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




被歸類為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

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教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

定義
主條目:自閉症光譜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第299.00,自閉症定義為:

1. 有以下(1), (2) 及 (3)六項特徵,

其中最少兩項來自 (1), (2) 和 (3)各有一項:


 1. 社交能力缺失,表現於以下最少兩項

(1) 多種非言語行為缺失,如用於社交的目光交流、

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手勢

(2) 不能發展與其發育程度配合的同輩關係

(3) 缺少自發性地與其他人分享快樂、興趣及成就

(4) 缺少社交及情感的互動能力



2. 溝通能力缺失,表現於以下最少一項

(1) 語言發展遲緩,甚至完全沒有語言能力

(2) 在有語言能力的患者,與人打開話匣子或持續談話的能力缺失

(3) 陳腔濫調,和使用重複的、特殊的語言

(4) 缺少與其發育程度配合的有變化的自發性的假裝或模仿行為



3. 有限、重複以及一成不變的行為、興趣以及活動,
表現於以下最少一項

(1) 圍繞一或多個一成不變及有限的興趣,

而進行此興趣的次數及專注性是不正常的

(2) 觀察到不能適應專門而非功能性的工作及儀式

(3) 一成不變而且重複的動作癖好,例如轉手指

(4) 持續保有某一物件之部分



2. 以下任一或以下環節在三歲前出現發展遲緩或發展不正常

(1)社交
(2)用於社交溝通的語言
(3)象徵性及想像性遊戲



3. 障礙不能以蕾特氏症或兒童期崩解症解釋
自閉症的病徵可以十分不同,可以由完全不能自已照顧自己,
有些人將智商低於80的自閉症患者為低機能自閉症,
而高於80的為高機能自閉症。

但這種分類法,是不被專業人士及文獻所接受,
而且這種分類方法很有爭議。

近年自閉症已經視為泛自閉症障礙的一種。
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候群很相似。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
自閉症的社會互動能力、
社交語言及象徵性
及想像性遊戲能力發展遲緩,
需要在三歲前出現。



而亞斯伯格症候群卻沒有這個規定。
而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的能力偏向高於自閉症患者,
令公眾有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為高機能自閉症的想法。

也因此,有些患有泛自閉症障礙的病人的親友,
會喜歡說病者其實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而非泛自閉症障礙或自閉症。



社會關注
2007年12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
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
(World Autism Day),
以提高人們對於自閉症及相關研究和診斷的關注。



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候群也屬五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之一。

另外三種分別是
蕾特氏症、兒童期崩解症以及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
這些症候也有類似自閉症的病徵,但也有些完全和自閉症無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0 則留言:

  1. 亞斯柏格症屬於自閉症的一種



    而自閉症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



    因此亞斯柏格症也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





    廣泛性發展障礙=PDD

    泛自閉症障礙=ASD

    兩者不一樣



    ASD應該要被涵蓋在PDD之內



    以上謝謝陳政雄醫師解說

    回覆刪除
  2. 孤獨症是大陸對Autism的翻譯

    有沒有比自閉症好呢?

    我個人並沒有太多意見

    只是遇到ASD時,又該如何翻譯呢?

    汎孤獨症障礙?

