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傑患有情緒障礙,有欺負弱小紀錄。
五年級開學,第一次看到他,
不管我如何呼喊、命令,他就是不肯抬頭看我。
之後一段日子,
小傑上學遲到、上課不專心、下課不訂正作業、暴力對待同學。
處理他的問題時,他只有三種反應:
一、完全不理;
二、大聲否認;
三、說不知
道,不僅抗拒學習,也抗拒溝通。
某次打掃時,小傑負責套垃圾袋,
他將垃圾袋底撕開,上下相反的套進垃圾桶內。
隔天同學要倒垃圾,垃圾袋一提,所有垃圾全部滾落出來,
我才發現小傑連套垃圾袋都不會。
當時心想:
如果五年級孩子不會套垃圾袋,
那他不知道「使用暴力是不對的」就很合情合理,並非找藉口搪塞老師。
從那時開始我提醒自己,
每次他對老師回答「不知道」時,是真的不知道。
學期進行到一半,三天兩頭就必須處理他的衝突事件,
每次他犯錯後總是低著頭,對老師的教誨毫無反應,
一副置身事外模樣,
讓老師非常灰心,覺得他根本沒有反省。
有一次,我與班導師正在獨立教室中與小傑會談,
他依舊低頭悶不吭聲,毫無反應,唯一不同的是,
在他低俯的面容下居然落下一顆顆淚珠。
事後我問他為什麼哭,他出乎意料的開口回應我說,因為他做錯事了。
我很納悶問他,如果知道錯,
為何每次老師訓話時他都不理,叛逆的低著頭?
「我很緊張,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所以不敢抬頭。」
我知道小傑被診斷為情緒障礙,
但我以為那只表示他暴躁易怒,無法控制行為,
沒想過
也會妨礙他對肢體語言的表現。
漸漸的,我發現小傑逃避困難時會呆若木雞,緊張時會不理人,
害怕時會表現得很強勢,和一般人的反應很不一樣。
所以當大人以社會化觀點解讀他的反應時,他就被歸入問題學生。
我告訴小傑,要他生氣時想辦法控制情緒,試著深呼吸再反應,
他驚訝的問我:
「老師,你怎麼知道我不能控制情緒?我媽媽也教我要深呼吸!」
那時,在我眼前的不是一個衝動、暴力的學生,
只是一個情緒系統異於常人的孩子。
寒假過後,我發現小傑原本龍飛鳳舞的字跡收斂不少,
就把握時機大大誇獎他對課業的用心,讓他在同學面前獲得肯定。
雖然
小傑聽到誇獎後沒有什麼反應,
但我知道他的沒反應可能是其他意思。
教育孩子,讚美比責備有效,
但對某些特殊孩子而言,要找到讚美的事項不容易,
如果只是空泛的讚美,學生不知道老師是針對什麼事誇獎他;
如果讚美太小、太簡單的事情,又顯得刻意做作,甚至像在諷刺他。
果然從開學以來,
小傑的字變漂亮了、與同學衝突少了、上課認真多了……
每當他有一項優良表現,我就趕緊肯定他,小傑也以更多的進步來回報。
在這個良性循環中,我只是試著釐清小傑不一樣的地方,
和他外顯行為的另類涵義,
即讓他改善了因為情緒障礙所產生的問題行為。
(99年5月21日)國語日報社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