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 助 社 交 生 活 適 應 困 難 的 孩 子 「避性大」又「適應度低」的孩子,
在社交生活上適應困難,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呢?
簡單的說,有四點方向:了解、接納、等待、協助。
第一是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很多時候親子之間的對立,都是因為不了解而引起的。
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本來就不一樣,而且與父母也很有關係。
如果你有一個內向的孩子,通常父或母一方也有這種傾向,怪不得別人。
不要以為孩子的行為表現,是要故意與我們作對,而造成親子關係的破裂。
第二是接納孩子的現狀,做父母的想要扭轉孩子的氣質,其實很不容易,
可能造成孩子更多負面的情緒反應,還可能導致生理的狀況,例如:拉肚子、尿床、頭痛、肚子痛、磨牙、頻尿等。
其實這種孩子也有他的優點,他做事謹慎、愛惜生命、不亂來、不隨便冒險。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與別人比較,
否則就會處於無法接納孩子的狀況,也就無法幫助他成長了。
我的兒子(老二)跟女兒完全不一樣,他非常的內向,避性很高,適應度很差,甚至有自閉的傾向。
對這樣的孩子而言,每天的生活都是壓力,他在人際應對上有困難,有時甚至在他爸爸面前,都不太敢說話,
只有面對我和他姊姊的時候,才會比較自在,所以他真是屬於內向退縮的孩子。
以上所說的生理症狀,他全部都有過,如果我不能夠接納他,強迫他要像姊姊一樣的話,
只會增加我們之間緊張的關係,對於他的成長一點幫助也沒有。
第三是多給孩子時間去適應,耐心等待。
適應度差的孩子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融入新的人、事、物,他需要時間,我們就給他時間。
我以兒子上主日學的經歷來舉例說明:兒子兩歲時跟我們一起搬回台灣,當我們送他去教會的主日學教室時,
他可以與我們分開,進入他的教室,因為他從小就習慣在教會的嬰兒室了。
但是他進入教室後,任何的活動都不參與,他不是看著天花板,就是看著地上;
有時耍賴躺在地上,有時靠在老師或大姊姊旁邊,不玩遊戲也不與大家一起唱詩歌,好像很跩的樣子。
其實這樣的狀況是很尷尬的,他去了等於沒去一樣,可是我一直沒有放棄,還是持續的送他去參加,忍耐等待開花結果。
到了他五歲時,慢慢的有些遊戲他會參與了,唱詩歌時也會開口唱了,而且聲音還蠻大的
(表示他以前的時間沒有浪費,他都有聽到)。
那時我真覺得是很大的安慰,就好像看到一朵含苞很久的花,經過二、三年的時間,終於開花了。
其間,他的主日學老師並沒有強迫他,也沒有給他貼標籤,因為那位老師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形,
她知道這樣的孩子需要時間,強迫不來的。
每次唱詩歌或玩遊戲時,老師還是會邀請我兒子一起參與,他若不願意,老師也不會勉強他。
在這樣的環境裡,當他覺得舒服的時候,就會展現出來了。他五歲以後,就好像開竅了一般,進步得很快。
在這過程裏,父母是很辛苦的,要很有耐性。我們從來沒有放棄他,
因為我們有方法,只要我們給他時間,總有一天,他就會慢慢的開花了。
第四就是協助孩子逐步適應,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慢慢的去適應。
蒙特梭利所有的工作裏,都是幫孩子分階段學習,在每個階段中讓孩子有成就感。
像數學這麼困難的科目,她都將工作分得很精細,讓孩子每一步都走得很穩健,進而喜歡數學。
所以在社交生活上也是一樣,我們要分階段帶孩子學習,讓他逐步適應。
舉我教兒子怎樣跟社區的警衛伯伯打招呼為例:兒子小學一年級時,每天早上我們都會經過社區的警衛亭,
我曾經教導他如何打招呼,但他見到警衛伯伯時就是說不出話來,走過去之後才小聲地說。連續幾天都是這樣,
