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孩子自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安媽


和各位分享一件我兒也不太願意學的一件事,這是一個奇妙的轉變,我兒子說: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學洋文!

多麼愛國的一個孩子呀!不知道有沒有愛國獎可以頒發"?



以前也是為他的英文煩惱,現在他小四,但是日前從一位媽媽身上學到"鼓勵"的妙方,放下心中的要求和期待,用他喜歡的東西做正向增強

物,最近他迷上電腦,我就請老師把學校預備做資源回收的電腦書先預留起來,如果孩子願一好好上課,下課就可以和他借一本回去看,結果

情勢大逆轉,孩子都不用提醒,一到英文課都非常主動拿出課本,認真聽,還主動完成英文作業,還努力寫到其他堂課,(他們就是做一件事

情不達目的決不終止的),連班導師都很訝異他的轉變.

當然,也會抱怨,兒子總是在課堂上做非該堂課的事情.



而這位老師他其實好像不是很受被認同,

因為其他老師可能認為他放縱孩子,詳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因為孩子在教室的表現起初他都是讓他"乖乖"就好,

一開始我也會覺得老師不教他,
但也可能是這樣,孩子對這老師似乎也沒啥戒心都很自在的在教室"乖乖"的做他自己的事.



一天,老師送他一套聖經故事的CD,孩子一拿回去就聽,把故事的情節記的非常清楚(他很喜歡聽故事,不管任何故事),當然老師送他東西,

禮貌上家長要和老師致謝.

不過當下我換一種心情和老師說,說孩子也許從老師身上學不

到英文,但是老師給予他另一種不同的學習,對孩子來說都是收穫,

而且告訴老師說孩子很喜歡,很感謝老師不放棄孩子,

老師當下聽到非常高興說下一次還可以找另一種聖經故事給他,

同時我也將孩子喜歡電腦的是請老師配合,其實那時還真沒信心老師會聽進去,但是他真的做到,讓我很感動!



昨天去參加以前幼稚園的活動,聖誕老公公拿禮物給他時說的是英文,孩子當下羞怯的說這就是我不學英文的下場!說的還挺大聲的,

老公公自動翻譯成中文讓他有台階下,回到座位時,旁邊的媽媽們鼓勵他,英文多學不會吃虧的,至少像現在就很好用呀,還要他加油,孩子猛點



現在我還是要利用電腦來拐他學,雖說在學校的狀況有進步

但也有困擾,只是我現在放慢腳步,只看他做的好的部分,

鼓勵再鼓勵,讓他的耳朵和心理充滿讚美之聲,

讓他知道自己是好孩子,感受好孩子的心情和行為

是可以讓周遭的人接納




~他會進步和修正自己~

前幾天他就告訴我說,他在學校做一個"禁牌",他上課常常摺紙,

但我也是用鼓勵他的方式鼓勵摺,

我和班導說先不要禁止他,我去收集一堆各式各樣的紙,吸引他,(但不告訴他是媽媽給的,否則回家都沒什麼驕傲的是跟媽媽炫燿!)

如果上課達到某樣要求就可以得幾張紙,

他為了得到那些漂亮的紙,很努力,但可能手又有點受不了,就自己做一個禁止牌,上面話一個禁止標示畫摺紙,自動交給老師,

說他如果上課摺紙就可以拿"禁牌"要求他收起來,並且不得抗議!

不過希望老師不要第一次看到就要求他,

讓他慢慢來,老師也說那張牌還真好用.

聽到孩子自己能對自己要求,真是高興的眼淚快掉下

抱著他 摸著頭說,媽媽就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慢慢的,

所有的老師都會知道你一定可以要求自己認真上課



其實,也在我也在慢慢訓練自己

~只說正向的話~

現在真能體會慰英說

孩子有自我修正的能力,大家加油!



