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帶著我們的孩子長大,就需要聽很多傷心的故事












笑容的背後


當XX講出,生日最應該感謝的,


是「媽媽」的時候,我看到XX媽媽的笑容。



那一 天,我跟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我看到家長們在後面也被孩子的逗趣表現逗得哈哈大笑。


可是,我有些事要跟家長們分享。



就在那一天,我曾經上過課的一個孩子,


也是同樣在人際關係上有困難的孩子,


偷了某個老師的mp3,然後把它摔壞。


當孩子被質問的時候,還楚楚可憐地表示不是自己拿的。





我一直記得,


那個老師問我的一句話—「是不是我們上課沒教好?」 



宋維村醫師曾經說過,


我們的孩子不會說謊,這句話我在幾百年前就覺得話說得太早。





我們的孩子,會說謊、偷東西、打人、惡作劇…,


一般孩子會的他也會,只是通常做壞事的技巧比較拙劣。





但是他們大致上心思單純,所以發生的機會少,


我們也比較少提及這個部分,


或者,我們阿Q地覺得,我們的孩子不會作壞事。 



我們的孩子,有少數,是那種沒有同理心,卻又很聰明的孩子。





也就是,當你抓到他作壞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滿口悔意,


或者,是講了一套你不得不原諒他的理由,


可是,在他閃爍的眼神底下,你發現他只是用這套來應付你。


他作壞事,只是他自己覺得有趣,卻不是很在乎別人的感受。 



好在,上面那種可怕的孩子,我只看到過一次。


大部分我們的孩子作壞事,


有時候當然是為了作壞事本身可以得到的利益(例如:文具、糖果),


有時候,他是覺得 有趣、好玩,


有時候,他是想要跟人家產生互動,


有時候,他覺得自己被別人欺負,又不會表達…,


理由不一而足。



這時候,當然要鄭重其事地告誡孩子,


警察局通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地方,


直接帶孩子到值班的服務台,


請警察簡單地向孩子說明作壞事會出現的後果。



除非孩子伴隨衝動控制弱的問題,


要不然跟他們嚴肅地講幾次之後,


他們正義使者的個性通常會讓他們自己謹守本分。


只是怕他們也拿這個去要求別人。 



當然,作壞事是不允許的,


可是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更要如此地要求— 因為作壞事,


吃虧的是他們自己,


因為他們容易被抓到,他們容易被排擠,


他們容易被其他人報復又不知道怎麼回應。 

…,簡單來說,帶著我們的孩子長大,就需要聽很多傷心的故事。



所以,孩子上了小學之後,


我就沒有那麼重視行為規範的訓練,我反而會常常逗他們,


讓他們感到輕鬆愉快,感受到有一個被接納的環境,


感覺到有人願意跟他們玩,


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怎麼樣跟人相處。


如此,孩子的情緒也會比較穩定—因為生活中多了快樂經驗。 



所以,家長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回家後,有空的時候談一下上課的主題,


例如這一次的主題是「感謝」,編個理由,送孩子禮物,


告訴孩子他作了什麼好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感謝他。


有時候,教孩子,要以身作則。


資料來源:andrewh老師


12 則留言:

  1. 平衡

    Dear K:

    感謝妳問了我一個重要的問題,這麼適時地、及時地。

    我必須坦承,我還沒有想得很清楚,只是在醞釀中。



    我的治療風格,簡而言之,就是「平衡」。

    追求個人的成長,進一步達到心境上的寧靜。



    若我們以身、心、靈三方面來看人的構成,

    那麼,最自在的狀態,就是三者間達到了平衡。

    我們個人,又須與外在的限制達到平衡。



    平衡的先決條件,在「覺察」的提升。

    透過「覺察」,

    我們才可能觀察到事物運行的規律,也就是「道」。

    唯有隨著規律來脈動,我們的舉止行為才能切合節拍。



    若非根基於個人的成長,

    那麼,教養行為的改變,將只是短暫的、僵化的。



    Andrew

    回覆刪除
  2. 問題兒童?還是...

