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體育老師給我們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冠毅:


收到這封信,你一定會感到訝 !


因為我想把想告訴你的話,


說得更清楚,讓你更了解我的用心。





我是一個要求很多,很嚴的體育老師,


體育課在一般人眼裡是不重要,


是自由活動,


隨便跑跑跳跳玩玩鬧鬧就好的課,


像是正餐中的甜點,


吃了胖,不吃也不會怎樣。





但是我的看法不同,


我堅持孩子要從中學習正確的運動方法及技巧,


要培養團隊合作及運動家的精神,


要能藉此促進身體強健,


要教的內容太多也都太重要,


態度和習慣的養成更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所以每一次上課我都很努力的要求,


希望你們能有收獲,


能挑戰自我超越極限!






你就是讓我特別注意的孩子,


因為當我在講解運動要領或作示範時,


你那雙發亮又專注的眼睛,給我很大的鼓舞,


等你自己嘗試練習時,


你又是那麼努力的想把已有領悟的知識轉化成動作,


只要你能堅持不放棄通常你都能做到,


只要你不理其他人的眼光,你的表現絲毫不遜色,


只要你拋開那搗蛋的偽裝,


你的成績甚至超越大部分的同學,


尤其在跑步方面,你的心肺、肌耐力都好,速度也夠,


800公尺是你讓人刮目相看的強項,


相信我,你一定可以有絕佳出色的個人成績!


只要你努力就能辦到。





冠毅知行必須合一,意思是說知識的獲得,


若不能適時的展現或應用實踐,


知道又怎樣?意義何在?價值何在?


我想道理你都懂,加油!


把知道的展現出來也可以檢驗認知的程度,


可以更精進,


冠毅要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學習才更有動力繼續,加油!


                    黃憶芬老師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自閉兒的閱讀引導/楊琇媛

自閉兒的閱讀引導(98年9月27日)文/楊琇媛

中中三歲半時,被診斷出罹患自閉症,

在語言發展上大幅落後同齡孩子。

媽媽深知語言的使用對孩子未來影響深遠,

而語言的輸出活用需先有語言資訊的輸入,

且輸入最有效的方法非閱讀莫屬,

於是,開始有計畫的培養中中閱讀習慣。



(一)每天說故事:講故事是吸引孩子親近書本的第一步。

剛開始中中理解的語言有限,

一旦聽不懂,

便轉身尋求其他有興趣的目標,或是喃喃自語,不容易專 心。

因此媽媽降低標準,一次只挑書中幾頁有趣的畫面,

以他能理解的簡單語彙說明,再添加兩三個新語詞,

只要發現他有稍許不耐,

便加重語氣,製造誇張效果, 集中他的專注力;

此外,同一本故事書反覆述說五六次,

這對於中中不喜歡變化的特質有舒緩的作用,

也加強他對新語彙的熟悉度。

果然,中中靜下來聽故事的時間 逐漸拉長了,

四歲時已能耐心聽完整本繪本的內容。



(二)學習注音符號:四歲開始,

有進度的教中中認讀注音符號,

並搭配熟悉的生活事物 和故事書練習,

例如:在廚房裡找出有注音符號的用具,

喜愛的食物有哪些注音符號(答對才可以開動)等。

喜歡抽象符號的中中學習動機很強,才半年便進入拼音 階段;

五歲時,結合聲調符號,時常和哥哥玩語詞接龍遊戲。

當他可以完整拼出自己的名字時,更強化了閱讀的動機。



(三)短文閱讀:經過兩年的練習,

六歲的中中對注音符號大致已經熟練。

然而太多的字彙量仍會帶給他莫大的壓力,

此時期的閱讀分量,宜由語詞漸進為句子,句子再增長為段落。



國語日報週一、週二刊出,由林良先生寫的看圖說話專欄,

內容包羅萬象,語句淺白,還有押韻的節奏,搭配優美的插畫,

是開始短文閱讀的好教材。

繪本閱讀部 分,媽媽常會邀請哥哥一起參與,

每人輪流讀一段,段落之後隨機問問題,了解中中是否明白語意。

如此實施了幾個月,當中中第一次想了解閱讀內容而開口問:

 「大野狼『躡手躡腳』是什麼意思?」時,爸爸媽媽簡直欣喜若狂!



(四)豐富閱讀內容:

家中的藏書類別有限,中中五歲起,

每隔三週的星期日,全家到文化中心的兒童圖書館報到。

他可以自己找喜歡的書籍借閱十本,

附帶條件是閱讀一本媽媽規定的書籍。

中中喜歡不斷翻看熟悉的書本,

必須適時引導他接觸新的書籍,開啟他的視野。



三年多來,學前教育和語言治療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增強了中中的語言理解力,也培養了他的定性。

升上小一的中中,現在對象形文字產生濃厚興趣,

可以獨立 閱讀有趣的漫畫,喜歡研究字典內容和部首,

與人應對的語詞日漸豐富,

這些都是擁有閱讀能力之後伴隨而來的進步。



不過,學習動機仍是學習成效最需具備的元 素,

多鼓勵並設定容易達成的目標,

相信在親人愛的陪伴下,

特殊兒也可以享有終身受用不盡的閱讀樂趣!


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

 

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





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2009/05/08 洪蘭

一位朋友響應政府就業輔助計劃請了兩名年輕人,


但是這兩個人遲到早退,遇事則推,


而且擺明了反正是短期就業,「我不想學」,令他大搖其頭。




另一位朋友說他兒子國立大學畢業四年了,還沒有正式工作,


每次去上班就抱怨工作跟他志趣不合、跟同事合不 來,


動不動就辭職,說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家中住」,


也令他煩惱不已,完全是張岱在《自道小康》中所說的


「功名耶,落空;富貴耶, 如夢;鋤頭耶,太重;


忠臣耶,怕痛;之人耶,有用沒用」。


假如國家栽培出來的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企業界不能用,


我們要這些學生做什麼?為什麼現在有 這麼多年輕人沒有上進心?




最近有研究指出現在幼稚園教得太早,


在孩子大腦還未發育好之前,


教以前一年級才學的東西,使學習變成挫折。


的確,任何事情超越能力就變成壓力,


既然是壓力,當然不會主動去做,


逼急了,孩子會採取逃避的態度,


就像大人碰到壓力會逃避到酒精中,


孩子碰到壓力便逃避 到電玩中,


恐懼學習的孩子就愈來愈多了。




尼采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談主控力(the will to power),


其實,人都想控制他的環境,


連兩個月大的嬰兒都希望做他自己命運的主人。




實驗者在嬰兒搖籃上裝了一個動作感應器,


他只要頭一動,搖籃上的走馬燈就會動,


嬰兒發現這個祕密後就會不斷 的轉動他的頭,


看著會動的燈高興的咯咯笑;


控制組嬰兒睡同樣的搖籃,也有著同樣的走馬燈,


只是沒有感應器,不能自己控制走馬燈的動,


但是走馬燈仍會動,設定好了每一分鐘轉一下。


結果這組嬰兒就安安靜靜的躺著,


不會去動他的頭,也不會笑。




因此主控力是個強烈的動機,驅使孩子去探索。


如果什麼都是別人安排好了,自己不需用大腦,


只要跟著做就好的 話,孩子會很快失去動機,


變成叫一下,動一下的木頭人。


我們看到凡是注重學業成績和升學率的國家,


如日本、韓國,都有很多啃老族的青年,


對人生不抱希望, 也沒有自主謀生的動機。




孩子並不會長大就自然變成大人,


他需要教導與角色模範,


如果每天把孩子關在補習班,他是沒有機會學習這些 的。


上週我去台東的太麻里,


發現香蘭部落的孩子


做完功課後會去一間中間可以升火的小木屋,


是部落提供男孩們談心的地方。


在那裡,孩子透過部落的其他男性角 色模範,學習如何做大人。




「成年」在所有動物中都是大事,


遲遲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


目前的教育好像愈來愈符合時代的需求,


我們該認真審慎的去思考,


為什我們的教育會製造出不知人生目的為何的大學生呢?