    很多自閉兒可是一點都不孤獨

    反而是不甘於寂寞的

    回覆刪除
  3. 目前的社會環境以及家長的經濟能力

    很容易教養出自私自利、沒有責任感、任性自為

    再加上脾氣暴躁、目中無人的小子

    這種小孩,其實應該是情緒障礙,甚至是嚴重情緒障礙

    但為什麼會容易被判定為AS



    其實不難理解

    因為這種小孩一定會有人際相處的問題

    這種小孩又很拗、固執

    因此如果不懂得心智理論能力

    就會直覺得認為他們都是AS

    回覆刪除
  4. 自閉症診斷準則的人際社交障礙



    是起因於心智理論能力的缺陷

    也就是說,因為心智理論能力的障礙

    才導致自閉兒在人際互動上出現問題



    因為他不理解別人的話語

    或者他不知道如何去回應情境

    因此就會不知所措或無法反應



    而情緒障礙小孩的人際社交問題



    是因為他的固執、因為他的自私

    因為他的壞脾氣或者因為他的任性



    因此他常常會無理的要求別人順從他或滿足他

    通常是因為這種特質,才造成其人際社交上的問題

    而不是因為無法理解他人



    而自閉症診斷準則的常同性也不是固執或拗

    而比較接近堅持的特質



    小孩子通常不太會擇善固執,因為這牽涉到道德的能力

    我們的小孩子,

    即便是大學生也應該不太具備這種高階能力



    自閉症的小孩,

    表面上看似乎是堅持正義、擇善固執

    但他們比較像是將一個指令記憶起來而堅持必須如此

    比較像是電腦程式的運作

    沒有變通性,更沒有人性

    因此不是擇善固執

    而自閉兒對某些事物的喜好與堅持

    通常與其個人利益無關,也與他人利益無關



    而擇善固執,

    通常與個人利益及他人利益有關

    往往是造成社會或團體進步的堅持

    這個部份是在自閉兒的堅持上看不到的



    固執或拗也是一種堅持

    只是這種堅持通常是為了滿足其個人利益

    而為了滿足其堅持

    他可以犧牲掉別人的利益

    甚至造成他人的傷害而在所不惜

    因為你不順著他,讓他生氣他就會生起報復之心



    但是自閉兒的堅持被阻撓時也會生氣

    但他的生氣比較像是一種焦慮



    就像你快搭不上車子了

    但是你的朋友還一直要跟你說話

    你會很著急而開始不高興

    甚至有一些脾氣



    但你不會因此而想傷害或報復對方

    你只想儘快結束對話去趕搭車子



    你與自閉兒的差別是

    你還可以掌控情緒,不至於失控

    但自閉兒一焦慮或有些生氣時

    情緒爆發常常就不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了

    陳政雄 於 May 6, 2010 06:43 PM 回應

    回覆刪除
  5. 自閉症診斷的第三個準則就是語用的問題



    這個問題當然也是起因於心智理論能力的障礙

    由於對種種訊息的理解有困難、或有現實上的落差

    因此他的語言,就不是溝通的工具

    更不太能成為傳達感情的工具



    語言對自閉兒而言

    通常只是表達需求、獲取需求的工具



    但是這一個部份的障礙

    在高功能自閉症或AS孩子身上

    會變得不太明顯



    因為這兩類型功能好的自閉兒

    可以被教導,也能累積學習的效果

    因此還是可以掌握語言是表達感情的工具這一原則



    只是他的自發性不像一般正常的小孩

    他在表達感情的時候,會比較不自然

    因為那是一種學習、模仿的結果

    回覆刪除
  6. 自閉兒,就說具有特殊才能的個案好了

    他會表現出特殊的能力

    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這種能力

    他也沒有利用這種能力的概念



    他只是很直覺的將這種能力表現出來

    甚至他可能都無法覺察到自己的這種能力

    與其他人的能力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少



    因此你可以發現

    李柏毅是可以畫出令人驚豔的畫作



    但是如果沒有媽媽替他打點許多事情

    他的畫作就只能孤芳自賞

    而無法被眾人知曉



    這種情況,即便是發生在AS身上

    應該也會遭遇同樣的問題

    這應該就是自閉兒心智理論能力障礙所導致的影響

    而這種能力上的障礙,似乎不是學習可以改變的

    陳政雄

    回覆刪除
  7. 也有人把「白目」當作一項社交互動障礙的指標

    但事實上,有許多小孩子都是白目的

    例如

    過動的小孩子會白目

    學習障礙的小孩子也會白目

    當然AS的更會白目



    但是過動的小孩子的白目

    是因為對周遭環境訊息的變化不在意、漫不經心

    或者太容易被環境中的訊息干擾

    而出現不適當的社交互動

    這種小孩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恰當