 

2005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不上學的孩子—淺談懼學與拒學

 <<特教論壇>>


 范惠宇


研究顯示約有5﹪左右的學齡兒童或青少年有拒學/懼學症狀。這是一個為數不小,不可忽略的不適應行為類型,有上學問題的兒童及青少年有高異質性及高盛行率等特性,使得它常常難以處理,帶給父母與老師們很大的困擾。


從1930年起,隨著各國義務教育的開展,學童上學困難的問題開始受到人們注意,且引起廣泛的研究﹔當時,有上學困難的學童被認為有焦慮問題﹔「懼學(school phobia)」一詞在1941年首度被提出,意指對於上學事件表現出極度焦慮行為的個案。有學校恐懼的學童會產生嚴重的焦慮和身體不適症狀(如頭暈、頭痛、胃痛)等﹔學童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的焦慮表現和健康問題,常被迫選擇將學童留在家中。


到了1960年,兒童依附問題開始被認為是拒學問題的成因—「分離焦慮」常是學童無法到校時的主要診斷。當時的學者發現許多小孩不去上學,乃是因害怕與母親分開,這也是導致上學困難的因素之一。


Kearney 和 Beasley在1994年所做的調查研究顯示,有10%的拒學症狀起因於害怕跟學校情境有關的事物,有26.1﹪是想跟父親或母親待在家中,25﹪是避免社交情境,12.2﹪是對於學校功課或課程感到困難,10﹪是逃避評量和考試,7.8%是因家裡有增強物而待在家裡。


近來的調查研究顯示,有上學問題的兒童和青少年之中,患情感性官能症者佔極高比率。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拒學與兒童的分離焦慮、青少年的焦慮和憂鬱症有很大關聯。McShane等人在2001年的調查研究指出,在192位10-17歲的青少年拒學者中,有54﹪符合DSM-Ⅳ中一種以上焦慮症診斷,52﹪符合憂鬱症的診斷。


總之,我們不能忽視「懼學/拒學」的成因相當複雜,有可能來自於與主要照顧分開的焦慮、害怕人際間的互動、逃避學校課業考試、與其他心理疾病的共病問題等。換句話說,在拒學/懼學外顯行為內,潛藏著各式各樣的原因,甚至可能是家庭中不適當的增強,惡化了孩子的不上學問題。


當我們對這一群上學困難的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後,才可能提供他們必要的協助。拒學/懼學行為對學生的學業、人際乃至於心理健康各方面的適應、發展都有不利影響,極易造成未來的就業困難,影響成人後獨立生活的能力。由社會成本效益的角度來思考,讓個案經由正確的鑑定與診斷後,得到特殊教育資源及發展有效的介入方案,使他們盡早返回校園並有較佳的預後,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本文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碩士班研究生)


 


 

AS的孩子不是暴力份子

近期有個個案 小學生將老師打受傷

孩子的父親請民代出面 並表示老師被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我好想問那位父親,讓他自己也被老師的親人打一頓如何?

但是更驚訝的是~孩子居然出示一張疑似AS的醫師證明~


頓時腦中出現-學障者媽媽的祈禱文

AS的孩子老被指責~有暴力~

可憐那8成以上的AS卻--活在同學的拳頭中:腦震盪.頸椎斷裂........

活在老師.同學言語暴力中:併發憂鬱症.強迫症......

我卻沒看到有誰為他們挺身而出

做錯事的人拿到証明太容易

罪名按在AS的孩子身上也太容易


AS的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則太困難

2005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打在兒身 痛在娘心

這幾天我是個很糟的媽媽,一直對她用吼的,昨晚還用棍子狠打。

(以前棍子都是用來威脅或做做樣子而已,今天是第一次真的打,她哭很慘)



在打的當下,心裡一直對自己說:「她沒辦法了解跟控制自己行為,打了也沒用。」可是連日來的情緒壓到最高點,和她再怎麼好言說理都沒用,好像我只能選擇醬來發洩。



打完她找爸爸哭,爸爸怎安慰說理都沒用。(我在另一個房間哭及反省)最後,還是我抱過來好好跟她對不起及擦藥呼呼她才被安撫下來。

看到大腿及屁屁有不少紅印子,真後悔自己下那麼重的手!!



