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發揮男孩優勢的教養策略-許芳菊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男孩精力充沛,坐不住,學習發展普遍較女孩慢;

但男孩的爆發力很強,端看父母師長如何引導,

如何讓男孩後發先至,發揮優勢與特質?




不論是科學研究或教學現場觀察,

大部分男孩小時候在許多方面的發展,都比女孩晚熟。



如果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是真的,

「那恐怕大部分的男孩子 一開始就輸了,」

有四個兒子的牧師黃國倫親身的體悟是,

「慢一點,真的沒關係,後來你會發現,

真的一點都沒差,我比較相信男孩子是大器晚成型。」



凱斯跨文化雙語幼稚園執行長吳敏蘭觀察,

在幼稚園,女孩的理解力較強,比較能照著老師的話去做。

學習狀況比較慢的孩子,的確男生居多。



的確,快慢不是重點,早熟晚熟不是關鍵,

父母師長在教養男孩時,

重要的是,了解他的特質,發展他的優勢。



《親子天下》整理出幾個帶領男孩發揮優勢的關鍵。

◆提升男孩閱讀興趣的策略

1從共讀開始:


吳敏蘭建議父母不要急著問孩子學到什麼,而是要營造一種愉快的經驗




2提供男孩有興趣的讀物:




許多研究都發現,男孩有興趣的書籍,跟女孩不太一樣。



徐匯中學校長陳海鵬就發現,男生喜歡閱讀較具體的、比較知識性的書,




蘭陽女中校長曹學仁則觀察到,


男生屬於圖像式的學習,常常零零碎碎的在吸收知識,


但假以時日卻能把這些概念串連起來。


高雄右昌國中呂軼倫老師教國文課時,


就會用偵探小說、武俠小說來吸引男生進入閱讀。




3多元的互動,不要老寫閱讀單:



《親子天下》調查發現,


超過七成的中小學男生不喜歡寫閱讀單,


超過一半的男生,寫閱讀摘要有困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認為,


要提升男孩興趣,就要投其所好,多元、體驗式的互動會更有效。


提升男孩學習熱情的策略:

跟女孩比起來,男孩不喜歡上學、上課坐不住的情形都比較嚴重。


很多老師會歸咎於男孩過動、不專心,


其實很可能是老師不懂得引導男孩。


要提升男孩學習熱情,除了要求他乖乖坐好上課,還有更好的方法。





1提供實質獎勵:



《親子天下》調查發現,


對國小男生而言,最能激發他主動認真唸書的方法,


是父母師長的實質獎賞(見一五八頁)。



有三個兒子的部落格作家彭菊仙就發現,


「男生非常實際,如果他可以得到一個他真的很想要的東西,


像是『變形金剛』,他的動機會變得很強。」





2多一些體驗式、操作式學習:



對小男生實質獎賞很有效,


但到了大一點的國中男孩,激發起他對功課的喜愛更為重要。


調查發現,最能激發國中男生讀書意願的,


就是讓他覺得學習的內容有趣、有用。





3建立自信,鼓勵正向競爭:




《親子天下》的調查發現,「想要贏過別人」,

是男孩主動認真念書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心理學家薩克斯醫師長期關注男孩的問題,


就發現男孩可能需要競爭的熱情做為他的動機啟動器,


「競爭,尤其是團隊競爭對很多男生很好,


有些男生需要挑戰和 競賽的冒險來使他在乎結果。」


"親子天下"的調查也呼應以上的看法,


八三‧五%的中小學男生喜歡老師用分組競賽的方式上課。



不過,鼓勵男孩競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先建立起他的自信心。




黃國倫說


「你一定要讓孩子覺得有一個東西他很擅長、他發展的很好,


讓他比賽得獎,讓他覺得很棒,你可以藉此鼓勵他,


他有自信了,就會覺得課業也沒什麼,也會比較主動去接受挑戰,」





 ◆培養男孩紀律與冒險的策略

沉迷電玩,是許多男孩子目前所面臨的危險誘惑。


父母師長要幫助男孩上網不迷網,最重要的關鍵有兩個:


第一,要從小培養他的紀律。


第二,在真實世界裡,給男孩足夠的探索、冒險。



洪蘭教授指出,


電玩並非毒蛇猛獸,玩得好,甚至還可以提升某些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是要學會怎麼玩、怎麼控制,學會對自己負責。






1從小培養紀律:


美國心理學家薩克斯醫師認為,


讓男孩上網不迷網的關鍵在「平衡」,


我們要一直問:「兒子可以玩多久?玩什麼遊戲?」


假如玩電玩的時間超出跟朋友玩的時間,


超出做功課的時間,那就過頭,該節制了。





2鼓勵真實冒險:



薩克斯醫師鼓勵男孩從事真正的冒險,


這種在真實的世界裡冒險、挑戰、克服困難,


完成任務的經驗最能滿足男孩子,


可以把沈迷在電玩的孩子拉回現實世界,


把他的動力引導到有意義的事情上。


(當然絕對不是故意要孩子去踩玻璃、吞火,


父母千萬別走火入魔!)



