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情感教育 影響孩子的一生(中)




作者Heike Kovacs、Birgit Kaltenthaler 譯/ 杜子倩

開始感覺的第一步:情緒基石這樣運作






基本配備:



要成為一個具有生活力的孩子,



就必須擁有以情緒為基礎的能力及人格特質。



  其中包括面對自己及面對他人時



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正確的人生觀,



並創造出快樂的生活和有意義的行為,



且對生活抱持著樂觀正面的基本態度;



此外,


還有應對和克服在生活中遭遇的困難、



如何將危機視為轉機、



絕不放棄希望和目標等的能力。




因此,



情緒的基石就是自我肯定、



正面的自我價值、



社交技巧及同理心。





研究智慧的專家們強調,



「心智力量」和計算、書寫、閱讀、



說話及思考所用的「頭 腦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然而在今天的社會中,心智力量卻遭到忽視。



最重要的是頭腦,而非情緒。



培養信任、激勵、責任感及同情心並不受重視,



這些都是「軟性 技能」(Soft skills),



而與其相對的是「硬性技能」(Hard skills),



「硬」指的是可被證明、合乎法則、可被量化及測度等性質。


 


心智與理智



要結合情感與理智對兒童而言非常困難,



而這點在今天的社會卻又十分重要。



因此,為人父母者要增進孩子的情緒智慧,



必須從小傳遞信任感及安全感給他。



聰明卻無情?



結合心智與理智:


要重新建立腦力與心靈之間的平衡,



父母應當重新負起傳授孩子「軟性技能」的責任,



教育工作者及老師當然也該負此重責大任。



然而身為父母的你,



才是孩子生命中最初的「情緒陪伴者」,



是他們最早的參考及引導者。


 


小孩從父母方面所習得的一切,會影響他的一生,



而這影響絕非只靠片面便可促成,



正如同片面地供給養分、



片面的運動或對問題片面的觀察方式,



都不是長久的解決辦法一般;



重理智而輕心靈的單方面影響,對兒童的發展是毫無幫助的。


 


哪種智慧才是真正重要的聰明的人就一定具備生活力嗎?



數理、生化或語言優秀者,可以輕鬆克服人生難題嗎?



向量計算或者關於一個植物細胞形成的詳細知識,



能幫助解決和鄰居的人際問題嗎?答答案是幾乎幫不上忙的!



同樣的道理,



若是我們嘗試用情緒智慧,



如體諒心來解「三分律」(rule of three)的數學問題,



一樣是徒勞無功。



IQ可以讓你的孩子在求學路上一帆風順,



但是IQ卻無法顯示孩子是否也懂得妥當處理生活,



以及是否能夠應付每個人早晚都得面臨的人生變化、



意外及危機時刻:疾病、失業、分離、死亡。



IQ能讓他克服重重障礙,朝目標前進嗎?


 


若是遭遇到費心籌劃數年的晉升計畫突然泡湯,



而改由另一資歷較淺或年紀較輕的同事出線時,



他又該如何面對呢?



較高的IQ是否表示你的孩子較能輕易解決問題,



較能把握機會並在處理棘手狀況時,



將學到的教訓運用在未來的人生上?



疑地,這時他需要另一種形式的智慧,


就是《EQ》作者丹尼爾高曼認為,



必須和IQ擁有同等地位的「情緒智慧」。




高曼呼籲,

情感教育必須跟算術、書寫及邏輯思考一樣,

在學校課程中佔有一席之地。

因為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愈完備,他的人生便會愈成功。

早在孩子學習基礎知識及基本運算法則之前,

父母即可開始培養孩子的情緒智慧。

摘自:《品德A+,德國媽媽這樣教》高寶出版社提供



請自行點選閱讀上與下(http://www.dajiyuan.com)



情感教育 影響孩子的一生(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