爸爸說:真奇怪!弄不懂妳們二個!一個是不捨得還要打她;另個是被打了還要打的人秀秀才有用...。



帶到這種小孩,真的是來考驗自己的....

今天早上,她醒來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好想把棍子丟掉。」

雖然她是帶著可愛的表情說的,可是聽到這句話,我真的好後悔...



今早看沒有任何傷,只能說是做媽的本能...

可是我真的很需要一個針對媽媽的情緒出口,很怕再下去,我會對她做出一輩子後悔的事。



如果,您覺得這篇日記有參考價值,我不介意放版上。我打小孩的行為是錯的,現在還在反省中,但也很怕自己會再犯。也許有媽咪也有雷同的經驗,我很需要她們的經驗分享。

2005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為自己生命好好活著-大三AS的分享

資料撰寫人:江朕緯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希望為自己的人生路上順利過的有充實,可是卻因為社會上的現實生活上種種因素而導致對於自己的希望產生了挫折而灰心,甚至放棄自己的希望!其實只要學會勇於面對並接納生活中的挫折,就可以生活的很快樂!



其實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有不愉快的事,而我也不例外!我記得當我在唸國中的時候,我的個性是很自閉、內向的學生。在學校裡經常獨來獨往,幾乎完全不跟同學接觸,不過當我國三的時候,我想要改變自己想要開始和同學相處,那些同學對我非常好也很有耐心聽我講話,所以國三時我和同學相處的非常愉快,當時我的導師看到了我的成長也很高興,在我們班要畢業的前夕,班上同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寫的內容大多是希望我未來能夠更外向、更開朗並且以後能交到很多朋友,這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我的導師在我畢業時送給我一本書,書名:《激勵高手》並且寫一張卡片給我,她希望我很喜歡這本書,並希望我能從書中內容獲得一些啟發!我在高中入學前就已經把這本書看完,裡面都是介紹一些身心障礙人士奮鬥的過程~~



當我進入高中後,我更想要進一步和高中的同學相處。但是高中同學對我的態度和國中同學其在差太多了!他們不僅僅是排斥我甚至對我也很不尊重,使我身心受到很大的創傷!那時我也曾經用誠意的態度去問明同學為什麼討厭我、排斥我,但同學還是以譏笑、不雅的態度回答我。以致於我一直無法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高中這三年來可以算是我求學路上碰到最大的阻礙。一直處於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對國中同學的記憶也漸漸淡漠了!



不過在我高二的一個日子中,我正在整理書桌的途中。無意中找到了已存放很久的國中畢業紀業冊,當我翻開來一一閱讀它的內容時,已經逐漸把國中生活的記憶一點一點地喚回,而且我感覺到的是,他們一直到背後支持我,使我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人了。這時我也下定決心要和高中的同學相處!



即然高中同學不肯接納我,那我只好改變自己。高三時期我正努力去改變自己。例如:開始學著和同學講話、面帶微笑……等,過程中慢慢地學習人際關係的技巧,雖然一直到高中畢業時同學還是無法完全地接納我。



不過我的努力在大學時獲得的回報,當我進入大學的時候同學接納我的程度就比高中同學高出很多,而且也交到很多朋友,大學的生活過的還蠻愉快的!



我以自己過去的中學生活為例,雖然我在高中的生活碰上了非常大的挫折,不過我卻想起國中老師、同學一直在背後支持我,給了我一股前進的力量,讓我能夠勇敢的面對、克服高中的生活,並且在大學上成功的活出自我。所以我想每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一些阻礙時,不要自暴自棄。



我相信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有貴人,回想他過去對自己的協助,就會出現一種無形的力量,並勇敢的面對,相信就可以克服一切難關。





2005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大AS儀的世界

偶然憶起,雜談....
內文:突然想起以前有人挑釁式地問過我怎麼形容我這個人,

那人好像想說:像你這種人就是……(省略)的這種感覺,

但他還沒說出口就被我打斷。



我說:I  cannot  make  myself  understood , 

and  also  do  I  not  wanna  understood  by   you such  silly  guy .