(本文出處:天下雜誌)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我是不是個有強迫症的媽媽?/吳敏蘭


從小我們家的生活都非常的規律,


我的媽媽就像時鐘一般,


每天的生活都是照表操課,


在紐西蘭的時候,我們每天晚上七點就要上床睡覺‧


在泰國的時候,放學回家寫 功課、寫日記、看國語日報、洗澡‧


姐姐和我從小知道起床後該自己刷牙洗臉、換衣服、吃早餐、梳頭髮,


知道回家要先洗水壺、洗便當、做功課、收書包,


週末早 上起床先摺被,


每個人該做的家事也都一一分工清楚,


誰倒垃圾、誰洗碗、誰擦桌子,沒有偷懶的理由,


也沒有「為什麼?」,大家自動自發,


因為媽媽由規律的生 活中讓我們養成習慣,


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當我自己在帶孩子的時候,


就常常把媽媽帶我們的方式投射在他們的身上‧


從姐姐開始,我帶著她念繪本,她也從小喜歡聽故事,


總是膩在我的身邊一本一本的要求我 讀給她聽‧


當她大班的時候,我送她一本日記,她開心的開始寫日記‧


讓她做家事,她總是滿心歡喜,因為他喜歡,而且覺得自己長大了,


能夠自己擦桌子、擺碗筷 都是「大人」才可以做的事情‧


週末她總是問我「今天可不可以做水果沙拉?」


「今天可不可以學做jelly?」,


我總覺得「哇,這女兒真好,聽話又好帶‧


我的安排她都順從,


答應她的事情若有改變,女兒也從不抱怨‧





 


生了兒子後,我就照著同樣的方式帶兒子‧


頭幾年還好,在姊姊帶領之下,


兒子就算有意見,也「區服」於媽媽的威嚴下‧


但是兒子漸漸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想法、自 己的個性,


處女座的執著也越來越明顯了‧


他做事情有自己的步調與方式,


不像姊姊一般的任我安排,


我再怎麼急都只是自己在生氣,


兒子卻不知道我已經開始生氣 了‧


我要念故事給他聽,他急著做其他事情,


等我在忙的時候,他卻一直拿著書要我讀,


不念給他聽就會一直嘟嘴、喃喃自語‧


我常常在生氣時對著他說


「你為什麼 一定要等到我生氣?」


「你為什麼一定要讓我罵你?」,


「為什麼姊姊可以,你就不行?」


 


有 一次孩子說話了,

「媽媽,妳不要強迫我們嘛!」

說話的是女兒,不是兒子,我才當頭棒喝般醒來‧

原來,我一直都強迫著孩子照著我的步調、我的安排走,

小時候 的我習慣媽媽的安排,

乖巧的女兒也習慣照著我的安排做,我的兒子卻不一樣‧

於是我放慢步調,細細觀察,

有時候事情不按照我的步驟、我的方式去完成,

兒子好 像也不會太糟糕,甚至他還是可以逐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

原來,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

原來,老二還是要小心翼翼的「照書養」而不是「照豬養」‧

原 來,我可以放輕鬆,不用當個有強迫症的媽媽‧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203

親子天下網站部落格

鼓勵孩子自我表達/ 洪蘭


我最近去聽一場演講,講者是科普界名教授,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他的演講內容雖然豐富,但是跳來跳去、沒有組織,聽得我一頭霧水。


我們平常聽別人講話是一邊在聽,一邊在心中盤算他下面要講什麼,


如果猜對了,我們就知道自己有聽懂;


如果下面出來的 話跟我們預期的不一樣,我們會一怔,


然後快速在心中倒帶,回想剛剛是哪裡聽錯了,


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笑話都是利用這種方式來使聽眾發笑,


我們常會看 到,聽眾先是眼睛睜大,


「咦?」然後再哈哈大笑。





當然,這些運作我們自己是不自覺,


它是大腦中的活動,只有靠儀器才能測知,


例如,當我們聽到一個跟我們預期不相符的 字出現時,


大腦中會出現一個很大的N400腦波,


N是負的意思,400是從刺激出現到腦波出現,


中間的時間,毫秒是一秒切成一千分,即千分之四百秒。


大腦 不會說話,但是我們可以從腦波來推測它的運作,


N400在腦科學上叫做「驚訝的腦波」,


好像一個大問號在你大腦中閃動。




如果我們聽到有人文法用得不對,


我們的大腦在刺激出現600毫秒後,


會有一個正電位的腦波,我們叫它P600(P是 正的意思)。


這位教授在我剛剛以為能夠跟隨他的邏輯時,


突然又跳到別的主題,令我很挫折。


人一聽不懂,注意力就會游離,就會想睡,


所以明知打瞌睡不禮貌, 還是不由自主地睡了。




散場後,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口語表達會這麼不好呢?


我們不是說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嗎?


為什麼 很多人寫的作文別人看不懂,


又為什麼很多人說的話別人聽不懂?


其實,中國的孩子都有這個毛病,


我們小時候都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每次一開口,就被大人 擋回去說


「小孩子有耳無口,聽別人說就好。」


但是父母忘記了「聽」是個被動歷程,


「說」才是主動的組織,


當心中有話要說出來時,


我們動用到很多大腦區域, 活化了很多神經元,


遠比「聽」多了許多。





我們知道當一個孩子能夠把看的書講出來時,


他就看懂了,那個知識就是他的了。


所以現在很多國家,


例如芬蘭教學評量 都用口頭報告,不再用紙筆測驗,


因為只有懂的東西才說得出來,


說得出來的東西才是帶得走的知識。




因此,現在父母要從小訓練孩子正確表達他意思的能力,


當孩子看完一本書後,


我們可以請他把故事內容講給我們聽,


訓練 他說話的風度和思考邏輯。


二十一世紀,時間就是金錢,


在重視溝通的現代社會,


能夠簡潔有力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他已經贏了一半了。


所以,下次孩子說話 時,請蹲下來跟他說:後來呢?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bloggerId=21


親子天下網站部落格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我的資優班(7)(8)游森棚老師




第7頁

孤獨的靈魂

「你怎麼知道?」

陳媽媽瞪大眼睛看著我,眼神大驚訝。


「我只是懷疑。這個星期觀察的。」我說。

「老師,你太可怕了。

沒錯,我們去看過醫生,霆羽是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陳媽媽早就知道了。

但她顯然不預期有老師會懂,當然也不喜歡公開。




我掙扎著要不要寫下這一段回憶。

相繼三年之內,高我們一屆的資優班走了兩位學生。



一向堅強的導師,全校都非常尊敬的一位同事,

在辦公室同仁的懷抱中幾近崩潰。


告別式中,我們所有人都沈默。

學長班承受的巨大衝擊,

不在其中的人沒有資格做任何評論。

而我們,小一屆的學弟班,

說沒有陰影籠罩著我們,那是假的。




「老師……」家長會中,家長欲言又止。

「班上都還好。有狀況的話,我會通知大家。」我告訴家長。



「唉。」我們也只能嘆氣。

家裡有情緒激動的資優生,父母真的很辛苦。




家長會結束,陳媽媽走過來。

「老師,拜託你特別照顧。」


「我會。我們都小心。」我說。



霆 羽其實我並不真的擔心。

回憶高一開學的第一個星期的第一次家長會,

我就私底下跟陳媽媽說,

霆羽很可能有輕微的亞斯伯格症候群 (Asperger’sSyndrome)。

這是完全不影響智商的輕微自閉症,

而且對特定的領域特別有感覺,通常是數學或藝術。

而事實上,有非常多高創造 力,

卻完全沒有社交能力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咸信都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順手拈來就是一堆,莫札特、貝多芬、梵谷、納許……


