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心,無法審判 -十七歲自閉症少年的審判實錄/佐藤幹夫

心,無法審判 -十七歲自閉症少年的審判實錄

作者:佐 藤幹夫

譯者:王 蘊潔

出版社:台 灣商務

出版日期: 2009年05月01日




二○○五年二月,大阪的一所小學發生了一起校園喋血案。

加害人是一名十七歲少年,經過兩次精神鑑定,

都診斷少年在人際關係和社會性方面具有「障礙」。




 筆者從二○○五年十月十八日第二次公開審判開始採訪這起事件,

辯護人在法庭上讀了以下這封信。



老實說,我對你恨之入骨,巴不得殺了你,

 但即使這麼做,也無法消除我們的痛苦,

更無法恢復原來的生活,我丈夫也不可能回到我身邊。

你能夠瞭解我們的痛苦嗎?你為什麼要殺了我的丈夫?

我一輩子都不 會原諒你。



加害人,也就是那名少年在少年觀護所寫下了這段文字。

「角色交換書信法」是一種以加深內省為目的的治療法,

這封信就是少年在接受這項治療時所寫下的。

正如大家所見,是站在被害人家屬(妻子)的立場所寫的。



少年從國中二年級夏天開始長期缺課,

之後直到畢業為止,都 曾踏進校門一步。

他雖然進入了函授制的高中,但很快就退學了。

他上了補習班和升學輔導班,獲得了大學檢定資格,

但他在十四歲到十七歲期間失去教育機會

"成為他成長過程中一個很大的不利因素"。



乍看之下,

似乎可以認為這名少年如同以上這段文章中所寫的,

深刻瞭解被害人家屬的心情。



看 完這段內容後,再來看一下少年和辯護人之間以下這段對話。



辯護人: 你現在仍然有這封信中所寫的心情嗎?

告:    現在……,沒 有……嗯,

              最近我比較沒有深入思考被害人對我到底抱有什麼感情。

辯護人: 你之前曾經說,你父親希望你好好思考整起事件,

              所以在看守所期間,每天都 在思考這件事。你是怎麼思考的?

被告:  說是思考整起事件,但其實只是回想之前想過的事。

辯護人: 你是怎麼想的?

被告:  通常我 從五點半左右開始思考,至於思考方式,

              首先會稍微想一下鴨崎老師和他的眷屬,以及其他被害人,

              之後再考慮對我的所做所為的評價,

              然後,再比較深入地考慮家屬和被害人的事,

              最後再考慮我的家人。通常都是用這種方式思考。

辯護人: 在少年法庭開庭前,檢察官曾經告訴你,

              被害人家屬因為痛不欲生,導致外貌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你聽了以後有什麼打算。

被告:  檢察官當時是說,只要看一下照片,

              就可以發現家屬的外貌和以前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就想要看 一下照片。

辯護人: 最後,你沒有看家屬的照片就來出庭,

              親眼看到家屬後,你有什麼感想?

被告:  比我想像中更瘦。

辯護人: 你有什 麼感想呢?

被告:  什麼感想?

辯護人: 你看到他們很瘦的樣子,有沒有什麼感覺?

被告:  我不記得了。



請將這段對 話和前面那封信比較一下,

是否覺得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很大的落差?



那封信的內容可圈可點,

專家甚至會認為「寫得太好」才是問題所在,

但少年在法庭上陳述,當父親要求他好好思考整起事件時,

他首先「稍微」思考一下被害人,然後再「深入思考」,

接著思考一下對自己所做所為的「評價」,

最後再思考自己的家人,這是他的思考方式。



這種「思考方式」應該是少年被要求好好思考整起事件時,

絞盡腦汁才想出的方式,然而,還是令人感到很不自 然。

通常,要求別人「好好思考」就是「好好體會一下」,

那名少年應該回答的不是思考的「形式」,而是思考的「內容」。

然而,少年的回答始終停留在「形式」 上。

讓人忍不住想要問他,稍微思考一下後再深入思考的結果是什麼呢?