沒差他聽不懂,我自己知道就好。

我的確無法讓自己被了解,

但是我更不想讓那愚蠢之輩懂我,是恥辱

至少那時我還沒遇見可以理解我的人,

我那時電腦也還只會玩接龍

更別說像現在會用通訊軟體跟搞自己自以為是的網頁



在網路上我交到了朋友。

而且克服了障礙,總是有人說,網路通訊還是太薄弱,

會有些許的寂寞感。

畢竟牽絆還是太薄弱,醜陋愚蠢的那些人依然醜陋愚蠢。

這一點我深深覺得我很幸運,也不是沒遇到過小白,

但是遇到的好人更多。





現實裡,儘管再多醫生說我看起來在怎麼正常,

我依舊無法脫離亞斯柏格症的缺點,現實裡的人際關係依舊不好.

跟正常一般人講話時我總是支支吾吾,容易斷掉,

就像我說的"無法讓自己被了解"一樣難以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



嚴重畏懼肢體接觸,儘管想接近人群,卻又充滿對人群的恐懼,

最後只能硬是把自己關進小牢籠

難怪這就是為什麼人印象中的"自閉症把自己跟他人隔絕",

光這樣就已經夠把自己跟別人隔絕了....



自閉症大家都知道,但鮮少人知亞斯柏格症。

亞症是一種自閉症,但是可以略為表達自己的意見,

外表怎麼看怎麼正常,

卻依然具有自閉症的人際缺點以及笨手笨腳的特徵,

簡單說就是生活白痴



自閉症很多人都以為是自我封閉,

但不是,自閉是指"自我中心",不是那種人想的自我中心,

而是感覺不到他人的,抑或許是感覺的到,卻講不出來。

"只是~跟現實~脫節."

"Autism children is just  like  a   mariontte , you  may  ask  why? 

Because they cannot express their  opinion ,

 they  just  say  what  others  teach  them ,

 maybe  you  would  feel  they are like  parrots."

他們像魁儡娃娃,因為他們表達不出自己的意見,

只會說其他人教他們說什麼的,挺像鸚鵡.



可是,網路幫了我一個大忙,正因為看不到彼此(視訊例外啦),

用通訊軟體聊天時,或許我還是會恐懼的全身顫抖,

但是不用講話,對方聽不到我像機器娃娃一樣斷斷續續的講話,

也不會怕聽不懂我說什麼....



這一點或許要感謝國中那個同學,

雖然是因為他說要把我照片變成裸照散撥在網路上,才讓我接觸到網路。

在網路,我拾回了自信,交到了朋友.....曾經以為我不會有朋友,

更無法體會到漫畫裡看到的七情六慾的滋味。

應該說是,或許我早已有了,卻無法理解那是什麼樣的感情。



現在,儘管理解了更多人類的情感,

我卻也不能免俗的沾染上一些醜陋,

但是或許就像某人跟我說過的,

察覺到自己的醜陋並妄想脫離已經是一大進步,

這句話我一直印象深刻。



之前這裡我發表過一篇標題為意義之文章有提過,

人有不知不覺後知後覺先知先覺三種,

不知不覺之人還在當犧牲品後惡性循環成加害者,真正懂現實的人就知道,

人真正純潔時只有剛誕生時,而後就像亞當與夏娃,被蘋果跟蛇給誘惑了。



根早已種下要改變真的很難,難如登天,人定勝天其實是惘然的夢想。

但儘管如此,我不想放棄一絲絲的可能。

2005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我是亞斯柏格症

我國一時診斷出有亞斯柏格症

總是有人說我們任性。。。

明明看起來正常

卻什麼事都做不好

還要求特權

自以為是等的

我已經忍住好多了

媽媽也不會幫我

她只會說小時候太寵我了要我自己獨立

我也很盡力的在做可是就是做不好啊



暱稱: 月、肉泥餅(網友限定),儀(現實)

