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專訪澳洲情緒教育推手寶拉‧芭芮特:情緒教育七要訣


作者:賓靜蓀  出處:親子天下

澳洲昆士蘭大學心理系教授寶拉‧芭芮特,

從研究、治療兒童及青少年焦慮症開始,

二十年來,她在布里斯班建立的Pathways治療中心,

幫助了無數澳洲的孩子和家庭。



每五個孩童中,就有一人會罹患焦慮症或憂鬱症,

如果沒人幫忙,他們會長大成為很有才華的人,

但是沒有挫折忍受力,芭芮特心疼的說。

flash.yansh.com. n5 T+ _2 m, |! O- V6 ]<

她因此愈來愈清楚預防的重要性。

她將自己研發出來的治療焦慮方法,

修改成一套給中小學生使用的預防課程「FRIENDS」。

這套教材幫助孩子學習處理負面情緒的技巧,

提高孩子面對逆境的能力(resilience),

是唯一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情緒教育課程。

flash.yansh.com. n5 T+ _2 m, |! O- V6 ]<

生活裡或多或少都有壓力,

只是,如果孩子有比較多的保護因子,

例如親密的依附關係、有愛的家庭或延伸家庭(祖父母等)、

正向的友誼、足夠的睡眠、健康的飲 食等,

就會有比較好的抗壓性。

我們不能避免生活中的壓力和擔心,

但是面對壓力和擔心的技巧是可以學習的,而且愈早開始學愈好。



flash.yansh.com. n5 T+ _2 m, |! O- V6 ]<

情緒教育課程:FRIENDS

按照年齡(四至七歲、八至十二歲、十三至十七歲),

有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方式。


由七個課程重點的英文字母縮寫所組成。

最剛開始,我們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Feeling),

認識別人的感覺,然後 去調整感覺,也就是要做自己感覺的主人。



第二步要放鬆(Relax),這有很多技巧,

例如想像一個很平靜的地方、利用味道、聽覺放鬆、跟寵物玩、看書,

每 個人都有不同的放鬆方式,

但前提是絕對要避免電腦、電視等大量聲光刺激的負面因子,

儘量到大自然裡做運動、玩耍。




第三步是我做得到(I can do it !)!

教導孩子把負面想法(紅燈,停止)

改變成正面想法(綠燈,盡力而為)。

用適齡的方式教導,

例如用遊戲、活動、角色扮演等,讓孩子練習。



第四步是探索 解決問題的辦法(Explore solutions),

年紀更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設定目標,

尋找角色典範、支援團體。




第五步叫做「現在獎勵自己,

你已經盡力而為(Now reward yourself.)」。



第六步則是別忘了多練習(Don't forget to practice.),

建立自尊,快樂跟自己、跟他人和世界相處。

最後要學會微笑,平靜面對人生(Smile and stay calm),

相信自己可以真正快樂。

學習交朋友、健康面對同儕壓力、學習妥協,到最後就要改變習慣。

這些技巧都很實用,不能只是想法,而要去練習,

愈練習 就會愈熟練,好像學習外語一樣。




教育的重點在預防



不只孩子,我們也有給父母、老師學的課程。

「預防」在短期內幾乎看不見成效,

所以常常很難說服政府支持我們的預防計畫。

但是我已經做了二十年,我看到那個 效果,

很多孩子長大後都還跟我保持聯絡,我知道一定有效。

與其放任孩子不處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

一直到青少年、成年變成憂鬱症,

之後再來治療,預防所花的經費要少得多。




在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挫折復原力(bounce back),

而且愈早學會面對壓力的技巧愈好。

父母的教養方式能保護孩子免於焦慮。

最理想的教養方式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很強的連結、

大量跟孩子相處的 時間、儘量創造歡樂經驗、一起走向大自然,

就是不要坐在電視、電腦前面。

現代父母很忙,但再忙也要擠出十五分鐘陪伴孩子。

等孩子大一點,則要注意紀律。




當然,我自己在家裡也經過一番學習。

我和我兒子很像,所以相處很容易,但是和我女兒就有很大的衝突。

她現在已經二十七歲,是個律師,但在青春期時,她總是 跟我唱反調。



我也有生氣的時候,

但是父母要分辨愛和喜歡,要清楚告訴孩子:

「我很愛你,但是我不喜歡你這個行為。」

父母可以在氣頭上離開現場,

告訴孩子你要出去一下,但是一定會回來。

孩子不可能天生就很惡劣,

如果行為表現出來如此,

一定有背後的原因,我們就要去找出那個原因。


全文請上親子天下網站

2 則留言:

  1. 今天看到豐原市立圖書館設立「兒童情緒療癒繪本關懷讀書」專區的新聞,很高興大家能一起關注兒童情緒的淨

    化,尤其是近日天災較多,成人與兒童的情緒照顧格外重要!所以我也替班上的孩子買了一本探討生命教育的好繪

    本《路的旅行》,作者用較為內斂隱晦的手法,讓擬人化的「路」引導讀者一步一步去體會生命的意義,儘管在人

    生的旅途中會有挫折、悲傷、困惑,但片刻的休息是為了繼續前進並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如果您或孩子有情緒

    困擾時,不妨讀讀這本書吧~

    http://0rz.tw/vIFhj

    回覆刪除
  2. 我個人對這一些策略的看法是治標不治本

    甚至有可能只是自我催眠

    跟《秘密》這本書所談的心想事成的觀點類似

    不是說完全沒效

    但不是根本

    要根本解決人們的情緒困擾、情緒波動等問題

    必需要讓心能定得下來

    也就是說得止息妄念,才會有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