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教育矯治的角度看自閉症的行為特徵
有關自閉症行為特質的描述,
雖然對自閉症的行為特質和自閉症的教育矯治無關,
為了進一步討論自閉症兒童的教育矯治,
需要從教育的觀點來討論自閉症的行為特徵。
從教育矯治的角度來看,自閉症的行為可分三大類:
1. 缺陷行為
所謂缺陷行為就是同年齡兒童應該有而自閉症兒童沒有不會的行為。
從自閉症行為特徵的描述,
我們可以了解自閉症兒童在人際關係、語言溝通、
社會性行為等方面都有明顯的缺陷,
導致不易學習正常人的人際關係、語言溝通和社會性行為。
進一步分析這些缺陷行為,發現和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關。
他們在記憶、視動、拼圖等能力常表現正常或超過一般兒童的能力,
保留智慧的火花,
可是在抽象、理解等認知能力有極大的缺陷,
而且對學得的事物難以類化應用。
茲舉例如下:
自閉症兒童有嗜好看廣告的行為,能力較好的常能將廣告背誦如流。
當兒童到其它的場合看到廣告,可能將記憶中的廣告詞背誦出來。
這例子說明自閉症的兒童
雖不了解意思卻能將重覆出現多次的廣告符號和廣告詞記憶在腦海中,
當他看到廣告符號時即將時常和符號一起出現的廣告詞背出來,
而表現出奇怪的令人驚異的語言能力。
自閉症的語言特徵之一是「代名詞反轉」,
誤把自己稱呼為「你」,而稱呼別人為「我」。
仔細觀察有些自閉症兒童卻把自己稱為「他」,而稱呼別人為「我」。
這個現象,筆者認為,
是因自閉症兒童屢次被人稱為「你」或「他」,
而別人都稱呼自己為「我」,
自閉症兒童無法從語言溝通中領悟正確代名詞用法是稱自己為「我」,
稱呼對話的對方為「你」,而稱呼第三者為「他」,
自閉症兒童只記得屢次被稱為「你」或「他」,
因而將自己稱為「你」或「他」,
而別人講話都稱自己為「我」,
故自閉症兒童將別人稱為「我」。
這也是自閉症兒童記憶好而理解力差的例子。
據筆者的資料,
我國自閉症兒童約四分之一有極佳的認字能力。
自閉症兒童視覺區辨力強,而每個方塊字各有其讀音,
有利自閉症兒童的學習,
因此三四歲即認得上百國字者頗為常見,
但是他們大都能讀而不明其義十分可惜。
2. 過份行為
所謂過份行為是指
同年齡的一般兒童沒有而自閉症兒童有的適應不良行為。
這類過份行為,通常不是自閉症所特有的,
在許多學習、行為、情緒障礙的兒童,甚至一般兒童都可能出現。
在自閉症兒童出現的過份行為很多,
如:在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的自我刺激行為,
以及莫名其妙的害怕,
在不能適當表達情緒或需要時呈現的自我傷害、暴怒等行為均屬之。
一般而言,過份行為常和缺陷行為同時存在,
那不會適當表現正常行為而以不恰當的行為表現,
譬如不會表達挫折的情緒,卻出現暴怒行為。
自閉症兒童由於缺乏學習人際關係、社會行為的適當能力,
因此對外界事務的變遷缺乏興趣,
如果正巧又有某些知覺的特殊嗜好,
就使得自閉症兒童對自我刺激的行為特別著迷,
而對外界的正常學習機會愈發減少興趣,
而呈現愈來愈嚴重的自閉行為。
因此許多自我刺激的過份行為可視為缺陷行為缺乏適當補救矯治,
和准許自閉症兒童沉溺在自我刺激而造成的結果。
3. 固定僵化行為
固定僵化行為是自閉症的主要特徵之一,
其中部分與自閉症兒童抽象思考及理解能力的缺陷,
但記憶力、視動能力和拼圖能力好有關。
自閉症兒童在思考方面僵化固定,
時常造成教育矯治上的大問題,值得單獨提出來討論處理原則。
163.23.111.224/輔導&特教專刊/自閉症學生的輔導方法.doc
http://www.163disk.com/fileview_51189.html
~承上~
回覆刪除二、教育矯治的目標與原則
自閉症行為從教育角度來看可分為缺陷行為、
過份行為和固定僵化行為三大類,
教育矯治也就針對這三類行為擬定矯治目標。
簡言之,自閉症教育矯治目標有三:
1. 促進正常發展。
自閉症兒童既有許多缺陷行為,
缺乏正常兒童該有的許多行為,
因此教育矯治的第一目標就是要彌補自閉症的缺陷行為,
促進正常發展。
2. 消除過份行為。
對自閉症兒童所呈現的各種過份行為,
常會干擾正常的學習和干擾正常發展,
因此對會干擾學習傷害自己的過份行為應予以消除。
3. 避免與消除固定僵化行為。