於是我決定出門前,先在家裡幫兒子複習打招呼,而且當他見到警衛伯伯時,我們全都停下來,等他說出來再走。
過了幾天,改成在警衛亭五公尺前,就提醒兒子準備一下,等警衛伯伯眼睛看到他,
就開始說:「警衛伯伯好!」兒子經過這樣的分階段練習,跟人打招呼的狀況進步很多,愈來愈有模有樣。
對於內向退縮的孩子,用權威壓迫的方式,只會造成他生理上更多的緊張反應;
反之,如果放任不管,孩子長大也不會自然變好。
如果我們採取「逐步適應」的方式,讓孩子在安心的狀況下,對人事物建立熟悉感,
就可以幫助孩子破除抗拒感,逐漸適應新環境。
我在兒子小的時候,經常刻意安排各種活動,讓他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維持身邊不斷地有小朋友。
例如從兒子二歲起,我就固定為他辦生日宴會,邀請一大堆朋友來玩。
雖然兒子還是自己玩自己的,可是對身邊這麼多人也沒有排斥。
其次,我們也常常辦聖誕晚會、復活節撿蛋活動,或是去相熟的朋友家玩,讓他的身邊充滿社交機會。
再加上固定參加教會的主日學,慢慢的他就在生活中,藉著接觸不同的人,學習如何應對。
說到這裡,我要談一談父母的個性,當孩子有這種內向的個性時,通常父母之一也是如此。
我的兒子很像我,因為我也是「避性」大、適應度低的人,小時候常常躲在媽媽的裙子後面,
不敢跟人打招呼,到現在我還記得那種困窘的情形。如今我雖然已經長大了,還是不敢一個人去餐館吃飯,總要拉著別人陪我。
但是「為母則強」,我看到兒子有這種狀況,知道他需要幫助,
所以總是先克服自己個性上的軟弱,為他安排社交生活,這對我來講,也是一種突破。
在幫助孩子逐步適應方面,我們可以多做事前的準備,
例如第一次入學前,先到學校四處看看,認識老師與園長,知道廁所在哪裡,等到正式上學時,就不會因為陌生而害怕了。
事前多做準備,事後再給孩子第二次機會,對於大多數緊張害羞的孩子,都會有正面的結果出現。
例如跟人打招呼時,他第一次不肯,也許先讓他玩一玩,彼此熟悉一下,再給他第二次機會去打招呼,也許他就願意了。
所以我們不要輕易放棄,不要找藉口說:「他害羞啦!就是不肯打招呼。」千萬不要這樣想,要盡力給孩子第二次機會。
我兒子四歲半的時候,參加新年家族的聚餐,當時約有四、五十人,聚餐的形式是自助餐。
用餐快結束的時候,他盛了一碗紅豆湯,六姑婆過來逗問他:「紅豆湯甜不甜啊?」
他緊張得要命,不知如何回答,就停在那裡不敢繼續吃,低著頭,看也不敢看六姑婆。
我在旁覺得既好氣又好笑,但我沒有勉強他回答。六姑婆走開後,
我看他拿起湯匙繼續吃了,就問他:「紅豆湯甜不甜啊?」他說:「甜啊!」
我進一步提醒他:「剛剛六姑婆問你話,她想要知道紅豆湯甜不甜?你要不要去跟六姑婆說呢?」
他想了一想,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走到六姑婆的旁邊說:「甜啊!」這已經是兩、三分鐘後的事了。
還好六姑婆的反應很快,想到之前她曾問了這個問題,而孩子現在來回答了,於是她笑著說:「甜啊!很好,很好。」
有一次家裡沒人,我帶著兒子去美容院洗頭髮,那時他五歲。
他自己準備了一些玩具在身邊,剛進入美容院,美髮師就發現:「你的兒子很害羞喔!」
我回答說:「是啊!他很害羞。」在我洗頭髮的過程裏,有位老奶奶進來,坐在旁邊等,她看見我兒子,就逗著他講話。
結果,他竟然跟老奶奶有搭有唱、有來有往的講得蠻順暢的。
我的美髮師說:「咦!你兒子不怕生耶!」我就說:「對啊,我常覺得奇怪,他怎麼會害羞卻不怕生呢?
這兩種因素怎會同時存在呢?」
結果美髮師告訴我說:「這沒什麼好奇怪的,我也是這樣的呀!我的個性內向、害羞,可是小時候,
父親開著小發財車沿路賣東西,我就隨著父親,見識到各式各樣的人,也就學會了如何應答,所以我不怕生,但我的個性還是很害羞的。」
聽了美髮師的一席話,我仔細思考分析,
原來「害羞」是先天的氣質,「不怕生」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所以不論孩子的先天氣質是什麼,我們在後天的環境裡,
可以培養他適應社交生活,做個有禮貌又大方的好孩子。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