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有聽沒有到? 兒童聽知覺障礙大解惑/劉樹玉聽力師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婦幼醫院早療兒童發展評估中心聽力師)

文/劉樹玉


聽知覺障礙並非聽不到、聽不懂,而是聽得不夠快、不夠好

進而影響到社會行為,必須抽絲剝繭找出最好的治療方法。


「聽不到」、「有聽沒 有到」或是「聽不懂」?

聽知覺障礙或聽覺處理障礙

是國外聽語治療學界近十年來新興的名詞,

家長和教師們逐漸認識到不少孩童

在學習上遭遇的困難可能是來自這種障礙。



「聽知覺障礙」不同於大家熟悉的「聽力障礙」。

大多數的聽力障礙

可以藉由醫療手段或是配戴助聽器來幫助他們,

但是聽知覺障礙的問題並非聽不到、聽不懂,

而是聽得不夠快、不夠好。




 這些孩子聽力檢查結果大多是正常的,

也沒有明顯的耳科或神經病變,

所以家長們往往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摸不著頭緒。



最常聽到父母責罵他們笨或是懶,

要不然就是 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等。

因為孩子長久得不到正確的協助與輔導,

在學業上會顯得被動、缺乏興趣。



讓人覺得他們往往「有聽沒有到」

上課時注意力短暫、答非所問,

或總是忘東忘西,聽人說話不能持久。



也有一些孩子安靜環境下聽故事或上課聽講沒問題,

一旦到比較嘈雜的地方就無法靜下來聽別人說話,

總是衝來衝去,或喜歡打斷別人的談話。




「聽知覺」涵蓋的層面除了聽得到之外,還包括:

聽覺注意力、分辨聲音(尤其是語音)的能力、聽音辨位、

雙耳整合與分析聲音的能力、處理聲音的速度與品質、

聽覺短期記憶、聽覺序列記憶、長期記憶、多感官聯結、

噪音中處理聲音及語音的能力…等,

牽涉到由低層至高層多元化的聽覺功能。



如:有些聽覺處理障礙的兒童,日常的對話交談往往很正常,

一對一時學習狀況也很不錯,但是當處於不良聽覺環境下,

譬如:人多嘈雜、離 聲源較遠、或有回音的場所…等,

這些兒童便無法順利的接收外界的聲音。



還有一些兒童的困難是無法應付快速的聲音變化,

或者聆聽長而複雜的語句出現困難,

聽力師在評估時需抽絲剝繭,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一般來說,聽知覺障礙的兒童可能會出現下列行為:

.不專心。

.聽力正常但理解有困難。

.注意廣度短。

.常要求別 人再說一遍。

.聽別人說話很難集中注意力。

.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回應別人的問題。

.常常說「嗯!」、「什麼?」

. 遵循多步驟的指令會有困難。



在學習方面可能出現下列的困難:

.即使智商正常,學業成就仍舊落後。

.有閱讀和拼字的 困難。

.聽寫差、上課記筆記有問題。

.對語音的接收發生問題。

.誤解別人說話的意思。

.反應慢。

.在 課堂上像做白日夢。

.教室中會脫節。

.參與團體有困難。



同時,他們的一些社會行為也可能受到影響:

.退縮。

.有一些情緒行為問題。

.害怕失敗。

.缺乏自尊。



聽知覺障礙?注意力欠缺╱過動症?特定型語言障礙?

上述的行為其實也常出現在其他的障礙類型中,

例如:注意力欠缺╱過動症、特定型語言障礙、學習障礙…等。

甚至一些智商優異的兒童,

因不耐一般課程過於乏味,也出現同樣的行為。



因此要區分兒童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就需要多專業的合作,

 如:醫師、心理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特教老師…等,

經詳細評估與討論後,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家長和教師如何提供日常的協助?

. 說話前先設法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改善聽覺環境:

   座位遠離噪音源、距離講台的位置勿太遠,不要坐在窗戶邊。


.說話速度不要太快,但也 不要太慢,

   加強抑揚頓挫及表情動作等非口語訊息。


.說話內容不要太長,中間有適度的停頓。

   當教新的課程或使用較難的詞彙時,

   多舉些例子說明,並 可用問答方式確認孩子聽懂了沒有?


