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同情心?
同情心是安慰。
是一種情緒,是「感同身受」,是一種被動地分享,
如同對其他人的痛苦、歡愉或悲慟立即而自發的反應。
何謂同理心?
喬拉米卡利醫師說:
同理心是理解,同理心需要一定程度情感上的距離──
你必須與悲痛、恐懼、憤怒保持距離,
創造一定的空間,讓你的 理性思緒平撫非理性的感覺。
你必須先把成見擺在一旁,壓抑想要評斷與譴責的下意識反應。
因為還有更迫切的,
也就是追求「理解」、或最終希望能「寬恕」的需求,
報復的情緒因而得平靜與壓抑。
同理心起於理解,但和許多人所想的相反,同理心不只是理解。
同理心不是簡單地說:「我瞭解你的感覺跟想法。」
這只是漫長的努力過程中的第一步。
一旦你擁有足夠的熟悉與理解,同理心會要求你付諸行動。
做一個能施展同理心的人,比擁有同理的能力更重要,
因為這才是我們運用同理心的價值所在。
將我們的理解從內心世界轉移到外在世界,
我們可以學到如何以積極的方式、
帶著想要幫助人而非傷害人的目地,來表達同理。
表達同理心並不是一步接著一步「這麼說」、「那麼做」的簡單步驟。
事實上,研究同理心的心理學家強調,
這艱困的工作還包括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
並在回應時重視每個獨一無二的個人與情境。
關於同理心,有一個基本不變的事實:
即使我們深刻的瞭解他人的感覺與思想,
但如果什麼事也沒做,我們並不能算是有同理心的人。
如果我們只是坐在那裡,分享他人的情緒,
但沒有辦法或不願意將感覺轉化為行動,
便是否定了同理心的自然進展。
同理心必然是行動導向。
同理心帶 著想要理解的真誠渴望問說:「我能學到什麼?」
透過深刻的感受與開放的心靈,同理心會說:「請教導我。」
在人際關係中的每一次意外與轉折,
同理心都想知道:
我能怎麼幫忙?我能做什麼?接下來我能往哪裡走?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分別,
可以拿「油與水混和」與「牛奶與水混和」來比喻。
同情心就好比油與水,彼此相靠、互相碰觸、互相作用、
但總是個自維持獨立的本體:兩個人一起處在不同的經驗當中。
而同理心則好以水與牛奶混和,各自變成對方,
共同創造全新的整體:兩個人經歷相同的、共享的經驗。
何謂同理心的傾聽?
同理傾聽的焦點在於他人身上,
目的是希望讓對方感覺自己的獨特經驗是被理解的。
這意味從一般性轉移到特殊性,
從遲頓轉移到敏銳,從普通轉移到稀有,
從尋常轉移到不平常,從熟悉轉移到陌生。
同情心是回到過去,
因為有共通的經驗而產生了一般性的理解,
同理心則是聚焦在現在,
聚焦在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在這特殊的時刻。
──亞瑟‧喬拉米卡利、凱薩琳‧柯茜,
《同理心的力量》麥田出版
同理心是甚麼
回覆刪除「同理心」是指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
準確地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感受,並作出回應。
換言之,同理心是主動的代入對方的處境,嘗試明白對方;
同理心是一種易地而處的能力,能夠通過想像,感同身受,
帶來震盪、共鳴,及感交流,
雙方經驗到活在此刻並不孤獨的感覺。
丹尼爾高曼認為同理心能減少罪惡,因為我們能「將心比己」。
其實,認知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和慾望是不容易的事;
比如你連自己的感覺都不重視,又如何去了解他人的情緒?
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目的、價值觀和收藏的一面,
你能看到別人的表面,但你卻很難看得出人的內心!
