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時間
1Q:如何區分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
1A:Wing企圖告訴我們:亞斯伯格症是高功能自閉症的一種,
但依目前診斷標準看,
亞斯伯格症沒有語言發展遲緩的障礙,所以與自閉症是不同的。
實際臨床經驗上,有一群孩子,你可以很清楚界定是亞斯伯格症;
另一群,你可以把他放在高功能自閉症裡;
但有些孩子在3歲前,看起來是高功能自閉症,
到8歲 時,又好像是亞斯伯格症,
或是那位醫生看是亞斯伯格症,我則診斷是高功能自閉症。
目前約有百分之七、八十的醫生可以接受
亞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同屬廣泛性發展障礙症,並且兩者是有重疊的。
Gillberg的診斷標準
Gillberg是瑞典人,
他的診斷標準在一開始並沒有被大多數的人接受,
因為美國一向處於領導地位。
雖然目前全世界仍以前述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 與統計手冊》為診斷標準,
不過因為歐語系重描述性(不像美語系重數值性),
Gillberg的診斷標準反而有助於釐清孩子的困難。
1.社交互動方面有嚴重缺損,極度自我中心(至少符合以下兩點)
*不能與同伴互動
*不在乎與同伴接觸。這有兩種狀況:
一些孩子會跟我說:「我獨處的時候還比較快樂,幹麼一直要我交朋友。」
另一些孩子會喜歡有朋友,還會因為交不到朋友而感到挫折。
*無法解讀社會性訊息。像剛剛說的老師翹腳。
*社交和情緒方面行為不恰當。例如15歲卻只有5歲的情緒處理行為。
2.沉迷於狹窄的興趣(至少符合以下一點)
*排斥其他活動
*重複性執迷
*死記硬背多於了解意思
我有一位18歲、就讀前3志願的女患童,剛來時我以為是強迫症。
她跟我吵著要買埃及展的一個的玩具,
「我真的真的好想要那個東西喔,只要299塊,
如果爸 爸買給我,我會專心讀書。」
完全是小學三年級才會講的話。
她之所以被轉來我這,是因為她的歷史課本用5種顏色去歸類事情:
紅色是人物,黑色是事件,然後從 來不給別人看。
她上課會一直發問,拖延到大家的下課時間,讓她成為顧人怨。
最後老師跟她說,
妳已經是一個研究所的學生,我只是一個高中的歷史老師。
大家都聽懂老師的暗示了對不對?
可是那女孩告訴我:「我上課都不問問題了,因為我是研究所學生。」
3.堅持日常的常規或興趣(不是必然的條件)
*在自己身上,在生活的某些部分
*在他人身上
4.口語或語言問題(至少符合以下三點)
*發展遲緩
*表面上能完美地表逹。這是所謂的心智理論:是否能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當吵架時,只從單方面觀點去看事情,架就吵不完了。
所以亞症看起來沒有表達上的問題,但出發點有誤。
*學究式的語言
*奇怪的腔調。這會讓我以為這孩子剛從大陸回來
。有本書叫《火星上的人類學家》,
就是描述神經異常者很努力想要學習我們的語言,但腔調是很難模仿的。
*理解力的損傷,包括錯誤地詮釋字面義思或者引申的含意。
5.非口語的溝通問題(至少符合以下一點)
*使用的姿勢有限
*動作笨拙/欠圓滑的身體語言
*面部表情有限;被教導的一號表情
*不恰當的表達
*乖癖的,僵硬的注視目光
6.行動笨拙。這點是非必要的,不是每一個亞症患者都有這問題。
Q:亞斯伯格症的成因
A:成因無解。愈來愈高的罹患率讓我覺得很驚慌。
Gillberg在1995年時說1000個裡有4-7個,
後來250個有一個,到目前的96個有一個。
不過我也擔心,診斷標準放太低,
比較嚴重的孩子就會無法分配到充足的協助。
亞斯伯格症是一種腦功能的異常。
用功能性核磁共振去看亞斯伯格症的腦部結構,分析他在活動時,
哪一區塊在運作,就會發現亞斯伯格症的腦部功能是--接錯線。
一般人看到一個臉部表情時,一號區會活躍,亞症卻是三號四號區。
亞症的一號區還是會活躍,但卻是在辨識符號的時候。
另一個被挑戰的成因是基因。
但不像染色體只有23對,基因是上萬、多區塊的,所以這是難解的。
但家庭裡面有不善於處理情緒的成員,產生亞症患者的比率的確較高。
我有個患者的爸爸,每次活動時一上點心,
正常家長是教小孩怎麼排隊、怎麼拿點心,
他是先跑去看,然後拿著盤子跟小朋友一起排隊。
這就是一種不諳社會 情感發展的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