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合併症
1.合併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六十。
2.對立反抗症,亦即習慣性跟別人吵架。這對亞症患者而言是很正常的。
3.憂鬱、躁鬱、焦鬱症
4.強迫症。亞症的固著性行為與強迫症很難區分,一旦其行為對我們產生困擾,就可以歸入強迫症。
2Q:健忘、疏忽會是亞症特性之一嗎?
2A:健忘、疏忽不足以診斷亞斯伯格症。
常常忘記把書包帶回家,因為書包不是他在乎的,不見得是他不記得;
老師講課,他看東看西,是因為他不在乎這門課。
這也是亞症常被誤診為注意力不足的原因。
3Q:吳醫師會建議家長如何確診呢?有建議次數嗎?
我們如何尋求醫療資源?
3A:請資深家長分享
資深家長:評估過程中,老師說孩子是亞斯伯格症,但醫生說是「臨界」,
我問醫師:「我如何確定他到底是不是?」醫師:「我不趕給妳下判斷。」
到現在,我也只能固定回去看診。
A:以Gillberg的診斷標準為例,
1他符合一項,但2他沒有,4一項……,這就是標準,
醫學講求實證,要是不符合以上診斷,
所以我們也只能說他「像 是」亞斯伯格症。
門診觀察的時間有限,父母親也不知道要告訴我什麼東西,
所以我會建議家長、尤其是那些不知道要告訴醫生什麼的家長去看書,
告訴我哪幾個項 目像,以幫助我做診斷。
Q:亞斯伯格症似乎是無藥可醫,我們要改變他嗎?
Q:親戚小孩吃藥,會有食慾不振、昏昏欲睡的後遺症,
這樣的副作用是安全的嗎?
Q:我的小孩今年念小四,
有亞斯伯格症合併過動症,適不適合用藥呢?
A:我先說明確定診斷後的好處。
當他的行為已經干擾到生活,確定診斷是對他有幫助的,
幫助身邊的人了解患者的困難。
一個小學3年級孩子的爸爸患肝病,我問他:「你知道爸爸得了什麼病嗎?」
他說:「我不要講,我講了妳會說我在講統計數字。」「沒關係,你說說看。」
「我爸爸得了肝癌。根據衛生署的統計 數字,肝癌5年的存活率是……」
其實他關心爸爸,他上網查相關資料,但這不是我們期待的感性的回答。
他爸爸過世後,我問這孩子:「對你的生活有影響嗎?」
他回答:「很麻煩,眼睛會看不清楚。」這是他表達很難過的形容詞,
他沒辦法用情緒的字眼來告訴你。
診斷是為了了解他,診斷以後的意義是為了協助教養方式。
知道他是過動症,你就能接受他無法久坐的事實,但不代表可以允許他打人。
我們看到有人坐輪椅,就會幫忙開門,
但這些孩子患的是一種隱性障礙,我們看不到,
所以我們必須練習從他腦子看他,然後去稱讚他的進步,
不要拿他和同年齡的正常小孩比較。
另一個診斷候的好處是「援助」,教育單位能提供需要的協助。
有些能力好的亞斯伯格症孩子,當被問道:你知道你有什麼問題嗎?
他會告訴你:我有亞斯伯格症。
「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就是沒有辦法懂得別人的表情,還有……」
《星星小王子》一書,說的是亞症孩子以自己的角度去看他的問題,
他能懂得自己,才會活得比較快樂。
《亞斯伯格症進階完整版》中有針對「診斷」的詳細說明,
看「心智理論」那一章,你可以了解為什麼他沒辦法聽懂你的話。
本書另一個好處是告訴你處理方法,包括語言、認知能力等。
再來討論到吃藥問題。
我常跟家長說,診斷不一定代表要吃藥,
診斷是告訴你孩子有這方面的困難,你要練習去處理他的困難。
至於什麼時候該吃藥,我會跟家長討論兩個大原則:
一,影響到他的學習表現;二,影響到他的人際關係。
有家長不敢接電話,怕老師打電話叫他去學校,因為孩子打架惹事。
這時候就可以用藥,讓孩子、讓你自己、讓老師都好過。
Q:焦慮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蕁麻疹嗎?
A:會,但很少。
有些病患焦慮時氣喘會發作,身心本一體,不能分開看。
但我不會把蕁麻疹歸因於焦慮,因為他可能真的碰到了會讓他過敏的東西。
Q:確診後,需不需要過一段時間再次去確診?
診斷結果會不會隨著時間年齡而改變?
