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的魔法圖文書
高中快畢業時,
我最興奮的一件事是──終於可以離開家裡、
自己住到外面去了。
上台北到學校報到的前一天,
媽媽一邊幫我收拾行李,一邊千叮嚀、萬交代地說:
「出門在外,不比在家裡,自己要小心點……」
我嘴上應著「嗯!嗯!」
其實一顆心早飛到八百里外了,
哪還聽得進去媽媽交代什麼呀!
離家第一個星期,很多事很新鮮,
東看西看、去哪裡都不需要跟誰報備,真是自由!
吃了一星期外食後,開始想念媽媽做的菜了。
我打電話回家跟妹妹聊天。
我說:
「妳知道嗎?外面的東西好難吃,
我現在才知道媽做的菜簡直是有大廚的水準……」
說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我天天在家吃了十八年的美食,不以為意。
離家獨居一星期,才發現原來一切並不像我想的那樣理所當然。
之後,唸書、工作、嫁人,我一直住在台北,
再也不曾回家跟爸爸、媽媽長住了。
回家,變成渡假了。
現在,我只要逮到機會就想回娘家。
高雄的單位邀我去演講,
為我安排行程的同事還在考慮路途遙遠,
我總是迫不及待地說好!
因為我可以順便回家。
平常在台北,為了維持身材,有一餐沒一餐地吃。
回到高雄的家,不管媽媽做什麼菜,一概照單全收。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可以天天住在家裡、天天吃媽媽做的菜……
關於成長過程中的這些點點滴滴,我時時在心底回味。
這些看來瑣碎而微不足道的回憶,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養分。
當我累了、沮喪時,想想這些人生的經歷,
我便可以重新打起精神來面對生活及一切。
因為我一直記著自己從青澀、無知魯莽到體驗一些事的過程,
我很自然地就接受、理解了荳芽跟蝴蝶的許多反應及情緒。
那些屬於「當女兒」的部分,我並沒有在「當了媽媽」後,
就忘記了。
荳芽跟蝴蝶才幾歲的小孩,
我卻也時常在她們身上
看到我當年十八歲時急於長大、什麼都想試試看的心情……
我時常叫蝴蝶「賴大膽」,
她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
才剛剛一歲多時,有一天我們到八里騎馬,
還不太會說話的蝴蝶,竟然說:「我也要!」
我問她:「妳可以嗎?」
她很肯定地用力點頭:「可以!」
爸爸當然不願意。我極力為蝴蝶爭取。
後來還是爸爸認輸兼認命地雙手扶著蝴蝶坐穩馬背,
一步一步地跟著馬兒走,讓蝴蝶假裝是她自己在騎馬。
現在兩歲半的蝴蝶,會跑、會跳、會說很多話了,
更有為自己爭取機會的能力了。
吃飯時,她不要大人餵她,連幫忙都不要,
她總是很堅定地說:「我自己會啦!」
什麼東西要以什麼方式吃,她也自有主張。
有一次,蝴蝶要吃一個滷蛋,她用湯匙舀起一整個蛋,
快到嘴邊時,蛋滾著滾著、掉了。
爸爸要幫她把蛋切成兩半,好方便她吃,蝴蝶不肯。
爸爸看她一次一次地讓蛋滾落,
火大了,硬是把蛋切成兩半放她碗裡。
蝴蝶哭了。
邊哭邊很委曲地說:「我自己會嘛!」
我替她擦乾眼淚,
把我那一整顆完整的滷蛋跟她的兩半交換。
「我知道妳自己會,妳自己再試試看吧!
如果要媽媽幫忙,再說吧!」
蝴蝶又試了幾次要整個蛋舀起來吃,可惜都沒成功。
她看看我。我問她:「要幫忙嗎?」
這次,她點頭了。
從此以後,
她一看到整個圓滾滾的蛋,就會說:「媽媽幫忙切兩半。」
爸爸說我縱容蝴蝶無理取鬧。
我問他:「你會不會管我今天要吃麵還是吃飯?」
「當然不會!那是妳的自由!」
「是囉!那你為什麼不給蝴蝶這種自由選擇的權力?
為什麼要強迫她照你的方式吃蛋?」
通常爸爸接下來就不會再多說了。
我始終不知道他是覺得我言之有理?
