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情緒失控,真相可能是他『有苦說不出』




面對幼兒的大哭大鬧2110/10/11

在這一期專題為「挫折忍受力」的《親子天下》中,

有兩段話我記下來自我提醒:

本文出處:水瓶面面書寫幸福

作者:水瓶面面

1.「學齡前的孩子,挫折免疫力的死角是『有苦說不出』。

面對挫折時常常情緒失控,比方說大哭大鬧、躲起來。

其實這並不一定是因為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彈性,

真相可能是他『有苦說不出』。

因為語言表達的限制,

學齡前的小孩,有些情緒無法清楚表達。



因為說不出來,所以只能用最原始的本能哭和鬧來引起注意。

若能夠理解小孩是因為語言表達不足,

才會轉化成為情緒上的風暴,父母才不會過分焦慮。

應該理解小小孩『有苦說不出』的挫折,

透過引導和對話找到問題的核心。」



2.
「面對大哭大鬧的孩子,

此時此刻,爸媽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爸媽此刻若也用吼的回應,只會造成更糟糕的反效果。



精神科醫生王浩威建議,

這時父母應該在孩子看得到的範圍內,

『微笑,或至少是不生氣』的陪伴和等待。

若是比較小的小孩,爸媽可以緊緊抱住他,讓他安靜下來。

等到孩子靜下來後,該堅持的原則不能棄守……

不需要急著和他談剛剛發生的事情,

只需讓他知道你一直在身邊。」




我家老大好勝心強、挫折容忍度低,


不太願意嘗試有輸贏的比賽或遊戲,

因為害怕「輸」帶來的失落與挫敗感。




和弟弟玩遊戲時,喜歡當發號施令者,都要弟弟聽她的,

如果弟弟不從,就會發怒、哭泣。

總是期待他人的肯定與讚美,不喜歡別人說她哪裡不好、待改進。

當事不如她意時,若我沒有及時察覺、處理,

待她的情緒風暴瞬間成形,開始哭鬧起來,

真是大大考驗我的智慧與耐性。



雖然我不會失控到打孩子,或以潑婦罵街的言語來宣洩情緒,

但陪伴與等待孩子情緒緩和的過程裡,

我很難做到「微笑,或至少是不生氣」,


我也很難做到「緊緊抱住他,讓他安靜下來」。



雖然我知道如果我這樣做,孩子的情緒風暴應可很快過去,

但在孩子大哭大鬧的當下,

我的身體與情緒都是緊繃而僵硬的,


我沒有辦法即刻調整並釋放我的負面情緒,

好好的、溫柔的給孩子一個抱抱,


常要等到孩子哭鬧聲漸息,

孩子的情緒逐步緩和下來後,我的心方能平靜。


原來,隨時隨地帶著柔軟心面對孩子,是那樣的不容易。



育兒,是我人生道場上最大的修行,


孩子,是我心靈的照妖鏡,幫助我看清自己的問題所在,

讓我覺察這一生最重要的功課是「修心」。




雖然我目前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上還不是做得很理想,

但相信只要有心去改變,就會越做越好!

親子天下網站部落格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388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泛自閉症社會技能訓練及改善




屏東教育大學 羅湘敏教授

泛自閉症實際問題

【一、語言困難】

說出不相關的評論.打斷別人說話.反覆問問題

談論同一主題和強迫他人談論

難以理解複雜語言

未遵循指令或對教學指令沒反應

【二、固一性問題】

提供可預測和安全的環境;以降低學生過度擔心

改善泛自閉症社會能力的一般原則

【三、社會互動的問題】

保護兒童避免被欺凌或嘲弄;

教導同儕AS的社會互動問題是真正的障礙;

安排小團體/小組時,

避免由學生自行挑選組員,

安排成熟同儕協助和引導;

強調AS學生的優勢和特定學科表現,

並安排合作學習,讓同儕接納;

難以了解社會互動的規則

說話時過多肢體動作、太大聲或太快

【四、有限興趣的處理策略】

【五、專注的問題:

經常離開活動、分心、可能沒有組織、
難以維持注意力。】

【六、缺乏組織技巧】

【七、動作協調問題】

【八、學業問題】

【九、情緒弱點/問題】

【十、感官敏感問題】

3 i5 Y6 h0 e& \0 q$ i7 a8 F

改善泛自閉症社會能力的一般原則

一、問題行為處理步驟

1、發現/確認問題行為;

2、確認行為的功能和影響因素;


3、找出其他可替代行為;

4、發展策略改變行為:環境調整、正向方案策略、回應策略

5、發展行為改變/介入計畫;

