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個學生的父親幾個月前突然過世,我去看他時,
發現他正處於崩潰的邊緣,他緊抓著我的手說:
「我每天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父親以前都只告訴我不要這樣、不要 那樣,
從來沒有告訴我應該怎麼樣。」
在數學上負負是得正;但是在人情世事上,負負卻不等於正:
告誡孩子不可以並不等於他就知道怎麼做才可以。
我們一直想當然耳的把這兩者畫上等號,
其實批評不等於建設,批評甚至會抑制建設。
我們中國人習慣了從負面來看事情,凡事先挑毛病,很少讚揚,
所以我們的學生不及西方人有自信,而且多做會增加被批評的機會,
反而養成孩子觀望的習慣,不積極主動,反正不做是最不會出錯的。
當兵下部隊學到的第一條金科玉律便是
「苦幹實幹,撤職查辦;東混西混,一帆風順。」
我記得以前念蘇洵的〈管仲 論〉時,
非常不解蘇洵為什麼把齊國的衰亡怪罪到管仲身上。
當管仲病重時,齊桓公去問他誰可以為相,
管仲說:「豎刁、易牙與開方這三個人不可用。」
他只舉了三個不可用之人,卻沒有推荐可用之人。
齊桓公問鮑叔怎麼樣,他說鮑叔人很好,但是好人不能使國家強盛起來;
賓胥無樂善好施,但善人不能使國家富足。
管仲還是只把鮑叔和賓胥無的短處說出來,沒有舉出具體可用的長處,
所以蘇洵把齊國之亡怪到管仲身上。
我現在了解這是因為管仲都是從負面來告誡齊桓公,
卻沒有提出建設性的謀言。
告訴桓公誰不可以用,並不代表可以用誰。
這個情形過了兩千年仍是如此。
我們限制孩子打電玩, 學校周圍五十公尺不准設電玩店,
忘記了人是動物不是植物,有心要玩的人走遠一點依舊可以玩。
這種防堵的方式一點用都沒有,但是政府卻一再頒布這樣的命令。
我們沒有把負面消極防堵的心力轉成正向,
積極開創出一個取代電玩、使孩子可以光明正大去做、
並從中得到很多樂趣的活動。
我有一個朋 友便是看到他的孩子喜歡電玩中的遊戲,
送他去學射擊和射箭,後來又送他去學西洋劍,
將孩子從虛擬的電玩遊戲中拉了出來,去學習真正的技術。
孩子因為對這些很感興趣,學得很好,
甚至在學校裡成立這些活動的社團,
使更多的孩子離開電腦的虛擬情境來實際感受這些動作。
孩子是充滿活力的動物,
高壓的防堵只能在他們幼小沒有行動能力時有效,
長大後,防堵的政策便失效了。
與其成天罵孩子不可以怎麼樣,倒不如把防堵他的心思,
花在引導他朝正向發 展的活動上。
功課可以比得上電玩的吸引,
只要我們肯花心思去設計啟發他思考、引起他興趣的題目。
當孩子在真實世界中得到滿足時,他就不會流連在虛擬的情境中了。
請給孩子建設性的建議,教他自制和自律,而不光是防堵他。
國語日報
我兒子曾經被老師認為電玩成癮(半夜趁我們熟睡起來玩電玩),我後來用
回覆刪除ABA的行為分析,加上他以前的狀況,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他課業有壓力,上
課跟不上老師進度,聽不懂,也擔心同學之間的衝突,讓他半夜醒來睡不著,
我沒有責怪他,而是幫他找到原因之後跟他憶起商量如何解決問題,
課業上幫他請了家教老師,先上在前頭,在學校就比較能聽懂老師說的,
另外考試擔心會成績差留級,我告訴他只要他努力了(照功課表按部就班讀
書)考幾分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真的補考不過,只好再拜託
老師以彈性評量的方式另外出一份適合他的考卷就可以了!
而同學之間的衝突我會和教官討論,請教官輔導同學讓衝突減少(他最要好
的同學和別人打架他擔心好朋友會被記過退學,自己又認為告訴媽媽也無
濟於事--自己想不出辦法也以為別人也無能為力)
這些方式都做了後,他不再半夜睡不好,生活又恢復正常,消除了老師對他
網路成癮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