還是一堆歪理?
大人時常用很多理由,像是孩子還小、不會啦,
會弄髒啦、會受傷啦,剝奪了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
因為沒有自己做過,
沒有真正體會過做成功的成就感,或失敗的痛,
孩子永遠無法理解父母說的感覺是什麼。
※※※※※※※※※※
我最近做的一本荷蘭童書,
原書名是「驢媽媽的愛」(Een grote ezel),
講的就是一隻自以為長大的小驢子凡事都要自己做,
還要求媽媽讓他自己出遠門一趟的有趣經歷。
書裡的驢媽媽很棒,她很擔心小驢子,
卻還是願意放手讓他自己去走一遭,
驢媽媽自己就一路躲躲藏藏地暗中跟著小驢子走。
在每一頁圖畫裡,明著我們是看到小驢子的歷險過程,
暗地裡,我們卻可以找到驢媽媽百般隱藏的蹤跡。
孩子看了,肯定覺得很有趣。
原書名「驢媽媽的愛」(Een grote ezel)想傳達的,
還是要孩子知道媽媽的愛有多偉大。
所以,原書封面也是一張驢媽媽抱著驢寶寶的溫馨畫面。
我在做這書時,卻故意翻轉角度,
從小驢子急於長大的心態去看媽媽的表現,
於是,我更動書名為「我自己會啦!」,
也把封面換成小驢子拖著他的行李跟玩具,
一路飛快地走著,而驢媽媽呢?
當然是遮遮掩掩地跟著、護著。
我以為這樣的驢媽媽更可愛一點,
母愛也不至於讓孩子感覺那麼沉重。
最重要的是,我們做的是童書,孩子是主角,
如果可能,
我都希望書裡呈現了孩子看世界的角度、講出了孩子的心情。
說教,是全世界最無聊且無用的教育方式。
相信孩子對你承諾的──「我自己會!」,
讓他自己去經歷、感受,建構出他自己的世界;
即使他的世界跟你的不一樣,也請寬容地由他去吧!
畢竟那是孩子的世界,不是你的。
要做到很難嗎?其實還好呢!
用自己當兒子時的心情,去看待你的兒子;
用自己當女兒時的心情,去對待妳的女兒,
一切都會變得很容易。
因為,那樣的話,你也說過;那樣的事情,你也做過……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話呢?
Carol的魔法圖文書
我有一個「父母學習成長教室」,來上課的大多是媽媽。
第一堂課,我開出來的主題是──認識你的孩子。
很多媽媽剛開始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我還不認識?
老師,妳在開什麼玩笑……
於是,在我正式講課之前,
第一個節目我就會跟學員們玩一個遊戲。
我先請一組原先就認識的朋友,
一個矇起眼睛、另一個指揮,
矇眼睛的那個人要完全聽另一個夥伴的指揮,
走S型的繞過一個個路障,走到終點。
因為這兩個人原先就認識,
會一起來上課大都表示交情還蠻好的,
彼此有一定的信任存在,
矇起眼睛的那個大都很快就照著指揮他走的朋友說的,
往前、往右、再過去一點……一下就走完全程。
另一組,我們換兩個完全不相干的陌生人,
是第一次才在課堂上見到彼此的。
再做一次同樣的動作。
這次我們會發現這兩人不熟、沒默契,
被矇起眼睛的那位對於陌生人的指揮口令,
時常遲疑、停頓,撞到路障的次數也比較多,
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走到終點。
這兩組人的差別,在於──信任。
中國字「信」,是「人之從吾言者也」,
也就是別人願意跟著我們說的話去做。
意思是你要人家聽你的話去做事,
首先,你得讓那個人信任你。
對你愈信任的人,會愈願意照你說的話去做。
我請媽媽們回家去跟孩子玩這個遊戲,
把孩子的眼睛矇起來,指揮他走路障。
媽媽們要用心觀察孩子,
他對妳的指揮是深信不疑、大踏步的走出去?
還是怯生生的一步一停頓呢?
這是一個重新認識孩子、審視自己跟孩子關係的機會。
下一次再上課,有些媽媽講自己的孩子講到哭,
她發現孩子對她的話原來大都是不信任的。
當然我們不是一試定生死,
慢慢的,媽媽們會在生活裡發現更多的事例印證。
很多媽媽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聽話呢?