6、評估行為改變/介入計畫

3 i5 Y6 h0 e& \0 q$ i7 a8 F

二、環境調整策略

1、移去分心或引起焦慮的刺激;

2、改變造成感官超載的環境特徵;

3、安排教室以加強結構化並減少導至不適當行為的機會

4、提供讓學生放鬆和冷靜的地點。

3 i5 Y6 h0 e& \0 q$ i7 a8 F

三、正向處理方案

1、儘可能使用正向回應的教學方法;

2、直接教導適當行為;

3、使用正增強以增加適當行為;

4、提供學生休息和放鬆的機會。

3 i5 Y6 h0 e& \0 q$ i7 a8 F

四、回應或後果本位的療育

1、忽視不嚴重影響班級氣氛的行為

2、表達期待的行為引導學生行為

3、移去增強不適當行為的增強物

4、將學生從增強不適當行為的情境移走

5、利用代幣制度增強

6、利用逐步養成/塑造(shaping)

7、必要時,採用危機管理計畫。

3 i5 Y6 h0 e& \0 q$ i7 a8 F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輔導情緒問題幼兒


輔導情緒問題幼兒用餐
文/蘇欣怡

每到用餐時間,小玉就不吃飯或吃太久,
讓家長和班級教師很頭痛。
對於孩子不肯用餐的行為問題,提供以下策略作為參考:

中午需用餐是必須遵守的原則,
如果這項原則讓小玉不解其意而大哭大鬧,
可請另一位支援老師將他帶離開現場,避免干擾其他幼兒,
等他情緒平穩不哭後,再問他原因。
知道他哭鬧原因,才能實施策略。


例如可能餐裡面有他不喜歡的食物,
老師可跟他討論食物對身體有幫助
(建議用他懂的語言具體形容);
或該食物有令他不舒服的氣味,
則可再討論要吃多少
(如果他不知如何表達,
可讓他選擇是要一湯匙還是一小口,
用二選一的方式要求)。


如果是飯量太多,主食的用餐目標太難達成,
建議可將目標細分,一開始提供合理的飯量,
家庭和學校給的量須一致,且是小玉平時吃得完的;
再漸進要求到一般孩子的飯量,
或搭配他喜愛的菜色。


若是吃不下,
原因可能是用餐動機不夠,則要為他營造動機。
例如早上增加適當的活動量;
或老師在用餐前,和班上小朋友討論,吃完中飯的小朋友,
睡覺前可以聽故事,不吃飯的不可以聽。
聽故事為增強策略,可視孩子的喜好彈性安排,
用活動吸引他主動用餐。


身體不舒服,也可能造成食欲不佳。
家長和教師應視孩子情形決定是否需就醫,
可將飯量減少或改變烹調方式,如:熬粥。


在一切情境合情合理下,
小玉仍因情緒問題不用餐或用餐仍超過三小時,
家長及教師就可嘗試厭惡情境策略,
也就是營造出小玉失去他本來可以得到喜愛物品的情境,
如:吃完飯後大家都可得到○○,但小玉沒吃完,就不能得到○○。
但該策略若連三次實施都無效
(例如:小玉情緒反應過於強烈或反應平淡、無關緊要),
就必須修正、調整策略。


小玉如有小小進步,要讓他知道自己進步在哪裡,
他的進步讓老師或父母有怎樣的感受,
並立即讚美該行為,以及在團體中公開讚美,
增強過後馬上和他約定明天也要如此。
待行為穩定,日後再逐步漸進式調整目標。


孩子會成長,環境也會改變,
沒有哪一種教學策略對他最好或最不好,
家長或教師心中須擇善而為,
並視孩子當下的情緒反應更改策略。

特殊教育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當孩子遇上不適任老師


當孩子遇上不適任老師
文/陳秀鳳
曾經有家長問過我:「該如何與老師溝通才能對孩子有幫助?」
我常說:「遇到老師的好壞是要靠運氣的。」
當你運氣好時,老師對你的孩子接納與用心,
會讓你覺得非常感恩。
但若不幸遇到一位非常主觀且不願接納孩子,
又不與家長溝通意見的老師,往往會讓家長痛苦不已,
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在老師手上,
對老師的處理態度也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

旻旻小三時就遇到一位態度非常傲慢的老師。

旻媽從小學一年級時開始便進出幫忙,
二年下來和老師相處得非常融洽,孩子也有相當的進步。
原本媽媽還懷著非常大的信心,
告訴旻旻:「長大了要升三年級囉!好棒喔!」
可是一開學,
媽媽就發現了老師的帶班方式與一、二年級的老師迥然不同。
雖然旻旻也有幾個一、二年級的同學一起分發在這個班級,
可是在老師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的罵學生及處罰之下,
旻旻在這新分發的班級不但沒有更乖巧,反而顯得噪動不安。

