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讓孩子走自己的路-聖嚴法師


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問:台灣人小孩愈生愈少,父母的期望也愈高,
許多年輕學生,因壓力得了憂鬱症,不少人習慣性自殘。
曾有學生跟您尋求智慧嗎?
您會對很怕輸給別人的父母和孩子怎麼說呢?

答:常有父母在孩子考試前來找我,
求佛菩薩賜給孩子智慧,保佑孩子考運好一些。
任何宗教都有祈禱的儀式,求得心理的平安。
智慧不是我給的,是佛菩薩給的感應。
但經過這種儀式,信徒的心就比較安定了;
父母心安,也讓孩子心安,智慧就被啟發了。

我會建議父母對考生說:
「如果考上好的學校,那很好;如果考不上,就接受事實。」
雖然念了名校,畢業之後可能會有更好的前途;
念的不是名校,起跑時可能辛苦一些,
只要持續努力,也不一定沒有好的出路。

有些出生偏遠地區的孩子,
求學環境裡沒有名師、也沒有名校,
但他自己很用功、勤勉,小學和中學都是普通的學校,
但大學可能就考上名校。
即使一生進不了名校,只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考不到名校的狀元,出了社會,自己好好努力,
還是有機會在某個行業中成為狀元。

西方人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就自由一點,
有些孩子高中畢業後,
不想上大學,也不找工作,
想要先出國「流浪」,看看世界,累積經驗,父母也不會反對,
反而覺得年輕人多一些閱世的經驗也很好。

三十年前,我有位美國的嬉皮型學生,
他高中畢業就向我告假,
說要跟女朋友去流浪,從北美旅遊到中南美。

我問他:「你準備了多少錢?」他說:「沒有錢。」
問他怎麼過日子?他說保證沒問題。
只要在路邊豎起大拇指,就可以搭便車,
睡覺就睡教堂、公園、車站,
也可以沿路打散工,換取最簡單的飲食。

兩年後,他們回來了,
又黑又瘦,頭髮好長,連衣服都破了。

他們說,當到美國的南方時,因為已將白皮膚曬得太黑了,
有些白人還不想跟他們在一起。

他告訴我:「現在我們要去上大學了。」
那之前的兩年是不是浪費了呢?
他們一點也不覺得,倒認為是非常充實而有用的。
那他父母怎麼想呢?
他說,父母當然是贊成的,
就算不同意也沒辦法,他已經決定要這麼做了。

現在,這兩名年輕人成了律師。
所以,孩子現在不想念書,父母不用太煩惱,
應該先弄清楚他的想法和選擇。

台灣父母都有這個問題:
把孩子照顧得太多、太好了,
不僅讀書、結婚、就業都要操心和安排;
就算孩子已結婚生子,還要為第三代擔心。

四十年前,我曾見到有一位醫師父親,眼看兒子不太想念書,
他只好一關關塞錢,讓兒子進了一家醫學院,
父親還在學校捐了一棟建築物。

兒子果然從醫學院畢了業,也成了醫師,
繼承父親的醫院,當了院長,但他不太會看病,
反正院裡有其他的醫師幫他看。

看起來,他一生順遂,但對這兒子來說,真是好事嗎?
其實,他好可憐,這一生都不是自己的了。

奉勸天下父母,即使再疼惜自己的孩子,
還是放手讓他獨力奮鬥,因為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出路來,
孩子才會有自尊跟自信,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意義。

再疼惜自己的孩子,還是放手讓他獨力奮鬥,
因為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出路來,
孩子才會有自尊跟自信,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意義。
引用http://www.ddc.com.tw/event/2007/1201book/index.htm

2 則留言:

  1. 聖嚴法師

    許多人不知為何而活,不知道為什麼有了生命以後,

    一出生就要背負許多責任,要扛起前人累積犯下的許多錯誤。



    三十多年前,我在日本留學,

    有位名人生了孩子,媒體請她上節目。

    主持人問她,對這小孩有什麼期許,

    結果她說:

    「小孩可憐,很無辜,我把他生出來,

    面對未來的世界,他得承擔許多責任。

    當他長大,我也老了,他得獨力承擔,

    但這些責任,是過去的人和現在的人為未來的人製造的。

    政治上、經濟上、環境上仍有許多問題還未解決,

    就讓孩子出生,我真覺得對他不起呀!」



    她的意思是,一代一代的人製造問題,

    留給下一代的人解決;

    解決問題的人又再製造問題,又留給下一代煩惱。

    孩子出生不是來享受現成的環境,而是來面對問題。



    主持人又問:

    「為什麼不這樣想,

    我們為孩子準備了這麼好的環境,過去有戰爭,

    但這一代至少不必面對戰爭,

    他們的日子也沒有我們辛苦?」



    名人說:

    「世上的問題永遠愈來愈多,過去的未解決,新的又來了。

    我還是對孩子感到抱歉!」



    這樣的說法是「悲觀論」,這位名人說錯了嗎?

    當時的我看了電視訪問,有很大的省思,

    我們得在嬰兒長大之後,告訴他,

    人出生不是來製造問題,而是來解決問題的。

    人的出生,是帶著使命來的,

    不是隨意地生、隨意地死。

    自殺,當然不是隨意的事。



    釋迦牟尼佛出世,是為人類解決問題來的;

    耶穌基督出世,也是為了替世人贖罪,解決世代的罪惡。



    雖然世界上的問題還沒完全解決,

    但一代一代的人,

    如果人人都抱持「出世來解決問題」的心態,

    人生觀一定是積極的,不會悲觀,

    每個人活著都擔負重要角色。



    如果能這樣想,年輕人還會不會自殺呢?也許不會。



    所以,奉勸年輕人,覺得無聊、無奈、茫然時,

    不妨想想自己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社會盡什麼心力,

    讓生命有使命感,就會覺得:活著,是值得的。



    如果人人都抱持「出世來解決問題」的心態,

    人生觀一定是積極的,不會悲觀。

    回覆刪除
  2. 精采書摘-│人生規劃│

    聖嚴法師

    問:法師曾說這一生從來沒有做過人生規畫,為什麼呢?

    學校不都是教人要盡早訂下人生規畫嗎?



    答:及早規畫人生方向的觀念,是社會主流,

    因為學校老師如此說,老師的老師也是如此說,

    整個社會都習慣這個想法。

    但是,這種說法也不盡然全對。



    就以我的母親來說,

    她從小就告誡我:

    「不用做大人物、大事業,能夠平平安安過日子,那就是福氣了。」

    我也認為,即使很早就規畫人生,但人生並不一定能照著計畫走。

    我有一位信眾,最近說不想做官了,另有人生規畫。

    我覺得奇怪,剛開始做官時,應該也想長久為政府奉獻;

    但才短短數年,個人及環境因素讓計畫改變了。



    再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年紀還很輕就交棒、退休了,想去從事慈善事業,

    相信比爾蓋茲年輕時並沒有想到微軟會賺大錢,

    而且年紀輕輕就可以退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人的遭遇並不是可以事先預料的。

    不同的時空背景,往往會產生不同的人生價值,

    因此「生涯規畫」常常不可靠。

    比如我年初就會排好全年的行事曆,

    但往往會因一些變數,必須更改行程及計畫,

    這些並不是僵硬不變的。

    佛家所說「隨順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

    就是這個道理。



    「隨順因緣」是說若因緣出現,

    可以讓你成長、發展,那就應該隨著因緣去努力完成;

    這些事如果有五、六成情況是你可以接受,且有利社會,

    就應把握機會,放手去做,這就是「掌握因緣」了。



    至於「創造因緣」,因緣初始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

    但可以用種種資源來培養因緣。比如本來是個小公司,

    可以藉著因緣而成了大公司,很多的企業家都是如此成長的。



    我們無法清楚自己能活到什麼時候,又如何能清楚規畫人生呢?

    如果只規畫活到六十歲,是不是六十歲以後的人生就不管了?

    年輕時候有人替我算命,說我大概只能活到六十三歲,

    但我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

    如果我認命地以六十三歲為終點,以後就不再積極做事,

    那法鼓山這個團體就無法出現了。

    回頭看,我有幾冊重要著作是在六十三歲以後才完成的。

    因為我掌握因緣,不會放棄,所以才能完成許多理想,

    這是我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