「你怎麼知道?」陳媽媽瞪大眼睛看著我,眼神大驚訝。



我真的擔心的是家銘。

說實在家銘是我在班上唯一擔心的學生──

他也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特質,而且比霆羽更明顯。

但是家銘來自非常平凡的中層家庭,沒有任何的奧援。




資優班的學生因為自身的成長經驗,

對於特別的同學會比較親切。

同學相當努力,多跟他說話,體育課打球時多把球傳給他,

分組時和他一組。



然而「亞斯伯格症候群」和「有可能出事」又是兩碼子事。

亞斯伯格症候群缺乏社交能力,仍然可以悠遊自在。


霆羽和家銘固然令我擔心,和會出事八竿子打不著邊。



會出事的是另一種典型,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個結打不開。

這個結可能是有形的現實問題,也有可能是無形的哲學思考。




然而,真正有完美主義,

而思考到「孤絕」程度的,班上目前看來是沒有。

在這一點,我是喘了一口氣。



第8頁

事情發生後,外界充斥著各種評論。

然而熙攘的聲音也是一種教育,教導學生這個社會的觀點是多元的。

也教導學生在喧囂的聲音中,如何心平氣和,如何自處。




然而,

把原因想當然耳化約成

「課業壓力」、「同儕競爭」、「教育失敗」,

都只是事後試圖說服自己和炒作新聞的方法。




這三個原因,說實在,相信我吧,在建中資優班都不存在。



特別是我們看到「課業壓力」不免都露出微笑,

那完全是外行人的話。

真正的原因,也許只有一個人知道。




但是,「只有一個人知道」──這就是關鍵所在。



資優生的個人風格特出,展露出來的面貌也各式各樣。



極端內省又完美主義的資優生,



標準極高,自有一套看待世間的邏輯。



內心深處的想法,外人真的難以明瞭,也難以進入。



因此一旦遇到危機又鑽入死胡同,往往就是最危險的一群。




「資優教育」是嚴肅的課題,

但是「資優」這兩個字現在已經被完全濫用。

底下談的是真正的資優教育理論。




資優生的情緒類型非常多種,無法一概而論。

但是「過度激動」的特質是常見的。




「過度激動」可以是心理過度激動(講話快,冒險性,神經質),

感官過度激動(對五覺敏銳,不能忍受不完美),

智能過度激動(渴望知識,好問,好批判,反抗權 威),

想像過度激動(想像力豐富,做白日夢,注意力不集中),

情緒過度激動(對於人際關係敏感,關心人和社會,

對外界事件感受強烈而複雜,

嚴重者可能導致 胃痛、憂鬱等身心症狀)。



所以,家裡有個資優生,父母親很辛苦。



國家要關心資優教育,

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樣的學生需要特別的引導。




在資優教育的理論裡,「重要他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資優生在成長的過程中,

會認定一個(一些)對他們來講是最重要的人。



但是問題是,

「重要他人」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完全是資優生自己,外人無法干涉。




「重要他人」也許是父母,也許是師長,也許是同儕。



對於難得讓人進入內心的資優生,



這些「重要他人」才是他們在意的,才是他們偶爾傾吐的對象,



才是讓內心世界偶爾敞開的機會。






一個「重要他人」可以改變許多許多事。



電影「心靈捕手」中,劇中主角隱藏自己的心結,



用武裝起來的刺和嘲弄的心態面對外界。



這部片子把這類型資優生的心理拍得深刻而淋漓盡致。




得費爾茲獎的教授明明看見男主角的資質,



卻打不進他的心裡。



即便是主角的哥兒朋友、女朋友,也一樣被排除在外。



這些,都不是他認定的重要他人。




這是主角的心路歷程:



從沒有人能和他心靈共鳴,變成沒有人了解他,



變成他不想敞開心,變成他一個人。




愈加封閉,愈加扭曲,愈加孤獨。



孤獨的靈魂之所以孤獨,



就是沒有人可以了解靈魂深處的掙扎。



真正的解放,需要契機。




最後主角在心理學教授面前決堤,我也在電影院中痛哭流涕。



因此,

如果您恰巧可以是某個資優生的「重要他人」,

請陪著他成長,陪著他,走過這一段狂飆的青春。


希望這樣令人難過的事,不要再發生。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866745027-8.php

我的資優班(5).(6)游森棚老師




第5頁

留一手

「老師,剛剛還有什麼沒教到?」

「老師,有沒有額外的補充教材?」

「老師,還有沒有其他人都沒看過的題目?」

這學生非常優秀,但是有一個習慣,

他喜歡一個人到辦公室來問問題,

期待我教他一些別人都不知道的絕招。




這是剛開學的幾個星期,在辦公室常見的場景:

下課十分鐘,偉翔在辦公室問問題。




「老師,上節課的問題可不可以這樣做。」



這表示我的教學有回饋,我也樂得跟他討論,稱讚他一下。



但是隨著一天一天的上課,



他在辦公室問的問題慢慢讓我不舒服。




「老師,剛剛還有什麼沒教到?」



「老師,有沒有額外的補充教材?」



「老師,還有沒有其他人都沒看過的題目?」



我本來一直思考學生「變得很強」的執著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當然是好事,但是「要私底下變得很強」就有點問題了。

在這個年紀就已經養成「希望獨享某些資訊」的習慣,

已經是不健康了。




在我慢慢理解班上同學的背景後,

我發現整個根源是成長過程中在家裡的無形教養。

採取攻勢或守勢,積極或消極,開放或閉鎖,

和父母灌輸的觀念有極大的關連。




每個人做學問都有自己的風格固然無可厚非,

但是競爭的同時不懂合作就不太好了。

所以現在偉翔又一個人躡著身子進辦公室來找我。

上一節的活動是討論課,我丟幾個難題,

全班分組討論,下課前各組再上來報告。




這種課資優生非常喜歡,我也喜歡上這樣的課,

現在已經是開學一個月後,大家早就熟了起來,

已經非常進入情況,學生想法千奇百怪,

我的收穫不會比他們少。




「老師,我覺得上節課的問題也可以這樣做。」



「……說說看。」



偉翔花了幾分鐘講了。



很妙的想法,的確很妙。



問題是剛剛他那一組才報告過了,不是這樣做的。



我問了「你是剛剛才想到的嗎?」



「沒有,以前就知道了。」



「你剛剛有跟同組說嗎?」



「沒有。」



我瞪他一眼,我知道我嚇到他了。



「這解法很不錯,先回去上課吧,也讓老師休息一下。」



下一節還是數學課,換我上課。



下課前五分鐘,我說話了。



「下星期就要月考了,這裡有一些話要講。」學生望著我。



「我以前唸書的時候,最氣哪一種人,大家知道嗎?

