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個案之分析
姓名:安安(化名)
性別:男
年齡:(國小五年級)
一、家庭概況
父親是某一家冷氣廠的冷氣修理工程師,
而母親是全職的家庭主婦,
平時在學校擔任義工媽媽,
父母親婚姻關係良好,家庭經濟狀況小康。
安安在家中排行老大,小妹香香就讀小學三年級,
母親平時對這兩個孩子極為呵護與照顧,
因而造成兩個孩子生活態度及個性較依賴;
對於任何家事,父母親都不讓她們做,
父母親認為她們還小,只要將書念好就好,
其他不用做,以免影響到功課成績,
直到有一次月考,
哥哥因為成績不理想(三科100分、一科94分)
在班上排行第八名,當老師於課堂上告訴他名次時,
居然嚎啕大哭,嚇壞了同學,
於下課約談時才知道其心理壓力,
老師也將這樣的事情告知家長,
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內在聲音與想法,
也藉此機會邀請父母親到校了解孩子狀況,
進而分析其家庭互動之情形。
二、學校生活
在校人緣不佳,較自私,不擅與他人分享,
偶而會批評或輕視成績較不好的同學。
只要聽到要打分數的作業,孩子會非常的緊張,
要求將作業帶回家完成。
一年級至今,無論刮風下雨,
上學天天皆是爸媽開車接送,
同學長笑她是長不大的孩子,
有時受不了同學的取笑,會出現暴力行為。
再者,若有同學表現不好,
當事人的父母就跟她說,
不能跟對方當朋友,限制他交朋友的對象,
深怕孩子會被帶壞,因此好朋友不多,
只跟前幾名的同學較好。
三、受訪對象與父親關係
1、父親對安安的管教態度
由於平時父親工作較忙碌,
每天工作幾乎到晚上十點才回家,無法陪孩子,
所以給予充分的金錢做為彌補
或是利用假日時間帶孩子出去玩。
平時並沒有給當事人正確的是非觀念,
常常寬容個案以暴力對待同學的行為,
且父親的想法認為:
「他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管小孩,
而且這是母親的責任,
它應該多注意孩子的情形….」。
2、安安對父親的態度
覺得父親對自己任何事都會說
「好、好、好或者沒關係,
唯一的條件就是功課要好..」,
剛好孩子的功課也不錯,
因此孩子對父親予取予求,
很多事覺得理所當然,
但當事人其實是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因為不同於同儕的父親,
而且會被同儕嘲笑說自己是長不大的小孩。
四、孩子與母親的關係
1、母親對安安的管教態度
母親對於孩子的生活極其照顧,
每一節下課她會要孩子到義工媽媽教室找她,
媽媽會為他準備小點心,深怕孩子餓著了。
為了讓孩子受到老師的照顧與受到同學的愛戴,
她時常會買禮物或小點心請班上同學。
為了讓孩子有好的成績,
她會幫孩子寫回家功課、做美勞作業、
甚至親自幫孩子
完成所有老師務必孩子親自完成的事情
(上網找資料、寫讀書心得…),
對於孩子所犯的錯與暴力行為,極其包庇,
她認為自己的孩子很乖,不會犯錯,
母親會親自出面到教室找同學理論,
完全不交由孩子自己去解決。
2、安安對母親的態度
當老師與孩子談到母親時,孩子覺得:
生活不能沒有媽媽,媽媽很重要,
她會幫助我們處理很多的事情(洗衣服、煮飯…),
我們都不用親自去做,
而且只要有人欺負我們,她一定會保護我們,
讓我們不會受到傷害。
雖然功課退步她會生氣,但是她是為我們好,
希望我們將來有好的工作和職業,
所以我要好好的努力,因為只要我功課好,
媽媽就會很高興。
五、安安的手足關係
1、與妹妹香香的關係:(友伴、同盟)
媽媽對於兩個孩子同等對待,
對於兩個孩子的要求都一樣,沒有差別,
因此在家中她們兄妹倆是友伴關係。
於「家庭結構」上提及一個重要的觀念:
家庭由各種次系統(sabsystems)組成,
家庭成員在不同的次系統中都有其有適當的任務與角色功能,
當另一個次系統的家庭成員佔據或侵犯一個他不屬於的次系統時,
結果經常的結構會產生某種麻煩
看一看「安安的家庭結構」,
會發現有些次系統是互相侵犯的,
例如在家庭中,
小孩的功課與孩子的人際糾紛
都是屬於延伸次系統的工作與事情,
一旦允許由父母代替完成時,
他們就會不適當地捲入父母次系統中,
便會間接造就孩子過度的依賴與缺乏負責任的態度,
孩子永遠學不會如何自行平息糾紛、
處理自己在同儕上的問題。
家庭成員彼此捲入對方的生活,雖然支持性最高,
但是也須付出太多的適應。
例如,在安安的家庭當中,
由於愛子心切的母親
在子女身上投資許多時間與精神,
不僅造成子女的依賴性,
使他們難以跟外界的人們建立起關係,
更使得父母與子女雙方彼此都損失了獨立性。
每一種家庭似乎是承受某種壓力或遇到危機及阻礙。
如以安安的家庭來說,應屬於糾結家庭,
次系統混淆、界限不清糾結成團,
致使家庭面對壓力時,
增加溝通模式及界限的僵化性,
而阻礙了探索其他事物的可能性。
面對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
在一味的責怪與處罰之前,
不妨以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與評量學生問題,
或許能找出問題所在,
也許我們能更清楚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主因,
進而協助她解決問題。
家庭成員「獨立」與「自主」的重要性與需求,
使成員們有清楚與暢通的邊界,
給予更多獨立的機會與自由,
支持家庭成員們的成長,
同時也激勵著家庭的成長,增進成員間的互動,
以達「健康」家庭之終極目標,
是父母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的。
以結構家族治療取向進行輔導個案家庭互動之分析
杜榮興
高雄師範親職教育研究所
全文請點以下網址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6/56-38.htm
家族治療之所以能產生效果,
回覆刪除表面上看好像是藉由治療的介入,
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妥協,
而讓彼此之間
從以前到現在所累積的恩恩怨怨,
有機會得以釐清解決,
進而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改善。
摘自"一位學佛人的生活隨筆"
陳政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