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0日 星期二

謹慎選校 做好親師溝通/陳芸英

驪歌輕唱,國小畢業的身心障礙學生,

即將在暑假過後升上國中,

挑戰他們下一階段的求學之路。

在國小與國中的轉銜階段,

協助身心障礙生最多的是原階段的國小老師。

這些老師怎麼做,

才能幫助學生和家長順利迎接國中生活呢?

擁有二十多年特教班教學經驗,

目前擔任「臺北市特教巡迴老師」的郭色嬌,

以她多年的經驗談國小轉銜國中時,

學生和家長應注意的重點。



國中小教學環境差異大 須慎選適合學校

國中特教生態和國小不同,國小是「包班」制,

由兩個老師負責全班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和學習;

國中的特教班則跟普通班類似,

除了一位導師外,每一堂課都由專任老師上,

例如實用語文領域由甲老師上、實用數學領域由乙老師上……。

雖然國中特教班的編制有三名老師,

但不像國小老師那樣全天候在身邊,

因此面對「轉換環境」,

郭色嬌認為,事前的選校和事後的適應一樣重要。



由於並不是每所國中都有特教班,

所以就讀特教班可以「跨學區安置」,

也就是說,家長可以選擇適合的學校就讀。

郭色嬌大約在下學期的三月開始就帶著家長,

根據他們的戶籍地或住家去蒐集附近國中的資料,

和家長討論,並粗略勾選幾個學校,

再與各校聯絡,安排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觀國中的環境。



參觀國中之前,郭色嬌會為家長開個內部的說明會,

並為每位家長準備一張「計分表」,

讓他們根據各國中的環境打分數。



用計分表評估校園環境 提問題以了解老師看法

由於老師的角度和家長的需求並不完全相同,

家長可能有觀察上的盲點,看不到細微的地方,

所以她會先提醒家長參觀學校時該注意哪些事項。

這張「計分表」的項目有:

學校地理位置、教室布置、教師態度、課程設計、社區資源等。

郭色嬌也建議家長,參觀時不妨「考」老師,

提出問題以了解老師的看法。

例如:

「真不好意思,我的孩子可能會給老師添麻煩。

請教老師,我的孩子會到處亂跑,

不知道我應該怎樣跟老師配合?」

但和老師溝通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緩和,

同樣的問題千萬不要說成:

「我的孩子會亂跑,如果到老師班級,你會怎樣處理?」

當家長向老師提出問題之後,可以看老師的回應。

「我也會提醒家長,什麼樣的回應是正確的,

什麼樣的回應太浮誇,什麼樣的回應不真誠。」



郭色嬌建議家長,在每一項目裡打分數,

例如,

A家長是個忙碌的職業婦女,無法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

那麼該校有沒有「交通車」可能會是她最大的考量。

「我就請家長在這一項『加權計分』。」

B生是腦性麻痺的孩子,學校有沒有電梯對他就特別重要;

C生愛亂跑,家長可能在學校環境的「安全」上加權計分。

最後以總分最高的學校當作孩子進入國中的參考。



帶孩子適應新環境 提前告知孩子的特殊狀況

家長選定學校後,

郭老師才循序漸進的帶孩子和家長去適應新環境,

從十分鐘、二十分鐘、一堂課到半天……,

並在這段期間,做好國小到國中階段的「轉銜」工作。



有些孩子在國小接受特教服務,升上國中後,

因家長害怕或不願意孩子被貼「標籤」,

甚至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大隻雞晚啼」,

期待他到國中就會開竅,

為了給孩子全新的環境,

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孩子的過去,

所以會拒絕特教老師的安排而選擇走自己的路。

郭色嬌認為,這種作法要很謹慎,

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因為面子問題而忽略孩子的教育需求。



一般來說,五月底六月初,

每位身心障礙學生就讀哪一所國中已大致底定,

而學生的相關資料也會送達國中。

郭老師會在開學前再與國中特教老師見面,

把該學生在小學的特殊狀況明白、清楚的點出來,

甚至把自己曾經用過的教材

和輔導該學生特殊的方法告訴國中老師,

希望在轉銜時能把各方面安排到最好的狀況。



郭色嬌也建議國小老師,

要把學生六年級下學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重要輔導紀錄等,

交給國中老師,讓國中老師能很快的了解學生的狀況。

即將進入國中階段的身心障礙學生和一般孩子一樣,

要面對新環境的適應,又有青春期的困擾,

不管是家長或老師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強化「轉銜」的功能,

是親師必須共同努力的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