性別: 女

生日: 1987/1/21

血型: A

身高: 四捨五入165

體重: 大二大三藥效退掉後會

學歷: FreshMan

自我介紹: A contradictory guy

A YAOI lover XD

Like Japanese songs(Onitsuka Chihiro,Kou Shibasaki,Shena Ringo,D.A.I,Larc~en~ciel....)

Have a japanese name 〝まら〞 and a English name 〝Elise〞

Like things such as Rose,Lace,Gothic,Dolls....

Hate Cockroach,unorthodox Chinese,bad taste things

Final,i am a ASPERGER child so don't close to me or you may get into trouble.

2005年11月3日 星期四

親師合作一起幫A.S.孩子成長

這幾天接到許多陌生朋友的電話,他們都是A.S.家長,

電話那頭是焦慮不安的求救訊息,



我一方面心疼這些辛苦的爸媽,

一方面也為孩子們慶幸.家長們都願意為孩子尋求各方面的資源,

只為了幫孩子找一條可行的路.

家長願意正視孩子的困難,才能幫孩子在學習的路途上找到更多的幫手.



A.S.在台灣的醫界和學界的研究都剛起步,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令人感動的是有很多老師雖然不太清楚A.S.的孩子需要哪些幫助,

但是老師們願意和家長一起討論,一起來幫助孩子.

家長們更要心存感激.只有親師關係融洽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大的收穫.



我家Kevin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多的幫助,

也要謝謝慰英,維薇,麗娟,君陶不斷的鼓勵我.

讓我們一起努力,

讓這些星星在天空中發出璀璨的光芒.

從學校開始學社交




各位親愛的媽咪,



老師對我們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都明白。



但是不管是公立或私立的,



我覺得是不是也要給老師一些鼓勵?



是不是也要還給老 師一些教授權



         從委員會成立到現在,



我們有幾位媽媽負責入校園推廣(認識ASHFA)的孩子,



我們也入校協助家長和老師的溝通,



每次入校後,總有好多的感觸,(誤解)是溝通不良的主因。 



         例如: 老師還不熟悉就送上幾本書,



所以8成的老師直覺認為-家長不信任和不尊重,



其實我們家長只想協助老師較好帶我們的孩子,



我一再告訴家長,我們的孩子是聰明的,



有些行為模式在家中是看不到的,



所以老師會和我們感受不同。



        孩子在學校出狀況,



老師會電話不停,其實那是老師很挫折的訊息,



這時候孩子的某些行為是不是該修正才不會被誤會,



我們的孩子最大的問題-是社交能力,



其實我們和老師的互動方式是給孩子學習的最好機會,



未來我們孩子要到社會上,我們也要跟著嗎?

         學校是個小型社會,


就讓我們陪他一起學社交,


如何克服困難也是我們孩子必修的功課,


處理孩子的問題前,一定要丟開自己的情緒,


老師?






需要面對理性的家長協助,


如果遇到真無法接受我們孩子的老師,


那就和我們聯絡,讓我們一同協助你!  




