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果天空寫這篇文章我掙扎很久,原因複雜…
《11樓》基於某些原因,而借來的閱讀的小說,
我很甚重且仔細的閱讀書上的每個文字,
包含封面上的文字─生命因與愛相遇,而學會珍惜
一段觸碰人心的故事,一趟尋找人生KEY WORD的旅程。
李家同、孫越感動推薦……
下這樣的標題再加上名人的推薦,作者顯然相當自負,
人生的KEY WORD?我不禁思索著~
人生何其復雜,如何定義KEY WORD該是什麼?
又有誰能為人生的KEY WORD下一個完美的註解呢?
細看了內容之後,其實《11樓》是個很平凡的勵志故事,
講述主角─禮威是個30歲是個自認為優秀,
剛升職,接下重要的專案,
卻同時面臨著公司明爭暗鬥的危機及家庭的風暴,
文中的角色明確,每個角色都自成一個典型,
引用大量論語及老莊墨法的言論及思考點,
最後主角學習付出關懷並重新擁抱生活。
我無法說這樣的文章有何缺點,
勸人事事以別人的立場來思考是極為正面觀點,也該受到推崇~
但文中卻錯誤的使用了兩個名詞─
「艾斯伯格症」及「社會艾斯伯格症候群」
這是完全的錯誤,與事實完全不符,這個名詞已遭到太多的誤解,
而這本書,更是扭曲並加深了社會大眾的認知。
如果世上有武器可以傷人於無形,恐怕就是文字了,
作者將「社會艾斯伯格症候群(social asperger)」定義為:
社會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會無限的寬待自己、毫無慈悲心的去傷害別人,
就連最基本的禮儀都蕩然無存
書裡將一個濫用職務,以簽約為題,
迫使對方公司付錢供其個人吃喝玩樂花用的角色,
設定為社會化艾斯伯格症。
並註解這樣的人,並不是無意間犯下的錯誤,
而是執意找出別人的弱點並加以攻擊的行為,
這些人明明知道他人討厭這樣的行為卻不停止…
真實的世界裡,艾斯伯格(亞斯伯格)症是真實存在的,
目前被歸類於高功能自閉症的一種,
成長與社會化的歷程都十分的艱辛,
他們有較特殊的思考模式,
溝通上的學習也確實要比正常人來的辛苦,
終其一生都需要克服生理上的痛苦及環境適應的障礙,
我所認識的亞斯,
都十分的坦率、單純、善良,而不是自私又自大。
雖然作者創作使用的名詞是「社會艾斯伯格症候群」,
但這樣錯誤的引導,植入錯誤的刻板印像,已漸漸在社會上開使發酵,
綱頁隨意的搜尋,即會發現許多人的看過書之後,
還沒來的及認識亞斯伯格症,
就開始將生活中所遇到一些沒家教、沒禮貌、沒水準的自大狂
通通套用上社會艾斯伯格症或艾斯伯格症一詞了…
這對於艾斯伯格症(亞斯伯格症)的人,是十分不公平的,
如果作者的論述─人生的KEY WORD是關懷,
而他的著作,卻傷害著他甚至不認識的人,他的慈悲心又在哪?
米果天空 引用http://blog.yam.com/mickclub/trackback/30141324
亞斯柏格的壞
回覆刪除是你觸犯了他所認為該遵守的正義時
他會將你批評得一文不值,不管你是誰
而亞斯柏格的孩子對於規範並不是很瞭解,
但不是完全不能瞭解
但是要教他們時又會有自己的意見
只要多說一點,很容易就發飆
一旦發飆起來,就會六親不認、
一定要你受傷、付出代價
否則他會心有不甘,氣消不下來
因此針對亞斯柏格的孩子
要先建立與他們的關係
運用關係來讓他們願意妥協.