我總是會建議這樣問的媽媽
先回去跟孩子玩一下矇眼睛的遊戲。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起信任感是很難的,
需要花很多時間共同經歷一些事,
從這些事裡我見到了你說的跟做的一樣,
一次又一次,然後,我才相信了你。
親子之間的信任感也一樣需要花這麼多時間,
小心又小心的培養,
不是我們很多大人自以為的──孩子是我生的,
怎麼可能不信任我呢?
時常對著孩子吼:去看書!
一天到晚看電視!真是不長進!
罵完孩子,一轉身卻自己看起電視來了。
說的跟做的不一樣,一次又一次,
然後,孩子便不信任你了。
你再要他做什麼,他都不會聽了。
於是,你便認為:唉…我的孩子怎麼總是不聽話呀……。
荳芽每週一都固定要帶口風琴到學校上課,
前一晚總是我幫她準備好口風琴放在書包旁邊。
她上大班後,我跟她說:
「荳芽,妳長大囉!以後自己的事要自己處理了,
我不再幫妳準備口風琴了,妳自己要記得每個星期一都要帶。」
「嗯嗯…知道了。」
她隨便應我,我知道她沒把我的話聽進去。
星期一到了,要出門時,我注意到荳芽沒帶口風琴。
我很想唸她──我跟妳說的話妳都沒在聽嗎?
但是,我忍了下來,沒講。
當天一回家,荳芽就跟我抱怨:
「我今天被老師唸了!因為忘了帶口風琴去…」
我說:「喔──」
再下一個星期天晚上,
我看到荳芽自己把口風琴拿去放在書包旁邊,
一定是擔心自己隔天又忘了帶吧。
我一句話也沒說。暗自竊笑。
不騙人!明明知道她忘了卻要狠下心來不提醒她,真的很難。
但是,要我一再唸她同樣的事、自己找氣受,更難。
一次,我就要她知道──我媽說的跟做的是一樣的。
信任感由此而來。
荳芽學校的所有活動,不管再忙,我一次也不缺席。
她聽過我為了參加她的活動婉拒了一個邀約。
她問我:
「媽媽,人家請妳吃飯,妳為什麼不去?」
我說:
「我已經先答應妳的活動了,當然要去參加妳的。
妳跟妹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媽媽當然以妳們優先。」
荳芽笑得很開心。信任感由此而來。
我最近千辛萬苦爭取到的一位英國新銳作家
蜜妮.葛瑞 (Mini Grey)的新書──
【蛋蛋艾格想要飛(egg drop)】
講的是一顆蛋還沒長好就想飛、
卻摔得稀巴爛的成長故事。
故事裡,大家在婉惜蛋蛋摔破時,
一再說──蛋蛋艾格還小,
有很多事情它都不懂。
雖然我們試著要教它,
可是想也知道,它是聽不進去的啦!
要是它能多等等就好了……
這是不是頂像我們大人常在感嘆小孩不聽話時說的話呀……。
成長,是一條漫長又艱苦的路。
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在一旁陪著。
那些會做出無可挽回的憾事的孩子,
通常是身邊沒有一個值得他信任的大人陪著。
很多大人把孩子的信任感在孩子還小時就用一些瑣碎的小事消耗光了,
等到孩子大到足以做出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的事時,
他已經習慣凡事不跟大人說了…。
看著孩子的眼睛,跟他說話、聽他說話。
同樣的,孩子也會如此回應你。
這樣,當他想像蛋蛋一樣學飛時,
才會來跟你商量該用什麼方法,
你也才有機會告訴他──孩子,
有些事不可以做,錯了,後果是……孩子夠信任你,
他才會聽進你的話,安心的等待、穩穩的成長。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別剝奪孩子進資源班的權利
文/曾永福
「為什麼把我的孩子編進資源班?」
去年資源班招生時,有家長到校抗議,
生怕自己的孩子會被編入資源班,
讓身為資源班教師的我感慨不已。
為幫助身心障礙學生順利成長發展,
政府斥資在各校成立資源班,另外再請老師來指導他們。
奈何部分家長觀念錯誤,導致這項美意最後總是大打折扣。
其實,到資源班就讀是很好的福利,而且非人人可享。
為什麼呢?