                          會長 慰英 November 1, 2005 08:29 AM







2005年11月2日 星期三

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的不同

一般而言,亞斯柏格症兒童和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差異性很小,

通常被稱為自閉症的延續或是變異的自閉症。

因此,有些亞斯柏格症兒童,也常被誤認為是自閉症,

但其和自閉症之間仍存在著差異性,以下提供了幾點比較:



語文智商分面:

一般在定義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來作為範圍。

一九九八年,調查三百三十個個案研究中發現,

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在語文智商方面,普遍低於亞斯柏格症兒童。

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語文智商平均為七十七,亞斯柏格症兒童則為九十八;

在操作智商方面,亞斯柏格症兒童為九十,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為八十六。

研究結論顯示,

語文智商是可以做為診斷亞斯柏格症兒童和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標準。
 



自閉症兒童對於某些事情大多有特殊的興趣或特殊的天賦,

例如機械性計數的能力、機械性音樂的能力、機械性的判斷能力,

比較不屬於思考性能力;而亞斯柏格症兒童則不同,

亞斯柏格症兒童可能一直會思考

諸如「美國應該有一州是沒有空氣的」等思考性問題。

相對於高功能自閉症所特有的機械性特殊能力,

亞斯柏格症兒童在特殊能力方面則屬思考性的。



語文流暢度方面:

在語文流暢度方面,亞斯柏格症兒童沒有困難,兩歲前即會

出現單字,三歲就會說整個句子,

但在四歲前,「你」、「我」、「他」等稱謂還是會混淆,

而且容易會有反覆和重覆對方話語的情況。

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最大的差異在於,

高功能自閉症的自發性語言非常少,不會流暢的表達;

亞斯柏格症兒童則在自發性語言和對談上並沒有問題。

問題則在於對談時,

亞斯柏格症兒童會有「冗長的對談」,不管對方有沒有興趣,

會和對話者一直談同一件事情(例如他自己感興趣的事)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進而影響到其人際關係的互動。



動作協調方面:

在動作方面,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大肌肉動作沒有問題,亞

斯柏格症兒童則動作顯的非常笨拙,他們一般的動作協調困難有四項:

1.模仿肢體動作有困難。

2.無法順利的接球。

3.單腳站立有困難。

4.兩手無名指彎曲有困難。



社會互動方面:

在社會互動能力方面,和自閉症兒童不同的是,亞斯伯格症

兒童是具有能力、有興趣,且會去參與,

但因為他的社會直覺和一般人有差異,所以無法了解人際互動的意義。

例如請他舉右手,他會舉左手,原因是他面對著施令者,

會以模仿的方式,跟著施令者舉相同的手。

所以在教導亞斯柏格症兒童時,應注意其「參考點」的問題,

以教寫字為例,不要面對著他寫,而是到他身旁教導他,

以免寫出來的字左右上下相反。



攻擊以及暴力行為方面:

亞斯柏格症兒童因有滿高的道德標準,因此也容易會引發互
動上的衝突。

例如過馬路時,看到有人闖紅燈,

他們會馬上義正嚴詞的制止:「不行,叫警察來抓你喔!」。

像是發生類似的情況,就很容易和其他人發生衝突,

而被誤解有攻擊暴力行為。

有時候,他們只是因為被「逼急」了,才會產生攻擊或暴力行為


資料來源:http://spcedu.tkblind.tku.edu.tw




2005年11月1日 星期二

張正芬教授講座摘要(三)-他們的特徵(二)

他們對規則.規範.明文的.不文明的

1.照單全收.缺乏彈性



他們是道德教條的奉行者

1.寬以待人,嚴以待己

2.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3.嚴以待己,嚴以待人



他們謹守道德教條衍生出來的問題

1.過度要求別人.強迫別人照做

2.干涉別人.指責別人

3.愛告狀

4.生氣.焦慮

5.打抱不平



他們感官知覺-過於敏感,如聽覺.味覺等

他們的動作-較笨拙,書寫.畫圖或使用剪刀笨拙.

他們組織.統整能力較弱,身邊事務常凌亂無秩序.





最主要的是-人際互動上的問題,偏偏這是無法避免的,

他們必須處在人的世界中,用很困惑的.難以理解的.拙劣

的方式很辛苦的因應著.



有這些特徵構成以下圖像:

1.人際關係差.不易交到朋友或被排斥.被欺侮

2.學業成就落差大或低成就

3.說話怪異.不易溝通

4.敏感

5.固執.自我中心

6.笨拙

7.自我防衛-國.高中最明顯

8.自信心低落容易生氣.緊張.焦慮.憂鬱



但是他們另一個圖像,可能是....