旻旻在這樣的氣氛影響下,也開始有了不好的改變。

老師見到這種情形,不思想輔導的策略,卻在媽媽面前數落孩子。
這樣的情形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有時媽媽觀察並不是旻旻的錯,老師一樣會罵他,讓孩子無所適從,
這使得原本每天笑嘻嘻的小臉,已顯得驚嚇不已。
媽媽冷眼旁觀思考許久,終於忍不住想要和老師好好溝通,
但得到的回應是:「他不乖就要處罰,你不要太寵孩子。」
再說兩句,她就別過頭去說她很忙,不願再與家長多談。

面對這樣的老師,家長真是欲哭無淚,

經幾番斟酌,媽媽終於找輔導室幫忙,溝通換班級事宜。
但輔導室基於學期中難以更換班級,
在避免因老師問題造成軒然大波的考量下,直接建議家長轉校就讀。
媽媽最後打了電話到「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向我求援,
問我該怎麼辦?
在了解事情的緣由後,基於「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的立場,
我經過深入分析,建議家長進行以下幾項思考:

在學期中轉換班級,學校作業的確有為難之處,
因為同事間會為誰接而傷了和氣,接手的老師也會備感壓力。
轉校若是新學期問題較小,
但若學期中轉出去,接手的學校一定會問原因。
一般而言,傳過去的訊息大概都是「家長比孩子難纏」的說法,
自然未進新校卻已臭名滿天飛了。
除了前二項的狀況外,
請求學校出面了解老師整個帶班方式,
及處理身障學生的學習障礙是否得宜,
透過輔導室或校長居間的協調,或許會有轉圜的餘地。

然而旻旻的老師有十年教學經驗,

面對剛調任過來的輔導室主任,及即將退休的校長,
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
直說:「我不排斥這樣的學生,但我有我自己的教法。」
她不願接受任何人的建議,
這可難為剛上任的輔導主任,不知如何處理。
後來,家長只好透過協會居中協調,
最後請來校長、家長會長、各處室主任、
資源班老師及旻旻爸媽、導師共同參加一場「判決會議」。

我代表協會出席,
站在校長口中所謂「專家」的立場,給了看法及意見。
會議中,旻旻的導師依舊一副傲慢不羈、斜頭對答的模樣,
連校長、家長會長都有點看不下去,
家長陳述想轉班的原因,導師更不屑地回應:
「無所謂啊!不想念我這班就轉嘛!」
喝!好一副大牌狀,原來她有恃無恐的是,她已私下放話:
誰敢接就跟誰過不去。
她以為家長一定鬥不過她,輔導主任見狀無奈低聲的要求:
家長是否以轉校為第一考量,她可馬上協助辦理。

但家長在我的分析下,加上自己的想法,

相信這個學校一定會有願意接手的好老師,那又何必捨近求遠?
燙手的山芋當然沒人敢接,最後在校長的提示下,除了原導師外,
其他同年級的班級老師用抽籤決定,中選的人不得推託,
沒中選的其他老師必須協同輔導室,
給這位老師全力支持,不得有言語上的毀謗,
並請求協會在專業上的協助。

這樣的結果雖不是家長所預期的,

但經由抽籤產生的新老師雖有些驚恐,
但很快的就帶領旻旻進入狀況,和媽媽也溝通融洽。
從此,孩子再度展現笑容,媽媽也總算放下一顆心。
旻媽偶爾會帶回潛能中心看看我們,
都覺得他們得到了依靠,生活更踏實許多。

若您的孩子也遇到不適任的老師時,除了自己的溝通外,
忍氣吞聲並不能解決事情,必要時尋求周邊資源是很重要的,
不要害怕面對困難,唯有勇敢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作者為「台北縣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主任。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他是妥瑞氏症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


小小火車達人~一個特殊孩子的美好經驗
【文/鄭麗玲 臺北市立農國小教師】

 擔任自然領域老師許多年,
我盡力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
讓孩子親自操作實驗,建立做中學的經驗和實驗能力,
我也會補充課外的生態保育觀念,
和孩子們討論我在山林中觀察的心得、驚艷和感動…
我一直覺得擔任科任老師是幸福的工作。

今年六年級的學生裡,
有個長得人高馬大、看似成熟穩重,
外表卻有著令同學無法忍受的怪異舉動的大孩子,
除了造成上課的困擾,
同學們也對他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甚至還直接說:『老師!不要理他!』。

然而下課時間,
他總是跟在我身邊分享有關火車的相關常識、
告訴我他在假日時搭了哪些班次的火車、
哪一種型號的火車由哪個國家生產出來…
只要一談到火車,他的神情是那麼快樂滿足,
這是個小小的火車迷,
而且對火車的認識真是令我佩服!

