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語言有多種層面





女兒出門在外都說英文,

請其他小朋友讓路就說「Excuse me.」

請人家站起來就說「Get up, boy.」



卻發現對方聽不懂、毫無反應,而感到挫折。




「我忽略了語言發展中幾個非常重要的層面,

即語言的社會、心理和文化層面。」



學好外語絕對值得鼓勵,

但觀念與方法要正確,

盡量不要讓孩子在受教與成長的過程,



因為學習某種語言

而產生自我認知與文化認同的偏差。




父母或許應該先問,

為什麼要孩子學外語或英語?



英語是萬用插頭,但不是電源



台灣的家長,

不只認為學英文會使孩子的人生變得更好,

他們也堅信,學好英文,

就是搶得國際化的機先。


 

英文像個可以行走世界各地的萬用插頭,

但我們不能因此以為電的來源就是這萬用插頭,



「事實上插頭不能供電,英語也給不了思想和創造力。」

 


台大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顯達不斷強調,



學英文要認清目標。



每個人應該就個人的行動,



去了解學習外語的目標。





例如想就業,

就要學職場英語;




正在受教育,

就要把英語當做學習知識的工具等等。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最令他感動的經驗是,


他隨口問一個小孩為什麼要多學一種外語,



那孩子回答:

「I can understand it´s people and culture.」


(我要了解他們的人民與文化)。



台灣的父母老是擔憂孩子的未來,

卻看不到現在;


老是在意贏與輸、老在畫對手,

卻不知對手是誰。




「你只要學了就贏了,不要去計較到底贏誰,」



他說,應該跟孩子強調的是學英語的意義,



讓他感到有趣而喜歡學英語,



讓孩子感覺自己正在做的事很值得,



而不是灌輸他們,



學了英語將來就如何如何,



永遠活在未來裡。



家長愈常指導、孩子成績愈好



家長該關注的當下還有一點:

當你為孩子英語成就憂心如焚的同時,

是否有付出相對的時間照顧孩子的英語學習?

 

研究裡也發現,

家長指導子女學習英文頻率愈高,


孩子在校英文成績愈高,

不只如此,國文以及總成績也明顯提升。



「再忙也要花時間陪小孩,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重視」



台師大教授黃迺毓寫了一段美麗的話語:



「當親子共同學習時,



就是父母和子女用他們的時間當纖維,



共同編織他們這個家庭的願景」




陪伴孩子、與他們共學英文,



無關乎父母本身的學識與能力,



重要的是時間與態度。






幫孩子建立自信



「父母要知道,最重要的是,



與孩子『在一起』,一起做些愉快的事,」



父母即使無法全程陪伴小孩學英語,



至少在孩子作完功課、看完某本書、某部電影等等後,



與他們分享,

讓孩子有機會說說自己讀到什麼、看到什麼。

 


記得小時,

最先學會的英語是父親教的每日問候,


「Good morning」與「Good night」,



沒懂多少英文的爺爺也教會我「I love you」,


即使他去世快二十年,

但他說這三個字時的滑稽語調,

卻永銘我心。




你要孩子日後想起英文,



不堪回首,還是充滿愛與甜蜜的回憶?

 

該怎麼做可以點燃孩子對英文的熱情,



卻不至於潑他們一盆冷水,



或是心生恐懼?




文/顧景怡

http://www.lcenter.com.tw/trend/SocietyDetail.asp?no=136

海闊天空教育網站



1 則留言:

  1. 語言不只是溝通,應該是屬於工具書

    可以讓自己的未來

    走的更寬廣

    回覆刪除