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鼓勵孩子自我表達/ 洪蘭


我最近去聽一場演講,講者是科普界名教授,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他的演講內容雖然豐富,但是跳來跳去、沒有組織,聽得我一頭霧水。


我們平常聽別人講話是一邊在聽,一邊在心中盤算他下面要講什麼,


如果猜對了,我們就知道自己有聽懂;


如果下面出來的 話跟我們預期的不一樣,我們會一怔,


然後快速在心中倒帶,回想剛剛是哪裡聽錯了,


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笑話都是利用這種方式來使聽眾發笑,


我們常會看 到,聽眾先是眼睛睜大,


「咦?」然後再哈哈大笑。





當然,這些運作我們自己是不自覺,


它是大腦中的活動,只有靠儀器才能測知,


例如,當我們聽到一個跟我們預期不相符的 字出現時,


大腦中會出現一個很大的N400腦波,


N是負的意思,400是從刺激出現到腦波出現,


中間的時間,毫秒是一秒切成一千分,即千分之四百秒。


大腦 不會說話,但是我們可以從腦波來推測它的運作,


N400在腦科學上叫做「驚訝的腦波」,


好像一個大問號在你大腦中閃動。




如果我們聽到有人文法用得不對,


我們的大腦在刺激出現600毫秒後,


會有一個正電位的腦波,我們叫它P600(P是 正的意思)。


這位教授在我剛剛以為能夠跟隨他的邏輯時,


突然又跳到別的主題,令我很挫折。


人一聽不懂,注意力就會游離,就會想睡,


所以明知打瞌睡不禮貌, 還是不由自主地睡了。




散場後,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口語表達會這麼不好呢?


我們不是說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嗎?


為什麼 很多人寫的作文別人看不懂,


又為什麼很多人說的話別人聽不懂?


其實,中國的孩子都有這個毛病,


我們小時候都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每次一開口,就被大人 擋回去說


「小孩子有耳無口,聽別人說就好。」


但是父母忘記了「聽」是個被動歷程,


「說」才是主動的組織,


當心中有話要說出來時,


我們動用到很多大腦區域, 活化了很多神經元,


遠比「聽」多了許多。





我們知道當一個孩子能夠把看的書講出來時,


他就看懂了,那個知識就是他的了。


所以現在很多國家,


例如芬蘭教學評量 都用口頭報告,不再用紙筆測驗,


因為只有懂的東西才說得出來,


說得出來的東西才是帶得走的知識。




因此,現在父母要從小訓練孩子正確表達他意思的能力,


當孩子看完一本書後,


我們可以請他把故事內容講給我們聽,


訓練 他說話的風度和思考邏輯。


二十一世紀,時間就是金錢,


在重視溝通的現代社會,


能夠簡潔有力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他已經贏了一半了。


所以,下次孩子說話 時,請蹲下來跟他說:後來呢?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bloggerId=21


親子天下網站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