心理學家更指出,
人類說話時的語音起伏、突然的沉默和動作的輕微變化都別具含意,
非細心的人可能不會留意。
與人相處需要技巧,它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做人的態度。
每個人的處事方式和行為都有不同,
因此在人際關係上常出現衝突和不協調。
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從他人的出發點和立場去了解事情。
換句話說是我們未能以「同理心」去了解別人。
運用「同理心」並不是要放棄自己的立場和原則,
也不代表「認同」對方的行為。
真正的「同理心」必然表裏一致,前後一致。
「同理心」如被當作工具,便成為虛情假意:
人情泠暖,一刻的「熱情」,另一刻變成泠漠的陌路人。
在這個經濟掛帥、消費主義、個人主義、繁忙及充滿競爭的社會,
人對未來充滿焦慮,人與人的關係很多時也變得功利,
為了完成工作任務,便有意無意把人工具化、非人化。
人沒有同理心,不單對別人的痛苦漠不關心,置若罔聞,
對人亦沒有尊重,家人和朋友可成陌路人,甚或敵人,
彼此之間難有親密關係。
同理心基本上就是愛的特質。
嚴格來說,沒有愛的同理心就與「鳴的鑼、響的鈸」沒有分別。
所以,如同理心是打開別人心門的鑰匙,
但自己的心門必須先打開!
同理心可後天培養,但一切得從「心」開始。
培養同理心,好比追求在愛心上的長進,
需要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不斷進步;
所謂「知識」,是關乎人的一切知識,
包括不同年齡、文化、成長背景、性別差異、生理及心理特徵等;
所謂「各樣見識」,乃指一切關乎感受和經驗。
為此,現代社會中,年長一輩因曾經歷戰亂或生活困境的磨練,
通常較比年輕新一代更具同理心呢!
我越來越不喜歡西方心理學者
回覆刪除對人的心智狀態的定義與解釋
主要的原因在於西方人看待生命的觀點
與佛教徒看待生命
有太大的差異,而且是相當的偏狹的差異
我不覺得同理心需要與愛有關
也不必然要有所行動
我人為同理心的根源,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
因於對生命的尊重而表現出的對待
就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
因此有些人再向你敘述一些經歷時
他並不需要你的言詞的肯定或否定
他只希望有人願意傾聽
我們感受到了他的需求
基於對他的尊重
我們就毫無作為的
靜靜的傾聽
當對方他的情緒處在對自己的懊悔
他覺得應該要有人來責備他
讓他自己覺得心情好過些的時候
我們感受到了他的這種需求
於是我們在傾聽的過程
就讓他對自己的過錯發露
並接受他的懺悔
雖然他並沒有對不起你
但在你面前懺
其實是可以減輕他的罪惡感與壓力的
因為對他的需求的尊重
我們在傾聽的過程就引導他發露與懺悔
這就是一種同理
而如果一個人很脆弱
還沒有能力去面對自己的情緒
他需要有人可以諒解他、可以理解他的難處
我們感應到了他的這種需求
基於對他的尊重
在傾聽的過程就會給予他較多的鼓勵與肯定
於是他會累積更多的自信來面對自己責任
這也是一種同理
在這一些狀況之中,都不涉及到愛這一個字
事實上,以愛作為基礎而所做的作為
都容易產生偏差、容易變調
因此之前我也提過
對於愛,大家應該要慎重的去定義
而什麼是同情呢?
在我的心目中
同情是一種位階的差距所表現出來的作為
有上對下、優對劣的關係存在
雖然比同理心劣等
但是對於眼睛長在頭頂的人
他必須先學習具有同情心
將來才可能會有同理心
對生命的尊重,不是因為佔據優勢或既得利益的施捨
而是因為理解到所有生命的平等
所有生命再大宇宙中的重要性
而所因發的作為
家長會剛成立時
回覆刪除大家都說:AS的孩子缺少"同理心",我們家長很疑問?
