裡嬌嫩的花。

因為,你絕對無法一輩子「釣魚給他吃」,

但是你可以「教他如何釣魚」!

特殊兒也有學習的權利,也需要社會化

 


扶著孩子的手向前行

文/李瓊瑤

特殊兒做錯事時,我們一樣要告訴他這是不對的,

利用行為改變技術來教育他,

不能因為成效不彰就直接判定:

「我的孩子就是這樣,大家不應該和他計較。」




特殊兒也有學習的權利,也需要社會化,

任何人都不能剝奪他迎向挑戰的機會。




就像身障生即便手腳不靈活,學校老師還是會教他利用輔具,

學會生活自理能力,發展出一技之長,服務社會。

教育特殊兒也是一樣,

如果我們只知給他魚吃,而不教他釣魚,

坐視他的行為問題越來越嚴重,那他何時能融入社會?




在教育現場就常常發生孩子偷竊,

家長發現後卻只是用一頓責打來解決,

東西並未歸還,也未教導孩子道歉;

也聽過家長希望老師在考試時,念答案給孩子抄的無理要求;

還有當孩子說謊時選擇相信孩子、指責老師;

更有當孩子以暴力傷害同學時,竟要求對方道歉的家長。

他們共同的理由都是孩子是特殊兒,應該享有特殊待遇。

這樣不分是非黑白的容忍,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如果孩子可以學會道歉

當我們告訴他「你不必道歉」後,

他以後再也學不會道歉;

如果孩子可以保持專心五分鐘

當我們告訴他「你不專心是正常的」後,

他自此連一分鐘都無法專心;

如果孩子可以學會遵守遊戲規則

當我們告訴他「你不守規矩沒關係」後,

他再也懶得守禮守法了。



等到那一天,

我們將很難分辨他的問題是由於本身的特殊狀況,

還是單純被寵壞了。




記得我曾帶過一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

他一天洗兩次澡,但身上總是帶有臭味;

家人剛幫他整理好的房間,過了半天又是一團亂,

他在學校整理抽屜需要花四十分鐘,看起來依舊雜亂無章。

由於髒亂的外表及環境,

讓他身邊幾乎沒有朋友,但是他也沒有敵人!

由於家長觀念開放,大家都知道這個同學的特殊身分,

平時並不會刻意嘲笑、欺侮他。

可惜礙於人性,老師很難強迫同學去接近他,

尤其這還是長達兩年的相處。




另一個例子,是有一年畢業旅行前夕,

班上同學都熱烈的尋找分組組員,

我偶然間聽到班上的一個男同學說:

「哎呀!我們就去找他(特殊兒)同一組嘛,這樣人數就夠了。

反正他只是動作慢一點,又不會妨礙別人。」

特殊兒能讓同學主動接納是很大的躍進,

儘管同學是為了湊人數才找他,我也感到很欣慰。

這都要感謝家長開明的態度,從不掩飾孩子的特別之處,

同學才能從排斥而了解、接納,進而共處。



反觀那些態度不夠正確的家長,

他們的孩子在班上常會陷入遭誤解、受排斥、積怨日深,

最後積重難返的境地。




現代社會環境汙染嚴重,各種化學物質充斥你我身邊,

以致特殊兒的比例只會越來越多。

我們期待每個老師、家長都是扶著孩子的小手往前走,

並知道在適當的時候放手的那位貴人。



大人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那一天來臨時,他能學會保護自己,

尊重別人,不傷害別人,也免於被別人傷害。



萬一他在要展翅翱翔的那一天,

才發現他完全無發適應這個社會,做長輩的我們,怎麼對得起他呢?

特殊教育

建立孩子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念





建立特殊兒正確金錢觀

文/楊琇媛

中中是輕度自閉症孩子,他的初次「交易行為」,

是用十元硬幣購買一顆八元的茶葉蛋,

但他不是忘了給錢、找錢、拿發票,就是忘了拿商品。

當他第五次艱難的完成「任務」,獲准享受茶葉蛋時,

心疼的媽媽決定要培養中中正確的用錢習慣。

 

媽媽開始每天給中中一元零用錢,整天都守規矩可得到兩元,

有特殊優良行為(如:上臺表演、幫助同學等)則可領取三元。

存滿一百元可自行選購九十元的文具或玩具,

也可以繼續累積更大的金額,

以金額的百分之九十購買更有價值的商品,

同時在銀行帳戶存下百分之十的金額以備不時之需。

如此實施九個月以來,有以下幾點成效:



 

延緩欲望:

對於想要的東西,中中必須經過努力,

累積一段時間才能得到,他學會等待,

並能檢視自己的欲望是否有達成的價值。

 

學習適應變化:

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有一些未知的變數,

例如中意的東西被別人買走了、

看到更令他心動的物品等,

讓執著於規律的中中學習調整作法,適應新情境。

 

明白財富得來不易:

某次中中不慎弄壞店裡的玩具,


忍受了一個月扣款才將債務還清,

再領到零用錢時欣喜若狂。

積少成多的過程,


讓中中體會財富並非輕易憑空得來,

更加珍惜身邊用品。

 

提升對數字的敏銳度:


每累積十元可以兌換五元或十元硬幣,

十個十元可以換五十元硬幣或百元鈔票,

這樣生活化的訓練,提升中中對數字的敏銳度,

數學課程中「錢幣」的單元和加減的應用題都難不倒他。

 

養成儲蓄的習慣:

每次支出必須少於收入,並提撥百分之十存款,

養成中中量入為出及儲蓄的好習慣。

特殊兒的家長最擔心的莫過於自己無法照顧孩子一輩子,

若能越早建立孩子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念,

越能幫助他們在這個社會中習得生存的能力。

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