許多自閉症的固定僵化行為會對教育和日常生活構成障礙,
因此應對有影響的固定僵化行為予以消除,
更重要的是從教育策略著手,避免形成固定僵化行為。
~承上~
回覆刪除依據教育原理以及對自閉症行為特徵的認識,
為達成自閉症的教育矯治三大目標,
下面的原則應予遵行。
1. 學習理論
尤其有關操作制約的原理和技巧
已經證實在正常和偏差兒童的學習和矯治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對自閉症教育矯治也是如此,
舉凡增強與消除的原理在自閉症兒童都適用。
由於自閉症兒童的人際關係缺陷,
使得使用於正常兒童十分有效的社會性增強物在自閉症兒童較難使用,
因此使用實質的增強物或兒童可以理解的代幣制度,
常在自閉症兒童教育矯治的初期是十分必要的,
依據學習理論而來的提示消褪法(prompt-fading technique)
在學習障礙兒童教育矯治上非常重要,
常要將學習的事物劃分成十分細的學習步驟,妥善的利用提示法,
教會新的行為之後,再將提示慢慢消褪,
使兒童能將學得的能力保存下去。
~承上~
回覆刪除2. 循序漸進或逐漸減退的原則。
任何兒童學習新事物都要根據他的能力來設計教案,
自閉症兒童在教育矯治時尤其要注意個別能力的差異,
依其能力,循序漸進的教。
譬如教講話,一定要先促進其語言理解能力至某個程度,
才能教語言表達,而自閉症兒童又從仿音,
仿單字、仿詞,而自動表達字詞,而後學習對話,是循序漸進的。
由於自閉症兒童記憶優於理解,視覺學習優於聽覺學習,
所以教新的技巧時,常要透過示範、模仿、動作提示、聲音提示,
一但新的技巧出現得較穩定時,就要將提示有計畫的逐步消退,
到最後不必提示時該行為仍出現,才算學會了新的技巧。
對自閉症固定僵化的行為也可以採取逐漸減退的教育矯治原則,
經由分析找出自閉症固定僵化行為的本質,
然後一步一步透過行為矯治的過程減少其僵化行為。
~承上~
回覆刪除3. 實用的原則。
自閉症兒童在抽象思考和類化的能力上有缺陷,
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
要儘量透過實物幫助他們理解與獲得有用的知識。
例如,要教「汽車」,
與其拿圖畫書上的汽車來教他認識汽車,
不如用實際的真的汽車來教,
因為對自閉症的學生來說學習圖片上的汽車,
並不一定能類化到現實生活中的汽車。
因此我們在進行教育矯治時,
一定要守住實用的原則,不然學生可以從第一課背到最後一課,
但對現實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
所教的事情要儘量切合年齡是另一個要遵守的實用原則。
譬如:對自閉症小學生來說,要教他顏色時,
與其在教室裡教他分辨紅和綠色,
不如教他分辨十字路口人行道的紅綠燈,
因為後者合年齡需要更為實用。
對青少年自閉症患者而言,職業準備、搭乘交通工具、購物等,
都應在社區進行才有效。
~承上~
回覆刪除4. 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
許多自閉症兒童以同樣的方式教幾次之後
整個教學過程和行為就固定下來,
因此在學習課程的安排上要多變化,
以避免固定僵化行為的產生。
譬如,教「茶杯」
就不必固定每天早上第一節課拿同一個杯子要他學習茶杯,
不然他只會在這個情境下、對這個杯子會說「茶杯」,
應要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在學校、家裡使用不同的杯子喝水時,
看到別人用杯子時都要教他「茶杯」,
如此便可以一方面避免僵化一方面幫助他學到「茶杯」的真正意思
而予以類化。
5. 家庭參與及學習生活化。
由於前述自閉症類化的困難,
因此學習必須在家庭、在社區、在工作場所進行,
必須家庭積極參與,
才能找出對患者實際有用的適當的教學目標,
並將教學生活化,在學校、家庭、社區反覆進行,
以達到教育矯治的目標。
~承上~
回覆刪除三、教育矯治的策略
自閉症兒童的教育矯治,根據上述目標及原則,
在訂定教育策略時,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行為特徵以及現在和未來的需要,
因此一定要有詳細的個別化的評估,
才能建立個別化的矯治策略。