經過許多年的研究結果發現AS是有同理心的,只是該怎麼做--不會
現在您好像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不會的是:"傾聽"
同情心:
讓我想起"佐賀的阿媽",其中一段---孫子參加運動會,
老師們知孩子家境貧窮,便當無和同學相比.
怕直接將自己的便當給孩子會傷孩子的自尊心,
藉故身體不適,和孩子交換便當,這就是尊重而不是施捨
慰英媽媽講的不完全是我的意思
回覆刪除傾聽可以是一個通俗詞彙:單純的聽
也可以是一個心理學詞彙:不單純的聽
如果是定義為心理學詞彙
傾聽其實是一種專業能力
也就是說,是一種以同理心去聽的能力
典型的自閉兒欠缺心智理論的能力
但是AS的孩子是有部份心智理論能力的
也就是說,具有部份理解他人心思的能力
因此就可以預估、揣測、甚至作小程度的欺騙
但是AS的孩子是否具有同理心?
我的看法還是比較偏向否定的
我認為AS的孩子可以理解他人
但未必可以針對其理解而做出因應
他們也不是因無無情或冷酷
而不做出相對的作為
我覺得在這一部份的能力上
他們應該是欠缺的
因此不能怪罪他們
只是他們在不知道或不會的過程中
總是瞋怒心先生起
脾氣就飆出來了
常常會讓人很受不了
就會覺得這一群孩子很沒有良心
但他們可能真的是有困難
因此,要說他們有同理心
我是有所懷疑的
因為連一般人,甚至是心理精神專業的從業人員
都未必具有同理心
對AS的孩子而言,這種能力恐怕太難了
依我對同理心的定義
必須要具有對生命尊重的能力
才可能具有同理心
這一點對AS應該會有困難
反而高功能的自閉兒還可能教他們這一點
因此感覺上,高功能的孩子會比較貼心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回覆刪除感覺常常會是錯誤的
就像一般人對自閉兒的情緒行為表現
所直接反應的感覺
常常是誤解的
我比較喜歡感應這一個詞
因為能感應而能設身處地的思惟與覺受
也才能有之後的同理
自閉兒或發展障礙的兒童
感應能力或直覺能力很強
但後面的設身處地與同理
就超過他們的能力範圍
因此要融入不同思惟與覺受模式的社會
就出現了困難
想到我家兩位少爺
回覆刪除一位一直像銳利的劍以行動或言語不停的刺傷弟弟
一位不停的以白目的言語跟行為讓哥哥不爽或煩到失控
問他們兩位知不知道對方會有的反應
兩位都說知道且可以道出對方會怎樣
但還是要去做
這算是.......
前幾天遇到的事,
回覆刪除我帶小朋友去上情緒管理課,
下課後,有位小朋友關門很大力,
所以被老師處罰,請他進教室,不讓他下課,
那個小朋友很生氣在哭鬧,
而我的小朋友看到了,
一直問我"他怎麼了?他怎麼了?"
是不是像這樣的狀況就表示他真的無法理解對方的情緒,
我跟他解釋之後,
他的處理方式是跟那個哭泣的小朋友說"沒事了,沒事了"
他會這樣說,大概是因為每次她哭哭的時候,
我也常常這樣說的關係。
兄弟兩人的不和鬥嘴
回覆刪除恐怕要看什麼年齡
如果都在小學階段
就沒什麼好奇怪
小孩子對「包容」與「忍讓」
是無法理解的
即便他知道該這樣
也一直被父母親教導該這樣
但是還不具有這種能力之前
仍然抗拒不了衝突吵架的誘惑
小孩子的衝突吵架
有時是無聊好玩
有時是氣不過
其實家長未必都要介入
可以看兩人如何收場
但是如果決定冷眼旁觀
一則要注意不會吵到別人
不會讓鄰居上來抗議或報警
二則要注意安全
如果有人要做出傷害行為
就要出面阻止傷害行為
如果兩人都不會逾越份際
就讓兩個人去吵個夠
當兩個人吵累了,找你評評理
你再給他們倆兄弟打打分數
看看他們的表現各得多少分
Jill覺得您家小朋友一直問他怎麼了
回覆刪除是想問您:
那個小朋友為什麼一直大叫?
