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在的特殊教育傾向將「特殊生」回歸原班級上課,
所以各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特殊學生,
諸如: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自閉症、亞斯柏格症、妥瑞氏症、
情緒障礙、語言障礙、學習障礙等,
有時候新學期一編班,班上就有兩三個這樣的特殊生。
老師在帶領這樣的班級,
最大的困擾不在於孩子本身,
而是家長背後的壓力。
通常家長都帶有矛盾的心態,
一方面不希望其他學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特殊生,
一方面卻又認為自己的孩子狀況特殊,
班上學生應該要無條件包容。
試想:如果家長不准老師透露孩子的特別之處,
老師要如何指導學生了解這樣的特殊生,
進而要學生包容他們呢?
其實特殊生本身並不會認為這樣的身分有什麼不妥,
反而是大人的態度左右孩子的價值觀。
如果大人一直想隱瞞孩子的身分,
久了孩子當然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讓爸媽丟臉,
為什麼不能光明正大的說自己是特殊生。
大多數的父母因害怕孩子被貼上「特殊生」的標籤,
所以拚命想掩飾孩子的身分,
只是班上學生相處久了,
總會察覺某些人的特別之處,
於是「搗蛋鬼」、「邋遢 鬼」、
「暴力分子」、「小流氓」、
「火山」、「壞學生」、「放羊的孩子」
等更難聽的標籤,
紛紛貼到這些特殊生身上,身邊的同學漸漸與他保持距離。
這樣的標 籤難道就比較好嗎?
家長應該以大方的正面態度面對孩子的特殊身分,
而且指導孩子活出精采的人生;
而非躲躲藏藏的,
一味埋怨其他人沒有同理心、包容心,
只希望孩子靠別人的體諒過活。
根據研究推論,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音樂神童莫札特、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可能都是特殊兒,
美國前總統布希的智商甚至不到一百;
但他們的成就卻是非凡的!
環境會改變孩子的個性,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
在教育現場,我就曾遇過家長要求老師竄改德育成績,
強調他的孩子有暴力行為、說謊、遲到、破壞公物、干擾上課,
都不是能自我控制的,老師和同學應該無條件、無上限的包容,
不能多做要求,否則便是沒有適性評量。
特殊生確實較難控制自己的行為,
但那不代表他就可以超出社會規範,擁有行為免責權。
特殊生依然有學習能力,
過度的包容其實是一種歧視,認為孩子永遠不可能成功。
孩子在這種氛圍中久了,
有一天他會真的以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文/李瓊瑤
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7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