1.專注

2.誠實,忠於自己

3.堅持

4.獨特

5.完美主義

6.博學多聞的小學究

7.資賦優異

8.負責

9.正義與勇氣



他們是一棵老實樹

讓我們學習聽老實話--真實面對他們和自己

要他們說客套話.場面話.謊話很難



但是留意 我們的言行舉止,

可以讓孩子在第一時間學會適當的說法與作法



沒有誰一開始就會當自閉症/亞斯柏格的父母.老師和同學

所以我們必需比他們還認真學習.才能稱職

我們也必需向他們學習,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老師,

提供最好的學習場所






2005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張正芬教授講座摘要(二)-他們的特徵(一)


社會性方面
1.較喜歡與人互動但不擅於閱讀社會性線索及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

 2.
想交朋友但技能不佳或怪異。

 3.
常搞不清楚狀況,顯得很白目。

 4.
對他人的反應較有覺知,因此容易受傷。

 5.
對批評過於敏感。

 6.
和人說話時較難保持適當的距離。

 7.
能理解簡單的情緒,對複雜情緒的理解有困難(如尷尬.委曲.沮喪等)

 8.
有些可以正確回答符合情境的問題,卻無法在真實生活中執行.

 9.
同理心弱,不容易感同身受.極端男性頭腦,理性的極
致.

情緒方面 1.不擅於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

 2.
不容易了解別人的情緒.想法。

 3.
很容易就發脾氣.且容易失去控制。

 4.
情緒表現怪異.:遇到難以因應的環境時會莫名其妙的笑。
溝通方面 1.口語能力不錯,但只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2.
單向說話居多,雙向溝通不易。

 3.
較難理解雙關語.幽默.諷刺話語.常做字面解釋。

 4.
有的滔滔不絕.獨占話題:有的如演說家.字正腔圓:說話像學究.
行為.興趣方面 1.對知識.事實的追求有特殊的興趣,
花很多時間很專注的找尋相關資料閱讀或操作。

 2.
喜歡依慣例做事.對改變常有抗拒。

 3.
想法.思考的固執性。

 4.
會要求別人照樣做。

10月29日張正芬教授症講座內容摘要(一)


張正芬教授講座要點一:
什麼是亞斯柏格(AS)症?
1.同時具備
(1)在社會性互動方面有質的缺陷
(2)在行為.興趣.活動方面有拘限的.刻板的.重覆的型式

2.此障礙造成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臨床上重大傷害

3.並無臨床上明顯的一般性語言遲緩

什麼是高功能自閉(HFA)症?
1.需符合自閉症的鑑定標準-溝通.社會性.固執性行為.有限的興趣

2.智力.語言能力.社會性的表現不低於標準化測驗平均數二個標準差以下者

3.目前一般至少要求智力需不低於平均數二個標準差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的差異(為目前探討的重點.尚未有清楚的結果)

1.語言的早期發展
高:大多有口頭發展遲緩的現象
亞:語言發展並非都正常,有的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且兩歲前能使用單字,
三歲前使用短句並不代表語言發展就沒有問題

高功能和亞斯柏格都在社會性溝通時有語言使用的困難

2.目前的溝通表現
高:喜歡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內容多重覆且平淡
亞:喜歡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容易出現滔滔不絕的情況,但內容較豐富且深入

他們同時都有維持會話困難或重複話語的問題
他們同時都有聽覺理解的困難
他們同時都在非口語訊息的理解上有困難

3.認知功能
高:智力多在平均數負兩個標準差以上到正常之間,高智商比例上較少
亞:智力多在正常到優異範圍,但也在平均數負兩個標準差上下者

高:在機械性的活動上表現較佳,但理解分析的能力較AS差
亞:他們同時都較注意細節而忽略整體

4.想像力方面
亞:似乎比高較具想像力,也有較好的象徵性遊戲能力.
亞:的孩子似乎對自己的意圖性比較清楚.

