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親子天下 李佩芬
孩子有話老實說,但往往不分場合,也看不懂別人臉色?
面對讓人尷尬無比的「童言童語」,
甚至「白目毒舌」,父母怎麼 辦?
( j5 ^9 D3 k$ R# f) }
交通尖峰時間,
一位滿臉痘 痘的女高中生上了車,剛好就站在小光母子前面。
七歲小光抬頭看了看她,大聲脫口而出:
「媽媽,這位阿姨的臉好奇怪,好醜喔!」
只見這位女學生嘴角下垂、 臉色難看,
但小光卻依然睜著無邪大眼看著對方,渾然不知有什麼不對勁。
媽媽則面露尷尬苦笑,巴不得有個地洞立刻鑽進去…
( j5 ^9 D3 k$ R# f) }
從小光的角度,也只不過是 「真心話,老實說」,
把心中想法全盤托出罷了,
或許並不了解這可能會造成別人內心不舒服,或引人側目。
當然,你可以明白孩子「童 言無忌」、「神經大條」,
甚至「白目」的無心之過,但除了對無辜陌生人深感抱歉,
向親友抱怨今天實在有夠丟臉外,
對孩子太過直接的表達或情緒性字眼,家長 還可以做些什麼?
( j5 ^9 D3 k$ R# f) }
同理心,是關鍵
如何幫助孩子適切表達,口 出善言?
最根本的方法,「先從關心別人開始」。
在兒童人際關係領域耕耘多年,
友緣基金會專任諮詢老師詹純玲觀察,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通常會更容易了解、關 心別人;
當孩子愈能體會、同理別人感受,才會有改變行為的動機,
「想讓孩子不毒舌,更適當的表達,
幫助他們了解別人感受,是不可或缺的。」
( j5 ^9 D3 k$ R# f) }
無法體會別人感受的孩子, 很容易在社交上吃虧。
「我又不是故意要讓他難過,我根本看不出他很火大啊!」
或許,你的孩子會用無辜的語氣辯駁。
但小孩神經大條、直言不諱的狀況仍持續不 改,
很容易在交友路上吃閉門羹。
( j5 ^9 D3 k$ R# f) }
美國知名教養諮詢專家與教育工作者蜜雪兒‧玻芭,
在《快樂交朋友——25招 幫助小孩建立人際關係》一書中,
曾引述研究指出,
父母親若能明確表達對傷害別人感受的觀感,
並解釋為什麼自己會這樣看事情,
較能教養出善解人意、容納異己 的小孩。
針對「神經大條」、「對他 人感受麻木」的孩子,
玻芭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察覺他人感受,
學會判讀「情緒線索」,並經常問孩子「你的朋友覺得如何」,
幫助他們思考他人感受、需求 與考量,
深化「從對方觀點看事情」的同理心。
增強對他人的情緒感受能力,
是提升同理心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平時多教導孩子,人在不同情緒下,
會有不同的臉部表情、聲音語調和姿勢舉止,
練習用具體方式,描述周遭人的情緒:
「你注意到表哥的臉嗎?
剛剛你們聊天時,他皺起眉頭,握緊拳頭,我想他可能在生氣」。
多利用書籍、新聞、電視劇、卡通電影或真實生活中的情境,
丟出類似 「你覺得○○○現在有什麼感覺?」的問題,
「愈鼓勵孩子留意別人感受,
他的敏感度就愈可能增加,」玻芭指出。
( j5 ^9 D3 k$ R# f) }
了解朋友的觀點
如果孩子「毒舌」的對象是 同儕,往往會引發更大的衝突。
經常輔導兒童團體的詹純玲 就曾親身經歷:
在某次營隊中,老師邀請孩子寫提議事項。
小安看到小明不熟悉注意符號,老回頭問要怎麼拼,就忍不住發難:
「怎麼這麼笨!這些我們老師早就教 過了,怎麼到現在還不會!」
小明不甘心被批評,於是立刻反擊…
面對類似情境,詹純玲建議,
大人可協助雙方冷靜下來,用對話方式將事件重演一遍。
透過對話,由小明說出當時生氣或難過的心情,
也讓小安有機會明確了解,自己的說話方式,
的確會引 起別人不滿情緒。
對「不體貼字眼」所造成的惡言衝突, 玻芭則指出,
當某位小孩一再讓其他小孩深感受傷等類似行為,
不應等閒視之。
不妨問他:「你這樣說能幫人,還是傷人?」
「你說對了,這的確傷人。
現在你的朋友覺得很受傷,你可以怎麼做?」
他可以當面或打電話道歉,或做些事情來彌補。
最重要的是,大人需引導孩子體認自己的言行,
是否對別人造成傷害。
( j5 ^9 D3 k$ R# f) }
以身作則,關心對方感受
若一句「不好意思」或「抱 歉」可以化解當時的冷空氣,
當然不能吝嗇。
接下來,你可以輕描淡寫的告訴孩子:
「姊姊只是皮膚比較敏感,
所以會長痘痘,隔一陣子就會好了」。
若孩子依然目不轉睛盯著對方,
可用車外風景、討論待會要進行的事情等話題,
轉移孩子的注意焦點。
( j5 ^9 D3 k$ R# f) }
毒舌之後,如何處理?
離開現場後,才是父母引導 的重點。
家長可以從下列問題來引導,讓孩子思索,
下次再碰到類似的情況時,可以怎麼說、如何做:
‧協助孩子釐清自己的想法
問問小光:「為什麼你那時 會這樣說?」
「你是好奇姊姊的臉為什麼會這樣嗎?
還是擔心自己的臉也會變成那樣?」
‧幫助他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立場
問他:「你最不喜歡自己什 麼地方呢?」
「如果有人說你醜,你會怎麼想?你會希望別人怎麼說呢?」
進而告訴他:
「你知道嗎,說別人醜或胖,很多人聽了會很難過。」
‧學習找到合適的表達時 機、地點、方式及音量
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如果 你對別人的外表感到好奇,
你可以趁對方不在時,小聲的問我」;
或者也可以更進一步:
「你也可以先小聲問我,看可不可以問對方怎麼回事。
我們一起想想能怎麼問,既能解開你的疑惑,又不讓別人難過」。
‧若孩子能做出適當的表 達,給他鼓勵
鼓勵孩子:「你剛剛用○○的方式來表達你的看法,這樣說很棒。」
以具體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出適當的表達。
第一個反應
回覆刪除上面的處理方式
跟我處理我家小孩的方式好像
總是要在搞清楚狀況後
才能進行對各方面處理
如果莽然行事的話後果很難收拾
文章敘述的方法,在我家常常運用
回覆刪除雖然我們的小孩「没同理心」,是他們的核心障礙之一
但藉由上述良善的引導策略,加上再三的反覆練習
經過一段時日,家長會發現
孩子會漸漸「類化」而進步
所以「同理心」可以被培養出來的
當然需要較多的時間
及單一事件逐一的學習(因為他們不會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