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何謂學者症候群?

 


崔佛特(Treffert, 1989)指出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

是個人存在主要的心理疾病或嚴重的智慧障礙,

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超過一般人的心理運作能力。

依照崔佛特學者症候群之定義, 衍生出兩個術語,必需加以厘清。




醜榮之等(1990)指出那些個別智力明顯低下,

但在某一方面記憶能力與智力操作能力卻特殊發展,

遠遠超過常人, 成為特殊的兒童或少年,都可叫做白癡學者。



一、 白癡學者(Idiot Savant)

是個人存在嚴重的智慧障礙,

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驚人的心理運作能力。


二、 自閉學者(Autistic Savant)

是個人存在主要的心理疾病或性格異常,或情感障礙(如自閉症),

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驚人的心理運作能力。

部份自閉症患者的認知能力,甚至於超出常人,

具有極強數位記憶能力、美術、音樂等特殊能力,即為自閉學者。




這二種病是一樣的東西合併來說

可能的生理與認知因素(本節部分擷取自科學人網站)

目前尚無單一理論可解釋學者症候群的原因,

但目前將方向集中在學者症候群的藝術取向與龐大卻狹隘的記憶能力上。


現在較為被接受的假說為「左腦損傷右腦補償」

(left brain injury with right brain compensation)的假設,

雖然以左右腦去區分似乎過於簡化,

但事實上,左右腦仍有負責特殊能力的傾向。

學者技能大多都與右腦的能力相關,但其缺陷都與左腦相關。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Miller於1998年

檢視了五位患有額顳葉失智(FTD)的老年病人,

這是一種早衰性的失智毛病。

這些病人在出現失智及逐漸惡化 的過程中,發展出藝術的才能來:

他們能夠製作精細的藝術品、繪出優美的畫作。

與「學者」相同的是,這五位的創造力都屬於視覺方面。

他們以「單光子放射斷層 造影」(SPECT)檢查,

顯示這些人的腦部傷害主要在左側。

Miller還檢驗了另外七位病人,

他們出現FTD後,也發展出音樂或藝術才能;

結果,他們 的腦部傷害也都在左腦。




另外,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的侯毅遠(現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人,

將這些人的腦部斷層顯影圖與一位名叫九歲的藝術型自閉症學者作比較。

他的SPECT影像顯示,

其部分新大腦皮質有比正常更高的血流量,但顳葉皮質的血流卻下降。

(新大腦皮質與高階層認知功能有關,顳葉則負責某種記憶與情緒。)



在記憶能力上,Mishkin提出記憶的模型,提出具有不同神經通路的說法,

包括較高層次的皮質邊緣通路,負責一般稱為語意或認知方面的記憶,

以及較低層次的皮質紋狀體通路,

負責比較原始、習慣性的記憶,也稱為程序記憶。

而學者所具有的記憶,屬於非認知的習慣形式。

目前的研究結果支持了左半腦缺損的假說,

但對於如何因為左腦的缺陷造成右腦的通路發達則尚無明顯證據。




學者症候群和亞斯柏格症還是有一點差別。
有人說據他所知有一部分的人同時有這二種病。
有學者症候群的人會帶有自閉的症狀發生,
例如亞斯伯格症的症狀。
可是亞斯伯格症的人未必有學者症候群的情況發生。



有關學者症候群的相關資料(網路、書籍皆可)

崔佛特著有一本談論學者症候群的書,請參考︰

Extraordinary People:

 Understanding Savant Syndrome. iUniverse出
(2000年)。

以上資料來源來自Yahoo知識

10 則留言:

  1. 在本書(Extraordinary People)中,

    崔佛特記載他在過去及現今所研究的學者症候群個案,

    描述這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傑出人士——

    孤獨的天才與他們的父母、老師及看護者對這些天才

    所付出的愛、決心及奉獻,

    學者症候群讓人類瞭解到腦部功能及隱藏在所有人之中的潛能。



    作者簡介

    達洛德.崔佛特(Darold Treffert)醫師

    研究學者症候群超過三十五年之久,不論是在美國或國際間,

    他被認為是研究學者症候群的專家,崔佛特的著作在媒體間廣為流傳,

    他更是電影「雨人」的顧問。

    目錄

    第一篇我們周遭的天才

      第一章厄斯伍德教養院的天才與其他早期的學者症侯群患者

      第二章音樂:永遠的幼年時期語言

      第三章日期計算者:如果是六月六日,一定是星期五

      第四章才華卓越和發展遲緩:心算天才

      第五章記憶超強:記憶術專家

      第六章畫貓的拉斐爾



    第二篇學者症候群人物素描

      第七章其他學者技能

      第八章雷史利.廉凱

      第九章愛倫

      第十章阿隆索.克里門斯



    第三篇天才在我們腦內

      第十一章解開謎霧

      第十二章學者症候群及其他「超強記憶」的人

      第十三章學者症候群新發現

      第十四章他們怎麼做到的?

      第十五章未來會怎樣?

      第十六章一個更平滑的鵝卵石

      第十七章電影《雨人》及真實生活

    以上資料:博客來書籍館

    回覆刪除
  2. 張立人/台大精神部醫師

    我到高雄聽了場特別的音樂會,裡面有一位很受矚目的鋼琴家,

    就是今年才滿20歲的李尚軒。

    他是一位領有極重度,多重身心障礙手冊的孩子,

    罹患自閉症、過動症、中度智能不足,以及蠶豆症。

    幸運的是,他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發現有絕佳的記憶能力和音樂天分,

    從此開始接受鋼琴與打擊樂器的訓練。



    音樂會散場後,我在後台見到他。

    他就像有著固定軌道的行星一般,自顧地大聲哼唱自己的歌,

    來回穿梭在眾人之間,卻與任何人毫無交集。

    向他打聲招呼,只有一副空洞的眼神望著你,

    仍舊生活在自己的生活旋律當中。

    從他父母的描述中,可以聽得出來,他是真的喜歡音樂,而不是出於被迫。



    在精神醫學的領域,偶爾會在多重障礙的遺憾中,

    發現有些孩子有「特異」功能,稱為「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

    他們當中,有些像電影「雨人」的男主角,對日期、數字過目不忘;

    有些就像李尚軒,音感奇佳、技巧卓越。

    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開另一扇窗,這句話可說是最傳神的寫照。



    學者症候群最早在1887年,

    由英國醫師Down(「唐氏症」就是以他命名)在學術文獻上提出。

    到目前為止研究並不多,一般估計在牽涉智能障礙的疾患當中,

    有學者症候群的大約萬分之六;但在自閉症的族群中,可能達到10%之

    譜。

    回覆刪除
  3. 針對這類天才的形成原因,目前最被接受的理論,

    莫過於哈佛大學葛許文與賈拉博達教授的說法:

    在胚胎時期,右腦發育較早且較迅速,

    相對地,左腦發育較慢且較不成熟,

    因而比較容易受到免疫因子或毒素方面的損害,

    導致左腦管轄功能的多重障礙,影響到語言、抽象思考等方面。



    而右腦除了發育較好,又因為缺少左腦的競爭與抑制,

    而出現過度發展的補償現象,結果就是右腦相關的功能,

    如音樂、藝術、知覺、技巧等方面,顯現出過人的天賦。



    相關研究也指出其他重要的原因

    包括他們常有著過度執著、儀式化行為、自我沉浸等現象,

    家長老師也對他們的特殊才能多予鼓勵

    因而使他們的天賦得到「異常充分」的練習,

    終而造就出令人驚嘆的成績。

    因此,在讚嘆他們天賦的同時,

    也不能忘記,他們之所以能夠使奇蹟一次又一次地在我們眼前上演,

    也因為發揮了「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



    若您家中有智能障礙或自閉症的孩子,出現「學者症候群」的跡象,

    建議家長能夠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

    發展這些特殊才能,幫助孩子實現自我,找回自信。

    同時,也建議家長請教兒童精神科專業人員,

    以及利用相關社會資源,來幫助自己和孩子。

    回覆刪除
  4.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Savant syndrome, sometimes abbreviated as savantism, is not a

    recognized

    medical diagnosis, but researcher Darold Treffert describes it

    as a rare

    condition in which persons with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have one

    or more

    areas of expertise, ability, or brilliance that are in contrast

    with the

    individual's overall limitations. Treffert says the condition

    can be genetic, but

    can also be acquired.



