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親師合作鼓勵自閉兒與社會接軌


文/彰化高商特教老師 江鈺琪


這次由國語日報和教育部特教小組合辦的自閉兒座談會,

邀集了專家學者、教師、家長、醫師等多方代表,

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自閉症的教養問題,

即使是同被歸為自閉症的學生,其發展特徵仍是相當多元,

絕對沒有哪一種教養方式是萬靈丹,可以一試即有成效,

必須由教師及家長針對學生的興趣及需求,

尋找最適當的教養方式,才是最佳的教養態度。

這次研習活動,經由講者多元的觀點,結合理論與實務,

我吸收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相信對於日後的教學,必能有所助益。




即使教養自閉症的方式多元,

我想,還是有一些共識仍是大家需要建立的,

例如:

重視溝通、社會適應的能力、提升家長的能力、善用社會資源等。


 

培養自閉症患者與人溝通、社會適應無障礙的能力,

是我們教養最終的目的,

因此,教師在課程與教學方面,要加以斟酌篩選,

但如果只有教師單獨奮戰,勢必走得很辛苦,成果也有限,

畢竟孩子在家庭中的時間占了人生的大部分;

如果家長也能配合,加入教養的行列,必定事半功倍。

所以,

親職教育的落實、家長能力的提 升,將為日後努力的方向。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講求團體合作、資源共享的時代,

因此,

教師、家長絕對不能土法煉鋼,關起門來自己教養自閉兒,

必須時時掌握相關訊息,向外尋求資源,

或參與家長團體,作經驗的分享與交流。



孩子最終還是要進入社會,

如果連教養者都拒絕接觸各種資源、拒絕與社會聯繫,

孩子也會沒法走出來。

當家長願意與教師合作,提升知能並善用社會資源時,

我相信自閉症患者一定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2 則留言:

  1. 讓生命不再是無法交會的平行線



    對自閉症兒童來說,溝通能力與社會性能力,

    影響社會適應優劣的一體兩面,此之間相互影響,

    形成自閉症兒童個人的特質,

    也在孩子社會適應的路上擺滿了重重的絆腳石。



    一個孩子擁有流暢的口語能力,並不代表和別人溝通可以暢通無阻。

    溝通意願的強烈與否,以及解讀他人表情、肢體語言的能力往往更為重要。



    我曾在一個場合遇見一個十六歲的自閉症大孩子,他長得高大英挺,

    稍帶憂鬱的眼神幾乎可以成為「少女殺手」了。

    他的工作技巧熟練,不需大人太多的協助,認知能力也似乎很不錯。

    我在演講結束收拾東西的空檔,和他閒聊了幾句,

    提起以前曾經在不同場合遇見過他。



      原本心不在焉的他,眼神立即露出驚喜的光芒:

      「真的嗎?是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星期×嗎?」

      我知道踩到地雷了,趕緊轉移話題:「你的壓花做得很漂亮呵!」

      他還不放棄:「那是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十三日星期×?」

      「還是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十一日星期×?」



    瞧!他完全無視於我頻頻焦急看錶的肢體語言,

    也沒注意到我努力和他建立的共同話題,

    我們之間的互動,幾乎還是兩條平行線呢!

    溝通既不成功,又從何搭起友誼的橋梁呢?



    其次,自閉症的孩子在遊戲時,不管是個人的方式和技巧,

    或參與團體活動的表現,也都不是很理想。

    我以前班上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

    第一天上課前,我看到他在地墊上玩積木,

    他把一堆積木搭成了特別的造形,

    我問他:「你蓋了什麼呀?」

    他回答:「立體停車場。」

    當時的我真是欣喜若狂,因為覺得他真有想像力,蓋得也真好!



    但我的高興並沒有持續太久,

    因為一段日子之後,

    他還是每天都蓋一樣的立體停車場,蓋完就不玩積木了。

    我嘗試引導他蓋其他的建築,他總是興趣缺缺

    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設計,孩子在遊戲的情境中,

    可能還是無法得到令人雀躍的發展。



    要提升自閉症孩子的溝通和社會性能力,

    須在提供策略之前做一番適當的評估,

    以了解孩子目前的各項能力狀況、興趣和優勢的能力;

    尤其楊宗仁老師提到的「核心技能」,

    更是引導自閉兒發展成功與否的重要基石。

    希望讓自閉症的孩子和他人之間,不再是無法交會的平行線。

    回覆刪除
  2. 目前我也正在積極尋找孩子跟其他人思考方向的差異度,

    雖然他在情感的感受和我不同,

    但我們相同的是都有這方面的需求,

    只是他的需求是有條件的。

    只要給他條件,他可以做到類似我們的期望。

    例如,"有人跟你說話時,你可以回答或看別人一眼,別人就知道你已經聽見了。"



    當你沒告訴他這個原則時,他常常會以為別人知道他聽見了,因為聲音夠大,

    他不會預設人可能會忽略一些聲音,這是我必須幫他補上的。



    有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對他而言並非如此;

    相對的他所謂的理所當然,對我們而言也是始料未及。

    這就是我們要幫他接軌的地方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