.常常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最好盡量不要用錄音帶。

   因為父母自己唸的時候,可根據孩子的程度,

   隨時調整速度和難度,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他們聽的能力。


.孩子說話時,要認真聽並立刻給予回應。若你正在忙著別的事,

   不要隨便打發他們,可以跟他們說明什麼時候你有空,

   到時再作充分的溝通。




聽、說、讀、寫,是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

有些孩子小時候學說話比較慢,

雖然後來慢慢趕上來,但是入小學後必須乖乖坐著聽講,

加上開始學習大量的文字符號時,就會很吃力了。



通常學校老師大多假設學生基本的聽語能力沒有問題,

而專注於讀寫能力的教學。

但大量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

一部份(並非全部)讀寫困難╱障礙的孩子,

其基本的聽覺能力有缺失,

以致過渡到符號學習時,便再度出現困難。



所幸,一般聽知覺能力可持續 發展到十至十二歲,

若及早發現並且加強聽覺訓練,

可以改善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行為問題和語言的學習。




筆者是國內少數對聽知覺障礙提供評估與療育的聽力師,

但苦於國內評估工具的不足,

只能靠著專業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來幫助這些孩子。



期望更多學者專家能夠重視

並研發出這方面的訓練軟體及評量工具,

以造福這些隱性障礙的學童。

3 則留言:

  1. 提醒家長們~發現問題時,要尋找專業醫師鑑定

    才能真正協助到孩子,減少另一種隱性障礙的困境



    目前

    趙文崇醫師和

    陳政雄醫師推薦的羅昀醫師

    都是可以咨詢這個領域的醫師

    回覆刪除
  2. 不適當的教育安置,學生無法得到適切的訓練/趙文崇醫師

    趙文崇醫師主治: 一般兒科疾患、癲癇、 小兒神經各式疾患、

    兒童發展遲緩鑑定、各式兒童語言障礙

    學經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英國倫敦大學神 經研究所.美國西北大學語言病理學博士

    彰基現任院長



    讀了五年啟智班 才發現她智商中上

    就讀國小啟智班六年級的小玲,因升國中啟智班需要鑑定,

    最近到醫院接受特殊智商檢查,

    卻發現智商達中上程度,根本不應該讀啟智班。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趙文崇指出,

    臨床上像小玲這類被認為是

    「智障」、「自閉症」或者「情緒障礙」的孩子,

    其中不乏智商正常,

    但是因為有聽、說、讀、寫方面的障礙,

    而被編入啟智班就讀者。

    然而,不適當的教育安置,

    不但浪費教育資源,學生無法得到適切的訓練,

    甚至有可能傷害學生的自信與自尊,真正葬送未來前途。

    回覆刪除
  3. ~承上~

    趙文崇說,

    小玲原本就讀一般班級,國小二年級時因每次考試都得零分,

    不認得字,不會 讀,也不會寫,而轉到啟智班。



    在啟智班中,小玲比其他同學出色許多,

    還會幫助比她更差的同學,也能察言觀色,

    但不知為何,就是不太會認字或讀寫。



    另一位六歲的小榮,三歲前幾乎不開口說話,

    三歲過後才勉強說出一些單字,

    但別人幾乎無法聽懂他說些什麼。



    在幼稚園中,

    體型高人一等的小榮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時,

    不是動手打人,就是自己撞牆,

    如果老師多問幾句,便嚎啕大哭。



    家長和老師一直 認為,小榮有「情緒障礙」,

    後可能無法上普通班。



    趙文崇說,

    小榮在快五歲時才檢查出真正病因,

    原來他罹患的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障礙,導致他「有口難言」,

    雖然智能正常,卻因為無法清楚以口語表達意思,

    因此無法與外界溝通,並且出現情緒化反應。



    趙文崇解釋,

    兒童的語言能力表現在聽、說、讀、寫、算方面,

    這類語言障礙多半與大腦發育成熟度較差有關,

    如果未經適切診斷及早期療育,

    入學後就會變成學習障礙,嚴重影響課業表現;



    這類孩子一旦被編入啟智班,

    不但學習環境更不利,缺乏同儕刺激,

    應學習的知識明顯不足,

    更嚴重的是會造成人格特質扭曲,

    未來將更難獨立在社會上立足。



    趙文崇強調,

    智力正常但有語言障礙的孩子,

    最好在一般學校中與正常般孩童有密切互動,

    可以加強語言發展能力,才有機會迎頭趕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