向導師詢問後,
才知他是妥瑞氏症和亞斯伯格症!我開始查詢有關的資料,
終於明白他不是故意的!

雖然他的語言技巧沒有問題,
但有時會顯得過分熱絡或格格不入,
致使他在人際溝通上出現問題,
當他想和同學分享經驗,同學們卻不願耐心聆聽時,
他是多麼的失望與難過!
因為他們也一樣渴望與人正常接觸、交往啊!

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常常想說就說,想到就做,
不知不覺中就容易傷害到別人,也常因為他執著的特性,
常會要求同學配合他,
而當他們的要求不被接受時,即會產生激烈情緒。

又因為妥瑞氏症患者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
導致的眨眼睛、聳肩、咳嗽等症狀,
其他諸如歪嘴巴、裝鬼臉、鼻子抽動、碰觸東西或別人、
猥褻不雅的動作…… 也不是故意的!
那是他生理上的一種缺陷啊!

與這類的孩子溝通,必須具體明確,態度堅定平靜,
例如:「現在老師很忙,不能和你說話,
若想和我說話必須問:『老師您有空嗎?』」。
如能做到給予立即性的口頭讚賞,以增強正面行為。
對於他的固著性,不斷發生相同的行為,
也必須常不厭其煩的告訴他,哪些是對的?哪些不能做?
現在必須做什麼?並適時讚美以強化他的概念。

為了建立同學對他的認同,
我開始教他如何製作火車簡報、如何上台報告,
並且在畢業考後,
帶著他巡迴各班級發表他的火車之旅…
我看到他在台上侃侃而談、
手勢動作、眼神表情都充滿自信的光采,
不但獲得熱烈的掌聲
也獲得同學佩服的讚美並建立了不同的人際關係。

有一種先天的缺陷已然令人不捨,
他卻是二種缺陷兼而有之,
想必他的母親在教導、照顧的過程中,是多麼的辛苦!

畢業典禮時,孩子的母親滿眼淚水的向我道謝:
「原以為孩子要等到大學才能展現他的長才,
沒想到這個夢想在小學實現了!
謝謝老師給我的孩子一個美麗的夢!一段美好經驗!」,
其實這段經驗也是我教學上的喜悅和滿足!

臺北市教育週報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我的亞斯伯格症學生輔導策略


亞斯伯格症學生輔導策略
黃國龍老師編撰

以個人實際接觸學生當中,
有位學生是亞斯柏格症的孩子(以甲生稱之), 其身心特質如下:

甲生身心特質分析:
1.甲生在社會互動、溝通領域上有困難,並缺乏思考彈性。
2.與同學溝通、想法相異,學校老師、教官成為甲生溝通的管道。
3.甲生想得到友情及愛情,但不知從何做起並有自己固執模式進行。
4.甲生以高道德標準來看待同學,
而對異性交往,會是情緒困擾之要因,
對兩性之認知(單戀與戀愛)須加強。

5.會喋喋不休講述自己的成長過程,
包括升學考試、自己的自殺事件和紀綠、
自己喜歡女孩子和表白經過,
與人談話有冗長的現象,不管對方有沒有興趣,
會和對話者一直談同一件事情。

6.較自我為中心去處理大小事情,有時遇到挫折會採取偏激行為
(例如:自傷、言語上暴力行為等等)做為紓解管道。

7.欠缺同理心,無法感受、預測他人的情緒,
執意要對方做出他所要達的目的。

8.一旦心情不佳,整個人會陷在情緒之中。

甲生面臨問題:
1.感情問題(對異性交往的方式及態度) 。
2.課業問題(四月份將參加學測,成績表現將是甲生在意問題) 。
3.環境遷移(六月份即將畢業,
怕未能忘懷在校生活點滴及適應未來新環境等問題)。

老師根據學生身心特質及運用相關社會支援資源尋求
有效輔導特殊學生和諮詢管道方式
以便學生能修正不正常行為和想法,

其建議輔導方式如下:
1.與孩子溝通時,儘量保持語句的簡單及中性(沒有太多情緒),
明白地說明所要傳達地訊息。

2.當情緒起伏較大時,
用藥物控制情緒,否則將來惹是生非的機會多。

3.重視飲食和運動,例如打極拳、打坐,以讓性情能穩定。
4.若有攻擊性的暴力行為應告知家長。
5.根據醫師的說法,可多吃綠色蔬菜或五穀雜糧,
補充B群、深海魚油、礦物質等等,讓身心發展能健全。