我最氣的是那種在班上故意裝傻,裝作一直在玩沒唸書,

別人問他都裝作不會,然後考出來超級高,

還裝作一臉無辜的那種人。」




大家都笑了,幾個調皮的開始互相叫罵,

「對嘛,就是你嘛!」




我繼續說:

「國中也許是真的無辜,但是高中課程要這樣很難。

我要嚴肅的跟大家說一件事。

聽著,在這個班不可以留一手。留一手的習慣非常不好。」




「我希望這個班大家互相學習。

會的教不會的。教會別人,會讓自己更懂。

有時候你以為你懂了,但是教同學的過程中才會真的把東西弄通。

而且當你把同學教會了,你就多一個朋友。

每個人擅長的科目都不同,下次你不會就有一堆人來教你。




「我算給大家聽。一個題目你可能有一個妙招,

但是同學都很聰明,也許根本有十個人有妙招。

你不講,想說,一講出來妙招就沒了,太吃虧。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講出來,你就學到另外九個妙招。

這樣你是吃虧還是佔便宜?




「這是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的問題。

大家都不想分享,弄到後來就是勾心鬥角,隨人顧性命。

沒有人想要這樣的班。

但是只要我們班從高一就養成互相教,互相學習的習慣,

我跟你們保證,兩年後我們會好到遠遠超過自己的預期。聽懂了嗎?」




下課了。偉翔在那個星期的週記裡談到這件事,

只寫著「嗯,我會試試看。」


這需要時間,急不得。拭目以待吧。



第6頁



半夜3點的建中

高中時代不瘋狂一下,尚待何時?

我沒跟學生說的是,我以前半夜爬到建中頂樓去烤肉。




年少輕狂,是年少才有的特權。

而年輕時如果沒有熱血的經驗,這輩子大概都不會有了。




「校慶前一天晚上,如果家長同意,我強烈鼓勵大家來學校過夜。」



「什麼?!」所有人不可置信地望著我。



「你們可以爬牆出去吃宵夜。」



「什麼?!」學生張大嘴巴。



「我是說真的。

至少讓你自己有一次校慶前晚在建中度過。這會是你永生難忘的回憶。」




是的,校慶前夕的建中真是我永生難忘的回憶。

高一、高二的校慶前夕,我都在建中度過。




那個每每我想起來都還會微笑的建中,燦爛到不可逼視。



南海路的晚上燈光灑下一片金黃,寧靜的南海學園,

整個世界的生氣彷彿全部聚集在這個學校。

站在操場往正誼樓望去,高二的每個班級都燈火通明,

每個班級的窗戶都是五彩斑斕的燈光和窗花,

吊在天花板上的彩帶和堆積如山的課桌椅。




整個建中晚上有如不夜城,

各個社團都動員人馬,準備明天的園遊會。

負責搭瞭望台的童軍團在做最後的確認,

負責製做校門口巨大校慶雕塑的班級正加緊趕工。

南海路上有配合校慶開整夜的小吃攤,

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爬牆而過,

三個人喝完一瓶加冰可樂再爬牆回來。




同學們竊竊私語。「留下來要幹嘛?」



「你們說呢?」我反問。



「不會很無聊沒事做嗎?」



「不會的。留下來就有事情做了。

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

躺在操場上,在深夜裡跟建中一起呼吸。」




「這太無聊了。」庭融說。



我微笑。「想留的就留,不會後悔的。」



終究班上留下了十來人。我感謝這些家長的信任。

我不理學生,我也信任他們會「找到出路」。




校慶過後的上課日,課堂上我問留下來的同學,

「前天留下來怎樣?」




「實在太好玩了!」興安說。那是一臉掩不住的興奮。



「說來聽聽。」我非常有興趣他們怎麼度過一整個晚上。



「一開始先布置園遊會場地,然後開始玩牌。」嗯。沒創意。



「然後力行提議玩捉迷藏,可以躲在全校任何一個角落。」



全班開始笑,這太殘忍了。

「找到大家都火冒三丈。找到做鬼的翻臉。」




我笑了。「然後呢?」



「然後我們坐在操場上吹風聊天。」



「然後呢?」



「然後鳴輝每隔半個小時就拿著鑼到操場中央敲鑼報時直到天亮!」



全班大笑,這實在太蠢了。我望向鳴輝,他露出狡黠的笑容。



「沒留下來的只好等明年了。」我說。



之前斷言「必定很無聊」的庭融露出懊惱的表情。「明年我也要留。」



學生不知道的是,

當天晚上我其實也待在學校,站在操場上望向高二的教室。




我心碎的是有一半的教室燈是暗的。

那個在夢中亮晃晃的,生命力滿到要迸出來的建中,已經不復見。

是啊,我說服自己,時代不同了。

這已經不是二十年前了。

二十年前喝可樂的地點已經變成中正分局。




而且我很可能美化了我的回憶。

南海路上仍然亮晃晃閃著金光,

而我佇立在操場上,卻彷彿失去了什麼。

任由風呼呼地吹,卻再也填不滿內心的空洞。




那個星期的週記,好幾個同學寫了同樣的句子。



「我終於知道您說『深夜裡跟著這個偉大的學校一起呼吸。』

是什麼意思了。」




孺子可教也。



在時間的流裡,我們都是過客,只能把握當下,用心去體會。

這會是你永恆的回憶。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866745027-6.php

我的資優班(3).(4)游森棚老師






第3頁

小情人

有三件事請你們務必放在心上。



第一,不要讓男女交往影響你太多的課業。

不要忘記你們現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讀書。

如果你會為了男女問題,把自己情緒折磨起伏得死去活來,

在地上滾來滾去,那你要認真考慮一下。



昨天晚上,在電腦上收到小雨的信。



「老師,我不知道要怎麼愛他。真的不知道。」



「愛」?妳說「愛」?──

這個年紀的小孩子談什麼戀愛?