這些真實世界的探索、冒險、充分的玩,


最後都將成為男孩成長、學習的養分。




正如 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趙蕙鈴所說的:

「在男女孩的各種發展進程中,


重要的是找到一個適合他們成長與學習的環境,


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幫助學校老師 認識你的孩子。」


全文請上親子天下網站



3 則留言:

  1. 文/曉嵐



    這幾天我發覺我的小女兒好像悶悶不樂的,

    我想可能跟我最近都跟我大女兒伴讀有關係,

    我想我應該要找個時間跟小女兒談談。



    那一天我看她閒來無事,坐在椅子上,我想時候到了。



    我坐到她身邊,問她:「妹妹,妳會不會覺得我最近好像比較關心姊姊?」



    她神情落寞的點點頭。



    我接著說:「妹妹,假如今天妳非常的富有,我再給妳錢有沒有意義?」





    她靜靜的聽著。



    「妳知道嗎?我為什麼要每天陪姊姊讀英文?

    姊姊她對功課不是那麼的自動,

    如果不這樣每天陪著她,或許她沒辦法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但是我覺得妳對妳的功課是非常負責,

    我還擔心妳每天讀書會讀得太晚。

    我是擔心妳的身體,倒不擔心妳的功課。

    今天假如我用姊姊的方式來對待妳,

    每天盯著妳讀書,那我就太侮辱妳了。」



    妹妹聽明白了,原來我是了解她的,她是不用我操心的。

    她的臉瞬間就柔和了起來。



    藉此機會我順便提醒她,

    以後不管別人擁有什麼,我們都不用去羨慕別人。

    我們要清楚別人擁有的,我們不一定有缺少,

    或許我們比他還富有,我們還可以給予別人呢!

    所以我們的心是很平靜的,不管別人擁有什麼。



    自從這次溝通以後,

    小女兒就很少去跟別人作比較了,因為她清楚她擁有甚麼。

    回覆刪除
  2. 文/謝水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孩子從出生到入學前這段時期與父母最為親密,

    腦力發展也最迅速,模仿能力強、可塑性高,

    因此,孩子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

    價值觀念、處事態度等等,莫不與父母息息相關。



    朋友的女兒今年國小畢業,暑假期間,

    每天非睡到十點是不起床的,雖然好言相勸,

    但還是無動於衷,即使嚴責厲罵、威脅利誘,

    仍是依然故我,只丟下一句:

    「暑假又不上課,為什麼不能睡晚一點?」



    面對這句話值得大人深省一陣子,

    其實錯不在她,而是友人自己造成的。

    假日不上班,如果沒有特殊的事情,

    大人也是放縱自己睡到八點多,雖不像她十點才起床,

    可是這種假日可以晚起的習慣已讓她認為「理所當然」了。



    兒子小時候個性急躁、做事馬虎草率,

    凡事只求有做不求做好,這種現象就像一面鏡子擺在面前,

    他就是鏡中的我,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



    心理學家認為,

    看一個孩子怎樣玩洋娃娃,

    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怎樣的對待他。

    如果一個小女孩在自命是洋娃娃的母親時,

    對娃娃是用命令、恫嚇,

    那麼大抵可知她的母親就是如此的對待她。



    如果父母的言談舉止粗暴低俗,待人狂妄不羈、說話浮誇不實,

    我們還能冀望有溫文儒雅、謙遜有禮、誠懇信諾的下一代嗎?



    因此,

    當孩子放學回家,

    抱怨老師不公平、功課太艱深,指責同學的不是。

    這時,大人應該好好反省,

    是不是我們也同樣在家裡抱怨主管處事不公、

    埋怨工作壓力太大、批評同事的是非。

    若是,

    這何嘗不是調整我們工作態度,改善人際關係的機會呢?



    孩子是一面活的鏡子,天天擺在面前供我們反照、省思。



    如果孩子做事沒耐心、不負責;遇到挫折就亂發脾氣、怨天尤人,

    這些都是我們大人的不良示範所造成的

    應該設法修正處事態度,儘量掌控自己的情緒。

    如此,不僅能使父母伴隨孩子成長,

    更能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念。



    本文作者為南縣紅瓦厝國小校長

    回覆刪除
  3.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普吉島的ClubMed度假村,

    那時我在那裏擔任英文的翻譯公關。



    有一天,我在大廳裡,

    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

    安慰著一位大約四歲的西方小孩,

    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精疲力盡了。



    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位日本工作人員,

    因為那天小孩較多,而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

    少算了一位,而將這位澳洲小孩留在網球場。

    等到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

    將這位小孩帶回來,而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

    而飽受驚嚇,哭得稀裡嘩啦的。



    現在澳洲媽媽出現了,看著自己的小孩哭得慘兮兮的。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

    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

    還是很生氣的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



    都不是!

    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

    並且很理性的告訴他:

    「已經沒事了,那位日本姊姊因為找不到他而非常的緊張難過,

    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日本姊姊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下我只見那位四歲的小孩,

    墊起腳跟,親親蹲在他身旁的日本工作人員的臉頰,

    並且輕輕的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當你感到難過害怕的同時,也別忘了別人心裏的感受;

    當你對朋友施予幫助,也別忘了不要傷到其他人。



    ──轉自《明慧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