還是想問您:
那個小朋友為什麼會哭?
我覺得她是在問他為什麼哭?
回覆刪除有不一樣的函意嗎?
我不太了解
願聞其詳
其實那個生氣的小朋友沒有大叫,
回覆刪除有哭,有跺腳,老師請他關上門,
但是他不肯,坐在地上啜泣。
如果小孩子問話的意思是問那位小朋友為什麼哭
回覆刪除那表示他理解哭的意涵
也正確的解讀了當時他所看到的情境
如果他問那個小朋友怎麼了
是想問你,那個小朋友為什麼會一直出聲音
或一直從眼睛流水出來
那表示他還不瞭解哭的意涵
自然就不能解讀他所看到的情境
這種疑問,如果是一歲左右的小孩所提出
那很正常
但是如果由好幾歲的小孩提出
那表示他的心智理論能力可能有障礙
這兩者之間所代表的意涵
當然是不一樣的
問題出在哥哥動手的力道常常無法控制
回覆刪除弟弟就曾經因為哥哥的衝動
手骨折及身體二度燙傷
我還是習慣冷眼旁觀再作後續處理
只是心臟要強一點
我的小孩快滿七歲了,無論在任何場合只要有人哭,總會一直問:「他為什麼要
回覆刪除哭?」我都不知該如何解釋才能幫助他對他人的情緒理解(或說同理心)。
但是他能分辦各個情緒的表情符號,只是無法理解情境及因果。
第一次在這裡寫回應。 因為我快受不了家裡七歲大的哥哥,昨天已經到晚上十一點多(哥哥該睡覺的時間,不然明天爬不
回覆刪除起來上學),七個月的弟弟爬到他旁邊玩還抓住哥哥,哥哥順手就把弟弟推倒。另一次是住在一起每天照顧他的阿公阿嬤
感冒了,難過得一直咳嗽,他不但沒有說出關心的話,還一直跟阿公吵著說要喝雞湯。
我以為七歲的孩子,不該還有這樣的行為,我不確定這孩子是不會表達關心,還是他並沒有想到要關心別人,而且我覺得
他無法揣摩別人行為(凡事都要一步步教,不能只是一直重複做給他看。若只是在他面前綁塑膠袋,他是不會想到要把袋
子先壓一壓再綁)。
會在這裡碎碎唸,是因為今天早上我告訴他,你沒有關心我們,就像你不是我們的家人一樣,那從現在起由你安排自己的
事(我們不會督促你快遲到了,也不會關心你是否快樂,也不想用心準備著遊戲),你有需要時一樣可以找我們幫忙,但是
爸爸媽媽不會再因為你的行為而開心或難過了,就樣你只是住在同一個房子裡的客人一樣。
也許我覺得我不該從心裡放棄他,或許我的不理不睬能讓他好好反思也說不定。
我好欽佩你們,能如此用心、耐心地照顧著孩子,雖然我看著他,覺得他也很無奈很可憐,但我還是覺得我做不到。
我想各位很想罵罵我吧,謝謝你們的責罵,我很想聽。
罵你~目的是什麼?
回覆刪除這位媽媽確實是該罵
回覆刪除連學法律的人都知道,14歲之前的孩子犯法是不需負刑責的
意思就是說,法律上認定,14歲之前的人是不具行為能力的
而您家小孩才7歲,只有14歲的一半
您卻期待他表現像四十歲
您說,該不該罵?
小孩子學不來就必須要教
但是要教出什麼樣的小孩
就得用對方法
與其在這裡請大家罵您(我相信除了我,沒有人會想當壞人)
倒不如去看看德國媽媽如何教孩子自律這本書
會比較有實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