5.動作能力
高:較少反應出有明顯的動作問題
亞:有家長反應在幼兒時先講話才會走路.
動作協調不佳.笨拙

6.社會覺知
高:主動怪異,較自得其樂,較大才能覺察他人和自己的不同.
亞:主動怪異,自己在意的事情常會要求別人跟他一樣(主導性強),
嚴守自己認為重要的教條.社會覺知較好.較敏感.
很想交朋友.在乎友誼.較能覺察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會有壓力或挫折.

7.固執性狹窄興趣
高:傾向機械化的興趣.例如:火車時刻表.捷運路線.鬧鐘的結構等.
亞:傾向事情真相的了解.知識的追求,如歷史.天文.昆蟲.植物.政治等.


2005年10月23日 星期日

被「亞斯伯格症」小孩逼瘋了.吳佑佑醫師


【大紀元7月2日報導】(據中廣新聞何宏儒報導)
聽到大人用有點挑釁的態度說:

「有種你就給我做做看!」
一般小孩都會知道,大人的意思就是「不准」;
可是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小朋友

就是聽不出語言的「第二層」意思;
真的做了之後,反而討來一頓毒打!

醫師呼籲:如果家有自閉兒,
家長一定要花「很多很多」的耐心! 

台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表示:
雖然「講話」沒有困難,
但是包括語言理解和人際互動都是患者的典型障礙!

尤其在行為上,
「亞斯伯格症」跟「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一樣

「固執得不得了」;
她說自己曾經接觸過一位迷戀「埃及史」的孩子,
每次碰到老師就問個沒完,簡直要把老師給逼瘋了!


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宋維村表示:
碰到這樣的小孩,
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耐心找出特長、結合「固執」的牛脾氣;
往往在突破人際和環境障礙之後,
許多患者後來都能擁有驚人的學業成就!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t/5/7/3/n973375.htm

2005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孤僻小精靈─艾斯伯格症候群-蔡文哲、丘彥南醫師

 這些孩子社交技巧極差,往往不能察言觀色,

對他人的情緒、思考無法設身處地適切的回應,

缺乏與他人分享經驗或資訊的慾望或能力。

和父母及成人相處時比較不會有問題,

但與同儕相處則往往有許多挫折。



他們往往覺得世界很複雜,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困難,常常孤孤單單一個人。

尤其在沒有結構的環境中,

例如下課時間在操場上,

他們會不知所措,在群體中總是顯得特立獨行。 



 雖然語言發展在早期沒什麼問題(目前以此與自閉症分辨),

但他們在較抽象較複雜的用語上仍會有困難。

雙關語、比喻、假設性用語是他們常常搞不懂的。

有些孩子會有過度說話的情形,往往滔滔不絕,

不顧別人是否在聽或是否有興趣。



 侷限的興趣是艾斯伯格症候群的另一特點,

往往自幼至成年變換多次主題,小時候是汽車、火車、電腦、恐龍,

隨著成年則愈加複雜,

如日曆、地圖、時刻表,有些高智商的個案常被旁人形容為「小教授」:

對於某一主題上窮碧落下黃泉地蒐集資料,

科幻、軍事、歷史、天文如數家珍,

全然不顧一般人有興趣的社會新聞、影劇八卦。



艾斯伯格症候群的個案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顯現頑固、堅持、不太有彈性的習慣,

對他們最輕鬆的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作息:

走同樣的路、吃同樣的東西、上同一個班、跟同一個老師,

一旦有所變化,常常讓他們備感壓力,甚至驚惶逃避。

可預見歲月成長帶來的變化無疑會引起一次又一次情緒行為上的危機。



(作者蔡文哲、丘彥南為台大醫院精神部醫師、

台灣精神醫學會會員-本文由丘醫師同意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