其次,自閉症的教育矯治有很多需要個別學習,
尤其能力較差、年齡較小的學童,來矯正缺陷行為,
但是遊戲、人際關係與社會性行為、社會性語言溝通等,
不是一對一的學習方式可以學得的,
因此團體的學習經驗和個別的學習一樣重要。
第三,自閉症常缺乏主動學習和溝通的意願與能力,
因此教育矯治需要有計劃的結構化的積極參與的矯治策略,
而且要一面執行一面評估檢討,以達成教育目標。
一般而言,在製訂個別矯治計劃時,
教師一定要對一般兒童的能力和學習過程有充分了解,
對自閉症的人際關係、社會性行為、語言溝通等能力的缺陷有所認識,
才能根據這些知識編訂自閉症個別教學方案。
~承上~
回覆刪除促進語言發展,需要基本的學習語言的能力,
而大部分自閉症兒童這方面的能力顯然不足,
因此教育策略就是直接教他能力可及的溝通方法,
若實在缺乏口語的能力,那麼就要考慮教其他的,
如手勢或溝通板等溝通方法。
促進語言發展需要透過交談來學習詞彙及其應用。
可是自閉症兒童在這方面卻表現不理人、不主動,
別人和他溝通時缺乏反應,
因此在教育策略上,
一方面要促進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使其不會那麼被動並促進人際關係的互動,
一方面有計劃地安排人際互動讓他學習交談。
促進語言發展需要在社交場合用語言溝通,
可是自閉症兒童即使有語言
也不大會在社交場合適當地表達出來。
教育策略則要事先教他不會的社交語言,
然後安排實習的機會。
若已經有語言但不會在適當的情境使用,
我們就要提示誘導他表達出合於情境的語言,
並給予增強,使正確使用的語言增加。
當然在教育策略上,
從一開始就要強調實用語言的教育,
如此才能使他們所學的詞彙雖不多,
但均有實用的價值而能保存下去。
實驗發現鷹架式教學技巧,
可以有效促進有語言者敘述和回答的能力。
~承上~
回覆刪除促進自閉症兒童學習新事物是複雜的過程。
要學習新事物首先要讓學生專心於所要教的教材。
然而自閉症兒童缺乏主動學習的態度,
而且常有過份選擇性注意的傾向,
或有其他的偏差行為干擾,
使他無法專注於教材所提供的線索。
教育策略要從結構性的學習情境,
仔細劃分學習的步驟,
避免不必要的提示及消除干擾性行為等四方面著手。
學習要能類化,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可是自閉症兒童類化的能力差,
教育策略就要強調自然環境中實用性教材的安排,
避免僵化的教學情境,且要有計劃地實施類化教學的教案。
理解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自閉症兒童常是記憶而不解其義,因此教案要特別安排,
以促進其對事務的了解。
此外,要評估學習結果,評估其是否能理解教材的內容。
學習新事物的過程需要忍受挫折,要一再嚐試,
可是自閉症兒童常一遇挫折就生氣或放棄,
在教育策略上,教材的難易要適當,
同時有計劃培養他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利學習。
~承上~
回覆刪除從以上的說明可以了解自閉症的教育矯治是相當個別化的。
就整體教育體系而言,到底自閉症學童應在何種情境學習才恰當呢?
臨床資料顯示,
學齡前經過矯治的兒童,約有20%可在普通班學習,
無可否認的,他們仍有或多或少自閉症的缺陷及過份行為,
可能干擾一般同學的學習,對沒經驗的老師構成負擔,
可是如從融合教學、回歸主流及自閉症兒童的需要而言,
讓這些能力好的學生在普通班透過適當的輔導,
他可以從同學處學到正常語言溝通的技巧,
學習正常的人際關係,使他更加正常。
依筆者追蹤研究發現,
30%自閉症兒童其能力無法完全適應普通班,
需要部分時段接受資源教室的協助。
還有50%自閉症學童,
其能力難以全時或部分時段在普通班
而需要在自閉症兒童特殊班、啟智班、啟智學校就讀,
對這一部份的學童,其能力較差,常無語言,
因此其教育矯治目標應以自我照顧及促進個人生存能力為主。
自閉症的特殊教育,
即使在先進國家也在不斷實驗摸索,
我們目前則在起步階段,
還要更多實徵研究及實驗教學,
以發展最適合自己社區的教育模式。
宋维村醫師是台灣自閉症之父
回覆刪除沒有宋维村醫師就沒有今日的--自閉症障礙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