一、資源班的小朋友最幸福,除了原班導師的關心外,
另外還有資源班老師來指導。
多一個老師來教育孩子,何樂不為呢?
二、資源班老師會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上課內容,
即所謂「個別化教學方案」。
他們運用專業能力,找出學生障礙之處,分析原因,
擬定能夠幫助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教學計畫,
這是在大班教學中無法享受的。
三、資源班每次上課人數約三、四人,
甚至是一對一的個別指導方式,
因此每個學生比在原班有更多學習機會。
四、單以課業而言,孩子成績不佳時,
很多家長會求助於補習班或家教。
但補習班師資良莠不齊,大班教學未必顧得了孩子,
而家教又所費不貲。
反之,資源班具有專業合格的教師,
課程內容又是針對孩子量身訂做,
上課採分組或個別教學,
卻不需要繳交任何「補習」費用。
說實在的,這樣好的機會,可是千載難逢!
五、各校資源班招生人數不但有限,
招生時學校還會做初步的篩選和測驗,
然後在全縣市的鑑輔會議中,
與諸多專家學者和教育局官員共同討論,
才能決定最後人選。
換言之,不報名就沒機會,
報了名也不保證一定錄取。
六、資源班的入班施測與鑑定,
就像是「健康檢查」,可以找出需要幫助的孩子;
而接受資源班輔導,就像是「復健」活動,
讓孩子突破障礙,表現應有水準。
家長不願孩意子入班,則猶如「諱疾忌醫」,
容易讓「小毛病」拖成「大絕症」,
錯失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有些富有教育理念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身心障礙時,
非但不引以為恥,反而挺身而出為孩子爭取權益。
他們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了解孩子有何障礙;
他們成立組織,
一方面彼此成長,
一方面凝聚力量要求政府重視特殊教育;
他們幫孩子報名特教班,並出席全市的鑑輔會議,
要求政府提供最適當的安置和教育。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小孩,和到校抗議與反對入班者的小孩,
未來發展會有何不同?答案是不言可喻。
其實,在察覺孩子有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時,
家長就應主動向學校報名;
如果老師認為你的寶貝有進資源班的需要,
在收到報名表件時,就會全力配合。
千萬不可剝奪孩子接受特教輔導的權益,
否則那將是孩子生涯上的重大損失!
「為什麼把我的孩子編進資源班?」
去年資源班招生時,有家長到校抗議,
生怕自己的孩子會被編入資源班,
讓身為資源班教師的我感慨不已。
為幫助身心障礙學生順利成長發展,
政府斥資在各校成立資源班,另外再請老師來指導他們。
奈何部分家長觀念錯誤,導致這項美意最後總是大打折扣。
其實,到資源班就讀是很好的福利,而且非人人可享。
為什麼呢?
一、資源班的小朋友最幸福,除了原班導師的關心外,
另外還有資源班老師來指導。
多一個老師來教育孩子,何樂不為呢?
二、資源班老師會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上課內容,
即所謂「個別化教學方案」。
他們運用專業能力,找出學生障礙之處,分析原因,
擬定能夠幫助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教學計畫,
這是在大班教學中無法享受的。
三、資源班每次上課人數約三、四人,
甚至是一對一的個別指導方式,
因此每個學生比在原班有更多學習機會。
四、單以課業而言,孩子成績不佳時,
很多家長會求助於補習班或家教。
但補習班師資良莠不齊,大班教學未必顧得了孩子,
而家教又所費不貲。
反之,資源班具有專業合格的教師,
課程內容又是針對孩子量身訂做,
上課採分組或個別教學,
卻不需要繳交任何「補習」費用。
說實在的,這樣好的機會,可是千載難逢!