    According to Treffert, about half of all persons with savant

    syndrome have

    autistic disorder, while the other half have an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mental retardation, brain injury or disease. He says, "... not

    all autistic

    persons have savant syndrome and not all persons with savant

    syndrome

    have autistic disorder". Other researchers state that autistic

    traits and savant

    skills may be linked, or have challenged some earlier

    conclusions about

    savant syndrome as "hearsay, uncorroborated by independent

    scrutiny".

    回覆刪除
  5. Though it is even more rare than the savant condition itself,

    some savants

    have no apparent abnormalities other than their unique

    abilities.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se abilities weren't triggered by a brain

    dysfunction of some

    sort but does temper the theory that all savants are disabled

    and that some

    sort of trade-off is required.



    Google翻譯軟體的中譯:

    學者症候群,有時縮寫為 savantism是不是認可的醫療診斷,

    但研究者 達羅爾德特雷費特將它描述為一罕見的狀況,

    人與 發展障礙 有一個或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力,

    或者是相反的輝煌與個人的全面限制。

    特雷費特說,條件可 遺傳,但也可以收購。



    據特雷費特,

    大約有一半的人有自閉症學者症候群,而另一半有另一個發展障礙,

    智力低下,腦損傷或疾病。

    他說,“...並非所有的人有自閉症學者症候群,

    並非所有的人與學者有自閉症障礙症候群”。



    其他研究人員指出,自閉症特質和學者的技能可以被鏈接,

    或有一些早期的結論提出質疑有關學者症候群為“道聽途說,

    未經證實的獨立審查。”



    雖然這是更難得的條件比學者本身,

    有些稱之為天才沒有明顯異常以外其獨特的能力。

    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能力並沒有引發腦功能障礙某種但脾氣都稱之為天才的

    理論,

    是殘疾人和某種程度的取捨是必需的。

    回覆刪除
  6. 學者症候群現象並非自閉兒所獨有,

    目前醫學或心理學者還不能解釋為何發生

    這種情況其實與一般孩子中

    也會有資優生、天才兒童、普通學生或成表現差的人一般

    其實是天賦的因素在決定,不是訓練出來的



    因此不要迷信坊間的大腦或小腦潛能開發課程

    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會成為天才或資優生

    會有效果的孩子,即使不參加那些課程

    遲早也會是天才或資優生

    這個道理就像大家樂信徒簽明牌

    不是去拜那一個鬼神就能發財

    要看你是否有那個命



    同樣的,在發展障礙兒童的照顧上

    不要把特殊能力的培養或激發作為目標

    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要讓孩子能快樂的過生活,適應這個環境比較重要



    我就曾勸告一位有特殊能力的中度自閉症患者家長

    不要炫惑於媒體或某些人士對自閉兒的特殊能力的肯定

    那終究只是一時的驚豔,會很快就消退

    而且那種生活型態不是自閉兒該過的生活

    他們也無法適應的

    回覆刪除
  7. Savant syndrone不是一種病,是一種特殊能力或天賦

    Temple Gradin應該可以說是AS的典型代表

    但她的特殊能力並不是可以唸到博士高學歷

    而是她可以了解動物的想法

    也就是說,她可以與動物心電感應

    但她卻無法與人類心電感應,應該也包括與他人相處



    我的直覺中,天寶與人群相處應該也會有困難

    因為她經常會有無法控制的情緒與怒氣

    這種現象會讓她成為一個難以相處的人

    也會讓她自覺的,想迴避人群

    這種不知名的怒氣,也是AS的人最大的問題

    因此,是否有可能像實習醫師所演的劇情一般

    出現一位AS的醫師?

