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淺談「亞斯伯格症」(3)吳佑佑醫師


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
對「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標準與自閉症相同
(1)社會互動有質的障礙,
較不會用非語言的行為協助互動及溝通,
無法發展
出與同年齡孩子相同的同儕關係,

在社交上有困難,不易與人建立互動關係。


在討論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容易出現滔滔不絕的情況,

內容較豐富且深入,但常忽略掉他人的感受。

人際互動上 有 時表現的主動怪 異,會想交朋友,

在乎友誼但常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

自己在意的事情常會要求別人跟他一樣 ( 主導性強 ),
 想法、思考的固執性,嚴守自己認為重要的教條。
他們是一棵老實樹,客套話、 場面話
對他們而言是需要學習但不一定學的會的能力。

(2)使用語言為社交溝通工具的障礙,
故有些學者將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被看成是較輕症的自閉症患者,
但這樣的說法並未定論。



(3)行為、興趣、及活動的模式相當局限重複而刻板,
經常專注於一種狹隘的興趣,對知識、 事實的追求有特殊的興趣,
花很多時間很專注的找尋相關資料閱讀或操作,
 如某一段歷史、比賽統計分數、昆蟲、地圖、公路學,
而其障礙已造成生活上的困難。
喜歡依慣例做事,對改變常有抗拒。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語言及認知發展上雖沒有明顯的困難。
不過,在語言能力的評估,不能只放在他們對文字的理解;
亞症的孩子在語言上常有困難,無法了解
「弦外之音」,
較難理解雙關 語、 幽 默、 諷刺話語,

對文字多限於字面上的解釋及理解。

若在溝通上常需加上表情、語調等去了解語言真正的意思時,
會帶給亞症的孩子很大的困擾。
「你做做看,做了就知道了」,這
句話配上不同的口氣,
可能是鼓勵一個人去嘗試新的事物,也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對於亞症的孩子是相當大的困擾。

超強的記憶及文字能力常讓孩子表現的滔滔
不 絕、 獨占話題,
有的如演說 家, 字正腔圓講起話像小學究 (little professor) 。

多數的亞症的孩子還伴隨粗、細動作笨拙協調的困難,
影響他們生活自理的能力,
在學齡的孩子身上常出現書寫、畫圖或使用剪刀,不願意動筆寫字。

這些固執、聰
明但有明顯適應及人際關係及情緒處理上有困難的孩子,
他們有著正常的智能卻伴隨著不足年齡的情緒表現
(表現於處理自己的情緒、了解他人的情緒、容易發脾氣
到情緒失去控制)

像電視廣告中那個沒吃到特定品牌的炸雞就坐在地上大哭的青年,
這種不協調也會帶給孩子與家人相當大的困擾。

在臨床上,
常面對亞症的父
母焦慮著苦無對策,
對於家中
有這些超級固執、不善解人意、難變通的孩子,
常被他人誤解是父母教養上的問題。
其實,固執與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如何用技巧善加利用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優勢,
就能製造雙贏的局面。


摘自:http://www.ceec.edu.tw/CeecMag/articles/160/160-7.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