五、各校資源班招生人數不但有限,
招生時學校還會做初步的篩選和測驗,
然後在全縣市的鑑輔會議中,
與諸多專家學者和教育局官員共同討論,
才能決定最後人選。
換言之,不報名就沒機會,
報了名也不保證一定錄取。
六、資源班的入班施測與鑑定,
就像是「健康檢查」,可以找出需要幫助的孩子;
而接受資源班輔導,就像是「復健」活動,
讓孩子突破障礙,表現應有水準。
家長不願孩意子入班,則猶如「諱疾忌醫」,
容易讓「小毛病」拖成「大絕症」,
錯失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有些富有教育理念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身心障礙時,
非但不引以為恥,反而挺身而出為孩子爭取權益。
他們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了解孩子有何障礙;
他們成立組織,
一方面彼此成長,
一方面凝聚力量要求政府重視特殊教育;
他們幫孩子報名特教班,並出席全市的鑑輔會議,
要求政府提供最適當的安置和教育。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小孩,和到校抗議與反對入班者的小孩,
未來發展會有何不同?答案是不言可喻。
其實,在察覺孩子有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時,
家長就應主動向學校報名;
如果老師認為你的寶貝有進資源班的需要,
在收到報名表件時,就會全力配合。
千萬不可剝奪孩子接受特教輔導的權益,
否則那將是孩子生涯上的重大損失!
一師無法當關營造合作氣氛很重要/王瓊珠
文/王瓊珠(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隨著融合教育潮流的興起,
愈來愈多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會在普通班就讀,
或是部分時間參與普通班的學習,
因此,
普通教育老師要如何迎接這波潮流的衝擊,
就變得非常重要。
但是只要求導師一個人擔負這樣艱鉅的任務並不合理,
因為協助特殊需求學生靠的不是愛心、耐心而已,
還需要專業。
雖然目前許多教師研習都不斷加強普通教師的特教知能,
但是如果缺乏全班學生和學校的接納、
特殊教師和學生家長的緊密合作,
一「師」是無法當關的。
營造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
對任何一個特殊需求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
都是不可或缺的。
上面兩篇文章中的老師,都努力維護特殊需求孩子的受教權,
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除了老師個人的努力之外,
我認為更需要在班上建立接納的氣氛,
用孩子能懂得的話向他們解釋他
(指特殊需求學生)為什麼會這樣,
他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
或是如果他有什麼不好的舉動時,
其他人可以如何應對,
發動全班孩子的力量幫助他。
換言之,把可能發生的狀況讓全班了解,
可免去將來有收拾不完的紛爭。
此外,如果能夠找出特殊學生的長處,
像魏老師讓這個學障生當體育股長、收本子、照顧盆栽,
讓他在班上也有貢獻,同學對他也會有不同的觀感。
總之,
老師怎樣看待這個特殊學生,
就影響其他同學如何看待他。
隨著融合教育潮流的興起,
愈來愈多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會在普通班就讀,
或是部分時間參與普通班的學習,
因此,
普通教育老師要如何迎接這波潮流的衝擊,
就變得非常重要。
但是只要求導師一個人擔負這樣艱鉅的任務並不合理,
因為協助特殊需求學生靠的不是愛心、耐心而已,
還需要專業。
雖然目前許多教師研習都不斷加強普通教師的特教知能,
但是如果缺乏全班學生和學校的接納、
特殊教師和學生家長的緊密合作,
一「師」是無法當關的。
營造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
對任何一個特殊需求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
都是不可或缺的。
上面兩篇文章中的老師,都努力維護特殊需求孩子的受教權,
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除了老師個人的努力之外,
我認為更需要在班上建立接納的氣氛,
用孩子能懂得的話向他們解釋他
(指特殊需求學生)為什麼會這樣,
他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
或是如果他有什麼不好的舉動時,
其他人可以如何應對,
發動全班孩子的力量幫助他。
換言之,把可能發生的狀況讓全班了解,
可免去將來有收拾不完的紛爭。
此外,如果能夠找出特殊學生的長處,
像魏老師讓這個學障生當體育股長、收本子、照顧盆栽,
讓他在班上也有貢獻,同學對他也會有不同的觀感。
總之,
老師怎樣看待這個特殊學生,
就影響其他同學如何看待他。
孩子書寫困難應及早補救
文/劉瓊芬、李新源
在我教學的實務經驗中,書寫困難兒童的家長總無法理解,
為什麼孩子寫的國字老像醉漢走路?