而不是急著教他們規矩是什麼
同樣是自閉症,但卻是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
摘自:亞斯伯格症兒童輔導策略及案例研討/陳政雄醫師
11樓
回覆刪除作者:Han Sang-bok
譯者:Ngou Cho-kiat
出版社:學研館‧書櫃文坊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26日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生命因與愛相遇,而學會珍惜
一段 觸碰人心的故事,
一趟 尋找人生KEY WORD的旅程。
李家同、孫越感動推薦……
自2006年1月上市後,迄今仍在韓國暢銷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比10還多1,是不是比完美還完美?
在人生攀達巔峰時,是否能留住永恆?
抵達人生的11樓時,生命是不是就了無遺憾?
禮威,30歲,青年才俊、意氣風發,所有的好運都找上他。
在他創下公司創立以來最年輕晉升副理的紀錄時,
當他感到美好人生即將展開時……
又怎麼料想到,一場風暴正悄悄來到,真的是晉升嗎?
真的以踏上美好之路嗎?
他能就此走往平步青雲的階梯嗎?
或是回頭階梯已逝?人生一無所有……
來自11樓的感動 熱淚好評中!!
愛就像沒有極限的撲滿,每天一塊、兩塊的存,
總有一天會累積成大愛……
夜晚,一位忙人手中提著燈籠走在路上,碰到他的人便問他:
「真是奇怪的傢伙,你名明就看不到前面,幹嘛提著燈籠走路呢?」
結果他道:
「那是為了讓你不與我相碰撞,這個燈籠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你。」
這世界必須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凡事都想先收穫的話,便沒有可以等待的人。
你曾經坦白的面對過自己嗎?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的話,
那麼一切都是虛幻的,你永遠祇會看到別人的錯誤而已。
人世間的一切就像解題一樣,只要能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
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這世界必須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凡事都想先收穫的話,便沒有可以等待的人。
你曾經坦白的面對過自己嗎?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的話,
那麼一切都是虛幻的,你永遠祇會看到別人的錯誤而已。
人世間的一切就像解題一樣,
只要能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作者簡介
回覆刪除Han Sang-bok
曾任首爾經濟日報與e-daily的特約記者,
12年的記者生活讓他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
也聽過無數感人的故事,
他從許多依靠著自己的毅力去追求自我的人身上發現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根據「待人的態度」可以發展出不同的人生,
這也是本書的中心思想。
著作有《韓國的富者》(1.2)、《翻長凳》等。
目錄
序言
待人的小禮儀
滿足一切的價值
超越喜歡,快樂面對
創造者與批評家
幸福的條件
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
觸碰人心的立場
為人著想的經營方式
反面教師
責任的代價
資料裡的真實
共生的路
自私、太自私
競爭的原則
達成目標的三條路
理解我的人
快樂生活的條件
羊毛出在羊身上
另類學校
改變人生的事
美麗的世界
為了關懷的競爭
11樓之心得感想--光數小子
回覆刪除在書局裡看到了「11樓」,
對於這樣的書名,讓我聯想到藤井樹的「B棟11樓」,
一度以為是同類型的小說,在隨意翻閱後,
發現這是一本挺有趣的書,有點類似漫畫「惡女」。
又因為看到「社會艾斯伯格症候群」這個新鮮的詞,
讓我記起有一次開會 時一位老師提到班上有一位學生,
經醫生確認為艾斯伯格症候群,
其日常行為有許多待商榷的地方。
所以引起我很大的興趣,馬上就買了下來。
~承上~
回覆刪除先說說什麼是「艾斯伯格症候群」,
有這病症的人就像電影「雨人」裡,
由達斯丁霍夫曼飾演的哥哥那樣,
對於了解別人有障礙,活在一個只有自己的世界裡。
還是不瞭解嗎?
