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SST社交技巧訓練




小學生的生氣表達課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教學生說「絨絨的話」,

學會「生氣的表達」、「自我主張」與「衝突的處理」,

在板橋國小,有一群老師,

認真的將情緒教育融入課程,營造班級幸福友善的環境。




板橋國小,耶誕節前夕,家長送來一棵耶誕樹,

許多小朋友高興的圍在耶誕樹旁布置,

卻有一個小朋友看著耶誕樹冷冷的說:「這麼小的樹,好醜啊!」




話才出口,班上其他小朋友立刻告訴他:

「你要『說絨絨的話』,不然這棵樹會很傷心!」



在一旁改本子的級任老師,

聽到孩子這樣的對話,忍不住露出會心微笑。

「說絨絨的話」,

是友緣基金會社交技巧訓練課程中的一個主題。




許多老師都感受到,

現在很多孩子罵人、批評別人都很直接、很粗暴,

講話都「刺刺的」,話一出 口,就引起衝突。

相對於這種「刺刺的」感覺,

要孩子說出讚美別人、感謝別人的話語,卻很困難。



學習說「絨絨的話」,

主要在引導孩子看到別人的優點、肯定別 人的用心,

也能表達自己抱歉的心情。

營造「絨絨」的氣氛,是建立人際關係、情緒平穩發展的基礎。




一年半前,

友緣基金會進入校園

推廣SST(Social Skill Training)社會技能課程,

十多位板橋國小老師在輔導組長簡月英熱心的聯繫安排下,

不但主動投入時間學習這套課程,

更每個月聚會討論,

邀請友緣的老師帶領他們將這套課程運用到教學上。






教室有了共同語言


這套SST課程,主要包括了

「絨絨的話」、「生氣的表達」、


「自我主張」、「衝突的處理」等。


板橋國小的老師除了在課堂上正式教學生這些課程,


更重要的是,他們藉由各種情境,



讓班級學生有了表達情緒的共同語言。



一年級導師施淑真



會邀請班上同學每天寫一句絨絨的話送給某人,



並投入班上的箱子裡,她會利用晨光時間抽出幾張「絨絨的話」



請同學念出來,並給予獎勵。


有些班級在導師座位旁邊貼一張大壁報,


把每位小朋友寫的「絨絨的話」都貼上去。



教學生好好生氣

學習「生氣的表達」,則帶給老師更大的震撼。


透過這門課的學習,



老師和學生開始學著找出生氣背後的原因和抒解的方法。



四年級導師翁美琴,曾和特教老師蔡惠芬一起用演戲的方式,



協助處理孩子生氣的情緒。



小傑(化名)在他一年級的時候,



雖然考試都考第一名,可是一碰到別人捉弄他,



他就生氣,可以一哭哭上兩堂課。



上「生氣表達」課的時候,他上台去演出自己的遭遇,



老師帶領班上同學討論,



「如果再來一次,他可以怎麼做?」



同學開始集思廣益提供方法。



現在,小傑生氣時會說:「不要理我!」



因為全班都上過這個課,



所以就知道他現在在生氣,



這個時間不要理他,讓他冷靜下來。



在這課程裡,老師學習最多的,



其實是「我們是可以生氣的」。



一年級導師施淑真有所領悟的說:



「以前我們都會對學生說:



『你幹嘛那麼生氣?這有什麼好氣的?』」



她現在看到學生生氣,



就會對他說:「老師知道你在生氣。」



其實只要拋出這句話,學生的心就軟了。





學習自我主張




傳統的教育裡,常常以和為貴,害怕衝突,



因此很多孩子



不太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感覺,甚至維護自己的權利。



例如,有人一直弄你的身體,



小朋友只會說:「不要!你走開!」



板橋國小的老師現在則懂得教導學生



「自我主張」的表達。




自我主張的步驟:



第一,以「我」為開頭,講出「我的」感覺。



「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情形.....」



「我希望你怎麼做.....」



最後要講出一句絨絨的話,



「如果你這樣做的話,



我會覺得很開心、覺得你很棒.....謝謝你。」



翁美琴回憶曾經有一個小朋友,



別人要向他借跆拳道道具,



他會說:「我知道你很想玩,但是請你體諒我,



這個道具很貴,弄壞會被我媽媽罵,



所以我不能借給你,你可以跟我一起去上跆拳道,



我可以讓你踢踢看,謝謝你。」



上過「自我主張」課之後,老師在處理衝突時,



會問「你希望對方怎麼做?」



班上其他小朋友就會說:「你趕快自我主張啊!」



從帶領學生說絨絨的話到學會生氣、學會自我主張,



板橋國小的老師現在正在學習衝突的處理。




一年半來,這群老師最大的感受是,



他們和孩子有了共同的語言、也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不只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課程,也是一門讓人感到幸福的課程。



親子天下網站



5 則留言:

  1. SST(Social Skill Training)社會技能課程

    我覺得這個策略很適合對我們的孩子

    因為"主控權"在我們孩子身上

    他們比較容易學習

    很實用

    回覆刪除
  2. 儘管有超過九成的中小學導師認為情緒教育應該納入正式課程中,

    但翻開中小學課程大綱,大部分的老師都不太清楚,

    哪一個科目是有系統的在教情緒教育。



    在新竹水源國小長期擔任EQ志工的葉維焜就發現,

    這十年來,台灣教育強調自由開放,

    可是卻缺乏關於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教育,

    所以現在很多孩子自由度很高,但思考力、EQ不高的結果,

    就會變成挫折忍受力很低,很自我、很衝動。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tiy)

    研究情緒教育的兒童心理醫師伊利亞斯(Maurice Elias)沉痛的指出,

    學校裡許多問題其實都是因為缺乏情緒教育的結果。

    當學生在學校裡經常帶著受傷、困惑的情緒,是無法有效學習的;

    情緒教育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人的重要部分,

    但在現在的教育裡卻缺席了。

    回覆刪除
  3. 國中的狀況也沒比較好。

    在國中,每十五班要有一個輔導老師,但不是專任,

    輔導老師一星期要上十七個班級的課,

    另外要接個案做輔導、做家長諮詢,實在無力針對一般學生進行情緒教育。



    台北市國中小駐區心理師楊文麗也痛心的指出:

    「我到學校接觸輔導體系之後,

    才知道學校的心理輔導資源有多麼缺乏!

    我們國家的小學沒有專業心理輔導人員的編制,

    反而是大學有,這根本是本末倒置!

    一個小學生如果沒有好好關心他的心理困擾,

    行為很快就會出現偏差,別說等到大學再處理,

    他在小學高年級就會出問題!」

    回覆刪除
  4. 面對情緒教育的需求孔急,有些縣市與學校,積極採取了一些做法。



    板橋國小輔導組長簡月英體認到,

    要加強情緒教育,強化所有老師的輔導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她帶領一批有心的老師,

    參與友緣基金會提供的SST(social skill training)社交技巧訓練,

    並且每月聚會討論,將所學引進班級經營。

    長期參與的老師,也組成輔導小組,每週在輔導室帶領團體輔導。



    新竹科園國小,除了引進EQ志工,

    每週固定為五、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有系統的情緒教育,

    校長黃美鴻更從創校至今,

    要求每位老師都要參與TOC(Theory of Constraints)課程的訓練,

    提升老師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並從一年級就開始融入課程,

    教學生畫負面圖、衝突圖,找出雙贏策略,將這方法運用到情緒管理。

    回覆刪除
  5. 有些地方政府,則提供了較多的輔導資源。

    例如台北市,是目前學校輔導體系做得最完善的縣市。



    主導多項輔導計畫的雨聲國小校長楊國如指出,

    台北市今年開始有專任輔導老師的編制,

    預計三年之內,全市的小學都會有專任的輔導老師。

    而且要求專任輔導老師除了要有教師資格,

    還要是心理輔導相關科系畢業。



    台北市在九十二年開始有駐區心理師駐校方案,

    也是為了補足學校輔導人力不足。

    但除了台北市,許多縣市在輔導人力上仍處於缺人、缺錢、缺專業,

    非常弱勢、受忽略的狀態。



    以上資料來源:親子網站天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