而且年齡越長,書寫能力表現越差,甚至影響到該有的閱讀能力。
這時,摒除學童外在因素的考量,
再去思考是不是孩子的內在學習機制出了問題?
但往往早已錯失早療的時機了。
◎注意孩子異狀
目前,學齡前的教育強調遊戲教學,
我們比較難直接觀察到學童書寫的方式及困難所在,
但家長可以從下列幾項特癥來看看孩子是否有異。
(1) 手指靈巧度不夠,操作時肌肉及關節緊繃、不會彎曲。
(2) 空間概念差,不喜歡摺紙、穿珠、拼圖、走迷宮等活動。
(3) 頭常在寫字或繪圖時偏向一側,
有時候需要轉動紙張的角度來繪圖。
(4) 不善於勞作。
(5) 執筆姿勢怪異,用力太重或太輕,
字常寫得太小或擠向格子的一邊或超出格子外。
常見到的注音符號及調值的書寫位置有誤。
(6) 注音或國字的鏡映字很多,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渾然不覺。
無論是書寫困難或是疑似書寫障礙的學生
必須同時發展出補償及補救策略。
補償教學是避免學生因弱勢能力而造成對學習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老師應該適當的讓書寫困難或是疑似有書寫障礙的學生,
避免部分難度較高的作業方式;
而補救教學則提供附加結構性的練習、技巧的重複教學,
或特殊化技巧的概念,以切合學生處理類型及需求。
有一些教學法和教學策略,可以給老師做為教學參考。
◎師長可以運用的方法
1. 利用簡報軟體(如PowerPoint)製作教學影片,
經由投影機放映,仔細教導並示範。
以口頭陳述方式教授寫字順序時,顯示筆劃,
此方式是利用視覺記憶強化字形概念。
2. 可用Word製作外框字,同時使用輪廓線索。
寫一個印刷體的字,然後以不同顏色來描繪其形狀,
這可幫助書寫障礙學生建立字體的形狀及對稱感。
3. 練習書寫國字時,畫上正方形外框,
並在框內用紅筆點上該字最禿出的外點,
約莫5-10點,照點將字寫出。
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書寫困難學童寫字時出現部件大小不一,
或者字體大小不一的情形。
4. 部件識字法,部件按形體皆為單部件
(如:女)和複部件(如:好);
按意義分有「成字部件」(如:日、女、月)和
「不成字部件」(如:糸)。
如此以部件為線索,合理安排生字出現順序,
即「獨體字……簡單合體字複雜合體字」。
同時以此順序作為部件識字教學的步驟。
5. 線上國字筆劃學習,教師可透過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註),
提供書寫障礙學生練習及了解國字的字形、筆劃、及筆順。
這些教學軟體能提供學生自我學習、立即回饋的機會,
教師可善加利用。
6. 黏土拼字法,利用實際的空間概念強化字體,缺點是很耗時。
7. 拼圖法拼字,將國字書寫於10 ×10公分的西卡紙上,
利用剪刀將國字部件一一剪開,
再請小朋友反複拼成正確的字,
以利學童認知此國字中部件的位置關係。
孩子熟稔基本部件後,可請他們自行剪裁)。
8. 將學生配對,讓他們以手指在彼此的背上寫字,
利用觸覺,強化對字體的記憶。
9. 訓練學生用電腦打字。
有很多軟體程式提供可以強化練習筆順、筆劃之動機的遊戲,
或單單提供一般文字處理程式上的打字練習。
10. 在大張的新聞紙上寫字,
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白板筆或蠟筆描繪多次,
可利用「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常接觸的口語
及蠟筆顏色記下筆劃順序。
◎以鼓勵代替要求
除了教學策略的應用外,
師長在面對書寫困難或疑似書寫障礙學生時,
也該改變傳統的評量方式以及態度,
如除電腦打字的作業外,
不要以作品的整潔與否,作為評分的標準;
鼓勵學生多從事關於手指精細動作的活動,
並減少學生無謂抄寫課業的機會;
學生可以特殊方式保持寫字的平衡,
如:使用數學計算用的方格紙以保持行列的平直,
或使用橫式或直式的活頁紙,來保持直欄;
允許並鼓勵學生列出適當的字體清單,
記在筆記本上或貼在桌上,隨時可供參考;
學生有所努力時,要給予正增強;
家長、教師要有耐心,
不要過度期望他會如同一般孩童正常書寫;
鼓勵班上其他學生接觸該生並了解情況,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在國小特殊教育的學習階段上,
普通班老師及特教老師,
在面對疑似書寫障礙或書寫困難的兒童時,
可說多了一份神聖的使命感與責任。
在我教學的實務經驗中,書寫困難兒童的家長總無法理解,
為什麼孩子寫的國字老像醉漢走路?
