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自閉症非所謂的教養問題-吳佑佑醫師




隨時教導投其所好 家長的守護最重要



吳佑佑醫師強調,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學上的病變,
並非所謂的教養問題。





曾有人針對一些高功能自閉症孩子做功能性核磁共振後,

發現自閉症病患在看人的臉部照片時,

其腦部細胞活躍的部位,與非自閉症患者不同。



吳醫師表示,

人都是社會的動物,

需要有情感回饋時再做出反應和付出,

而在教養自閉症兒童時,情感的回饋較弱,

所以教養者的挫折感滿大的。

教養自閉兒是一條長期抗戰且艱辛的路。




自閉症孩子的差異相當大,

不是一種方法就可以解決所有的自閉情形,

她建議要「隨時教導」、「投其所好」。



自閉症者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需要,

因此, 在孩子身邊的人比醫師還重要,

吳醫師強調:

最能幫助自閉兒的是家長,而不是醫療人員或是早療機構。」



吳醫師認為「心智科醫師」的角色,

是來幫助家長了解「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

並且在診斷之後以及就學之前,提供幫忙的管道和場所。



醫師也提出幾個教養建議:

一、溝通(百分之四十的孩子是沒有語言的)。

二、適應(找出基本規範和社會化教導)。

三、父母能力的提升(因為治療師或是老師無法陪伴一生)。

四、善用社會資源。

 


16 則留言:

  1. 別迷信高功能自閉症的教養方式

    文/賴雪貞

    有些自閉兒擁有異於常人的某些特殊本領,

    如:心算、默背生字、作畫、音樂或過目不忘等技能,

    而被人稱作是「高功能自閉兒」。

    這個觀念,迷惑了家長,

    他們沉浸在如何才能啟發自己的自閉症孩子,

    也能做到高功能的演出。



    等到家長看到孩子的高功能表現,

    有如曇花一現般的光彩不再時,

    孩子還是依舊無法適切的發展他的社會行為和人際關係,

    仍然欠缺和他人互動的表現能力,

    與人溝通也因語詞表達困難,

    而說不出他心裡真正想說的話。

    此時,家長才發現孩子的學習黃金時段已過,而後悔莫及。



    我的孩子是高功能自閉兒,

    心算再好、默背生字的能力再強,

    作畫再美,彈琴或笛子吹得再好,

    他還是走不出他個人獨有的風格,

    因他總是步人其後在模仿而已!

    尤其是他小時候,

    只要認識他的人,無人不稱讚他為「小雨人」,

    但是我認為他的高功能表現,完全是特強的記憶本事,

    然而因得不到高人指點,

    使他自我表達的能力一再得不到有效改善,

    最後他還是無法發揮他的長處。



    看著已是成年人的自閉孩子,如瘋子般的盡情發洩他的情緒,

    如果只是短暫的倒還好,如果情緒發洩無法控制,

    又要讓身為家長的我們情何以堪哪!



    我認為自閉症是一種「幼兒精神分裂」的症狀,

    一個學業成績第一名的聰明人,也有發生精神分裂的可能。



    請家長不迷信高功能自閉症的教育偏法,趕快覺醒吧!

    趁孩子還小,正值黃金學習的階段,用心面對,

    注重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才有可能教會孩子眼能看、耳能聽、口能講的本事,

    行為規範是孩子自制能力的開始,

    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走出自閉的圈子。

    一旦孩子身體正常發展,才能真正的成長。

    回覆刪除
  2. 高功能自閉症之所以被分類為高功能

    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易於常人的特殊本領

    而是因為他們的智能、語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與典型的自閉症相較

    是比較好的,功能較高的

    與他們是否具有易於常人的特殊本領無關

    如果是著眼於異於常人的特殊本領

    其實應該叫他們

    特異功能自閉症

    回覆刪除
  3. 其實懂我並不難

    現在的小孩很多思想

    我們這些父母能真正了解的有多少呢?

    那是否我們該從多方面

    試著慢慢理透孩子在想些什麼呢?



    我想這是必要的,畢竟你我都會希望他成才不是嗎?