6.規定他來找老師時,要先設定目標,
不可漫無目的遊走導師辦公室、特教組辦公室、學校行政單位場所。

7.利用他目前喜歡女孩子的契機,教導他正確的社交技巧。

8.在學校,如果甲生因情緒失控而有影響到老師及同學的安全,
請家長能協助帶回,
等待情
緒穩定後並不做出傷人的動作才能到學校,
否則如此的行為
已影響到同學的求學權益和老
師自身的安全。

9.對於學生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從甲生在校有不正當生活行為表現中,
就已經在傳遞心中的想法,
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反應做好預防的措施及輔導,
以防範意外事件的發生。

10.在社會互動上,
老師和專業人員(例如:心理醫師、家長等等)
可以編一個社會故事方式或模擬情境來教導孩子正確溝通技巧。
由於亞斯伯格症孩子對於人際互動的情境不了解,
若能設計模擬人際交往情境使其進入真實狀況
以利老師或相關人員能教導正確溝通技巧及解決實際層面問題。

例如:父母親要帶孩子參加婚禮,
父母可預先編一個婚禮上應遵守的行為禮儀要孩子遵守,
要注意的是,必須以「我(亞斯伯格症)應該要○○○○」,
而不要用「你應該要○○○○」,才能使其願意遵守。


對於這類群的孩子,除了學校教師應給與適時輔導外,
也需醫療和心理輔導並重,
其首要在協助家長與老師了解孩子的狀況,
並教導如何幫助孩子社會判斷,社會應對的技巧和策略,
遇到孩子偏執行為時,
仍需用到一些行為處理的技巧
來修正行為以克制其某些不當行為的發生;

當出現有焦慮症、憂鬱症或相當的情緒不安、激烈情緒爆發跡象時,
則需要有藥物的協助,以幫助症狀的控制。
目前,各個師範院校及特教資源中心都設有諮詢專線,
教師和家長可多利用。

另外,教育部特教司正在編寫特殊學生輔導手冊,
讓大家都能了解特殊教育學生其身心特質、特徵及輔導之道,
並進一步能接納、協助、關懷學生。身為特教尖兵的我們,
能秉持著最大用心愛心和耐心及毅力為學生付出努力,
期許學生能開創出美好的一片天,以邁向康莊大道。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特殊教育是一條漫長且永無休止的道路




融合教育 就在生活中

文/林慧倫(特教教師)


學校裡,資源班總是和普通班有段距離。



對普通班的學生來說,如果班上有學生需要到樓下資源班上課,

他們就會覺得很特殊,很奇怪,有些甚至嘲笑他們是資源回收桶。

所以,當阿瑋班上同學知道他要到樓下資源班上課時都很驚訝。

這種驚訝背後的涵意,便是在特殊教育領域上需要努力的部分。



想想看,當我們走在路上,

看到一位患有腦性麻痺的人扭曲著身體吃力的走著,

我們心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會是什麼?



或是當我們安靜地上課,

班上有位情緒障礙或是注意力缺乏過動的學生,

開始出現攻擊性行為或大吵大鬧阻撓上課的進行,

這時班上的同學以及正在上課的老師會怎麼去面對、

處理甚至思考這樣的問題呢?



除了「愛心」及「同情」之外,

他們其實需要的是大家對他們的了解、接納、支持,

甚至給予實際上的協助。



許多人都應該聽說過融合教育,

更深入一點來說,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源自於社會多元化的價值,


因為學生本來就不該以其心智能力的高低、

文化背景的差異或是社經地位的優劣來加以區分成好學生、

壞學生或笨學生。



但是當特殊教育學生就讀普通班級,落實融合教育時,

也應該有完整的配套措施。

例如:導師是曾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訓練者為優先的考量,

並配合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原則與輔導辦法來減少班級人數。

至於未接受特殊教育專業訓練的老師,

學校應該安排這些老師參與教師在職研習。

比較好的辦法是在學校內辦理長期教師特教成長團體,

透過特殊教育專業知能研習、經驗分享,

可以協助新進教師共同處理及解決特殊兒童問題。



成立特殊教育教學小組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其中校長的領導是關鍵,

校長對特教的正確認知與了解影響很大。


除了校長、特教教師是當然成員之外,

尚需要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配合。



因為,

特教教學小組的作用除了共同擬定特教學生的個別教育計畫外,


還要進行教學、治療及未來學生的轉銜服務等工作。



特殊教育是一條漫長且永無休止的道路,

但不管需要多長時間去灌溉,只要有心栽培,

即使是荒蕪的花園,也終會變成花團錦簇的天堂!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