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特殊兒早期療育 放緩腳步楊晞早療心理師

自由時報 2010-02-07文/楊晞


近10年來,早期療育概念的普及,


讓接受早療的特殊兒年齡逐漸下降,


意味著家長的敏感度越來越高,


能敏銳地察覺孩子在發展與行為上的問題,


更希望能把握3歲前的早療黃金期,


讓特殊兒能各方面發展出應有的基本能力,減緩未來障礙的程度。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每位特殊兒的先天能力都不同,


接受早期療育後的能力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


所以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依時程進入幼稚園,


障礙程度較嚴重的孩子,則需要進入特殊教育機構。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我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去幼稚園了?」才是令家長最困擾的問題。


家長可以從「基本功」及「技術」兩個層面來思考與著手,


這有助於孩子成功轉銜到合適的學習環境。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基本功」就是


「孩子是否具備和同齡孩子一起過團體生活的基本能力?」


簡單來說有,孩子是否具備基本的注意力?


能不能稍微安靜坐下來?


能不能聽懂簡單的指令?


是否有嚴重的干擾行為?


如果上述孩子能做到,那麼家長就可以考慮讓孩子到幼稚園試試,


讓他與正常發展的孩子一同生活,學習與模仿更多好的表現與行為。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如果基本功還未具備,則應再接受療育,延後進入幼托園所。


對於障礙程度較嚴重的孩子,


家長也必須考慮孩子


"可能需進入有針對身心障礙兒童提供特殊訓練的機構或學校"。


「技術」層面則是


當家長在為孩子尋覓下一個學習環境時,可以運用的「技巧」。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小宏(化名)是一名典型自閉症孩子,發現時間有些晚,


3歲時,接受密集式早療課程,一年後,進步很多,


雖然口語表達還不是很好,但聽得懂簡單指令。


小宏的媽媽覺得小宏可以去念幼稚園了,


便看著「早期療育資源手冊」裡的幼稚園名冊,


找了幾家離家不遠的幼稚園,卻都被拒絕。


原來小宏的媽媽都是打電話去問,


當她說孩子是自閉症時,園方就拒絕了。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大多數人對自閉症都有既定印象:


不說話、躲在牆角、不理人,不如意時,會大聲哭鬧。


但事實上,這僅是少數自閉症孩子的樣貌,


多數自閉症的孩子都很可愛,只是需要較多的引導與協助。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所以當家長在接觸幼稚園時,建議不要只是「在電話裡談」,


找一天孩子心情好的時候,直接帶著孩子去拜訪幼稚園,


讓園方能更客觀地評估孩子是否能入學就讀。


在開始就讀時,建議從上半天課開始,待熟悉與適應後,再就讀整天。


( K+ [8 O3 D# b7 H  e4 F, n2 [- i


特殊兒復健的路途是漫長的,家長可多利用早療資源,


與熟悉孩子表現的治療師,或特教老師討論孩子的轉銜問題。


唯有孩子準備好自己及外在環境時,他們才能真正自由地飛翔。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早期療育心理師)


1 則留言:

  1. 亞東醫院成立早療家族 盼親子共同成長

    中央社 2010-01-23中央社記者王鴻國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今天正式成立,

    家族成員共60多名、年齡從未滿1歲到6歲多的有發育遲滯問題小朋友,

    院方盼透過家族分享與互動,提供親子共同成長環境。



    亞東醫院上午舉行「早療家族」的成立大會,吸引不少早療家庭參與,

    現場笑聲不斷,尤其是九歌兒童劇團成員的演出「擁抱」,

    透過現場互動,讓家長及小朋友們都能感受擁抱的溫暖。



    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表示,

    三歲以前,是人類腦細胞發育最重要的時期,

    家長們一定要及早發現孩子發育遲滯的問題。

    每個人發育的快慢不一,早點發育的孩子,

    將來未必就會比較聰明,但經專業治療「遲緩兒」,

    以後發展甚至比一般孩子更好。



    亞東醫院表示,

    院方於97年底成立早療中心,針對語言、智力或行動發育遲緩兒進行治療,

    今年還開辦「早期療育整合門診」,

    結合小兒神經科、小兒遺傳學、精神科和復健科醫師,為遲緩兒做整合療育。



    亞東醫院指出,

    許多小朋友接受早期治療後,目前發育幾乎與一般孩子無異,

    甚至有輕度腦性麻痺的孩子,現在已能行走。

    未來也希望透過「早療家族」,讓家長們能獲得最新的治療訊息,

    透由家長分享與互動,互相學習及分享成長的經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