    1.不要寵壞我

    我十分清楚,我不可能擁有一切我想要的,

    我只是想要考驗你而已。

    2.不要害怕限制我

    我喜歡一點限制,這樣會讓我有安全感。

    3.不要讓我養成壞習慣

    我必須靠你儘早告訴我什麼是壞習慣。

    4. 不要常說:我還太[小],什麼都不懂

    如此,只會使我更想表現得像個[大]笨蛋。

    5.請不要當眾糾正我的錯誤

    如果你私底下告訴我,我比較會聽的進去。

    6.請不要太保護我

    做錯事我要自己承擔,我需要在痛苦中學到教訓。

    7.不要把我的過錯,說成罪惡羞恥的事

    那只會傷害我的自尊心和信心。

    8.當我說:[我恨你]時,請不要太難過

    我恨的不是你,而是你那令我挫折的權威。

    9.請不要太計較我犯的小小錯誤

    我只不過想引人注意而已。

    10.請不要對我嘮叨

    如果你對我嘮叨,我只好假裝聾子來保護自己。

    回覆刪除
  4. 11.請不要給我草率的承諾

    請記得,你食言時,我會因為被擺一道而氣憤難過。

    12.別忘了,我往往無法清楚說出我想要表達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的常常不正確或不合邏輯。

    13. 不要經常消耗我的誠實

    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與恐懼而說謊。

    14. 當我問你問題時,不要讓我難堪

    你如果這樣做,

    你會發現我不再問你問題,我只好去問別人了

    15.不要告訴我:我的害怕恐懼是可笑的

    我的害怕是千真萬確的,請安慰我和瞭解我。

    16. 千萬不要說你是完美不會犯錯的人

    當我發現你既不完美,又會犯錯時,

    會令我多麼失望。

    17.不要言行不一致那只會令我不知所措,

    令我失去對你的信任。

    18.不要認為向我道歉,會使你喪失尊嚴

    坦誠的道歉讓我覺得格外地親近你。

    19. 別忘了,我喜歡到處嘗試

    不嘗試就長不大,請多包含一點。

    20.別忘了,我正在迅速長大

    我可以想像,要管教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多試試。

    21.別忘了,沒有多瞭解的愛心,

    我不可能活下去

    這一點我不提醒你,你也會知道的。

    回覆刪除
  5. 被困住的靈魂

    出來太早所有的咖啡店都還沒開

    天微微透亮心卻是黯淡的

    走在公園的紅磚路上

    早晨做運動的人們全神貫注的伸展著他們的肢體

    而我要如何自由又隨心所欲的伸展自己的心靈呢?



    我是一個被孩子困住的靈魂不知飄往何處

    困的太久不知道屬於自己的方向

    回覆刪除
  6. 歷史上南唐的皇帝李後主李煜,曾寫過為後世傳誦的名篇《虞美人》,其內容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月底時,一時性起也將原作稍微修改了一番,變成這個模樣:



    恩恩怨怨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孩昨夜又發飆,親情不堪回首衝突中!

    眷親仇敵今猶在,只是容顏改。問君究竟多少業?恰似須彌山高白骨頭。



    寫完之後也沒有想貼上網,放了幾個月

    看到小畢所寫的遭遇,決定找出來貼上網

    看得懂得,或許就能比較釋懷

    回覆刪除
  7. 佛經上有這麼一個故事,這是原文:



    《眾經撰雜譬喻》卷2:

    「昔有一人兩婦。大婦無兒,小婦生一男,端正可愛,其婿甚喜。

    大婦心內嫉之,外徉愛念劇於親子,兒年一歲許,

    家中皆知大婦愛重之無復疑心。

    大婦以針刺兒囪上令沒皮肉,兒得病啼呼不復乳哺,

    家中大小皆不知所以,七日便死。

    大婦亦復啼哭,小婦摧念啼哭晝夜不息,不復飲食垂命,

    後便知為大婦所傷,便欲報讐。

    行詣塔寺問諸比丘:「大德,欲求心中所願,當修何功德?」

    諸比丘答言:「欲求所願者,當受持八關齋,所求如意。」

    即從比丘受八戒齋便去,却後七日便死。

    轉身來生大婦,為女端正,大婦愛之,年一歲死。

    大婦端坐不食,悲咽摧感劇於小婦。

    如是七返,或二年或三年,或四、五年,或六、七年,

    後轉端正倍勝於前,最後年十四已許人,垂當出門即夜便卒死。

    大婦啼哭憂惱,不可復言不復飲食,晝夜啼哭垂淚而行,

    停屍棺中不肯蓋之,日日看視死屍,光顏益好勝於生時。

    二十餘日有阿羅漢,見往欲度脫,到其家從乞。

    令婢持一鉢飯與之不肯取,語婢:「欲得見汝主人。」

    婢還報云:「欲見大家。」

    答言:「我憂愁垂死,何能出見沙門?汝為持物乞與令去。」

    婢持物與沙門,故不肯去。沙門言:「欲見主人。」

    婢如是數反,沙門不去,婦愁憂無聊,

    沙門正住不去,亂人意不能耐之,

    便言:「呼來!」沙門前見婦,顏色憔悴自掩面目不復櫛梳,

    沙門言:「何為乃爾?」

    婦言:「前後生七女,黠慧可愛便亡。

    此女最大,垂當出門便復死亡,令我憂愁。」

    沙門言:「櫛梳頭拭面,我當語汝。」婦故哭不肯止,

    沙門謂言:「汝家小婦今為所在?本坐何等死?」

    婦聞此言意念:「此沙門何因知之?」意中小差。

    沙門語言:「梳門頭逮,我當為汝說之!」

    回覆刪除
  8. 婦即斂頭訖,沙門言:「小婦兒為何等死?」婦聞此語默然不答,

    心中慚愧不敢復言。

    沙門言:「汝殺人子,令其母愁憂懊惱死,故來為汝作子前後七反,

    是汝怨家,欲以憂毒殺汝。汝試往視棺中死女,知復好不?」

    婦往視之,便爾壞爛臭不可近。

    問:「何故念之?」婦即慚愧便藏埋之,從沙門求哀欲得受戒。

    沙門言:「明日來詣寺中。」女死便作毒蛇,知婦當行受戒,

    於道中待之欲嚙殺之。

    婦行蛇遂遮前不得前去,日遂欲冥,

    婦大怖懅心念言:

    「我欲至沙門許受戒,此蛇何以當我前,使我不得行?」

    沙門知之,便往至婦所。婦見沙門大喜便前作禮,

    沙門謂蛇曰:「汝後世世更作他小婦,共相酷毒不可窮盡,

    令現世間大婦一反殺兒,汝今懊惱已七返,汝前後過惡皆可度。

    此婦今行受戒,汝斷其道,汝世世當入泥犁中無有竟時。

    今現蛇身,何如此婦身?」

    蛇聞沙門語,乃自知宿命,煩怨詰屈,持頭著地不喘息,思沙門語。

    沙門呪願言:「今汝二人宿命更相懊惱,罪過從此各畢,

    於是世世莫復惡意相向。」二俱懺訖,蛇即命終便生人中。

    於時聽沙門語,即心開意解歡喜得須陀洹道,

    便隨沙門去受戒作優婆夷。

    是故罪業怨對如此,不可不慎之。」

    (CBETA, T04, no. 208, p. 540, a28-c29)

    回覆刪除
  9. 以下是網站上的白話譯文: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078298

    從前,有個男子娶了兩個婦人為妻,大婦没有生小孩,

    小婦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樣可愛的兒子,因而討得夫婿的寵愛。

    雖然大婦內心百般嫉妬,

    但是在外表上故意表現出疼愛小男孩甚於親生骨肉。

    因此,家人皆以為大婦愛重小男孩視如己出,

    而對大婦疼愛小男孩没有任何懷疑。



    在小男孩約一歲左右時,

    有一天,大婦用針刺入小男孩的腦門,並將針深埋入顱內的皮肉,

    小男孩被針所刺非常疼痛難耐,終日啼哭哀叫呼喊不已,

    不再如往昔般接受乳哺;一家大小皆不知真正原因。

    小孩經過七日痛苦的掙扎以後便死去。

    大婦外表上亦假裝成傷心啼哭的樣子,

    小婦更因喪子之痛而晝夜不停地錐心痛哭,傷心欲絕肝腸寸斷,

    無心飲食生命垂危。

    小婦後來知道兒子之死是大婦所下的毒手,便心思報仇。



    有一天,小婦到寺廟去,請教諸比丘:

    「大德!若想要達成心中的願望,當修何種功德?」

    諸比丘回答說:

    「想要求得所願者,當受持八關齋戒,則可以所求如意。」

    小婦便隨從比丘受八關齋戒後離去。

    由於小婦慘受喪子之痛,加上有強烈的未報怨氣,

    以此氣憤填膺的惡毒作意熏染,

    所以在受完八關齋戒七天後小婦便死去。

    回覆刪除
  10. 內心滿懷怨恨而終的小婦,為報殺子之仇,

    因為有受戒的功德及發毒誓的願力故,

    死後便投胎生為大婦的女兒,生來容貌端正,

    自然深得大婦的疼愛,然而才活了一歲就死了;

    大婦每天端坐不食,

    悲痛哽咽錐心之痛更劇烈於先前小婦喪子之痛。

    由於小婦報仇的心意極為強烈,

    故而如是來來返返七次投胎為大婦之子女,

    活在世間的歲數或二年或三年,或四五年,或六七年,

    一次比一次長得端莊姣好,

    最後一次長到年十四嫁人,才出門當天夜裏便突然間去世。

    大婦竟日啼哭憂傷悲惱,

    不再言語不再飲食,終日不停啼哭垂淚不止;

    將女兒的屍首放在棺木中而不肯覆蓋之,日日看著死屍,

    妄見女兒屍首的顏貌竟比生前越來越光鮮亮麗,

    使得大婦更是戀戀不捨;

    如此經過了二十幾天無比痛苦難捱度日如年。



    有一位阿羅漢,知道了這件事,

    有意前往大婦家欲度脫大、小婦二人之纏結糾葛,

    於是決定故意前往大婦家托缽乞食;

    大婦命令婢女盛一缽飯供養阿羅漢,阿羅漢不肯取用,並告訴婢女,

    希望見到她的女主人,婢女據實回報大婦,阿羅漢欲見大婦,

    大婦說:「我已然憂愁不已恐至生命垂危,如何能夠出去見沙門呢?

    你就拿食物給沙門然後請其離去」,婢女遵辦將食物布施給沙門,

    沙門因故還是不肯離去,沙門說:「欲見女主人!」,

    婢女來來回回數次,轉告女主人之心意,

    請沙門拿了供養的食物後,

    儘速離開,但是沙門仍是不願離去。

    大婦因終日裏只是憂愁悲傷,內心裏無所依靠,

    又遇沙門堅持停留家門不肯離去,終究難耐沙門之擾,

    便請婢女呼喚沙門進來。

    沙門見了傷心過度的大婦,蓬頭垢面、憔悴不堪,

    而當大婦看到沙門時,不好意思自己的披頭散髮亂象,

    所以試圖以手遮掩面目。



    沙門問大婦:「何以如此不堪?」

    大婦告訴沙門:「前後生了七個女兒,都非常黠慧可愛,

    卻是一個個死去,最後一個女兒,年歲活得最大,

    才剛要送嫁出門也死了,因而令我憂愁悲惱不已,痛不欲生。」

    沙門請大婦先稍事打理梳頭洗滌顏面,將再告訴大婦緣由。

    大婦聞言,反而只儘顧著哭泣無法停止。

    沙門問道:「過去您家有位小婦是為何而死的?」



    大婦聽到此句話非常震驚,保持緘默不語,

    心想這位沙門何以知道這件事?

    沙門說:「等到您妥為梳洗顏面後,再為你解說。」

    大婦隨即整肅儀容。

    回覆刪除
  11. 沙門說:「小婦的兒子為何而死?」

    大婦聽到這句話,默然不語,心中慚愧不敢再多說話。

    沙門說:「你殺了小婦的兒子,令小婦悲愁憂怨懊惱致死;

    因此小婦前前後後七次往返來做你的女兒,

    所生女兒是你的怨家,

    意圖以牙還牙讓你同樣受憂苦之毒而悲慟憂傷致死。

    你現在不妨前往探視棺材中死去的女兒,

    便知屍身是否如你先前所看的完好如初?