書裡提到一個想法幫助你做進一步的認識,
就請先想像一個畫面吧,想像一下:
車輛塞爆了整十字路口,號誌燈一轉換,
直行的車輛便一致的按下喇叭,看到左轉指示燈的車輛也急忙想左轉,
結果是所有的車輛都卡在中間,動彈不得,
當場喇叭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
幾位沒耐心的司機甚至在車裡大罵了起來。
另一邊,計程車停在路口轉角讓乘客下車,
可能是乘客要找零錢,所以花了點時間,
司機又沒察覺到號誌燈已經變了,
尾隨在後被擋住的公車司機們不耐煩的狂按喇叭,
整個十字路口亂成一團……想到這樣的畫面你有什麼感覺?
你覺得問題出在那兒呢?
~承上~
回覆刪除艾斯伯格症候群就是完全無法去理解他人的一種障礙,
這樣的人只生活在自己的封閉世界裡;
〝艾斯伯格症候群〞跟自私是不太一樣的,
自私的人是明明知道別人的立場,卻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做出自私的事情;
但是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的人卻是完全無法瞭解別人的立場……
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不會主動去傷害別人,
但是社會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卻會無限的寬待自己、
毫無慈悲心的去傷害別人,就連最基本的人禮儀都蕩然無存……
想想看,
那些放任小朋友在餐廳裡吵鬧跑跳的父母、
捷運車廂裡大聲講電話的乘客、
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朋友……
這些毫不猶豫就造成他人困擾的人,
他們完全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
如果這些事情加諸在自己身上,
他們反而會因此而感到生氣、憤怒,甚至受挫折~~
這就是現代人的毛病了!……
而近代年來,社會上到處充斥著這樣的(艾斯伯格症候群)人。
~承上~
回覆刪除當你看見這類人的時候,一開始你只是想著:
「怎麼有這種人?!」
皺著眉頭嘗試避開令你不舒服的場景卻無法如願,
你整個抓狂只想捏死那些人。
這樣的人愈來愈多,讓你動肝火的機會也愈來愈多。
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脾氣太糟,
應該到佛寺坐個禪淨化一下心靈,
或者到耶穌基督的面前好好地告解。
最後你想通了,發現「視而不見」這個好朋友。
你不想年紀輕輕的,每天細胞死上幾千幾萬遍,
這樣那樣地為那些鳥人鳥事大動肝火。
因為不值得阿,你氣死了,你看見他們還是好好活著,
還是為所欲為的享受著,怎麼說都嚥不下這口氣的,
你說是吧?
~承上~
回覆刪除最後,摘錄書中的一些好句子與大家分享………
超越喜歡便會昇華成快樂,
而快樂的工作便可以用快樂的角度去面對困難。
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並不會主動去傷害別人,
但是社會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卻會無限的寬待自己,
毫無慈悲心的去傷害別人,就連最基本的待人禮儀都蕩然無存。
例如放任小朋友在餐廳裡吵鬧跑跳的父母,
那並不是無意間犯下的錯誤,
而是執意找出別人弱點並加以攻擊的行為,
這些人明明知道他人討厭這樣的行為卻不停止。
對攻擊的人來說,這或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這些小事就是生活、就是人生,
這些小事將會集合成人生的一部份!
我們必須剛提供給顧客的服務視為不等值的交換,
比如說我們定價為100元,站在我們的立場來說可能太廉價了,
不過,顧客會期待這件商品只有100元的價值嗎?……
讓顧客有物超所值的感覺,顧客才會心甘情願地掏錢購買……
簡單的說,就是雙方價值判斷的標準不同,
從付出的人的立場來看,或許很可惜,也會有損失的感受,
不過,這其中的價值跑哪去了呢?
全部都讓接受的人獨佔了嗎?
其實不全然是,他原封不動的堆放在那兒,
總有一天會再回到你的身邊,
不過,再回來的時候,這個價值會改變成其他的型態,
有可能是滿足或驕傲、稱讚或尊敬,
雖然大部分都無法改變成金錢的價值。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jeop4qmeHxCNjthdlulR
/article?mid=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