    孩子因為功課難度高,不願動手。

    僵持一小時後,我大聲的對他說:

    「困難也要嘗試,真的不會做,我們再想辦法...」



    我很難過,因為我第一次這麼兇地對他。

    好不容易,我和他把小日記完成了。



    家長語帶不悅:「我還希望他是自己寫的...」



    一個連「造句」都可能有困難的孩子,

    竟然希望他自己寫完日記。



    這樣的「高期待」,難怪孩子不願寫功課。



    Andrew

    回覆刪除
  3. 規律

    Dear K:

    表面功夫,交不到真心好友。

    妳對人講話不客氣,別人就會不開心,最後妳自己也不高興。

    凡事多一分思考,就多一分妥當。

    衣服穿少了容易著涼。



    這些就是規律,順著它,事事如願,刻意違反,那妳就等著倒楣。

    還有些規律,很細、很小,那就要靜下心來體會。



    孩子太high了,上課就會亂;

    上課步調太慢,孩子又會不專心;

    太兇,孩子會怕;太隨意,孩子難管…



    我們每天都需要依著規律來生活,來工作,來幫助人。



    Andrew

    回覆刪除
  4. 親愛的家長:

    孩子的表達能力不佳,衝動性高,

    其實,帶給他們自己很大的困擾。



    有些孩子沒有辦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此負面情緒會不斷積累。



    有些孩子即使表達了,但是因為表達方式不恰當,

    引起了環境或他人的負面反應,又產生更多問題。



    孩子情緒一不好,講話就變得很大聲,

    臉就變得很臭,行為就變得過度乖張。



    我們跟孩子相處,看到這個部分,

    覺得很心疼,覺得很頭痛,

    也知道這個方面的幫助與教導,大概是沒有停止的一天。



    其實,幫助孩子,不外乎是「愛心」、「耐心」。



    有空的時候多同理孩子的感受,幫他說出他想說的話,

    我們自己盡量以最冷靜的語調來面對。

    如果討論出情緒的解決方法,

    我們自己也要能夠適度協助孩子。



    至於自己的情緒,請注意,一定要記得想辦法解決。

    運動、看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等等,

    其實帶我們的孩子,如果自己的情緒不OK,

    大概也很難把孩子帶好。



    經濟不景氣,大家都越來越辛苦,

    家長們保重,我們共同努力。

    Andrew

    回覆刪除
  5. 他只是有不一樣的遊戲規則

    龍華科技大學黃清溪

    擔任資源教室老師一年半,

    我花了很多時間和許多學生、家長相處、

    致力於親職教育與特教輔導。



    在其中,我發現最特別的孩子,

    莫過於被醫生診斷為亞斯伯格症的小孩。



    這裡所說的特別,

    並非意味著異於常人的行為或個性,

    而是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與處世哲學。



    一般我們所認知的亞斯伯格症,

    包含人際關係障礙、溝通障礙、部分學習障礙等,

    但在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部分,卻拿發揮得淋漓盡致,

    也是我們所認知的「高功能自閉症」(或高功能亞斯伯格症)。



    有人說,亞斯伯格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

    而他們是上天賜予為人父母者最珍貴的禮物,一點也沒錯。



    其實,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

    在這規則裡,是他們可以專心學習、盡情玩樂,

    而且永保赤子之心的小天地。



    由於這片淨土與世外有很大的不同,於是在多數人眼中,

    他們變成特別的一群孩子,變成醫生診斷書上的分類,

    也變成了我們眼中所謂「這樣症狀」的孩子。



    有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很不放心,

    擔心在班上人際關係不好、擔心出社會會被欺負、

    擔心未來能不能順利娶妻生子。

    擔心、擔心,好多的擔心,好多的放不下。



    可憐天下父母心,但這個孩子好幸福,

    有媽媽許多的擔心...與壓力。



    其實,他不也就這麼一路讀到大學,

    不也就這麼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波折,

    也有了不同的視野與歷練。



    好比我們,雖然沒有被診斷分類,

    但我們的成長道路上不也經歷了許多人際關係的挫敗,

    學習面對衝突與焦慮,並臻至理性與成熟呢?



    其實,在我眼中,

    他們只是有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

    並在學習其他遊戲規則罷了!

