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學的學生,並不是不喜歡上學,
他們表示很想要到學校,卻走不出門,
這是多數拒學孩子常有的心理狀況,
他們沒有疾病、生理、經濟等因素,只是無法上學。
在處理這類型的學生特別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等待與陪伴,
從傾聽他因為沒到學校而
感到罪惡,
到他如何不喜歡被家人用催促與要求的方式上學,
最後說出他心裡的秘密…,
即使有了第一步的跨出,有時並不值得太樂觀,
因為當有一天,
個案心理那個「出門與不出門」的開關一轉換,
又是一個沒有理由的無法上學。
這幾年的輔導工作,
拒學的學生
一直讓家長與學校老師感到十分棘手不好處理,
同時這類型的學生數量也明顯的比過往還多。
家有拒學兒,
家長總是謹慎、惶恐又無助的到輔導室尋求協助,
拒學兒學習脫隊已經夠讓家長頭痛,
若處理不好,
可能還會引起一波一波的家庭衝突與風暴,
在這樣高壓力與對孩子束手無策的無力感下,
家長也會引發心理困擾或更強烈的心理疾病,
所以這類型的個案輔導,
很需要對
一整個家庭系統做評估與專業輔導和諮詢,
且往往是一個需要長達三年或更久的陪伴與追蹤的長期歷程。
在處理這類型的孩子,如果能傾聽孩子內在的聲音,
發覺孩子內在的條件,與相關環境條件
(如家庭、人際、學校學習等)並從中調整與維持平衡性,
孩子在渡過中學階段會有機會調適而發展新的生活面貌。
拒學的個案家長的自我身心照顧很重要,
也是輔導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環,
若家長能在孩子不穩定的生活與情緒階段,
放得下做父母的責任壓力,
給孩子有獨處的空間思考自己的問題、
不以復學為首要目標,
孩子有機會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
甚至說出希望師長如何協助自己回到學校,
說出來的「秘密」,能被信任的重要他人了解,
會是處理過程中很重要的契機,
所以父母情緒與性格的穩定是輔導過程中很重要的角色。
輔導教師在學校輔導工作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提供個案專業的輔導與諮商,
還扮演著父母面對孩子後盾的支持者,
因而善用專家與社會資源,
並適時安排自我專業成長、督導與自我照顧,
才能將個人輔導專業發揮最大潛能與提高輔導教育的效益。
金瑛/臺北市立中正高中教師
臺北益教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