而且年齡越長,書寫能力表現越差,甚至影響到該有的閱讀能力。
這時,摒除學童外在因素的考量,
再去思考是不是孩子的內在學習機制出了問題?
但往往早已錯失早療的時機了。
◎注意孩子異狀
目前,學齡前的教育強調遊戲教學,
我們比較難直接觀察到學童書寫的方式及困難所在,
但家長可以從下列幾項特癥來看看孩子是否有異。
(1) 手指靈巧度不夠,操作時肌肉及關節緊繃、不會彎曲。
(2) 空間概念差,不喜歡摺紙、穿珠、拼圖、走迷宮等活動。
(3) 頭常在寫字或繪圖時偏向一側,
有時候需要轉動紙張的角度來繪圖。
(4) 不善於勞作。
(5) 執筆姿勢怪異,用力太重或太輕,
字常寫得太小或擠向格子的一邊或超出格子外。
常見到的注音符號及調值的書寫位置有誤。
(6) 注音或國字的鏡映字很多,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渾然不覺。
無論是書寫困難或是疑似書寫障礙的學生
必須同時發展出補償及補救策略。
補償教學是避免學生因弱勢能力而造成對學習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老師應該適當的讓書寫困難或是疑似有書寫障礙的學生,
避免部分難度較高的作業方式;
而補救教學則提供附加結構性的練習、技巧的重複教學,
或特殊化技巧的概念,以切合學生處理類型及需求。
有一些教學法和教學策略,可以給老師做為教學參考。
◎師長可以運用的方法
1. 利用簡報軟體(如PowerPoint)製作教學影片,
經由投影機放映,仔細教導並示範。
以口頭陳述方式教授寫字順序時,顯示筆劃,
此方式是利用視覺記憶強化字形概念。
2. 可用Word製作外框字,同時使用輪廓線索。
寫一個印刷體的字,然後以不同顏色來描繪其形狀,
這可幫助書寫障礙學生建立字體的形狀及對稱感。
3. 練習書寫國字時,畫上正方形外框,
並在框內用紅筆點上該字最禿出的外點,
約莫5-10點,照點將字寫出。
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書寫困難學童寫字時出現部件大小不一,
或者字體大小不一的情形。
4. 部件識字法,部件按形體皆為單部件
(如:女)和複部件(如:好);
按意義分有「成字部件」(如:日、女、月)和
「不成字部件」(如:糸)。
如此以部件為線索,合理安排生字出現順序,
即「獨體字……簡單合體字複雜合體字」。
同時以此順序作為部件識字教學的步驟。
5. 線上國字筆劃學習,教師可透過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註),
提供書寫障礙學生練習及了解國字的字形、筆劃、及筆順。
這些教學軟體能提供學生自我學習、立即回饋的機會,
教師可善加利用。
6. 黏土拼字法,利用實際的空間概念強化字體,缺點是很耗時。
7. 拼圖法拼字,將國字書寫於10 ×10公分的西卡紙上,
利用剪刀將國字部件一一剪開,
再請小朋友反複拼成正確的字,
以利學童認知此國字中部件的位置關係。
孩子熟稔基本部件後,可請他們自行剪裁)。
8. 將學生配對,讓他們以手指在彼此的背上寫字,
利用觸覺,強化對字體的記憶。
9. 訓練學生用電腦打字。
有很多軟體程式提供可以強化練習筆順、筆劃之動機的遊戲,
或單單提供一般文字處理程式上的打字練習。
10. 在大張的新聞紙上寫字,
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白板筆或蠟筆描繪多次,
可利用「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常接觸的口語
及蠟筆顏色記下筆劃順序。
◎以鼓勵代替要求
除了教學策略的應用外,
師長在面對書寫困難或疑似書寫障礙學生時,
也該改變傳統的評量方式以及態度,
如除電腦打字的作業外,
不要以作品的整潔與否,作為評分的標準;
鼓勵學生多從事關於手指精細動作的活動,
並減少學生無謂抄寫課業的機會;
學生可以特殊方式保持寫字的平衡,
如:使用數學計算用的方格紙以保持行列的平直,
或使用橫式或直式的活頁紙,來保持直欄;
允許並鼓勵學生列出適當的字體清單,
記在筆記本上或貼在桌上,隨時可供參考;
學生有所努力時,要給予正增強;
家長、教師要有耐心,
不要過度期望他會如同一般孩童正常書寫;
鼓勵班上其他學生接觸該生並了解情況,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在國小特殊教育的學習階段上,
普通班老師及特教老師,
在面對疑似書寫障礙或書寫困難的兒童時,
可說多了一份神聖的使命感與責任。
工作態度、規矩養成 職場體驗很重要
劉碧玲
對學校今年開出「圖書館」的實習點,老師們有不同聲音。
有人說,那個點到底學生能學到什麼?