    我覺得不太可能

    因為當醫師需要經常與不同特質的人接觸

    這種不可預期的狀況所產生的情緒壓力太大了

    尤其如果再加上醫師的工作壓力

    我覺得AS的人會受不了

    會因為太容易生氣、情緒失控而影響工作與人際關係

    事實上目前看得到的資料

    好像還沒有出現這種醫師

    只有在牧場工作的動物學博士

    與不知道是不是AS的藝術家、科學家或電腦公司總裁

    我遇過一位碩士學歷的AS治療師

    就專業上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治療師

    但因為我上面所說的這些因素

    她會有執業上的困難

    因為治療師所面對的狀況與醫師類似

    會覺得很可惜

    因為想幫也幫不上手



    天寶之所以能待在牧場

    主要是因為跟動物相處不會引發這種情緒與怒氣

    因此可以順利工作

    甚至可以將工作做得很好

    這也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

    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因此如果AS的孩子從小就去當照顧動物的志工

    脾氣與情緒特質應該會比較改善

    如果能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

    效果應該會比較好

    長大之後是否也會有效

    我相信會有

    只要你有辦法讓他去作這件事情

    回覆刪除
  8. 「星星的孩子」作者天寶‧葛蘭汀自幼患有自閉症,

    卻擁有亞利桑那州畜牧科學的碩士,

    並於一九八八年獲得伊利諾大學的畜牧科學博士學位。

    她是當今少數牲畜處理設備設計、建造專家之一,

    在許多的世界各地都有設計的設備,

    並且在她的專業領域中發表了許多論文,

    也經常巡迴各地發表演說。



    在第一章裡,

    天寶在六個月大的時候,不喜歡被人抱,並且會用抓的方式抗拒。

    在語言的發展上也有遲緩的現象,

    在緊張的情況下便會克服他語言的障礙。



    她喜歡旋轉,坐在地板上自己旋轉,

    或是使用盪鞦韆原地旋轉,

    及看硬幣或瓶概的旋轉都能受到吸引與刺激。

    特別聲音的接收會讓她不舒服,例如:渡輪的噪音。



    在第二章裡天寶上學去,五歲進入幼稚園新的環境,

    她常會有不安害怕的感覺,就如一般自閉兒一樣,

    需要一段長的時間才可適應新的事物與環境。

    在進入小學時,

    語言的學習語音上有困擾,

    動作協調上如拍手也不協調。

    在寫字能力上教落後,閱讀能力就是她的強項,

    所以視覺提示為她的學習來源。



    她也擁有不錯的創意,在學校的寵物展中打扮成一隻狗,

    同學充當她的主人,所以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及功能性互動。



    在第三章裡關於性的二、三事,

    在夏令營的活動中是培養小孩離開家庭,

    學習如何獨立自主的能力,由於天寶心智理論的缺陷,

    特殊語意上無意識被截取與延宕式鸚鵡語言

    造成對「奶奶」字眼的喜好,

    並常掛在口中脫口而出,與同儕之間就會被取笑,

    在年長與長輩之間就會有困擾,

    但這是自閉兒的特殊行為的問題,不是她對性的認知。



    在第四章裡為大家眼中的壞痞子,

    因為她的特異行為被同儕所吸引,

    所以他們就對她惡作劇,

    如偷藏她的體育服、製造她所不舒服的聲因,

    並且遭受到嘲笑,她的反映就會情緒發洩揍他們,

    最後使她被櫻桃山女子學校開除。



    在第五章的轉學到山鄉學校,

    只要是遇到任何人際互動的不愉快與條列的行為改便,