如果讀者有一點點這樣的想法,那就遠遠跟不上時代了。

這世代的學生,對於感情是很直接的。



高二的青春歲月是一輩子最單純、最燦爛的時光。

我總是這樣說。沒錯,週記中,言談中,班上的起鬨中,

就已經充滿暗示,班上一堆人已經有心儀的對象。

週記的故事和敘述互相比對,所有名主有花的就呼之欲出了。



然而這些賊賊的幸福當事人,在我面前卻是一個字也不提。



明明昨天的郊遊,女朋友也有去,

今天交來的週記可以寫了滿滿一整篇郊遊感想,

卻一個字也沒提。




我笑著搖頭,

他們不知道我對於高中生交男女朋友的底線,

所以乾脆不要讓我知道。


這種事,你知道家長八成是反對的。

導師知道,家長就會知道。

家長知道,就討厭了。



我不免微笑,這些故意裝傻的學生好可愛。

你們以為我不知道,未免把我看扁了。週會課,我就明說了。



「有件事要跟你們說。

這個,關於交女朋友。有一些事情我要讓你們知道。」



「喔……」這些小孩不動聲色。



「大家要注意聽。」我說。



「喔……」這些小孩仍然不動聲色。好啊,裝作什麼事都沒有。



「比如說柏勳,宙夫,家帆,……等等等,你們要特別注意聽。」

要玩大家來玩,我也不動聲色。



「什麼?!」「哈哈哈!!」「老師,你怎麼知道?!」

叫聲笑聲快震破窗戶,全班陷入混亂的瘋狂狀態中。



笑聲暫歇,我說。「我鼓勵你們有異性的朋友。

異性朋友不一定要是『女朋友』,

你可以透過社團或其他活動認識一些。

當然,你要有女朋友我也不反對。」



「哦?」我的立場倒是讓他們出乎意料之外。



「但是有三件事請你們務必放在心上。

第一,不要讓男女交往影響你太多的課業。

不要忘記你們現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讀書。

如果你會為了男女問題,把自己情緒折磨起伏得死去活來,

在地上滾來滾去,那你要認真考慮一下。」



第4頁



「哈哈。」這是老生常談,他們沒有一點點反應,

他們笑的是「在地上滾來滾去」。




我繼續說。「但是交女朋友不一定會影響課業啊,

你可以和女朋友一起進步。

比如說宙夫,大家看他這次月考成績這麼前頭,想必萍萍有很大的功勞。」




全班又笑翻了──我連女朋友的姓名都知道。

宙夫笑得非常靦腆,臉紅得像蘋果。




「第二,」我嚴肅起來。

「男孩和男人的差別就是『負責』。

不可以輕易許承諾,不可以憑著衝動交往。

有些事情有嚴重的後果。永遠要互相尊重。

你們懂我在說什麼。請務必切記。」




「嗯。」



「第三,」我瞄了一下家帆。



小雨是家帆的女朋友。

我和小雨只有一面之緣,校慶時她和家帆一起出現在班上的攤位。

那時,他們已經交往一陣子了。




家帆大方把小雨介紹給我認識,「老師,這是小雨。」



「老師好。」小雨說。



「你好啊,多喝一杯飲料吧。」我笑笑。



家帆是非常優秀的小孩,也是完全典型的叛逆型資優生。

這樣的資優生在成長過程中,永遠是問題小孩。




家帆的桀傲不馴和特立獨行,

從小就不斷給老師,同學和家長惹麻煩。

我也曾被他的我行我素氣到快抓狂。

但說實在,我很疼他,那是惜才的心情。

打從心裡你知道,遲早有一天這個小孩會成就一點事。




現在還不是時候,我們需要等待。



我敬佩家帆的父母親,這樣的小孩子真的很難帶。



小雨的信中描述了昨晚嚴重的親子衝突。

導火線簡直幼稚:

家帆在路上撿到一隻可愛的小狗,帶回家要養。

家帆爸爸不許──就這麼簡單。




接下來的情節就像連續劇了。

兩代的爭執愈演愈烈,從言語到動作。

家帆爸爸也是硬脾氣,接著花瓶器物齊飛,乒乒乓乓。

一怒之下,

家帆的手衝動地捶破窗戶,玻璃劃破了血管,血流如注。




警察和救護車都來了。家帆進了醫院,手縫了好幾針。



小雨的無助在信中讓我也看了很心疼。

這是一個好女孩,

她不知道怎麼幫得上忙,也不知道要站在什麼立場。




我回了信給小雨。

只要當個傾聽者。這個時候,家帆要有個人陪就好。




站在台上,我看著他手上的繃帶,家帆什麼都沒說,我也什麼都沒問。



「第三,」我繼續說。

「不要把感情當兒戲。

要珍惜每一個你遇到的人,要學會付出和關心,

也要珍惜對方的付出和關心。

不管未來有沒有結果都沒有關係,

但是就在當下,要好好珍惜,要用真心。」




家帆看了我一眼。



我相信他知道了。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866745027-4.php

我的資優班(1).(2)游森棚老師




第1頁



陳老師問,「你生病了嗎?」那學生蒙著臉,頭抬也不抬。



連問了好幾次陳老師走下講台叫醒他,

這學生醒來,看了看陳老師,翻身再睡。

,學生回話了,「不要吵,我要睡覺。」




校慶完沒幾天,一大早陳老師氣呼呼地進辦公室。



「怎麼會有這種學生!」



教書嘛,就是成天和學生相處。

人總是有情緒,被學生惹到發怒是常有的事,

我也常常這樣,同事之間互相宣洩一下就沒事了。

但是這次是陳老師,我是有點訝異,

印象中從來沒看過他動怒。




陳老師已年過五十,穩重,一絲不苟,長者風範。

在我還是學生時,他就已經在這裡執教了,

雖然沒被他教過,但我很尊敬他的。




在氣頭上的陳老師將自己的遭遇,一古腦的傾洩而出。



就在上一節,導師班的課,

一個穿著拖鞋來上課的學生,趴在課桌上呼呼大睡。


陳老師走下講台叫醒他,這學生醒來,看了看陳老師,翻身再睡。



陳老師問,「你生病了嗎?」那學生蒙著臉,頭抬也不抬。



連問了好幾次,學生回話了,「不要吵,我要睡覺。」



全班譁然,陳老師怒不可遏,怒話脫口而出。「給我站起來!」



沒錯,學生是站了起來。然後,踏著拖鞋啪搭啪搭的走出教室。



全班呆住了。



陳老師吼著,「回來!」

剛好下課鐘響,學生頭回也不回,揚長而去。




聽著聽著,我也同仇敵愾。

孰可忍,孰不可忍,這學生未免太大牌了,

還是導師班學生,這有沒有太誇張一點。




陳老師這次是吃了秤鉈鐵了心,按校規來,忤逆師長記大過。



這個班我也有教。我問,是哪個學生大牌成這樣?



是介喬。



這下子我是真的訝異了,怎麼可能?

我很喜歡這個孩子的,眼睛總是睜得很大,

一副古靈精怪,上課很愛問問題,很聽話,從來沒有出過任何麻煩。

怎麼一回事?

當介喬母親來到學校,我才慢慢知道這孩子的心情。



介喬的父親已經不在了,

叛逆期的年輕人都希望有一個成長榜樣,

也都喜歡「作怪」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陳老師語調不慷慨,也不激昂,加上任教副科,本來就難吸引學生。

介喬幾次月考都不順利,

心中的挫折和鬱悶無處發洩,於是選擇了陳老師當發洩對象。



意外的是,我上課的熱鬧風格成為陳老師「溫火慢燉」的對照。

而導火線竟然是校慶時我班上進場的八家將──

這完全證明了陳老師的古板與不知變通。



因此,很糟糕的是,一下子我不知道怎麼面對陳老師。

由於自己的風格造成別人的困擾,我覺得該跟陳老師道歉,

但是完全不知從何說起,這心情困擾我許久。



我私下找了介喬來談。

我只能跟他說,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原則與做法,

這就是這個學校引以為傲的自由校風。

我們要學習享受和欣賞每一種風格,這就是成長。



介喬點點頭。





2

陳老師畢竟還是為學生著想,沒有記介喬任何過。



這件事這樣結束,之後相安無事,再也沒有擦槍走火。



過了一年,升上高二,班級拆散,



重新洗牌,介喬已經不在我任教的班了。



再一年後,陳老師退休了。



我還是沒有跟他提起介喬的事,我只能說服自己,



也許從頭到尾都是我自己胡思亂想。



離開建中好幾年後,



我才輾轉聽說

介喬當初根本沒升上二年級──幾乎全部的科目都不及格。




留級後整個人泡在社團,後來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我問了幾個同學,到底留級到哪一班去了,沒人知道。



這個學校太習慣向前看,落在後面的太容易被輕易遺忘,



甚至介喬到底後來有沒有畢業,都沒人知道,



這學生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我大驚,心裡很不好受,不管如何,

我總是曾經影響過他、關心過他。


他真的很聰明,怎麼會搞成這樣呢?

如果當初我再多花點力氣,結果會不會不同?