    大婦前往觀看,屍身居然已經壞爛惡臭難聞,令人難以靠近。



    沙門乃問大婦:

    「屍身既已爛臭不堪,何故再繫念如此不淨的腐屍而不捨呢?」

    大婦聽到沙門此言,覺得相當有理感到十分慚愧,

    便立刻將屍體收拾埋藏之。

    大婦並哀求沙門為自己受戒,

    沙門則請大婦明日到寺中受戒。



    小婦最後一次投胎為大婦的女兒,由於心中憎結意念太深,

    所以死後便化作毒蛇;

    身為毒蛇的小婦知道大婦要前往寺中受戒,

    就在路途中等待想要咬死大婦,

    只要大婦一前行,毒蛇便遮攔住道路,令大婦不得前去。

    漸漸地,太陽就快要下山天色漸昏暗了,

    大婦內心感到極度的恐怖,而自言自語道:

    「我想要到沙門所在處受戒,此蛇何以阻擋在我的面前,

    使得我不得前行。」

    沙門知道這種情形,便前往至大婦所在地;

    大婦看見沙門出現,心中非常的歡喜,便向前恭敬作禮。



    沙門謂蛇曰:

    「從今以後,你生生世世將變成作大婦,以陰毒殘酷的手法,

    反過來殺害小婦之子,……彼此冤仇相結何時了呢?

    在世時,身為小婦的您,

    為了報大婦過往在人世間殺您之子的仇恨,

    已經前前後後七次投生作大婦的女兒,七世為女皆猝死,

    以此令大婦傷心欲絕的殘酷報復手法,

    七世不停止的以冤報冤毒害大婦,

    如此生生世世冤冤相報無有窮盡,……;

    儘管如此,

    你前後七次故做人女而猝死令大婦肝腸寸斷所造的憎毒之過惡,

    都還可以度脫。

    而現在大婦想要前往受戒,如果你障礙阻撓大婦受戒,

    障人受戒的惡報,將讓你世世墮入「泥犁地獄」中,無有出期啊!

    你今因憎毒所感而得蛇身,與大婦先前狠毒心行所作所為,

    有什麼不同呢?」

    回覆刪除
  12. 毒蛇聽了沙門的開示後,乃自知宿世的因緣果報。

    煩惱怨恨於所發生曲折無奈的往事,

    將蛇頭著地不喘息,思慮著沙門所說的話語。



    沙門勸導之後,即為兩人祝願而說:

    「你們二人宿世的業緣,彼此懊惱憎厭對方而互相報仇,

    從此以後所曾造下彼此相害的罪過就此冰銷結束,

    將來世世不要再惡意相向,從此解冤釋結,不再互為仇敵。」

    二人即互相至誠懇切彼此懺悔前恣,永不復作。



    曾為小婦的蛇因聞法至心懺悔憎毒,以此懺除悔過之功德,

    隨即命終捨去蛇的業報身而投生於人道中。

    大婦由於當時聽了沙門勸導開示後,

    不再起憎恨造業的一些言語,即得心開意解,信受奉行,

    而得證初果須陀洹。

    便隨沙門受戒作在家信女,即是所謂的優婆夷。

    是故罪業怨對之所由起將遭受相對應之果報,世人不可不謹慎行事!



    花了一些時間,看了這麼一則發生在古時的某位大婦因膝下無子,

    唯恐失去在家中的名份地位,

    而嫉妬爭竉的以極端慘毒的惡劣人性作為,

    竟對小婦所生一歲多無辜小男嬰下毒手,

    用針穿刺腦門致死,看完這篇文章,心裡直呼不可思議;

    但是竟然在今年(99年)4月29日又看

    到類似故事重演於現代,現代版的事蹟是這樣子的:

