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一個更好的傾聽者,少引導、干預,多尊重、跟隨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親子彼此接納,減少衝突,

更能為孩子的人際發展打好基礎。


台大兒童心理衛生中心臨床心理師蘇淑貞表示,

如果親子間對話焦點常放在孩子的行為、課業上,


疏於分享孩子的感受經驗,


可能造成孩子缺乏情緒支持,變得孤單、退縮。


蘇淑貞發現,有些自認不受重視的孩子,


長大後會不斷尋找 能替代父母喜歡他、愛他的對象,


難以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



溝通,從傾聽開始

蘇淑貞認為,現代父母忙,也讓孩子很忙,

同時要做很多事,更靜 不下來對話,

只有單向的說教,反而容易出狀況。

例如孩子沒有動力去做或表現不佳,父母講也不聽;

而有些孩子雖然照父母的話去做,卻變得被動沒自信,悶悶不樂。




好的溝通要素不光在態度和緩,而是想了解孩子的心。



有些父母反映鼓勵小孩也沒有用,

原因是他們並沒有真為孩子的表現感動,

「勉強說的話誰也不信,」

蘇淑貞說,小孩很敏感,輕易能分辨父母是否在敷衍。




蘇淑貞建議,父母要能觀察孩子的改變成長,看到他的進步,

不要只是模糊地說很乖很棒,

而要具體的稱讚,才可能進一步對話。



語言是表達內心感受的工具,但要溝通品質好,不是光說話而已,

在說之前,更重要的是能全心聆聽。




但傾聽並非允許別人說話,或自行解釋對方說什麼;

更不是等著別 人把話說完好去反駁。


蘇淑貞心理師指出,如果跟孩子談話時,以教導的角色自居,


急著否定孩子的意見,孩子覺得無趣,當然缺乏持續對話的動力。



「父母要沈得住氣聽,把自己空下來,

聽懂孩子說什麼,再去釐清、討論,」

蘇淑貞說,

尊重孩子自己面對成長的歷練,以同理心接受他發展自我。


主動傾聽孩子訴說問題和煩惱時,一定要投入孩子的世界、 心情,


相信他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時才協助,讓他獲得成就感。


千萬不要嘲笑、諷刺,或說「誰叫你不聽我的」。



說出好關係


也許有人以為,聊天說話沒什麼大不了。


事實上,語言是孩子發展相當重要的一環,攸關閱讀及寫作能力的建立。


而使用語言的微妙及語感的敏銳,經驗的影響遠大於刻意教導。


不少父母重視孩子的表達能力、人際互動,

方法卻是報名上 課,忽略生活裡本就提供了最佳的演練情境。

結果孩子一切都被規定好,想培養自主性卻適得其反,

「不是都幫孩子安排好,就有家長期待的結果,」

蘇淑貞提醒。



當孩子神情失落,一句「你覺得很糟,對不對?」

比咄咄逼 問原因更令他覺得被了解;

如果一個疲憊的孩子說想靜一靜,就讓他去。



溝通不是碰到問題時才說「我們來溝通一下」,

如果平時不 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納和善意,


狀況發生時只會不得其門而入。


語言可以像溫柔的春風般打動人心,卻也可能如洪水般摧毀和諧。



父母希望用言語聯繫孩子的心,還是反而築起沈默的高牆?

掌握原則,善用溝通的力量,

你會更喜歡和孩子相處,更了解他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