    也瞭解其行為後果但就是容易忘掉

    會一而再的重演同樣的戲碼

    你會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而學習障礙小孩的白目

    則是因為他的學習管道上的落差

    導致在訊息的接收上出現了問題

    一般人會認為沒有問題的情境

    他們卻會出現困難



    一般人認為該理解的話語或指示

    他們聽完或看完之後,歧視還是莫宰羊

    問題是這樣的小孩又不敢表示自己不懂

    可能太沒有自信、可能怕被罵

    因此就會用混水摸魚的心態

    企圖矇混過關

    因此如果將那些他該學習瞭解的指示或作為

    讓他清楚瞭解之後他就不會再出現白目的行為

    而一部分的學障生也會合併專注力的障礙



    因此也會像過動兒一樣

    因為對訊息的處理有障礙

    而出現不恰當應對的現象



    但是,有一些過動的孩子的白目

    卻是明知故犯

    因為他覺得很好玩,他覺得別人的反應很好玩

    因此會一再重複某些行為

    這種情況很容易可以覺察出來



    而AS的白目,並不是因為他不理解那些指示

    也不是因為他在社交情境中被太多訊息混淆



    而是在他的思惟模式中,就已經被設定必須要如此

    就像水往低處流,往上丟的球一定會再落下一般

    就是一種慣性,一種堅持而這種堅持並沒有理由,

    沒有個人利益或他人利益純粹只是一種堅持



    因此AS的小孩不是不知道

    在社教情境中該如何表現才恰當

    但是一旦在情境當中時

    那種堅持就會自動化的出現

    除非有其他人在旁邊阻止他這麼做

    否則他自己是很難與那種慣性對抗的

    陳政雄

    回覆刪除
  8. 我覺得同理心的能力應該每個人都有

    包括自閉兒在內

    但是這種能力的展現就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



    同理心無法表現出來可能與「關係」有關

    也就是說,

    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彼此之間同理心的展現與否



    因此,我覺得自閉兒的不能同理他人

    應該是對他人的關係沒有建立起來

    也就是說,用系統理論的觀點來看

    彼此之間的位階關係不清楚

    因此他的同理能力的展現就有問題

    一旦自閉兒對他人的位階關係清楚了

    或者與不同的人之間的親疏關係清楚了

    他就可以適時的表現出同理的能力



    可是我想,對關係的搞清楚應該就是自閉兒的罩門

    就像很多其他不是自閉兒,但也很白目的小孩子

    恐怕也是面臨同樣的問題



    只是教其他小孩子搞清楚關係比較容易

    教自閉兒搞清楚關係比較困難

    陳政雄

    回覆刪除
  9. 張正芬教授

    對AS的孩子而言,要與社區合諧共處是比較困難的,

    在「遵守規定上」常有過猶不及的情形。



    像我較常碰到的案例是:

    有人腳踏車亂放、他就把它放氣,

    車子亂停、他就把車窗刮花、

    有人養狗亂叫、他就跑去踢人家的狗、半夜起來大吼、

    看到不合乎規矩的事情就會去檢舉…等。



    在社區裡生活,

    對於AS的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然而其中卻包含許多的事項、規則、默契,

    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因此,有些東西是我們必須去刻意突顯它,

    讓孩子知道這些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以上這些,提醒了我們,

    其實成人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需要去考量的,

    最好可以從孩子還小時開始思考,



    例如:能夠讓他擁有一個宗教信仰,

    可以幫助他在未來面臨問題時,

    有一個支撐點、慰藉,或是依靠;

    多一些生活經驗與教導,

    讓他學習如何因應各種事物等。

    回覆刪除
  10. 師範大學特教系系主任 張正芬教授

    國內外有關ASD輕症成人的研究

    幾個個案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結論:

    大部分都有獨立居住的傾向;雖然結過婚,卻無法維持;

    除了一位個案高中畢業,其餘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

    這點與台灣的 情形也頗為類似;



    童年時期多處於混亂的狀態,

    自閉症的症狀也在成長歷程中造成許多影響,



    再來就是在「就業」方面,

    在職場都受過挫折,並不斷更換工作,

    自信心也因此而減損;並多伴有心理疾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