但問題是,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不可承受的重量。

每個老師每一年都要面對當下的上百個學生,

在瞬息萬變的換班中,很快就無暇他顧。



就這樣,介喬成為我心中的一個小遺憾。



但就在去年三月,我在BBS的留言版上收到了一封信。



老師:



老師大概已經記不得我了,我是以前的學生介喬。



還記得常挨老師的罵……當初的我實在很不長進,



把社團當做逃避課業挫折的藉口,還沾沾自喜,不知天高地厚。



讀了一年搞出一堆烏龍以後唸不下去,只得離開學校,



到社會上闖蕩,經營一家網咖,過著靡爛的生活。



建中,曾幾何時竟只成為一個故事。



不知不覺就這樣二十歲了,我終於真正地開始思索自己的前途。



漸漸地,老師當初說過的話一一浮現:



「建中每年每班會有一兩個是連大學都考不上的。」



「分數不代表什麼,可是它決定你的未來。」



於是我硬著頭皮趕在截止日前的最後一刻報名了學測,



也從那天開始慢慢地再重新接觸一些課業上的東西。



沒唸過高二,一年級學的東西也多半很零散,



連老師的數學筆記講義都不知跑到哪去。



其實一開始滿挫折的,



但三不五時來到老師的留言板上看文章,給了我好多激勵。



雖然這麼多優秀的同學,得勝的名單中卻沒一個是我;



我也想跟這些同學一樣,所以打從心底把他們當成榜樣學習。



兩三個月的時間真的不夠,今天學測考完,對照前兩年的級分對照表,



大概是六十五至七十級分左右,英文可能連頂標都沒有。



以老師的標準來講,這個成績真的是很糟糕。



只是不爭氣的我卻為這個成績感動不已,我終於重新覺得我還有救!



因為沒有高中文憑,



我得參加三月十二日的自學進修高中學歷鑑定考試,然後再挑戰指考。



學測等於沒有用處,但其實感覺很像進高中的第一次段考一般。



「考信心!」老師當年是這樣說的。



一直以來都有在這個板上看文章,



卻始終沒有勇氣寫個文章或是向老師說聲謝謝。



一個好的老師不只在課堂上教授學生知識,影響的更是學生一輩子!



方向走對了就不用怕路程顛簸,



兩年多來我終於敢在這個留言板上留言了。




剩下的幾個月,還有往後我也一定會更加更加的努力。



我要在這邊大聲說出對老師的感激:



老師謝謝你!我真的真的很感謝你!




介喬敬上



這封信看得我熱淚盈眶。



作者:游森棚出版日期:2007 年09 月 04 日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情緒與疾病/ 謝文傑心理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 謝文傑心理師


情緒是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的醫學模式中,


情緒與人們的健康和疾病有著重要的關係。


良好的情緒使人精力充沛、身體健壯;


不良的情緒使人頹唐沮喪、萎糜不振、疾病叢生。





人的任何心理活動都伴有一定的情緒。


情緒正常,首先表現為「心情 恬靜」。


恬者,樂而不憂,即心情愉快;靜者,安而不躁,即情緒穩定。


心情愉快,包含心身活動協調,自我滿意,


情緒高漲,充滿希望,這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如果心境處於憂鬱苦悶之中,情緒低落、灰心失望,


這是不健康的心理 表現,


會出現思維紊亂、語無倫次、行動毫無秩序、言行不一,


思維和行為是矛盾的、不協調的。


情緒的變化必然會導致行為變化。





情緒的分類

近代西方學者認為人的基本情緒是四類,


其他情緒是由這四類基本情緒交叉疊合衍生出來的。 


一、近代基本情緒分類

  近代西方學者認為人的基本情緒分四類:喜、怒、哀、懼。


【喜】每當人們情緒高漲時表現出歡愉的行為,而情緒高漲可因年齡、


環境、知識、智能不同,表現出程度不一的歡愉行為。


【怒】每當人們情緒受到強烈刺激時所表現出暴躁的行為


而情緒可因刺激的強弱程度,反映在情感上也有所不同。


【哀】每當人們情緒受到沈重打擊時所表現出悲傷的行為,


而情緒可因打擊的因素及程度差異,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懼】每當人們情緒受到劇烈的恐嚇時所表現出驚恐的行為,


而情緒可受恐嚇的輕重反映出不同的行為。





情緒與行為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


沒有情緒,人的一切活動將是不可思議的。


引起情緒的刺激,可能來自外部環境,


如:陽光、氣候、色彩、聲音、 人、事物以及各種「意念」。


也可因現實世界中任何具體的情景刺激成為情緒產生的觸發因素。


但人對周圍事物採取何種態度,產生何樣體驗,


則視它們對人需要的 滿足情況如何而定。


情緒具有主觀色彩,


人們與各種事物的關係不一樣


所抱的態度也不一樣。





心理性病因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


心因性病因比體因性病因更為重要。


心因性包括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


情緒的變異和壓力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心理性病因指引起心理情緒變化而致心理變態和皮質功能紊亂,


直至經由中介機轉使驅體遭受損害的各種因素,


包括環境因素(尤其是人關係)、生活變故、精神刺激,以及性格類型。



【環境因素】


是指居住場所、職業、工作、學校、鄰居親屬關係等,


環境因素也包含人際關係。


不良的環境因素和緊張的人際關係都會導致心因性疾病。


 【精神刺激】


在生活、工作中如果受到強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打擊會引起精神障礙;


一旦寄予希望的目標實現不了時,情緒就會低落,意志消沈。


威脅生命安全的各種災禍及意外事件,


或長期沈重的憂慮、悲痛、恐懼和委屈,都可成為致病因素。


 【生活變故】


家庭是每個人生活基本單元,是社會的細胞,


它是感情寄託的主要來源,也可能是許多心理煩惱的來源。


家庭生活發展史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挫折,


也會有不同的歡樂和享受,對於每個家庭成員來說,


在不同的階段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變化。


 【性格類型】


人體是個開放系統,隨時都在與周圍外環境接觸,


接受各種不同的刺激和影響。


但相同的不良環境、生活變化和精神刺激,


各個個體對此的反應卻大不一樣,


有的人能應付自如,有的卻因而致病。


造成這種不同結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與不同個性行為有很大的關係。





情緒的生物本能及社會性


情緒與人類需要有密切關係。


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與水的需要)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需要。


滿足了需要,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


無法滿足就會產生焦慮,妨礙需要時就會產生憤怒。


但這僅是本能,


人類更重要的是社會性的需要,因此情緒有明顯的社會性。 


一、需要、滿足為喜,有利生存發展


人的情緒和情感明顯地受到個性傾向所制約,


凡與人的需要、興趣、理 想、信念、世界觀相符合的事物,


會引起滿足、愉快、喜悅、崇敬等正向的情緒和情感;


反之,


則會引起失望、不安、厭惡、憤怒等負向的情緒和情感


凡得到各種需要(自然性和社會性),


人就感到滿足,有利生存。


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


不僅是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也是延年益壽的法寶 


二、厭惡、拒斥、逃避為懼,以利保護自身


人類之所以有厭惡、拒斥、恐懼的情緒和行為,


是為了避開傷害和毀滅 ,以保護自身的生存。


社會是一個複雜體,


某些不利因素不一定傷害人的軀 體,


但會傷害人的精神。


因此人在作出各種不同情緒行為反應時,同樣蘊含著生物本能。 


三、認知與評價-情緒的社會性


現代人的情緒明顯帶有社會性,或喜或憂,或驚或怒,


都與個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水準有關,每個人都有不同。 


良性情緒與劣性情緒



一、良性情緒與健康


良性的情緒對於健康而言,


無疑是個積極的、正性的反應,有益於健康。


如果人們能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人的免疫機制能夠活躍旺盛,


就會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達到「精神免疫」。


因此,積極的情緒可以增進健 康、延緩衰老過程。 


二、劣性情緒與疾病


劣性情緒對人的健康影響很大,


它會使人的免疫機能低下,容易罹病 使人早衰、短壽。


故有害的劣性情緒是人們的大敵。



三、情緒在心理治療中的地位


醫護人員利用語言、行為或人際關係的交往,


以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病人的顧慮、


提高思想認識層次、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及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