    2010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

    回覆刪除
  6. 發展遲緩兒 把握早期療育黃金期

    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2010年7月13日

    高雄市一名4 歲男童有發展遲緩情形,

    經市府社會局協助接受早期療育,改善學習能力。

    社工員今天說,勿聽信「大隻雞慢啼」,

    應把握早期療育黃金期。



    社工員表示,

    這名男童有明亮雙眼、清秀臉龐,相當討人喜歡,

    卻經常沉默不發一語,也有挑食、不服從、學習力低等狀況,

    令人心疼。



    這名男童的父親不願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

    認為只是「大隻雞慢啼」,母親因家裡經濟能力不佳,

    想求助醫療單位幫助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社工員說,

    經通報市府社會局協助,將男童安置與接受鑑定,

    確認有學習障礙後,由醫師進行療育療程,

    男童已能聽從教導,學習能力和動作協調等大幅提高,

    並能與同儕互動。

    男童雙親也跟隨學習照顧男童方式。



    勿聽信「大隻雞慢啼」,社工員表示,

    早期療育是為了讓發展遲緩或有可能發展遲緩的孩子,

    能夠儘早克服發展遲滯現象,

    趕上一般孩子的發展或減少日後生活產生障礙的機會,

    一定要把握治療的黃金期。

    回覆刪除
  7. 永不放棄的堅持-因為有愛

    陳素嬌

    祈求生命旅程能一帆風順圓滿,必須得到很多的祝福,

    而命運就像魔術方塊般,想要每個面都同一顏色,

    必須不停的轉、變、與歷鍊。



    生命的成長歷程中,也是在每個階段作決擇:

    失敗挫折中,記取教導,學習再成長;成功時,是在享受成長的喜悅。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像嬰兒長大時要學習走路也是跌跌撞撞,

    是在平安中成長,在困難中學習走路。



    當我的孩子被鑑定為亞斯伯格症群時,

    我必須重新思考人與環境存在等問題。



    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因為有愛永不放棄



    這一位亞斯伯格症的族群的孩子們,就像來自另一個星球般的孩子,

    來到我們的地球,如何適應就顯得格格不入,

    也像不同品牌的電腦般,不相融。



    當我急著教導他,或給予不切實際的期待,

    用生氣、打、罵,到後來情緒對立,結果總是兩敗俱傷。



    如何學會調整情緒,定下心來,

    同理心孩子的看法與想法,了解他的困難,才能有效的化解親子衝突。

    必竟事件是可以解決的,只是方法與角度的不同。



    尊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協助成長

    物品可以用機器、電腦複製,一模一樣,

    但是人是心靈的動物,有個別差異。



    尊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不要因為你角色是父母、是師長,是長官。

    在一個友善的環境,多給予一份接納的心。包容不等於縱容。

    因為三錂鏡在太陽照射下會綻放出紅澄黃綠藍靛紫紅般的顏色。



    雖然說:這般亞症的小孩父母都很辛苦,

    我想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很辛苦,只是不同的辛苦;

    雖然說這般亞症的孩子是沉重的負擔,我想每個孩子都是甜蜜的負擔。

    因為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看自己,如何自省、如何學習,

    協助自己成長也協助孩子成長。



    2010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  

    回覆刪除
  8. 國小教師何瑞珍

    看到柏毅的故事,

    在那當下,我不禁熱淚潸然而下,

    腦海裡浮現出

    這20年來自己與孩子親身經歷過的一段心路歷程,

    我就像劇中柏毅的母親一樣,

    面對特殊的孩子就是堅強的學習永不放棄的精神



    如今我兒子成長得非常好,

    今年大一他的日文通過二級檢定,

    日文系系主任讓他免修大一、大二的日文,直接跳級修大三日文,

    學校這項鼓勵讓他對自己的專長非常有信心,

    他還想後畢業到日本深造。



    其實在他大學之前的求學路是非常辛苦的,

    他讀綜合高中,常因跟不上學校的學習目標,被學校斥責,

    高三時甚至被學校拒絕為學習的對象,

    我跟先生總是陪著他,度過那段難挨的日子。



    這也許是我們整個教育大環境、

    學校、老師和同學對亞斯伯格孩子認識不深,

    造成彼此非常大的隔閡。



    還好他有一個強烈的興趣就是日文,

    他的日文是學校課程外自學的(上補習班和看日影集),

    因為他的日文表現突出,我們就幫他用日文專長推甄,

    當他推甄上大學之後,學校才願意給他畢業證書,

    想起這段歷程我跟孩子身心真是備受煎熬......,

    還好當時我們有穩住陣腳,面對困難往前走。



    慶幸他有我們父母真心的陪伴,對我們也特別貼心,

    今年母親節他還特別從學校買蛋糕回送我哩!



