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我的兒子》
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
但是你既然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
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
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父母的犧牲─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孩子實際上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
他們只是經你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於他們的,是你們的 愛而不是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庇蔭他們的身,卻不能庇蔭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的世界,
讓她對教育孩子的看法有了180度的轉變,
所以我很小心努力把孩子當作是一個'人',
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
即使是做錯了,他還是有權利去嚐試,
你只能告訴他有什麼選擇,
他決定了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待王季慶說完這句話,
再聽她說別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
於是你便知道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對一位母親來說,
對一位非常疼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來說。
一個女子做了母親,最容易陷入一個窠臼,
就是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
然教育家馬卡連柯卻說︰
一切都讓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
這是父母親所能給於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對孩子來說,他們習慣了風和日麗的天氣,
直到有一天在自己迎接疾風驟雨的時候,
在不測風雲的挫折和挑戰裡,驚慌失措,
不知道心中的勇氣和智慧該從哪而來。
對父母來說,
兒女是他們的私人財產,
他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在孩子身上,
直到他們年老時,同樣渴望得到全部的關愛,
兒女就像風箏,他們想要永遠拽住那根線,
只有把它牢牢操在手中,心裡才有安全感。
王季慶曾經遇到一位母親,
在女兒7歲的時候和丈夫離婚了,
她的工作能力強、生活能力很好,
但卻非常擔心獨生女兒的種種,開口閉口都是女兒。
當王季慶問她:妳的生命有何意義和價值?
她如此回答:
我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就是要我的女兒正常。
王季慶再問她:那妳自己的生命呢?
她說:我自己有如槁木死灰,
我已經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只一心一意地想女兒好,我已經把自己放棄了。
一個槁木死灰的媽媽一心一意想讓自己的女兒快樂、幸福。
這是最大的問題,
你把自己生命的基礎放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上,
交在別人手裡,生命的意義竟是女兒正常與否?!
華人的父母總是替孩子選擇,但選擇之後誰要負責?
最可怕的就是這個─以愛之名,
做一件與愛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
王季慶最後提醒這位母親:
先不要講女兒如何如何,
妳的焦點應該放在妳自己的生命上。
先不要對人好,如果你自己是空的。
你看到自己快樂嗎?
因為我們不僅僅只是活,而是要活得快樂,這才值得。
這才是給妳女兒最好的東西──身教,
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
孩子有孩子要走的路 。
為孩子立界線
回覆刪除父母的三重角色:
(一)監護:保護和守衛孩子,
以適當的界線和限制介入孩子的生活,
就可保護他們免受下列各樣危險:
(1)他們內在的危險
(2)外在的危險
(3)尚未準備好去使用的不當自主權
(4)絕對不恰當、邪惡的行動舉止態度,如殺人、使用迷幻藥等等
(5)退化的傾向,持續依賴,逃避成長
使用界線為自由設限,
然後為保護孩子而堅持這些限制,
透過這過程使孩子將這些限制內化為智慧。
(二)管理:要確定孩子把事情都完成,達到目標,
回覆刪除也符合要求和期望。
孩子並非天生能「自律」,因此他們需要「他律」,
而管理人就是提供這樣的功能。
管理人透過掌握資源、教導、執行後果、
指正、懲罰、維持秩序以及培養技巧來提供這訓練,
並監督每日達成目標的艱難工作。
我們要設定規範並要求孩子作主
(接受那是他自己的問題)和負責任。
(三)資源:在給予和接受資源之間,
界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孩子學習如何接受,並負責任來使用,
剛開始父母是他們的資源,但孩子要逐漸獨立。
父母做為孩子的資源也必須注意,
如果在給予時沒有界線,
孩子就會覺得「受之無愧」,
變得自我中心,只會要求別人,
以致於養成忘恩負義的性格。
我認為父母會用"犧牲"這個想法來愛孩子,
回覆刪除就是件非常可怕的事,也是件不負責任的事!
這只是把一切的責任都歸咎給孩子!我無法認同!
愛孩子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幸福,
愛孩子本身就是件幸福的事啊!
有人說我為孩子犧牲了再進修的機會很可惜,
以我的程度,不該只有高中畢業,
但我認為這是最棒的"選擇"而不是"犧牲",
人生有許多選擇,這些選擇絕對不可能盡如你意,
只有自己能衡量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這個媽媽沒有認清,他正在做的事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他到底想成就女兒還是成就自己?
其實不管是哪樣,都會遇到挫折的!
如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遇到挫折還是會努力前進,勇敢面對...
相反的,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就算他選擇成就自己,他還是會有悔恨...
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
回覆刪除但是你既然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
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待你的恩誼……
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這樣的文章,乍看之下覺得胡適對於兒子的到來,似乎有些無奈又有些無情!
我猜測他是不是在上一代的教育下,受到什麼樣的壓力,因此不想再重蹈覆轍!
但話語的解讀人人不同,也就容易造成誤解吧!
堂堂的人和孝順的人應該不衝突,而感念父母恩情不也是堂堂的人應該具備的嗎?
很值得玩味!不知他的兒子是否能聽懂他的涵義!
也或許這篇文章,其實是給他的父母讀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