情緒的改善在心理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語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很大。


本文出處:  http://www.psychpark.org/psy/emotion.asp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兒童注意力的發展與問題

小孩子的注意力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十個家長有九個會常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


事實上,每個孩子的注意力發展都遵循了一些原則,


但是,每個孩子 注意力的特色與問題,可能並不太一樣。


雖然本篇短文的主旨是企圖解釋一些相關現象,


卻難免因篇幅有限及個人角度而發生遺漏或偏頗,


僅希望能由專業知識的角度,


提倡一點有益於孩子本身利益的觀念,以供參考。


以下,就兒童注意力發展的基本特色先加以說明:


    第一:注意力是人類長久演化以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要展現良好的注意力,幾乎與大腦神經系統的每個重要部門都有關係。


所以,很多神經系統的疾病或多或少都可能產生注意力調控不理想的狀態。


    第二:注意力的調控基本上是一大組神經系統的成功的相互配合,


所以,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與成熟的速度決定了兒童注意力的表現。


在此,正常運作指的是和一般人類小孩所擁有的基因所決定的神經功能相比較。


    第三:注意力的調控,與動機強弱息息相關。


年紀愈小的孩子,愈沒有辦法去應付身體中原始的生物性動機


(例如:飢餓、衝動、情緒暴漲、反射動作、、等等),


也愈沒有辦法追尋社會性動機


(像是:保持清潔、作事情完整、坐好不要動、為將來著想、、等等)。


孩子主觀上覺得有趣味的事情,是他動機最強的部分,


也最能 展現注意力調控的能力。


    第四:幼小兒童沒辦法統整腦子中許許多多的神經細胞的消息,


因此,常有些功能不足是因為發展尚未完成。


像是胼胝體,一般要等到大約五歲以後才有很好的左右 腦的溝通功能,


在這之前,孩子可能說的與做的不太一致,


也可能說(說給自己聽)要這麼做,


但是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就做好了。


又像是,胼胝體旁邊的扣帶回與一 個人能正確選擇行為反應、


抑制不需要的刺激與反應、安排反應的順序等都有關連,


如果這部位所傳送的神經消息尚無法與其他神經消息絕緣,


就可能產生父母師長 口中


『規矩不佳』、『失控』、或『生番』的小朋友。


    因此,觀察或評估兒童注意力功能,千萬要分析其發展的程度,


是不是走在正常發展的軌道,


不要一味怪罪教養問題、動機不強、或者是不合作。


如果走在不正常的發展軌道上,


就應逐步分析其注意力調控的主要困難何在,


再作進一步的介入計畫。


注意力調控的功能,簡單來分,可以有下列四個方面:


    其一:控制知覺進入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覺與不自覺地選擇環境的刺激進入腦中的能力,


如果選擇的功能正常,


則孩子會看到、聽到、觸接到和一般人一樣的訊 息。


出差錯的狀態有許多種,


像是:有些孩子過了入學年齡,還只偏重輪廓知覺或細瑣的知覺,


無法隨自己的意思在整體與細節中轉換,選擇應該重視的部分;


有些 孩子無法全面性、完整性地搜索視覺訊息,


只看到局部或某一邊。


    其二:選擇行為反應:


每個人的腦子中隨時有極多的神經消息在傳遞,


有許多意念在飛轉,可做出許多不同的行為反應。


在這方面,所謂的注意力調控是,


腦子成功 地促使肌肉系統做出當時最切當的反應,


這反應可以是別人要求做的、或小孩自己希望作的。


而注意力控制失敗,就可能做出當時不該做的反應,


像是:


不該按按鍵 時卻按了,不該踩油門時卻踩了,


如果問他知不知道反應錯了,他又說知道。


這功能大部分依賴大腦額葉系統的正常發展與成熟,


傳統被診斷成衝動型注意力缺損的 兒童、


或腦部受傷以後的行為失控,即是這方面功能有障礙。


    其三:注意力的資源問題:


先用供電的問題來做比喻,


一部發電機如果能發較多的電,


就可以同時供好幾部機器使用,


可以完成較多的功能。


因為這也是源於神經系統與神經傳導物質的成熟,


所以孩童年齡越大,資源越多,


一般相信,會發展到青少年末期和少成年期。


一個孩子可能因為神經系統的限制導致注意力資源不足,


也可能只是短時間的現階段的腦部能量不足(因為飢餓或疲倦),


而無法做出其他孩子可以完成的工作。


    值得提醒的是,


就像耗電的機種往往是功能不佳的機種一樣,


孩子應付不熟悉或複雜度高的事物時,


既表現不佳、耗損的注意力資源也較多,


將是惡循環似的,又使 功能愈差。


所以,知覺選擇功能不佳、或反應控制不佳的孩子,


做同一件事時往往要比其他小孩耗損更多注意力資源,


不耐煩、發脾氣自然常見。


而且,情緒高昇的時候也會耗損注意力資源,


所以緊張、生氣、太興奮、壓力大,都造成注意力資源變少,


而不足以表現出平常時候可以做到的知覺選擇與反應選擇的功能。


千萬不要 低估注意力功能不佳的孩子的挫折感。


    此外,越熟練的功能就越自動化,也就越省注意力資源,


但是,越自動化,在特殊情境下,


也越無法隨個人與情境的需求改變反應,


這是訓練孩子時的兩難困境。


    其四:注意力的持續問題。


人類對沒有變化的同一件事,可以持續的時間長度都是一樣頗為短的。


要不有新的刺激進來,要不在腦中不斷產生新的神經活動,


否則是 持續不下去的。


個體有『興趣』時,


可能就是『與舊有的經驗產生關連』的時候、


或『對舊刺激有發生新的觀點』的時候,


就可以維持充分的注意力。個體有『意志 力』,


可能就是不斷在腦中『激發刺激』來提醒自己,也同樣可以持續。


兒童可以引動的舊經驗較少,


意志力又是學齡期才逐步成熟的,當然持續力較差。


最後,持 續不了,也有可能注意力資源用光了。


    總之,注意力是學習的基礎,


父母如果懷疑孩子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時,


應注意區辨其類型,以提供專業人員作診斷或復健的參考。


日常生活中,


適當的營養與熱能 的補給、足夠的睡眠與休息是最基礎的,


而多利用孩子已經呈現的動機與興趣,觀察孩子的資源量,


少激起情緒反應,教他利用口訣去協助注意力調控,


都是帶好心 肝寶貝的不二法門。


高醫心理系 郭乃文





訓練專注的十大方法




訓練專注的十大方法

講師 黃璽翰

壹、常見的注意力分散現象

1.於日常生活中經常遺忘應完成或攜帶的事物。

2.常讓人覺得粗心大意且較無法注意細節。

3.較容易受外在的影響而分心。

4.較無法專心及完整的聽人說話。

5.經常不能按指示將事情完成。

6.在執行一件事情上的持續力較不理想。

7.規劃能力較弱常讓人覺得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8.除了有興趣的事情外專注的時間較短暫。