    二十歲第一次送我母親節禮物,對我來說是意義非凡,

    代表他真的長大了,可以放心讓他展翅高飛了。



    我們社會面對特殊孩子的問題,

    姑且不說社會大眾對這類孩子的瞭解性與支持性,

    有的甚至沒辦法被自己的父母接受,

    而錯失早期療育的機會,讓他們陷入艱辛的求學歷程。



    在學習上他們有些課業有困難;

    在同儕的人際關係上,他們一樣面臨困境。



    若能遇到包容性夠的老師,他或許能過個蠻愉快的童年;

    若是遇到一位凡事嚴謹,一切依班規處置,他可能會過得很辛苦,

    負面的標籤太多,他很容易放棄自己,甚至常做一些惡作劇行為,

    讓師長同學頭痛不已。

    摘自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

    回覆刪除
  9. 小男生超堅持…都怪亞斯伯格症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台南市一名十五歲男孩有許多奇怪堅持,

    被同學排擠,已在家自學近一年。



    醫師診斷,應是罹患「亞斯伯格症」。



    家人描述,男孩的智力正常,功課也不錯,

    卻常與老師、同學發生摩擦,

    原因出在孩子有許多特別的堅持。



    例如他認為上課時間應該固定,

    如果老師提前下課,他就會出言制止。



    家人原本覺得是孩子間相處有問題,

    教孩子不能事事堅持;

    結果孩子每天上學都覺得很沮喪,

    後來乾脆拒絕上學,家長帶孩子就醫,

    被診斷出罹患亞斯伯格症。



    醫師給予這名男孩抗憂鬱藥物改善憂鬱狀況,

    好不容易熬到國小畢業,到國中又出狀況。

    經學校協調,仍無法適應,目前在家自學。

    回覆刪除
  10. 林昇弘 電影雨人真實版

    2007.10.03 

    林和生/屏東報導

    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廿七日是星期幾?

    今年剛升上東港國中一年級的林昇弘

    不假思索的就說出正確答案,

    彷彿腦海中就印有準確的萬年曆,

    對此特殊的專長,

    全校師長都認定這孩子有著潛在的天才特質,

    但在他上小學期間只是大家口中的自閉兒。



    目前就讀特教班的他自幼被醫師判定有自閉症傾向,

    但在開學沒多久就意外發現他有著異於常人的記憶力,

    對於數字與英文都相當敏銳,彷彿有種天才潛能。



    但他小學時不善與同學相處也不會表達情緒,

    導致人際關係不良,漸漸的就被同儕邊緣化,

    甚至因為適應不良昇弘還差點出手傷害同學,

    對此不愉快的經驗,

    發現孩子這種特殊能力的母親並無特別感受,

    僅表示往後不渴望孩子有什麼驚人成就,

    只盼他能快樂成長就夠了。



    導師曾椿茗說,

    昇弘的自閉症與一般的自閉兒不同,

    其實他很想參與人群,

    但似乎欠缺與同儕的溝通方式反倒較能跟師長交談,

    有可能是如此原因使得他之前的求學生涯並不順遂。



    會發現他的潛能是在之前中秋節時,

    無意在上課聊到日期,昇弘快速的回答出正確的答案,

    甚至連前年、大前年的中秋節都能準確的答出,

    讓她留下深刻印象,

    問到家長才發現原來昇弘從小就對數字很有興趣,

    喜歡翻閱日曆。



    此外,昇弘對於英文單字的記憶力也相當驚人,

    沒事就喜歡拿著英文光碟起來聽,

    一聽常常一、兩個小時過去,

    曾椿茗說,現在他的英文能力應該已經在國三程度,

    為了怕荒廢如此專才,

    特地讓昇弘跟著普通班一起上英文課。



    曾椿茗說,其實這些能力都是其次,

    有天昇弘突然跑來跟她說,

    自從上了特教班後,

    他每天都興奮到睡不著覺,

    天天就是期望來學校上課,

    也曾想過要將之轉到普通班,

    但卻被家長否決,

    家長說,

    看到孩子能快樂的學習,

    一切的天才與否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回覆刪除
  11. 這是一項充滿掙扎的考驗