也許檢察官告訴他,

死者家屬因為痛苦不已,連外貌都發生了變化,

所以 希望他可以設身處地,徹底反省自己的行為。

少年想要親眼看一下家屬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才提出想要看他們照片的要求,

但檢察官可能他的這種態度,認為他毫無悔意。



當辯護人問他親眼看到家屬時有什麼感想時,

他回答「比我想像中更瘦」這句話也答非所問。

辯護人問他的「感想」是「有什麼感 覺」。

然而,少年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卻是他看到的「事實」。

當辯護人繼續問他「有什麼感覺」時,他回答「我不記得了」。

這句「我不記得了」應該可以解釋 為「不知道」。

為什麼不知道?

原因就在於這名少年在「感覺」體驗方面有障礙。


作者簡介


佐藤幹夫(SATO Mikio)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秋田縣,批評雜誌《樹陣營》主編,自由記者。


  著有《自閉症審判──小貓熊帽男的「罪與罰」》、


《少年犯罪嚴懲化之我 見》(合著)、


《刪除刑法第三十九條!是非論》(合著)、


《缺陷論》和《「心」在哪裡出了問題?》、《誰破壞了「心」》等。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19 則留言:

  1. 為什麼老是有文章喜歡把犯罪跟自閉症放在一起,其實大部份的犯罪都是一般人類所犯不是嗎?現在的青少年或年青人有很高的比率,道德.價值觀,及公德心或禮貌都缺乏,但可

    別又把他們跟我們那些可愛的孩子放在一起囉.

    回覆刪除
  2. 如果你無法發現孩子的真心,那麼是因為你没有用真心去感覺他.

    回覆刪除
  3. 要放上這篇事件,內心掙扎很久

    但是可愛和犯法是無法劃上等號

    真心愛他就好好面對他

    但是"不要把他都當成自己熟識的他"



    國小組的孩子因為情緒無法控制,導致傷到旁人

    國中組因為誤解旁人的意思,傷害到旁人

    大學組因為無法同理別人,打傷同學

    他們都很優秀都很可愛

    但是他們的行為還是得付出待價



    沒有人希望發生以上類似的事情

    但是不表示"不會發生"



    真心去感覺他.更要用心同理發生的事實

    回覆刪除
  4. 有機會,真的好想看看這些孩子

    回覆刪除
  5. 歡迎加入志工團隊

    回覆刪除
  6. 看了此篇事件報導之後

    內心非常沈重

    因這是一直以來我所擔心的問題



    並非犯罪的人均是自閉症

    但憑心而論,我們的孩子的確情緒常是無法控制的

    及會無限上綱的預設他人立場而產生誤會

    倘若如整個社會大環境給予他們的只是「無助」、「無望」

    使他們沒能得到適當、適切的協助與支持

    就有可能產生一些偏差的想法

    回覆刪除
  7. 雖然在書中提到

    有十一位日本精神科醫師鑑定過

    認為書中主角有亞斯柏格症

    但從書中提到個案小時候就覺得被監視甚至出現妄想

    一直以來的空虛感、虛無感

    以及殺人想法是無中生有突然迸出來的

    這種種敘述讓我懷疑

    書中主角不是亞斯柏格

    而是有妄想症狀的嚴重精神病患

    回覆刪除
  8. 我並非專家,所以無法評論上述事件

    是否與亞斯伯格症患者有關

    但現今社會常出現一些智慧型的犯案

    使我不得不去思考

    但願這些都與亞斯伯格症患者無關!

    回覆刪除
  9. 亞斯柏格的壞

    是你觸犯了他所認為該遵守的正義時

    他會將你批評得一文不值,不管你是誰

    但要說亞斯柏格的孩子會去殺人放火或為非作歹

    我覺得他們沒有那種膽量



    國外曾經發生過大學炸彈客的案件

    有人說他是亞斯柏格症

    但我個人是質疑的

    或許他是一個妄想症的精神患者而已

    但資料不夠,只能猜測

    我個人覺得

    亞斯柏格確實脾氣很壞,不講人情

    但沒有膽量去犯罪

    即使有觸犯法律的情況

    也多半是意外,弄巧成拙

    回覆刪除
  10. As是基因遺傳對吧?