貳、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因素

1.生理因素 - 先天及後天

2.個性因素 - 氣質行為模式

3.情境因素 - 人、事、物、環境、情況

4.心理基本需求-

1.生理及活動需求

2.被愛被關懷需求

3.歸屬感的需求

4.自尊心的需求

5.好奇心的需求

6.成就感的需求



叁、訓練專注的十大方法

ㄧ、 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產生良好的學習感受。

二、 動態性學習特質引導法 。

三、 靜態性學習特質引導法。

四、 視覺辨識能力訓練法。

五、 聽覺理解能力訓練法。

六、 動覺(觸覺、體覺)操作、執行、應用能力訓練法。

七、 邏輯推理分析能力訓練法。

八、 學習動機訓練法。

九、 氣質調教;建立孩子的成功特質。

十、 滿足孩子的心理基本需求。



動態性學習特質引導法



(特徵)

寫功課時常會找許多藉口離開座位、

在執行一件事情時較無法一次完成、

常顯得較不安定、精力旺盛、

常會讓人覺得學習不專心。



(注意事項)

1.主要照顧者於執行引導時,需符合孩子的學習節奏、速度、反應。

2.主要照顧者於執行引導時,應盡量多規劃以操作的方式,

讓孩子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

3.主要照顧者於執行引導時,應避免過多或過長的口語內容,

應以簡單明瞭為原則。



靜態性特質學習引導法



(特徵)

較喜歡做靜態性的事情、規律性高、屬於安樂型的孩子、

活動量較小、常顯得慢條斯理或慢吞吞、有可能較怕生或害羞、

有可能適應性欠佳、反應強度偏低。



(注意事項)

1.主要照顧者於執行引導時互動時間不應太長。

2.主要照顧者於執行引導時出的題目不應太難。

3.主要照顧者於執行引導時速度及節奏不應過快。

4.主要照顧者於執行引導時應於日常生活中多安排及增加體能訓練。



視覺辨識能力訓練法

說明:

1.人類在面對學習(刺激)時經由視覺接收訊息的比例為80%以上,

若是你的孩子是經由視覺來面對學習,

通常他的學習速度就會很快。



2.以視覺學習的孩子是慣性的經由視覺接收訊息後,

轉換成圖像,較容易記憶深刻或稱之為永久性記憶。



3.訓練重點:視覺辨別能力-找不同(差異性)、

找相同(同質性) 、空間概念(平面、立體)

協調能力-視覺動作、聽覺動作、思維動作

視覺記憶-將看到的轉換成圖像或故事



聽覺理解能力訓練法

說明:

聽覺的部分牽涉到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

以及經由理解而轉換的記憶。

聽覺的部分亦包含感受與情緒,

這個部份會牽涉到孩子面對學習時的動機及學習的結果。



訓練目標:

聽的辨別力(音感)-這是一種區別相似聲音之間差異性的能力。

聽覺記憶-這是一種記憶自己聽取到聲音的能力。

感受與情緒-正向的語言、正向的互動、有情緒立刻停止互動。





動覺操作、執行、應用能力訓練法

訓練方法:

階段一

動作能力(大肌肉)-手臂與腿的活動.爬行.匍匐前進.走路.

交互形式的走與跑

操作能力(小肌肉)-抓握反射的發展.雙手操作.寫字.精細動作



階段二

動作能力-前翻滾與側翻滾.平衡木.後翻滾.爬與跳.速度及反應

操作能力-投擲的發展(空間.協調).速度.反應完整度

持續力-體能訓練.情境變化(人.事.時.地.物)





邏輯推理分析能力訓練法



說明:

1.邏輯思考能力與孩子的潛能發展有非常重要的關連性.

2.而此項的能力通常與孩子的具體經驗有相關.

3.家長應了解讓孩子吸取各種經驗是提升孩子邏輯思考的能力.

4.並且也要注意說話能力,是否也明顯的進步了.

5.語言的思考與語言的運用有關,我們稱之為溝通表達的能力.

6.所以必須多些機會與時間與孩子交談或說故事.

7.經常引導孩子將他對事情的看法、想法、感受、

表達出來亦是訓練孩子溝通表達及邏輯推理、分析、整合的能力.

8.同時也要讓孩子畫一些圖形或排列等抽象的練習,

以增加他對抽象與具體關係及不同的觀察能力.





學習動機訓練法

說明:

動機是牽涉到孩子想不想做、要不要做、會不會做。

過度的嚴厲及過多的保護、限制、要求、會影響孩子的動機。

能力的欠缺,也會造成孩子在面對學習時,主動性與積極度不佳,

通常會讓人覺得較被動。

情緒稍加處理就是一種認知(2)

記得!孩子有時需要的,

只是他自己努力地把玩具放進入箱子中,就讓他快樂了!


剛才提到的如果以語言管道或視覺感道或其他感道,


來提供訊息協助個體對這些情緒辨識,在腦中形成一種概念或記憶,


則相對地情緒的變化也就容易協調了。


像是, 習慣有口語表達能力的個體,情緒也較易覺知與表達。


另外,想辦法加入等待中的活動,陪著孩子在等待中,


有快樂的學習、得到獎賞、放鬆心情、有人教導方法,


而非痛苦式、煎熬式、被拋棄式的等待。


想想,如果只有在事前定一個目標與一項增強物,


卻沒有給予達到目標的方法與策略,以及情緒條件,


就一味要求孩子達成 目標,這是很殘忍的。


經由這些過程,得到的不只是情緒學習,


還有自我主宰感與自我監控能力的增加。


5.情緒被環境引動:


  環境的線索(如聲音、味道)、


他人(友伴、老師、家長)的臉或聲音,


這些刺激會造成不同的反應。


所以,環境的設計,是重要的情緒設計。


環境 刺激能同步最佳,如聲音加圖片、肢體加圖片等,


使刺激更易進入大腦,形成一種我們需要的情緒狀態與概念。


所以孩子對一個新環境的印象十分重要,


寧可花多一 些時間準備他進入新環境的第一印象,


也不要日後再來彌補。


而且,良好的環境給孩子很棒的安全感與放鬆感,


可以快速地沈靜下他的心情。


二、神經心理學的知識說


 1.認知功能的成熟與大腦功能的成長間互相依存-


隨年齡的增加,功能發展的方向是可以預估的,


因情緒也包含了認知功能。



 2.神經細胞的本質與後天環境間的調整效果-


找出優勢能力(最好系統),給予訊息、刺激。


以個體有自信的能力感來統整其他活動,


不要以他自慚或自弱的情緒來作其他行為反應。


 3.接受個體能力衡鑑的內涵與重要性-


每一種醫療或教育體系的建議,並非都適合每一個孩子,


每一位家長應發展出一套訓練理念與教育模式,


因為,情緒是特別分享的。


不過,別忘了,每年至少一次回原醫療系統做檢查,


了解孩子的發展概況。


不要和別人比較,個體自己與自己經驗的累積比


 4.由個體的固化功能走向功能開發


  不要受限於他不好的功能組型,


要提供讓他有表現機會的環境來誘發他的行為功能,


這部分往往是大人想不到的。


於是我們這樣知道與自我提醒:


1.每個孩子都有個性,


不一定是疾病造成的-有時是基因,


而有時,是環境誘發出來的。


2.每個孩子,都是以情緒來傳遞訊息,


所以情緒管理從解讀情緒開始。


3.情緒和認知表徵是一體的兩面,


所以要合理的配合其認知特色與成熟度。


4.弱處給同理心,強處給訓練的方向-情緒差時給予支持,


共享好情緒,也讓他知道這是可以共享的。


5.提供引促好情緒的環境與安定情緒的特定空間。


6.我們在孩子的身邊,是一種屬於孩子可以感覺的環境的一部份。


要不斷提醒自己學會對壓力的反應不必那麼僵硬與害怕,


要以放鬆、自然、加上學習的心情


作者: 郭乃文是台大心理系學士、碩士與博士

摘要:陳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