我們的學生畢業後,有機會到圖書館服務嗎?
若沒機會,現在去實習有意義嗎?
有老師說,以純教學而言,那個場所確實不佳,
因為圖書館是不該說話的地方,教學勢必要開口說話;
不過若是讓孩子感受什麼叫上班,上班的氣氛是什麼,
上班態度該怎樣,那麼就無可厚非。
至於實習的職場,到底去哪才是好,
什麼地方不妥當,不在本文討論。
我以一個帶隊老師的經驗,得到的結論是,
任何場所都有我們學生需要學習的東西,
就不必主觀的認定好或不好,
因為一個學期下來,學生並不是一無所獲的。
在圖書館實習時,
我們學生每次做的事情很單純,
收書,把書櫃上的書拿下來,用乾抹布擦掉灰塵;
書櫃擦乾淨之後,把書放回原位去。
程度好一點的學生,再做簡單的圖書粗分類。
我們的工作從早上九點半到下午兩點半,
十點二十分有一次的休息時間,
中午吃過飯後在圖書館午休片刻。
這個工作學生必須要學會的是,
如何依照順序把書拿下來擦乾淨後,又照順序放回原位。
圖書館的特色如上所言,就是安靜不說話,
但是要學生保持一段長時間不能說話,
或是小小聲說話,其實是很難的。
但是也為了這個小小聲說話,
當老師教他們怎樣才能正確又快速的把書依序放好,
或是教他們怎樣做書的粗分類,
他們因此學會聽老師小小聲說話。
這部分對我們學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經驗,
因為他們常常分不清楚什麼時候可以大聲說話,
什麼時候必須小聲,什麼時候根本不該說話;
加上聽慣大人大聲叫他們做這做那,小聲的指令常常聽不進去。
這恐怕是當初去圖書館實習始料未及的另類收穫。
工作時不說話,而他們又想說話,怎麼辦?
我會在他們進入圖書館前讓他們說個痛快,
滿足之後自會謹守老師的要求,工作時不說話或小聲說話。
有個唐式症學生很喜歡玩打電話的角色扮演遊戲,
我會事先提醒他,中間休息和吃中飯時隨便他打多久都可以,
但是工作時則不可以說話。
一如給驢子一根胡蘿蔔,牠就會往前跑一樣道理,
所以事先約定很重要,休息時可以以暢所欲言,
工作時要絕對的安靜,情意教學是需要真實情境的。
學生每一次外出,學到許多和學校不一樣的東西,
這部分教科書上無法寫全,當學生有能力外出實習,
而家長卻以圖書館實習能學到什麼,
以後又沒機會到圖書館上班為理由,不讓孩子出去,
我都覺得好可惜,
畢竟工作態度和工作習慣沒到真正的工作場所,
是感受不到也教不來的。
事實也證明,外出實習的學生,日後到職場上班,
成功機率大很多,
因為到時候他們只要學習不同職場需要的不一樣技能就好,
至於態度和規矩,從學生轉換為上班族,孩子調適很快。
所以實習到底是一技之長重要或是職場的真實體驗重要,
我想,家長應有所分別了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