A:看目的。
確診的目的有二:更了解患者,以及得到社會資源。
我有很多家長不做診斷,
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的困難在哪,也不需要用藥,所以不需要做任何診斷。
總之,還是要看診斷的目的,是要更了解他,或是要得到社會資源。
有一些孩子是亞斯伯格症合併注意力不足,吃藥後注意力會改善。
另外,合併焦慮症或憂慮症的比率也很高,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
現在有些研究顯示,亞症孩子自主神經功能較亢進,
容易緊張,加上頭腦比較僵化,變通能力差。
所以當家長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時,
一般孩子會想辦法讓它變可以,但亞症孩子會一直問為什麼不可 以。
亞症本身無藥可治,但如果診斷是為了其他的合併症,那是可用藥物改善的。
Q:請問藥物副作用的問題。
A:藥物絕對有副作用,吃牛肉、豬肉也會有副作用,
但吃藥的副作用沒有那麼恐怖。
治療過動症的最常被使用的利他能
(短效型中樞神經興奮劑)使用已超過50 年,
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但會影響胃口,導致孩子身體發展遲緩,
這時我們會建議在假日或暑假時暫時停藥。
如果有頭痛、肚子痛等副作用,我們就會減少劑 量。
我常看到學校發的DM,
把利他能列為毒品,那是不公平的,恰當使用對患者的幫助是很大的。
目前無相關證據證明是否會對腦部產生不良影響。
我女兒有注意力不足的毛病,沒辦法把把事情規劃好並如期完成,
例如牆上貼滿10張便條紙註明代辦事項,
2周後還是那幾張,一件也沒有完成。
不用利他能,成績排名約在15名,
用藥物協助後,可以進步到前3名。
Q:針對青春期的叛逆、固著性,以及與同儕相處不好的行為,
要以處罰來糾正嗎?
A:管教是個藝術,沒有一種方法是絕對有效。
我有個學妹,老大國一時被確診,今年已經18歲了。
這個孩子的問題行為是常揚言:
誰碰到我的頭髮,就跺他手指,所以他的興趣是研究武器。
因為常被騙錢,他高中後兩年沒有就學,而是在家學習。
剛上高中時,他甚至會跟媽媽動手。
現在,這位孩子的行為已經大有改善。
學妹告訴我教養關鍵:「親子關係一定要好。」
即使過程有衝突,長期來看,關係還是和諧的。
亞症患者有個優點:一旦他認知到一個規定,他會遵守。
所以他討厭犯法、討厭闖紅燈,會在學校指正別人:你做錯了。
總之,不要用暴力,壓得下他的行為,這就不叫亞斯伯格症了;
你只可以堅持不給他要的不合理的東西。
Q:問題是,學校老師不見得懂這些孩子?
A:所以老師也要多看書,
社會尤其需要像智園這樣的出版社,持續發行特教好書。
Q:用藥年紀有無限制?
A:原則上學齡前不用藥,除非干擾到生活或學習。
不用藥時,我會建議過動的孩子吃魚油,
有一篇文章提及Omega3對孩子有效;但重點是不能過量。
GABA對過動的孩子也很好。
但這些替代性的東西,效果還是有限的。
Q:我女兒讀小一,會在升旗時脫褲子。
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又如何處理呢?
A: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很複雜。
我們要觀察的是「出現這個行為的結果」,
是否因為升旗無聊,不想升旗,只要脫褲子就不用升旗。
如果是這樣,就要處理升旗的事。
有個案例是,
他在學校時,你一叫他做功課就吐口水。
他一吐口水,老師就罵他、抱走他,他就不用做功課了。
我們的治療師也很堅持,押著他寫功課,即使他吐了18次口水後,
沒寫完還是不准走,這樣的治療方式,讓這孩子的不當行為從此消失。
所以,如果妳的孩子是因為不想升旗,
那就要去處理升旗、而不是脫褲子這件事。
Q:我的孩子是亞斯伯格症伴隨憂鬱症,醫生讓他服用百憂解,
說是可以改善固著性行為,但看不出成效。
A:核心症狀是亞斯伯格症的話,對藥物療效的反應是比較差的。
如果享受這固著性行為,用藥是無效的。
例如我的一位高功能自閉症合併強迫症,每天走一步退兩步,
他深感痛苦,此時用藥就有效。
Q:亞斯伯格症對時間的控管都很差嗎?
A:不一定。有些孩子是很在意時間的,堅持幾點幾分要做什麼。
這要看你要他在意的,是不是他在意的。
Q:我的孩子很怕生,在公共場所講話很小聲,
回到家卻又一直講個不停。如何糾正他的習慣呢?
A:如同我剛提到的歸因在他身上,告訴他做這件事對「他」有什麼好處。
對他說:「你講話大聲點,老師才能聽得到。」這對他沒有意義,
你要告訴他講話大聲的好處,
例如比較容易交朋友等,這對他才有意義。
相較之下,
亞斯伯格症孩子比較容易交朋友,高功能自閉症就較難。
我們會叫孩子在學校跟三個同學說好,
然後在本子上打勾勾,回家媽媽就會給他五塊。
這也是一種他能得到的好處。
另外一個方法,
是爸媽要參與,不能光跟他說:「你去玩,你去交朋友。」你要玩給他看。
例如,爸媽邀三個小朋友(不要太多,免得他們自己玩在一起),
爸媽從觀察他們玩樂的情境中,去學習如何教導。
我不曉得這篇文章對別人家的適用性,我全家四口人就這篇文章
回覆刪除逐句討論,文章內容幾乎有九成符合我們的問題,已經不是對號
入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