    回覆刪除
  11. 還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亞斯柏格與基因遺傳有關

    但基因所扮演的角色是否那麼重要

    我個人有所質疑

    例如在美國的連體雙胞胎姊妹

    http://tw.myblog.yahoo.com/jw!

    IoXWppqTQUDXmwOyTFxmdsD9/article?mid=6293

    基因是一樣的

    但是個性卻天差地別

    基因之外,似乎還有別的因素在影響著一個人

    佛教徒的觀點就認為是業的問題

    因此即便亞斯柏格孩子的家長有類似的特質

    或者即便家長就是亞斯柏格

    還是無法證明是基因遺傳

    回覆刪除
  12. 基督教的原罪是指歷史共業,而佛教講的業,之於個人,就真的太沈重了,佛教講的觀心,觀自性與頓悟,及四萬八千種法門,可以昇華,可以讓自己放下,但提到業卻是家長幾不可承

    受之重啊!不可否認的學佛之人,真的是"好"人,但,自力修行在人生一帆風順下,似乎美好,但凡人如我者,還是需入世.所以貴人,專業之有心人士,或天使,是我們非常需要的.

    回覆刪除
  13. 問題是要遇到貴人

    或遇到專業之有心人士

    也需要有緣份

    一般人所謂的緣份

    其實也與業有關啊!

    我想許多人都誤會佛法

    以為修學佛法就要將一切看開看淡

    不管世間事,不食人間煙火

    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至少我所學的佛法

    是教我要努力精進

    讓自己能具備慈悲與智慧

    來承擔更多幫助眾生的責任

    回覆刪除
  14. Dear 陳醫師



    我很感謝您仔細與耐心的分享專業觀點, 相信很多家長都和我一樣受益頗多.



    對於以下意見

    "還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亞斯柏格與基因遺傳有關

    但基因所扮演的角色是否那麼重要

    我個人有所質疑

    例如在美國的連體雙胞胎姊妹

    http://tw.myblog.yahoo.com/jw!

    IoXWppqTQUDXmwOyTFxmdsD9/article?mid=6293

    ..."



    我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的小孩有輕度自閉症或是所謂的 AS.

    我的工作專業是生物統計, 以計量的方法研究疾病的 familial aggregation 是我的專長.

    據我的了解, 自閉症是個多因性的疾病.

    也就是同樣是 autism 的孩子, 其致病的原因未必相同.

    在我所讀過的文獻裡, 幾乎都不反對 AS 與遺傳的關聯性.



    我是位基督徒.

    孩子雖然讓我的生活過得十分吃力無法放鬆,

    但為了他我所做的改變, 在造物主眼中是可喜的方向.

    即使我常軟弱, 卻很清楚自己的特殊使命與在其中所受到的恩典.

    回覆刪除
  15. patricmom您好

    我所提到的明確證據是指直接證據

    目前人類的疾病一定是指向與基因有關的方向

    甚至所有與人有關的特質

    不管是好的或壞的特質

    也都只能指向染色體

    因為離開染色體,就無法再歸因了

    但是人類對基因越瞭解之後

    發現有那種基因組合

    卻未必會被啟動而產生影響

    這一個啟動基因的力量

    目前仍然是科學家研究的方向

    如果從基督徒的觀點來說

    造物主有沒有可能在啟動與否的決定上

    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呢?

    回覆刪除
  16. 陳醫師



    我只知道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被用來解釋許多 complex diseases 展現的變

    異性. 也就是潛藏的基因有可能因環境因子而被啟動.



    我在不同家長的網頁裡看到您提出建議的摘錄, 可見得有很多家長覺得這些方法十

    分值得參考與效法.



    基督徒盼望的是未來的新天新地, 考驗都是有意義的.

    在聖經裡對我很有幫助的經文是

    【羅馬書5章2節~8節】

    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

    老練生盼望;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

    裡。

    回覆刪除
  17. 我覺得ZZ不像AS

    您要不要請醫師再確定一下?

    回覆刪除
  18. zz

    你的主治醫師,我認識他,

    說不定那天我們會在醫院遇到

    回覆刪除
  19. 嗯,果然世界是很渺小的(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