    如被人家插隊,就一樣會用打人的方式發洩。

    但是唐尼小姐取消了她視為與生命一樣重要的特權─騎馬課。

    這次她有學乖了。

    她對騎馬感統的刺激,為一種興趣可以舒緩情緒,

    就像一班人的興趣一樣,

    例如喜歡聽音樂或是運動、打電玩等就是一種興趣,

    一當被剝奪時就會極大的刺激與反省。

    回覆刪除
  9. 在第六章裡,有旋轉桶、影子的自我替代、變形屋及一扇門,

    她的心智也因者成長也慢慢的改變,

    在旋轉桶從害怕、嘗試到喜歡,

    使用影子來代替她自己與人溝通,

    對變形屋已轉化得具有建設性,

    並能引發對科學的興趣。



    對一扇門向外看的美麗的景物,

    影響者她心靈層次的自我思想,

    在她內心裡是有自我淨化與改變,

    表示她心智上已開始成熟。



    第七章中,她迷上了牛槽,一個V字型固定身體的裝置。

    它能讓牛隻兇猛、緊張的狀況,

    但身子兩側加壓後數分鐘,都能夠安靜下來。



    加壓斜槽的可控制加壓的效果,對一個自閉症患者而言,

    最重要的是能夠掌握自己所需,所以很快的就成為她新的執迷。

    當她置身在這個斜槽中時,

    感受到與母親、彼得斯先生、布魯克斯先生、卡爾洛克先生,

    以及安阿姨等人的更加接近,

    所以她深切地體會到,在山鄉學校沒有獨自前行。



    第八章裡築夢踏實,她與人相處的突破,

    都應歸功於那「邪惡的」壓力機,

    它使她學習到溫柔,有同情心,

    並且知道溫柔並不代表軟弱。



    自閉兒的許多執迷,

    與他門過度活躍的神經系統需要減少擾動有關。

    當他們集中精神在執迷的事物上時,

    就能排除掉他們不能處理的其他刺激。



    第九章裡的新挑戰與舊煩惱

    除了「烏鴉巢」與「牛槽」之外,

    她又了新的執迷,那是一扇簡單的玻璃自動門。

    與它搏鬥了三個星期之後,

    她終於像一般顧客一樣地穿過了這扇門。

    對自閉兒來說,對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習程度有了反應。

    回覆刪除
  10. 第十章溫柔的天梯,

    說明了她在牛肉鄉操作了牛隻擊昏器,內心的矛盾與膽怯。

    她覺得自己好像是牛隻天堂之門前的聖彼得。

    並將這種感覺轉換成一種照顧與關愛的藝術,

    在這裡學會了關心。



    觸覺刺激不僅能讓所有的孩子安心,對自閉症患者更是必要的。

    克服自閉症患者的觸覺防禦,有如馴服一隻動物。

    動物初次被觸摸時,牠會退縮,並且走開,

    逐漸地,牠就會學會接受,然後享受被觸摸。



    第十一章視覺的智慧,說明了她設計一種設備時,

    必須花很多時間來構成視覺圖像。

    在繪圖的過程中,腦中的圖像就會逐漸浮現,

    能夠「看見」一套設備所有的零件如何彼此配合,

    且看到可能發生的問題。



    所以可以利用圖片與自閉兒有效地溝通,

    順著他們的行為引導,不要逆著他們的行為治療。

    發現他們潛在的才能,加以開發。



    第十二章最後一章「走進真實世界」,

    她是一個成功的牲口設備設計師,並擁有自己的公司。

    誰會想到她就是當年那個「怪胎」?



    畢竟,在家人及他人的協助及關愛下,

    她已經走了漫漫長路,非常、非常漫長的路。



    自閉兒經常能做一項工作,

    但無法把那個新的技巧轉移到另一項新的工作上;

    他們一次只做一項工作,並把它當作新的工作看待。

    一旦他能把工作推廣,這個孩子已經更接近現實了。

    所以我們要留意自閉症孩子對什麼有興趣,

    善用觀察發展他們的潛能。

    http://tw.myblog.yahoo.co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