    驚世伯母! 連姪女也不放過

    「台中縣一歲男童慘遭大伯母

    拿三根縫衣針插腦門、三秒膠黏住耳鼻,

    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名大伯母連男童的姐姐都不放過,

    早在兩年前,就把漂白水混入牛奶,導致男童姊姊噁心嘔吐,

    而狠心的大伯母是營造廠老闆娘,

    擁有高學歷、研究所畢業,卻認為婆婆偏心比較疼愛小男童,

    竟然做出殘忍的虐童行為,連警方都不敢相信」

    回覆刪除
  13. 古今所發生同出一轍的事蹟,令人不禁膽顫心驚,

    在在顯示人心自古皆然,有云: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如何藉古知今、見不善而自省匡正我們的心行,

    這也是學佛者可以觀察思維的課題。



    然而心行的導正,可是與我們是否熏習到「正確知見」有著密切關係;

    只因長久以來,我們在人世間所熏習學到的知識,

    總認為我所生的小孩是「我所有的」,認為小孩是「我的所有」,

    一旦失去所有,就痛不欲生,

    尤其被施加狠毒手段無奈的痛苦失去所愛,更是令人無法接受;

    而我們或多或少都存有潛意識邪惡我的勢力,

    遇到這種慘痛情形發生在自己身上時,

    必然會有所行動作彌補或報復,而在相對的回應時,

    常常已經事先毒化了自己的意念心行甚而傷害了自身而不自覺,

    也經常在事發後對自己衝動失格的作為感到後悔莫及,

    所以才有這麼一句話:

    「對別人施加報復,其實是對自己不仁。」

    這是自己作弄自己的深奧哲理;

    在這當中我們須要深入思惟,

    要如何隨時提醒自己、警策自己淨化三毒,

    務必要求自己見賢思齊,

    從而能夠依教依理漸進地向

    初果人、二果人、三果人、四果人、菩薩、 佛陀學習,

    這是我們在未來無盡的生命史上重要的修學功課,

    而所謂初果到四果人以及菩薩、 佛陀,

    並不只是一種佛學名相的施設而已,

    它是有實修實證的意涵在裏面的,

    是必須有驗收的標準的,您想知道個中意涵嗎?

    就請來有善知識帶領的地方學習改造命運吧!



    如果能夠鞭策自己精進的修到三果,

    就能在五濁惡世在欲而離欲,再大的打擊發生,

    都是可以經的起考驗;

    從此不會迷失自己一直死心塌地的想佔有「我所」,

    甚或痛失「我所」而墮入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的情境中啊!



    朋友們!祝禱我們在生命的學習上,

    一起加油向一心想佔有「我所」挑戰吧!

    (想深入了解我所的範疇,可以來參加共修哦!)

    只要我們願意改變舊有的不正見,

    從改變不如理的觀念開始,

    所謂觀念改變,命運也就逐漸跟著改變了!

    加油…加油…再加油啦!

    回覆刪除
  14. 母嬰之間的關係,

    可以說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天職或宿命,

    因為小嬰兒一出生,

    必須要靠母親的餵養及照顧才能存活。



    母愛是不求報償的付出再付出,

    而且永遠無所求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使乾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功課要做,

    每個不同的功課都可以輕易處理,

    單單情這個字,

    自古至今叫人猜不透,想不通

    或許真的要如同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死?



    涵義, 在人生的終點才能瞭解....

    回覆刪除
  15. 孩子生在地球上,終究要融入人的生活,不可能當外星人,父母最心急的就是如何教會他們管理好自己情緒.知道

    如何與人相處,擁有生活及謀生技能,(我的野心好大哦)!真的,當孩子情緒管控不好做出小小傷害自己行為時,

    父母既無奈又難過,責怪自已沒教好孩子,而孩子事後也知道行為不太好會引人側目,種種矛盾情緒湧現,但媽媽

    必須堅強,為了孩子必須學習更多知識,才能幫助自已的孩子,希望各位家長及先進能提供寶貴意見,讓我能更加

    學習!

    回覆刪除
  16. 《華嚴經》上說:「善知識者難可值遇」

    一般人的說法是貴人難求

    講白一點是

    真正有專業能力的人您不一定有因緣遇得到

    這才是家長們最困難的地方

    也是家長要不來、買不到的資源

    有善知識協助,事半功倍

    沒有善知識協助,事倍功半



    善知識當以善心求

    善知識當以平等心求

    善知識當以布施心求

    善知識當以精進心求

    善知識當以謙卑心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