    慰英:

    跟自閉症或者是亞斯柏格孩子的互動,

    真的是一連串的心理戰,

    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步會出什麼棋,

    只能靜觀其變,



    這個禮拜,他沒有來工讀,但是卻會打電話給我,

    跟我聊一些他煩惱的事情,我的心情很複雜,

    不知道是該為他的信任而高興,

    還是為他的不守信用而生氣>_<



    我選擇先聽他說他想談的事情,

    但是還是讓他知道,我對他不守信的生氣^_^



    昨天下午跟你講完電話之後,我拿著紙筆,

    把早上跟同事討論還有電話中跟你討論的內容整理摘要,

    打算有條有理的給外婆重重的一擊,

    讓她體驗到事情的嚴重性,

    不過說真的,每次跟外婆講話,

    我就有一種心疼的感覺,

    他其實比誰都還要關心孩子、用心的照顧孩子,

    只是他把其他的資源都排除在外,

    把所有的重擔都放在自己的肩上,



    所以在照顧孩子時,他常常會因為壓力過大而混亂,

    只能被孩子拉著跑,



    昨天跟他通電話過程中,

    我覺得他有接收到我強烈的堅持(要孩子來工讀+定期服藥),

    也撂下狠話,如果家人這麼難配合,我這邊就不會再多作什麼,

    一切以校規處理,

    我請他如果有困難,需要協助,自己跟我聯絡,

    外婆主動再跟我要了一次你的電話,

    他說他想要去你們家拜訪你,

    跟你學習怎麼跟孩子互動, 掛完電話後.

    回覆刪除
  12. ~承上~

    我有幾個想法,或許可以做為我們日後介入的方向,

    1.外婆對於孩子的情況,都是來自片段的消息

    (自己看書、看電視、問親朋好友),

    所以概念都不完整,

    且常會面臨各家講的方式都不同的兩難困境,

    (其實軟硬都重要,

    關鍵是在於什麼時候用軟?什麼時候用硬?

    這是外婆最需要的)



    ==>建議:我們可以一同規劃一系列的課程,

    讓外婆比較有依據可以遵循,

    (如果有其他家長也有需要,

    是不是可以乾脆開一個班來授課啊???)



    這一系列的課程,

    可能可以從他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開始討論起,

    先把外婆的情緒給穩定下來,

    再去談其他更進一步的終極目標

    (他也很想要去上課,只是不曉得要去哪上?)



    2.讓他瞭解,家人的加入會讓他更輕鬆,而不是更費力,

    家裡有更多人瞭解孩子,

    等遇到問題時,大家就可以互相支持,

    ==>這個部分可能要等外婆開始進入課程後,

    再跟他討論 這是我昨天的突發奇想,



    說真的,我們都是頭腦清楚的人,也很懂得求助,

    有時候真的很難理解不知如何求助者的心情,

    看到外婆的混亂,我真的很認真在思考,他到底是不想聽?



    還是他很想瞭解,只是我說的方式她聽不懂?



    我這邊會堅定跟他討論的原則,他不往前進我就停止,

    但是只要他打電話給我,

    我還是會耐心的把事情的利害關係說給她聽,

    試圖找出可以跟他有效對話的方式

    (就像慢慢摸索出跟孩子對話的歷程一樣)



    我慢慢發現,

    把小事情跟孩子未來的幸福連結起來是很有效的方式,

    (如:這不是只有來不來工讀的問題,

    而是他作什麼事情都有頭無尾,

    他沒學到持續,以後作什麼都會失敗的)

    也因為外婆真的愛孩子,這種誇張式的連結

    (他如果沒...這輩子大概就...)

    才能引發她的危機感



    這是一位特教老師給我的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