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親愛的家長您看到的是什麼?



(摘要)
孔學君記得大兒子王睿萌從小就是個神童。
他八個月開始說話。
一歲時會唱歌,一歲半時能背誦唐詩,
三歲自己會彈鋼琴作曲。
父母於是聘請鋼琴老師教授。
這時發現他不好教,
總是依自己的方式彈琴,
不聽老師的指導。

王睿萌三歲半開始上幼兒園,
老師指出他在學校會隨意開關電燈,
或拿別人的東西吃。
"出現許多在家裡沒有的問題"。
家人認為他只是不太聽話,
而且聰明的孩子總是比較頑皮。

半年後孔學君帶孩子到兒童醫院接受測驗,
診斷出有高功能自閉症的亞斯伯格症
(Asperger syndrome)。
起初孔學君不相信,也不同意這個結論,
畢竟精神症狀診斷空間很大。
於是她帶兒子到全美各處,
自費尋求十餘位名醫診斷。
漸漸的,
孔學君不再需要一個醫學名詞給她定論。

她看得出來,孩子需要一些幫助。
王睿萌目前就讀高中一年級。
他採用跳脫框架外的思考模式。
有別於一般人拿出數學教材解題,
他的題目與答案都在腦海中。

和其他青少年一樣,
王睿萌希望結交好朋友。
當人情世故改變時,他有挫折感。
他不明白為什麼同學間不能和平相處。
也不理解不久前還有說有笑的同學,
為什麼突然反目成仇。
孔學君回憶,王睿萌四年級起,
同學就不再邀請他參加慶生會。

到了青春期,王睿萌對異性產生好奇。
孔學君鼓勵孩子提問,
並開誠布公地講解身體構造與男女感情,
同時解釋社會規範與行為。
孔學君強調,
父母要耐心的傾聽,做他們的朋友。
如此,才能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想法。

孔學君指出,接受特殊教育輔導學生的家長,
有權利召開會議,
與學校協商一個最適合孩子的教材與教育方式。
雖然一般教育企圖以懲罰防止負面行為,
但她觀察,鼓勵更能幫助孩子發展長處。

醫學理論雖然提供許多自閉症的療法,
然而身為母親,孔學君有更深一層的憂慮。
大學的升學管道與課程,
普遍沒有考慮到自閉症學生的需要。
而他們畢業後如何找工作自力更生,也是問題;
交友結婚更是尚待完成的人生大事。

孔學君一直努力為兒子計畫人生藍圖,
但是瞭解父母能替子女所做有限。
她不免擔心當有一天不能照顧孩子時,
又有誰能取而代之。

孔學君相信,
社會對自閉症人士最好的幫助不是救濟金,
而是一個讓他們能獨立生活的方式。

全文請看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hof/18703866/artic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